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說出龜兔賽跑農夫與蛇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這幾個寓言故事
㈠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講了一個什麼
人們對於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律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留下終身遺憾,才能有所收獲,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即使有善良的願望。反之,否則終將一無所獲,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去做,美好的動機。
守株待兔揭示的道理揠苗助長揭示的道理
㈡ 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都是寓言故事嗎
守株待兔、秧苗助長他們都是寓言故事。
㈢ 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都是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像這樣成語,你知道還有哪些
刻舟求劍,負荊請罪,草船借箭,杞人憂天,三顧茅廬,紙上談兵,萬人空巷,孔儒讓梨,……
㈣ 二年級的 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亡羊補牢 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一個一個回答,有採納
揠苗助長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於求成。
守株待兔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亡羊補牢告訴我們做錯事及時改正還不是晚的。
揠(拔)苗助長,漢語成語,意思是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事與願違。
守株待兔比喻原來的經驗;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亡羊補牢,漢語成語,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4)分別說出龜兔賽跑農夫與蛇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這幾個寓言故事擴展閱讀
1、揠苗助長
有個宋國人,他十分期盼禾苗長高,於是就去田裡把禾苗一個個的拔高,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田裡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2、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
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3、亡羊補牢
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庄辛趕出楚國。秦國趁機征伐,很快佔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庄辛,庄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㈤ 用龜兔賽跑,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長組成一段笑話
從前,有一隻兔子和烏龜賽跑,因為兔子跑得太快,撞到樹上死了,烏龜獲得冠軍。剛巧一個農夫經過樹下,撿到兔子很高興,於是,他就不種地了,每天守在樹下,等兔子撞上去。結果,他家的禾苗因為沒人照顧,比別人家的矮了許多,他就想了個辦法,把自己家的禾苗拔高了,結果莊稼都死了。
㈥ 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的成語還有哪些
掩耳盜鈴——有一人,看別人門口上掛的一鈴鐺很漂亮,害怕偷的時候被別人聽見,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
刻舟求劍——在舟上,一人的劍掉到水裡,他就拿刀在舟上刻下劍掉的位置,然後想下次再來按照刻的位置來撈劍。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驚弓之鳥
鷸蚌相爭
井底之蛙
杞人憂天
濫竽充數
四面楚歌
紙上談兵、
畫蛇添足。
㈦ 將龜兔賽跑,守株待兔,拔苗助長編成一個道理故事
我們的人生歷程就是三個寓言故事:龜兔賽跑、拔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在這三個故事中徘徊著,龜兔賽跑的開始與結局,拔苗助長和守株待兔的過程。
一開始是龜兔賽跑,堅持不懈的奮斗著,向勝利的終點一步一步邁進;
接下來是拔苗助長,為了一時的利益,加快了前進的步伐,被眼前這未知的利益所迷惑;
然後是守株待兔,等待也是一種選擇,是一種人生態度;
最後是龜兔賽跑,雖然漫長卻取得了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