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人琴俱亡發展的一個成語是什麼意思是什麼這則故事表現了什麼

人琴俱亡發展的一個成語是什麼意思是什麼這則故事表現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43:28

❶ 關於成語故事的成語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如果感覺長了就刪一點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長 打草驚蛇 囫圇吞棗 狐假虎威 螳螂捕蟬 對牛彈琴 鄭人買履

刻舟求劍 雪中送炭 亡羊補牢 黔驢技窮 井底之蛙 邯鄲學步 班門弄斧 東施笑顰

毛遂自薦 博而不精 必恭必敬 百感交集 兵貴神速 杯弓蛇影 不寒而慄 不合時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不堪回首 不可救葯 別開生面 不倫不類 伯樂相馬

班門弄斧 白面書生 八面威風 不名一錢 拔苗助長 不屈不撓 不求甚解 髀肉復生

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拔山舉鼎 博士買驢 冰山難靠 背水一戰 半途而廢

不貪為寶 白頭如新 別有天地 不遺餘力 百折不撓 百丈竿頭 不自量力 不知所雲

賓至如歸 拔幟易幟 殘杯冷炙 寸草春暉 草船借箭 乘風破浪 才高八斗 城狐社鼠

滄海桑田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程門立雪 長驅直入 車水馬龍 乘興而來 沉魚落雁

多多益善 大腹便便 大公無私 當局者迷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當務之急 開誠布公

不得要領 拋磚引玉 爾虞我詐 罰不當罪 發奸擿伏 返老還童 發蒙振落 孟母三遷

後生可畏 赴湯蹈火 防微杜漸 負隅頑抗 負重致遠 管鮑之交 各得其所 感恩圖報

過河拆橋 刮目相看 瓜田李下 高枕無憂 各自為政 華而不實 好好先生 狐假虎威

間不容發 井底之蛙 雞口牛後 江郎才盡 見獵心喜 雞鳴狗盜 九牛一毛 膠漆相投

舉一反三 開誠布公 空洞無物 克己奉公 開卷有益 侃侃而談 口蜜腹劍 火樹銀花

開門揖盜 空前絕後 克勤克儉 曠日持久 困獸猶斗 開天闢地 口若懸河 空中樓閣

刻舟求劍 膾炙人口 狼狽不堪 力不從心 兩敗俱傷 樂不思蜀 老當益壯 勞而無功

論功行賞 老馬識途 老牛舐犢 老嫗能解 老生常談 樑上君子 藍田生玉 濫竽充數

狼子野心 芒刺在背 買櫝還珠 後生可畏 門可羅雀 名落孫山 汗流浹背 合浦珠還

毛遂自薦 門庭若市 木人石心 牛鼎烹雞 怒發沖冠 鳥盡弓藏 南柯一夢 弄巧成拙

窮兵黷武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難兄難弟 南轅北轍 天真料漫 千變萬化 七步之才

慶父不死 曲高和寡 曲盡其妙 千金市骨 千鈞一發 千里鵝毛 黔驢技窮 千慮一得

巧取豪奪 七擒七縱 杞人憂天 曲突徙薪 千萬買鄰 犬牙交錯 千人所指 千載難逢

氣壯山河 日不暇給 孰能無過 人給家足 如火如荼 人傑地靈 日暮途窮 入木三分

人棄我取 忍辱負重 任人為賢 人人自危 如釋重負 入吾彀中 人心如面 如魚得水

人言可畏 孺子可教 手不釋卷 士別三日 死不旋踵 師出無名 三寸之舌 水滴石穿

死而不朽 傷風敗俗 三顧茅廬 雙管齊下 死灰復燃 十行俱下 屍居余氣 司空見慣

水落石出 三令五申 四面楚歌 三遷之教 三人成虎 殺身成仁 水深火熱 三生有幸

屍位素餐 塞翁失馬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隨月讀書 守株待兔 三折其肱 土崩瓦解

同仇敵愾 同仇敵愾 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同甘共苦 同工異曲 天經地義 堅壁清野

天下無雙 天涯海角 天衣無縫 一夔已足 窮兵黷武 莊周夢蝶 曾參殺人 以強凌弱

完壁歸趙 韋編三絕 無出其右 為虎作倀 刎頸之交 無可奈何 望梅止渴 五日京兆

危如累卵 萬死不辭 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五色無主 亡羊補牢 未雨綢繆 妄自尊大

下筆成章 下車泣罪 先發制人 興高采烈 心曠神怡 朽木不雕 休戚相關 先聲奪人

小心翼翼 一敗塗地 有備無患 一傅眾咻 一傅眾咻 以強凌弱 飲醇自醉 一代楷模

一發千鈞 約法三章 以古非今 葉公好龍 以管窺天 言過其實 一國三公 以規為滇

愚公移山 一鼓作氣 一揮而就 與虎謀皮 異軍突起 有腳陽春 自慚形穢 專橫跋扈

以卵擊石 以鄰為壑 夜郎自大 一毛不拔 一鳴驚人 一木難支 以貌取人 羽毛未豐

有名無實 一諾千金 一暴十寒 一竅不通 一錢不值 予取予求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絲不拘 一身是膽 以身試法 一事無成 一網打盡 義無反顧 有恃無恐

一誤再誤 月下老人 憂心如焚 一衣帶水 一意孤行 一葉障目 有志竟成 一字千金

❷ 人琴俱亡相近的成語

人琴兩亡
人琴俱逝
睹物思人

❸ 成語「人琴俱亡」的含義。(快點,急用!)

人琴俱亡(rénqínjùwáng)
解釋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內《世說新語·傷容逝》:「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示例魯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訣》:「所謂'~'者,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
近義詞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兩亡

❹ 人琴兩亡的成語故事

人琴兩亡 [rén qín liǎng wáng]

出自《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傷逝〉。兩兄弟感情很好,都生重病,其中一人先亡,因為去世的兄弟生前喜歡彈琴,但是發現他的琴音已經不準,摔琴而說:人琴俱亡。解釋: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同「人琴俱亡」。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解釋
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成語解釋
聽語音

解釋: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同「人琴俱亡」。

成語典故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傷逝〉~645~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王徽之〉~204~
後為黃門侍郎,棄官東歸,與獻之俱病篤。時有術人雲:「人命應終,而有生人樂代者,則死者可生。」徽之謂曰:「吾才位不如弟,請以余年代之。」術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餘,得以足亡者耳。今君與弟算俱盡,何代也!」未幾,獻之卒,徽之奔喪不哭,直上靈坐,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頓絕。先有背疾,遂潰裂,月余亦卒。子楨之。
釋義
「王子猷、子敬 俱病篤,而子敬先亡…… 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徑入坐靈牀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 ,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餘亦卒。」後因以「人琴俱亡」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亦稱「悵人琴」等。亦省作「人琴 」。
同源典故
人琴俱亡人琴兩亡人琴痛嘆人琴子敬亡子敬琴子敬與琴亡子敬遺琴歿後知音少琴殘子敬床琴聲斷痛絕人琴碎琴哭靈床靈床琴弦斷
運用示例
《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
唐 -張說《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傷心幾何。人琴兩亡,命也命也。」
唐 陳子昂《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人琴遂兩亡,白雲失處所。」
明 張煌言 《重經南日吊沉彤庵相國》詩:「木落天空肅氣森,重來海岸悵人琴。」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嘗抱人琴俱亡之懼,逢人即詔之學韻。」
魯迅 《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訣》:「現在 柔石 的遇害,已經有一年余了……所謂『人琴俱亡』者,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
唐 張說《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傷心幾何。人琴兩亡,命也命也。」
《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亦作「 人琴俱逝 」。
清 王鵬運《彊村詞序》:「人琴俱逝,賞音闃然。」
唐 劉禹錫《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重題》詩:「人琴久寂寞,煙月若平生。」
宋 劉克庄《風入松·福清道中作》詞:「細思二十年前事,嘆人琴,已矣俱亡。」
郁達夫 《題諸真長〈病起樓圖〉》詩之二:「痛絕人琴又一春,市樓詩夢久成塵。」

【近義詞】: 人琴俱逝、人琴俱亡

❺ 「一個女人和一台琴還有一個橘子」是什麼成語

  • 成語是:人琴俱亡。

❻ 人琴俱亡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什麼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常用來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原文王子猷(yóu)、子敬俱病篤(dǔ),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doū)不聞消息?此已喪(sàng)矣.」語時了(liǎo)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tiáo),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tòng)絕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常用來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❼ 人琴俱亡發展的一個成語是什麼這個故事表現了什麼

人琴俱亡
【拼音】:rénqínjù wáng
【解釋】: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示例】:~,頗勞夢寐。★明·張岱《贈沈歌敘序》
【近義詞】: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兩亡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成語故事】:王獻之與王徵之兄弟感情非常深厚,在老年兄弟都患重病。王獻之先去世,王徵之的家人封鎖消息,他堅持要去找王獻之,在他的靈床上坐下,要彈奏幾曲不成調子,就舉琴摔到地上說:「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悲痛得昏死過去

高山流水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近義詞】:知音難覓
【語法】: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得知鍾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❽ 成語人琴俱亡的含義

【成語】: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解釋】: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成語故事】:王獻之與王徵之兄弟感情非常深厚,在老年兄弟都患重病。王獻之先去世,王徵之的家人封鎖消息,他堅持要去找王獻之,在他的靈床上坐下,要彈奏幾曲不成調子,就舉琴摔到地上說:「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悲痛得昏死過去

❾ 人琴俱亡的字面意思是人和琴都死了,演化為成語後,它又有了怎樣的含義呢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常用來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❿ 人琴俱亡的典故

【成語】: 人琴俱亡
【拼音】: rén qín jù wáng

【解釋】: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成語故事】:

「人琴俱亡」這則成語常用來比喻對知已、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這個成語來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曰......
王獻之的哥哥王徽之對他的弟弟非常欽佩,王獻之對哥哥也很敬重,兩人感情非常深厚。
後來,兄弟兩人都患了重病,王獻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沒有把這壞消息告訴他。王徽之老是聽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擔心。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便問家人道:「子敬(王獻之的字)的病怎樣了?為什麼長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終於明白過來,悲哀地說:「看來子敬已經死了!是嗎?」
家人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便說了實話。王徽之聽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從准備車輛去奔喪。
到了王獻之家,王徽之在靈床上坐了下來。他知道獻之生前愛好彈琴,便對獻之的家人說:「把子敬的琴取來。」
琴拿來後,王徽之就在靈床上一面彈,一面想著過去兄弟兩人的情誼。他越想越悲傷,彈了幾次,都不成曲調。於是舉起琴向地上擲去,然後嘆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嘆罷,他悲痛得昏過去了。一個多月以後,他也離世而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