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器官的故事
① 歌手死後捐贈人體器官的感人故事
知道姚貝娜的人也許都了解她的漂亮簡歷:獲得過「青歌賽」冠軍、受劉歡指點、演唱過《甄嬛傳》和《1942》等影視作品的主題曲。而這些曾經的輝煌也讓她在去年《中國好聲音》(在線觀看)的選手當中,成了最不平凡的一個。
聽過姚貝娜唱歌的人一定知道她擁有漂亮的高音,但不一定知道在這樣激越的嗓音下,這個女孩經歷過的人生的跌宕起伏。看著站在舞台上高歌的她,誰能想到這是一個身患乳腺癌的女子。這兩年,她內心那個曾被禁錮的小宇宙又重新迸發,音樂事業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蛻變。
不幸的是,病魔再次向她伸出了雙手:乳腺癌復發。
在姚貝娜住院的時候她對爸爸說:」爸,其實我不怕死,我就是怕你們堅持不住,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最。。。的,還有我的歌迷,對我那麼好我捨不得他們我對不起他們。「然後她哭了,不過大約在一分鍾後,姚貝娜擦乾眼淚對爸爸說爸,我想把遺體捐了。這中間有個小插曲,姚貝娜親人當初不同意她捐,她說既然我都要離開,為什麼不把有用的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最後,姚爸爸知道姚貝娜癌細胞擴散到了全身,全身上下只有眼角膜是健康的,於是她遵從了姚貝娜最後的願望把她身體里唯一健康的眼角膜捐了出去。
最後祝姚貝娜一路走好,在天上繼續自由自在的歌唱。希望姚爸爸姚媽媽保重!
② 捐贈器官的感人故事100字有名字的
女孩有心臟病,生日復那天倒在制了男孩的懷里。男孩在半夜裡一家家
醫院
發瘋般的翻找,把女孩送進了急救中心,女孩被推上了手術台。第二天,主治醫生告訴女孩的家屬:「她有很嚴重的心臟病,需要立刻做心臟移植手術,但依目前的情況來看,捐贈器官的人並不多,而且就連將死的人也很少願意將身上的器官在死後捐獻給醫院的,更何況,是一顆心臟!」女孩必須在一個月內動手術,不然女孩就將永遠閉上那雙美麗的眼睛。
男孩守護在女孩的病床前,每當握住女孩冰冷的雙手,他會情不自禁的微笑。前來探望的親人和朋友來時懷抱希望,當知道原委後,都嘆著氣、流著淚走的。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女孩的病情開始惡化,危在旦夕!
這時,男孩離開了女孩的身邊,從此以後再也沒見到他。就在男孩離開後,主治醫生告訴女孩家人一個好消息:有位不知名的青年人自願無償將心臟捐獻給女孩。經過三天兩夜緊張的手術,主治醫師十分成功地將心臟移植手術完成,當然還有半年的觀察期,看有沒有排斥現象。半年過去了,男孩始終沒有出現。女孩意志消沉,...
③ 有關捐贈器官的故事(短點)
我終生難忘1965年那個炎熱的夏日,年僅三十六歲的母親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生命。下午晚些時候,一位警官來訪,為了醫院要取用母親的主動脈瓣膜和角膜而徵求父親的意見。我驚呆了。那些醫生居然想要肢解媽媽,並將她的所有給予他人!我無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含著淚水沖進了自己的房間。
我十四歲,根本不能理解為什麼別人要索取我摯愛的人身上的東西,然後父親卻回答警官:「可以。」
「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父親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琳達,」他平靜地說,並用胳膊摟著我,「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認為,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他告訴我,他們早已決定死後捐贈器官。父親這一番振聾發聵的話語給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多少年彈指而過,我結了婚並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親身患嚴重的肺氣腫,搬來與我們同住,其後的六年,生與死這個既現實又深奧的問題成為我們經常討論的話題。
他愉快地告訴我,在他逝世後,希望能夠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並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麼美好!」
溫迪自幼酷愛畫馬,她的作品屢屢獲獎。父親說:「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自豪。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麼驕傲。」
我把父親的心願告訴了溫迪。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她十四歲——恰是當年我首次聽到器這捐贈的年齡,可是母女倆的反應卻有天壤之別。
父親於1986年4月11日溘然長逝,我們遵從其貴囑捐贈了他的眼睛。三天之後,溫迪告訴我:「媽咪,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
「這令你驕傲嗎?」我問。
「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裡——怎樣的一種驕傲!那天我緊摟著溫迪時,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兩周之後,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一輛卡車無情地碾過了正在馬路邊策馬揚鞭的她。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鳶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麼也看不見會多麼痛苦嗎?
溫迪去世三周後,我們收到了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
親愛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如果那位受捐贈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遊玩,並且愛上了馬,坐下描繪他們,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誰——金發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停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下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④ 你還知道哪些捐獻器官的感人事跡呢
特別心願 □接到德州樂陵周長宇的信是在12月16日,這天是他女兒周越去世三周年紀念日,周長宇選擇在這一天向我們表達心願:向13歲的女兒學習,死後捐獻自己身體的所有器官。 □3年前,13歲的周越不幸患了白血病,小姑娘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里,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遺體捐獻給醫療研究機構,她想通過研究自己讓更多的人不再受白血病的折磨。後來她的願望實現了,就在遺體被接走的那一刻,父親周長宇下定決心,死後他將把全身器官捐獻出去。 □但周長宇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他為找不到專門的機構來受理這件事情而苦惱,周長宇說,如果這個心願實現不了,他這一輩子都不會活得安心 心願故事 女兒的三次懇求 周越,一個非常聰明上進的小姑娘,是班裡的班長和團支部書記,2001年2月13日發現病情,2月16日確診為白血病,12月16日去世,12月17日遺體被山東醫學院遺體捐獻接受中心接走…… 重提這段往事,無異於用刀子割周長宇的心,但周長宇堅持要說下去,他說忘不了女兒三次懇求他同意捐獻遺體的情景,他說他做出這個決定,就是因為不能給女兒臉上抹黑。 周越第一次提出捐獻遺體的要求是在2001年8月,那時候她在天津血液病醫院住院治療,在樂陵市工商銀行工作的周長宇周末趕過去看女兒,女兒趁媽媽出去買東西的機會,一本正經地對父親說:「爸爸,我想求你一件事情。」 周長宇以為女兒想要吃的或者穿的,就滿口答應下來,想不到周越竟然說:「爸爸,你看看我寫的日記,我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關心我,我想捐獻遺體,報答這個社會。」周長宇一聽這話,眼淚直在眼眶裡轉悠,他說:「孩子,這事咱慢慢談,別著急。」周越一聽急了:「到我不行的時候,那就晚了。」 「行行行。」周長宇哽咽著說完三個字,扭頭沖到陽台外邊大哭起來。 周長宇說他第一次聽到女兒的懇求時,當時壓根就不同意女兒的想法,當爹媽的怎麼能捨得呢! 2001年10月,周長宇到醫院看女兒時,正碰上天津電視台記者來醫院采訪別的事情,周越蹦蹦跳跳地跑了過去,她很認真地對記者說:「阿姨,我得的是血癌,我要真有不幸,我想捐獻自己的遺體,我不想白白地燒掉,一點作用都沒有。」電視台的記者驚呆了,而躲在一邊的周長宇只能把眼淚往肚子里咽。 周長宇第三次聽到女兒提出這個要求是在2001年11月,當時周越病情已經惡化,甚至醫院都放棄治療,讓她回家過完最後幾天。在家裡,每當周越疼得受不了時,她就會喊:「爸爸媽媽,我提這個要求你們都滿足不了嗎?我死了燒成灰,你們抱著我的骨灰哭有什麼用?你們真要想我,心裡有我就行了……」 在女兒三番五次勸說下,周長宇和妻子抱頭痛哭一場,最終決定滿足女兒的願望。 父親的兩個誓言 2001年12月16日晚上,13歲的周越走完了她短暫的人生歷程,直到她臨死前,她還念念不忘地說:「把我捐出來,就可以做研究,別的孩子就不用受這個罪了……」 12月17日,周越的遺體被山東醫學院遺體捐獻接受中心接走,望著女兒漸漸遠去的身體,周越立下誓言:女兒這么小就有這么高的境界,做父母的不能給女兒臉上抹黑,我要捐獻骨髓、捐獻身體所有器官。 女兒死後一個月,周長宇就來到山東省紅十字會做了骨髓配型,他隨時等待著和他配型成功的白血病人來找他。 女兒的遺願讓周長宇徹夜難眠,他乾脆辭去工作去了北京,在那裡,他和中國紅十字會、中央電視台一起搞一些公益活動,宣傳白血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這一干就是一年半。 去年6月份,周長宇從北京回到樂陵。去世一年多的周越仍然像活在這個家裡一樣,她所有的東西都擺在原處,一塵不染,回到家的周長宇越來越感覺對不起女兒:當初答應她的誓言只實現了一個,女兒在地下會不會以為爸爸爽約了? 心願註解 女兒時刻鞭策著我 在周長宇的信里,他是這樣寫的:「女兒這么小就有這么高的境界,我一個成年人,為什麼不能拋棄世俗的想法呢?人死了,白白燒掉太可惜了,還不如把眼角膜、腎臟、肝臟這些有用的東西留下,也許會給別人帶來光明,帶來幸福。人活在社會上,不能老想著自己,這個社會是個整體。」 「將來不管誰用了我的器官,不要告訴他們姓名,不要讓他們知道我是誰,只要他們能看見光明、能活下去就好,女兒能做到的事,為什麼我不能做到呢?」 周長宇說,如果他的願望實現了,他希望將來他的墓碑旁能植一棵樹,樹是常青的,是有生命的,那比冰涼的骨灰要有意義。 說完這些,周長宇又打開了電腦,女兒沒有給他們留下抱著骨灰哭的機會,每當他想女兒時,就會打開電腦看看當初媒體報道女兒的文章,聽聽采訪女兒的錄音,聽著女兒稚嫩的聲音,周長宇在心裡對女兒說:孩子,爸爸答應你的事,一定會做到! 心願之旅 丈夫的執著 回到樂陵,周長宇一邊做生意,一邊聯系捐獻器官的事情,但他沒想到,他的心願實現起來那麼難。 周長宇往當地醫院打電話,醫院的人說:「周越的事現在還難受著呢,你還要捐!你看樂陵有一個捐的嗎?你就別瞎想了。」 周長宇不死心,他往樂陵、德州的紅十字會、衛生局打電話,有的表示不理解,有的則告訴他不知道這事該由哪個單位辦理。 周長宇又去跟朋友打聽哪裡能辦理遺體捐獻,只要他一提這事,朋友眼神就變得怪怪的:「你沒病吧?」 更讓周長宇難受的是,社會不僅不認同他捐獻器官的想法,甚至對周越捐獻遺體的做法也認為是別有所圖,曾經有親戚當面質問他夫婦倆:「你們兩口子是不是太狠心了?孩子死了還把孩子給賣了,人家給了你三萬兩萬,還是十萬八萬?」 周長宇已經不願意再跟別人解釋他的心願,別說周越捐獻遺體一分錢沒有,就連公證費原本也是要自己掏的,只不過公證處的人看他們情況特殊特意給免了。 妻子的理解 周長宇做這些事時,一直是瞞著妻子的,他曾經和妻子談過一次,但妻子當場哭了起來,她說:「周越剛走了,你又這樣,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直到兩個月前,他的一個好朋友在車禍中喪生,看著朋友被碾爛的屍體,周長宇心裡特別難受:人隨時都可能出現意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走了,萬一出點意外,這個心願可能就永遠實現不了了。最終,他選定12月16日這個特殊的日子,給我們「特別心願」寫來一封求助信。 寫完信後,周長宇跟妻子一起吃晚飯,他莊重地告訴妻子:「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死後捐獻器官,希望你能答應我。」 在磨了整整一個晚上之後,妻子終於答應了,她說:「看他這么執著,我就知道攔不住,這樣也好,將來讓兒子學父親、學姐姐,也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資料:http://www.qlwb.com.cn/display.asp?id=32590
⑤ 讀了 捐贈器官的故事後有什麼感受
一點感想
「在我國,當前器官捐獻的最大問題在社會倫理上,絕大多數的人認為自己器官是自己身體的組成部分,即使是死亡後,也不能離開自己的身體,毀壞自己的完整性;同時,對於自己的親屬,當然也不願意擔當出賣自己親屬器官這樣的罪名。這說明,宣傳普及不夠,也缺乏必要的立法。至於體制不是主要的問題,更多的是要有深入的宣傳和陳舊觀念的破除」。
事物的完整性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是此一時彼一時、此一地彼一地。
有的人在漫長的一生里,會受到疾病和傷殘的威脅,有的器官就難以保全了。齲齒是小兒常見的多發病,嚴重的要將其拔除。我小時候飽受齲齒的折磨,只要吃了東西,牙齒就酸痛,搞得茶飯不思,到了十多歲,先是拔除了一顆齲齒,後來又補了另一顆牙齒。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期的宋國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快要死了,弟子打算用很多東西去陪葬。
莊子說:「我死後,把天地當作棺槨,把日月當作雙璧,把星辰當作珍珠,萬物都來陪葬。還有什麼陪葬品比那更好的呢。」
弟子說:「那麼做了,先生可能會給烏鴉、老鷹吃掉的。」
「棄屍地上會給烏鴉、老鷹吃掉,埋屍地下會給蛄螻、螞蟻吃掉,那不就是搶過烏鴉老鷹的食物,而給蛄螻螞蟻吃了。」
宇宙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但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特別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象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塵歸塵,土歸土」,從哪裡來的,就會回到哪裡去,生命由物質演化而來,生命體的死亡就是物質的回歸,直至回歸到構成物質的元素,那麼即使死亡時是完整的,再以後也無法保全完整了。
「在英、美等醫療及相關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一個人捐獻的器官組織能夠幫助30到40位患者維持或恢復健康」。
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以讓他人維持或恢復健康,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完整。
⑥ 關於捐獻器官的故事 百度知道
大愛無聲
2011年12月13日晚,一位因意外事故不幸過世的黑龍江籍「新寧波人」在家屬的支持下,在寧波市鄞州第二醫院完成捐獻器官的遺願。他無償捐獻的一肝兩腎雙角膜,當晚就開始實施移植,挽回了三位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患者,為兩位失明的眼疾病人帶來生命的光亮。
孫永海,1952年9月5日出生,今年60歲,系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市巴彥縣巴彥鎮紅星村王鄉屯農民。他外出打工10來年,4年前來到寧波,先後在李惠利醫院、鄞州第二醫院和利時百貨做臨工。生前,他有一個願望:「若干年我過世後,不要全燒了,要留下有用的器官,捐給社會去救人。」
2011年12月6日晚上20點左右,孫永海因意外倒地,被120急救到附近的寧波市鄞州區第二醫院,醫院急診科立即啟動綠色通道進行搶救。CT顯示:孫永海大額顳頂部硬膜下血腫、腦挫裂傷,屬於特重型顱腦損傷。生命搶救搶在分分秒秒。急診科立即為曾在醫院擔任送葯護工的孫師傅施行了全麻下行開顱手術。手術整整動了6個小時,術後轉入重症監護病房,老孫一直沒有醒來。
12月9日,孫永海的兒子和媳婦趕到寧波,在醫院向遠在東北的孫永海老伴葉淑華通報了病情,在絕望中,葉大媽向家人透露了孫永海捐獻器官的意願。兒子孫明星在悲痛中也看到了市紅十字會掛在走廊牆壁上的器官捐獻宣傳牌:「生命的旅途結束時,獻出生命的禮物,讓他人獲得再生的力量。」小孫忽然明白了父親的遺願是為了救人生命。
醫院積極搶救6天後的12月12日,孫永海在深度昏迷中出現了雙側瞳孔散大,深淺反射消失,慢慢地,自主呼吸消失,臨床判斷處於腦死亡狀態……。當天,小孫終於決定了卻父親的心願:捐獻器官。
鄞州二院及時通知了市紅十字會。市紅十字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1、緊急聯系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派出專家評估組到鄞州二院進行會診,協同處理評估、鑒定、見證等程序;2、請家屬履行簽字確認等手續,協商安排善後事宜;3、安排新聞媒體做好寧波首例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報道的准備工作;4、立即安排遠在東北老家的孫永海妻子到寧波見老伴最後一面。
12月13日下午葉淑華從東北飛抵蕭山機場,旋後被接到醫院,見了老伴最後一面。痛苦中也伴著欣慰,她在丈夫自願捐獻器官登記表的「腎臟」、「肝臟」與「眼角膜」3個欄目上摁上了鮮紅的指印。
13日下午19時52分,孫永海心臟停止跳動。20時20分捐獻的器官被取下,一肝一腎急送浙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另一腎在鄞州二院連夜移植給鎮海區一位50歲男性患者,22時40分移植成功,家屬驚喜交加、長跪不起……。兩個角膜通過寧波眼科醫院也在當晚移植成功,鄞州區和北侖區兩位眼疾病人再現光明。孫永海不富裕但富有愛心,一人捐獻救了三條命,使兩人重見光明世界,五人終身受益。
參與捐獻的醫務人員和省、市紅十字工作人員全體默哀3分鍾,對孫永海表示深切的緬懷和深深的敬意。
⑦ 捐獻器官的感人故事的開場白
母親 開明的老人樂善好施
9月17日早上8點,記者手機響了,聽筒里傳出姚曉明悲痛的聲音:「我母親10分鍾前走了,角膜摘除手術一會兒開始。」那一瞬間,記者強烈地感受到了死亡的無情和生活的殘酷,半個月前那位可愛的老人還眨著她那雙明亮的眼睛,思維清晰地和記者聊著天,言猶在耳,突然間她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
「大兒子是干這一行的,他為盲人帶去光明,我應該支持他,而且人一死就會火化,燒掉就浪費掉了,將角膜捐獻出來給有需要的人也是做了一件好事。」9月5日,74歲的丁劍芬老人談起她捐獻角膜的義舉時,輕描淡寫地對記者說了這番話。
其實,早在2000年,這位思想開明、極富愛心的老人就曾幫助兒子做過勸捐工作。當時原已退休的丁阿姨在兒子朋友開的一家公司的醫務室里幫忙。同事袁廣林患上晚期癌症,她去看望他時勸他將角膜捐出來。2000年5月23日,袁廣林走了,他捐出的角膜給兩名眼病患者帶去了光明。
助人為樂,是丁阿姨一貫的作風。她生前的同事、鄰居和朋友一說起丁阿姨都是贊不絕口:「她對人很熱情,特別喜歡幫助別人。」鄰居們有個小病小痛都願意去找她,有時候半夜三更還有人敲她家的玻璃窗。
40多歲的丁金琦是丁阿姨的侄子,提起自己的姑媽,丁金琦淚流滿面地對記者說:「我父親在我兩歲時就去世了,我們6個兄弟姐妹經常得到姑媽的接濟,我患有小兒麻痹症,她曾專門把我接到武漢動手術。她有3個兒子,經濟並不寬裕。」
去年4月,丁阿姨在醫院里檢查出患上了十二指腸壺腹周圍癌。手術的前一天晚上,她悄悄寫了份遺囑放到床下,內容是:「我死後自願捐出角膜,移植到有需要的人身上。」
8月26日,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丁阿姨鄭重其事地與深圳市紅十字協會簽下角膜捐獻協議,她還提出要讓自己的兒子姚曉明親自為患者做角膜移植手術。
兒子 積極推動著器官捐獻
「媽媽,您的遺願我現在幫您完成了。」9月17日上午9點,姚曉明順利摘除丁劍芬老人的角膜,他撲到母親身旁泣不成聲地說著告別語。
從9月18日上午開始,丁劍芬老人的角膜先後移植到了兩名患者的眼睛裡,一位是來自四川綿陽的28歲外來工曾均蓉,另一位是來自廣東茂名的37歲外來工鄧水森。9月19日上午,專程從江西趕來的49歲婦女彭平仔將接受角膜移植手術,成為丁劍芬老人捐獻角膜的第三位受益患者。提起姚曉明母子,這3位受益人滿心感激:「如果不是有他們母子這樣的好人,我們以後只能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
愛心,也是會遺傳的。「我受母親的影響很大,喜歡幫助別人。」姚曉明對記者說。他曾經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眼科醫生,卻在不遺餘力地推動角膜捐獻的工作。
角膜病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國角膜致盲患者至少有200萬人,如果進行角膜移植,70%的患者可以治癒,但我國每年可實施的角膜移植目前也就6000例左右,這是由於角膜奇缺造成的。由於不少人存有「全屍」的觀念,器官捐獻在中國舉步維艱。
為此,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他,在深圳為呼籲器官捐獻而奔走。從1999年到現在,他的母親已是第70位接受他勸捐的捐獻者。他拿著鮮花親自去看望每一個人,給予他們極大的人文關懷。目前,共有175名眼病患者因他的奔走而受益。
姚曉明還以身作則,在他隨身攜帶的錢包里,有一個特別的用塑膠包裹的卡片,上面是他的「遺言」:一旦出現意外,他自願將自己的角膜捐獻出來。
就這樣,在他的身體力行和奔走呼籲下,不少市民已經逐漸接受角膜捐獻。2002年6月30日,深圳獅子會成立了全國首個眼庫,姚曉明出任執行主席。
角膜捐獻也促進了深圳器官移植法律法規的建設。
在推動角膜捐獻的過程中,姚曉明接觸了一些生活貧困的人,幫助他們,漸漸成為他的自覺行為。在深圳打工的盲人林中秋、西藏殘疾人德吉央珍、內蒙盲童暴志佳等一批急需救助的人在他的牽線搭橋下,獲得了救助。他用自己的行動感動著周圍的朋友和深圳的市民,在他的大力推動下,深圳獅子會眼庫的工作業績已經引起國內外傳媒的關注。
院長 我們被他深深地感動
9月18日,深圳市眼科醫院院長黃明娜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著說著禁不住流下了感動的熱淚,她說:「今天,姚曉明強忍著失去母親的悲痛,親手將母親的角膜移植到了患者的身上,完成了母親的遺願。對他這種執著於事業精神和義舉,我本人表示崇高的敬意,也為有這樣的好醫生而驕傲。我希望社會各界人士能夠受此感召,為推動角膜捐獻事業和社會的文明進步,為更多失去光明的患者重見光明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⑧ 器官捐獻小故事不多於五十字
他是寧波第四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肇事司機仍在逃,警方已鎖定嫌疑人本報通訊員 張志平 朱夕映 本報記者 周皓亮
昨天上午,象山殯儀館內,30多人整齊排列,向鮮花簇擁的遺像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默哀三分鍾.
照片中的小伙年輕英俊,年僅35歲.他叫夏功昌,是寧波市第四例人體器官捐獻者,也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一位.
旁邊,他的妻子陳望娣,早已哭成個淚人.丈夫是遇車禍去世的,現在器官捐獻出去了,但肇事司機仍然逃逸,她最大的心願是早日找到肇事者,給丈夫和孩子一個說法.
遇車禍,他倒在地上沒有再醒過來
夏功昌是江西萬年縣人,來象山打工已經有10年.4月3日晚七八點鍾,他在人行道上行走時,被一輛摩托車撞倒在地,人事不省.摩托車司機逃逸.
好心的路人撥打了120,把他送去醫院,醫生診斷為嚴重顱腦損傷.
事發時,陳望娣正在老家帶孩子.夫妻倆育有兩女兒,一個13歲,一個7歲.當晚九十點鍾,她接到老鄉電話,說夏功昌出事了,陳望娣完全不敢相信.
第二天,陳望娣趕到象山縣第一人民醫院,病床上的丈夫昏迷不醒.醫生說,他目前完全依靠設備和葯物維持生命,已經救不活了.
捐獻器官是他生前願望
丈夫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一聲不響,陳望娣痛不欲生.丈夫話不多,不喜歡跟人計較,對她百依百順.日子雖然清苦,嫁給他卻很幸福.
陳望娣說,4月5日,有幾名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過來,向她宣傳器官捐獻的事.她一聽,想起了以前一次散步時,丈夫說,死後要把器官捐獻出去.她一聽就反對,但丈夫很認真地說:「器官捐給了別人,我的生命就在別人身上得到了延續,又能幫到人,這不是很好嗎?」
陳望娣說,她沒想到,當時的閑聊今天竟然變成了現實.雖然一開始還是有點猶豫,但想到捐獻器官是丈夫遺願,她點了點頭,最終同意了.
捐獻的器官拯救了3位重病患者
4月7日傍晚,陳望娣和其他親人一起簽署了《器官捐獻登記表》.4月7日21點27分,夏功昌搶救無效,心臟停止跳動.半小時後,醫生成功從他體內摘取了1個肝臟、2個腎臟.
夏功昌的肝臟當晚急送李惠利醫院,搶救一位患乙肝硬化、肝癌復發的51歲男性市民,23點33分開始手術,8號凌晨6點手術成功,目前患者在監護病房觀察,情況良好.
兩腎急送鄞州第二醫院,搶救了一位45歲的鎮海女性患者和一位37歲的溫州男性患者.接受移植手術後的兩位幸運者目前生命體征穩定.
寧波市紅十字會秘書長王小平說,夏功昌的大愛捐獻挽救了3位掙扎在死亡線上的重症患者.
昨天上午,象山縣紅十字會在象山殯儀館組織舉行了夏功昌遺體告別儀式.親屬、象山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紅十字志願者等30餘人參加了告別儀式,幫助親屬辦理了夏功昌身後事宜.
妻子最大心願是找到肇事者
夏功昌去世後,陳望娣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她說,自己很不幸,這幾年,家裡迭遭變故,先是公公去世,然後她生了場重病,花去了家裡六七萬塊錢.去年下半年,她從象山回老家,負責帶兩孩子,丈夫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和頂樑柱.
陳望娣是個個性堅強的人.現在,她要照顧兩孩子,還有60多歲的婆婆.記者問她是否需要幫助,她卻說,自己還這么年輕,怎麼好意思依靠別人.
「現在最大的心願是早日找到肇事者,讓他給我一個說法.」陳望娣說,來寧波時,女兒對她說,一定要把爸爸帶回來.丈夫去世了,肇事者卻逃跑了.
陳望娣說,現在警方正在全力偵查此案,目前已經找到了肇事者妻子,她相信警方最終會給她一個圓滿的答復.
⑨ 寫捐獻器官的感人故事作文300字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個真實的、感人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老大爺養了一條狗,老大爺就是是它的父親,小狗很愛吃粉條,於是老大爺就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粉條」。
有一次,粉條出去玩,被人們誤認為流浪狗,打暈了粉條,老人聞訊趕來,把粉條抱回家,老大爺抱了它四天四夜,粉條竟奇跡般的醒了過來從這以後粉條再也不跑出去了。
可是近幾年來,老大爺被確診為癱瘓,老人無兒無女......由於行動不便,他只能一次買好幾天的事物,有一天老人像往常一樣坐著輪椅,帶著粉條出去買菜,沒想到,粉條竟拉起老大爺跑了起來,從那以後,老大爺就天天出門。有一天,老大爺指著路,把它帶到超市買菜,老人不進去挑,讓售貨人員幫著拿出來,這時粉條則趴在超市門口等著,第二天,老大爺還沒給粉條說要去哪,粉條就拉起他,來到了超市門口,粉條是多麼聰明!它拉老人那麼多次從沒有一次闖過紅燈。粉條還拉他去逛公園。在老人看報紙時,它就趴在地上不動,等老人看完後它才跟主人玩,多麼懂事的小狗!
老人說,他想用後半生的時間寫一些有關動物的故事。紙費由老人的一個朋友提供,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寫的:
有一個盲人和他心愛的導盲犬,一同來到天堂門口,天使說,天堂只有一個名額,另一個人將要掉下地獄讓他們兩個賽跑。導盲犬跟著主人的步伐,慢慢地走,離天堂門口只剩一步之遙的時候,主人下令讓導盲犬停下。天使想:這個主人真自私。主人能看見了,他看著愛犬的臉,看了好長時間,主人下令,快速前進。就當導盲犬踏進天堂的那一霎那,主人掉下了地獄,導盲犬,趕緊追上了主人,他們一起掉下了地獄......天使從一開始就錯了,這兩個靈魂是連在一起的。
故事還有很多,但是老人與愛犬之間的感情是天長地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