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短跑運動員雖然受傷但是依然跑到終點的故事
㈠ 某短跑運動員參加100m競賽,測得他在5s末的速度為10.4m/s,在10s末到達終點,整個比賽過程,關於運動員的
由題意可知,運動員的位移為100m,時間為10s;則平均速度v=
故選:A. |
㈡ 為什麼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後不能立即停下來
由於慣性
運動員到達終點前,以較快的速度向前運動,當到達終點時,由於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向前運動,因此當運動員跑到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急停對運動運身體也有損害。
㈢ 下列事例不能用慣性知識來解釋的是() A.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後不能立即停下來 B.在勻速行駛
A、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後,由於慣性,保持原來的高速運動狀態繼續向前沖去,不能立即停下來,能用慣性知識來解釋,不符合題意. B、在勻速行駛的列車上,小明本來隨車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向上跳起後車向前行駛,而小明在空中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前勻速運動,所以仍然落回原處,能用慣性知識來解釋,不符合題意. C、踢出去的足球最終會停下來,是由於阻力使然,不是由於慣性,所以符合題意. D、在馬路上騎自行車,若高速騎車,當需要停車時,由於慣性,很難立刻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能用慣性知識來解釋,不符合題意. 故選C |
㈣ 著名的短跑百米短跑運動員加特林是哪個國家的
在起跑線上,除了那些滿腦子只想著擊敗博爾特的人以外,其他百米選手們都在全神貫注在一件事情。
「聽發令槍聲,沒有比這重要的事情了。在槍聲響之前你什麼都不能做。」美國女子短跑名將喬伊娜說,「搶跑是最糟糕的事情,在這項運動中它是一擊致命的。我只會在聽到槍響後行動。」
曾幾何時,百米選手可以再搶跑一次後擁有第二次機會,但是這個規則在2003年被改變了。你甚至可以因在槍響後起跑太快被取消比賽資格。據研究表明,人在聽到發令槍聲後無法在十分之一秒內做出起跑反應。因此,如果你的起跑早於十分之一秒,你將被認定是搶跑,會直接出局。
「很多比賽的勝負正是由選手不正確的起跑而決定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名將阿托·博爾登說,「對待槍聲,你不能太迫不及待,反而應該隨機反應。這就是關鍵所在,如果你因迫不及待而犯錯,你就結束了。」
除了預判槍聲,沃倫·道奇在《短跑的藝術》中寫道:運動員必須確保他們運用正確的起跑姿勢:發力腳在前踏板上,使腳後跟,腳踝,膝蓋和髖關節的在一水平線上,然後垂下頭,深呼吸,保持蹲踞式起跑姿勢。
第一個10米:「像眨眼,像呼吸」
美國名將加特林說過起跑完全是一種本能。
「我在起跑時就告訴自己專注等待發令槍聲並做好起跑姿勢。」這位2004年奧運會百米比賽冠軍的得主這樣說,「如果你總是在想你的手臂是否離身體太近或太遠。那對你來說比賽就結束了。你必須像眨眼睛和呼吸那樣,跟著知覺走。"
缺乏經驗的運動員總是想在比賽開始時就迅速地讓自己處於領先位置,但是兩屆奧運會100米短跑金牌得主卡爾·劉易斯卻不這么認為。他說,比賽的關鍵不是立即加速,而是要跑出大幅度並有力的步伐,這能在比賽中幫助你。
「如果你的車沒油了,你不能跑到前面去拉它。」劉易斯繼續說道,「在後面推才是正確的做法。當你推它的時候,你要一步一步穩步前進,直到抵達終點。」
「這也正是我要告訴我的孩子們的。」如今已成為NBC田徑解說的博爾登說,「因為車很重,你不能從車的正後方推它,而應該找一個合適的角度。在百米比賽中,你需要克服慣性和重力。「
20米:「慢慢地起身」
選手們起跑後都希望自己像是一輛法拉力賽車而不是福特F650卡車。這時候他們應該開始加速,並且避免太快起身。
「你應避免過快地調整姿勢,一旦抬頭過快會影響你的好勢頭。」博爾登說,「你應慢慢地調整到直立的跑步姿勢。」
「你應當使頭部保持放鬆,放低身位,以保證自己剛開始的10到15步(大約20-25米)有效,有力。
博爾特在100米比賽中運用大步幅跑法,40-41步就跑完比賽。頂尖女子選手大概50步可以跑完。道奇在《短跑的藝術》一書中寫道:為了減輕選手蹬地時受到的阻力,他們的膝蓋應保持彎曲。在《沖刺》一書中,作者萊恩·麥吉爾說選手們應盡可能地使蹬地變得有彈性,正如在熱煤上跑步一樣。
30米:「比賽中速度最快的部分」
雖然運用大步幅跑法是身高1米96的閃電博爾特稱霸百米賽場的重要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如果你沒那麼高就跑不了那麼快。崔旺·布羅梅爾的歩幅相對於正常運動員來說較小,但他是第一個在100米比賽中突破10秒的青年短跑運動員,並在美國的奧運選拔賽上跑出9。84秒的成績,僅落後於名將加特林百分之四秒。
「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說我要想要成為一名奧運選手。那時人們嘲笑我。」布羅梅爾說。「現在我做到了。」
不考慮身高因素,頂尖短跑運動員在開跑後的30米會達到自己的速度頂峰。「這是比賽中速度最快的部分,」阿托·博爾頓說,「大多數短跑運動員在比賽的35米到55米之間將達到自己的最快速度。」
40米:「不要旁視左右」
贏得百米比賽的關一項關鍵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前的跑道。旁視左右觀察對手只會減慢自己的速度。
「你應該像一匹在肯塔基賽馬的蒙眼馬。」博爾頓說。「要做到沒有任何事能影響你,讓你在百米比賽中左右看。」
博爾頓完全有發言權這樣說。在1996年的奧運會上他就是看了一眼他的對手,來自納米比亞的弗蘭基弗雷德里克斯,最終只獲得銅牌。「我知道這聽上去很容易做到,但是希望你們別像我這樣擁有一輩子遺憾。」博爾頓說。
50米:「很像開車」
在此時,大多數的短跑運動員都已經調整到直立姿勢並跑到了最快速度。究竟有多快?數據顯示頂尖的運動員能達到每小時25-26英里。
道奇在書中講到,比賽到了這個時候,運動員除了要保持身體在一直線,更要使手臂垂直前後擺動,肘部稍微遠離身體,並避免手臂向前擺動時交叉胸前。
跑到半途是什麼感覺?
「這十分像開車,」加特林說,「當你開車的時候,你就會理解你為什麼想去看倒車鏡,以檢查你的位置。百米比賽也是一樣,這時的你會檢查跑完接下來半途需要做的一些東西。從這以後要做的就是保持。」
60米:「另一個世界」
喬伊娜說她已不記得比賽的這個階段她在思考什麼。「我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我的身體被另一個自我控制,似乎本人已不在現場。」加特林說60米階段達到的速度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但如果我想取得冠軍。那就要堅持到底一口氣拼完接下來的部分。」她說。
70米:「一種錯覺」
觀看百米比賽時,你可能認為在比賽快結束時一個短跑運動員之所以領先是因為他的沖刺速度超過其他人。事實並非如此,所有人在70米時甚至在更早時候都已經開始減速。
博爾登說,因看到某人在此時領先就認定他在加速的看法是一種錯覺。
「每個人跑到最後35至40米時都在減速,」博爾登說。「如果你看到有人領先,是因為他的減速幅度比別人小。但是無論哪個人,在百米比賽的最後三分之一階段都是減速的。」博爾登說頂尖選手的減速幅度很小,大約每小時2英里左右,但這足以產生名次的區別。」
「在70米時你要保持膝蓋的高度。」布羅梅爾說。「人們在此時會想,『哦,我要加速沖刺了。』但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你反而會減速的更快。」
80米:「決策,決策」
博爾登說盡管選手比賽時不應該看左右兩邊,但在80米的時候他們可以開始利用餘光。
「如果你已遙遙領先,你可以開始計劃如何慶祝,」他說。「倘若你仍在苦戰中,即使你不去向兩邊看,你也可以用餘光預測一下你所處在的位置並思考『是的。我有略微領先,」還是『我稍稍落後了需要努力追回來。』你還要在腦海里自己問自己,『我能否以在終點時前傾身體彌補差距』或者是『我是否需要在終點時前傾身體以確保領先。』」
「因此你的餘光成為決定因素。跑到80米現你已經必須評估自己是不是領先?第二名?還是第三?「這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瞬間決定。」
特別是你已經接近終點時。
90米:「不要貪婪」
短跑運動員在此時偶爾會犯嚴重錯誤。加特林在去年的北京世界錦標賽就是如此。他當時處於領先並且有機會最終擊敗博爾特。但是最後他輕微地絆了一下,手臂擺動受到影響,最終以9秒80比9秒79輸給了博爾特。
加特林賽後談到失去冠軍的原因:「當你領先時你陷入了興奮,一心想盡可能取得好成績,反而適得其反造成失控。越是最後你越需要保持冷靜。」
「不能太貪心,」加特林說,「從理論上說,在70米後不應該加速。所以從70米到終點這段距離,我會確保跑得穩定、保持高身位的跑姿。如果我貪婪,開始嘗試某樣新的東西,我就會失去平衡,丟掉技巧。如若身子前後搖擺,手臂亂舞,你將會得不償失。」
劉易斯說,比賽最後階段關鍵是保持放鬆。「這是百米比賽中最困難的部分,」他說。「你需要保持放鬆,那麼奪得冠軍將會水到渠成 。」
終點線:別太早前傾身體
喬伊娜說,當她在比賽時時常會進入一個真空區域。往往直到終點沖線的時候,她才會瞬間從這種狀態中擺脫出來,並前傾身體。
因為奪冠成績是取決於選手身體的哪部分最先穿過終點線,所以身體前傾更利於沖線。但如果你前傾得太早,也有可能失去冠軍。
「大多數運動員前傾過早,」博爾登說。「你的身體應該在終點線上方前傾。完美的前傾幾乎與腳踏終點線同步發生,而大多數無法保持跑姿的選手會在提前一兩米時就前傾身體。我常會提醒我的隊員,在線上方前傾而不是前方。」
「如果你前傾得太早,你的速度會迅速下降,最終會讓你痛失冠軍。」
換句話說,你應以最快速度沖過終點,並在最後一刻再前傾。此時的你可以幻想一下你擊敗了博爾特,只不過他也許早已開始准備好了他的標志性慶祝。
㈤ 短跑運動員向終點沖去改成比喻句
短跑運動員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沖去。
㈥ 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後不會馬上停下來是由於運動員受到慣性作用
慣性使物體本身所固有的屬性,力是別的物體對他的作用。所以,慣性不能說作用,而是由於運動員具有慣性,所以不能馬上停。
㈦ 物理 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後不會馬上停下來,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
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後
不會馬上停下來,是因為
運動員具有慣性。這話沒錯
如果說受到慣性力作用,就錯了
㈧ 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A.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 B.踢出去的足球
A、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後,由於慣性,保持原來的高速運動狀態繼續向前沖去,不能立即停下來,能用慣性知識來解釋,不符合題意. B、踢出去的足球最終會停下來,是由於阻力使然,不是由於慣性,所以符合題意. C、在勻速行駛的列車上,小明本來隨車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向上跳起後車向前行駛,而小明在空中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前勻速運動,所以仍然落回原處,能用慣性知識來解釋,不符合題意. D、在馬路上騎自行車,若高速騎車,當需要停車時,由於慣性,很難立刻停下,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能用慣性知識來解釋,不符合題意. 故選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