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
㈠ 有哪些人,我們一直以為存在,但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我們通常認為,曹雪芹是真實歷史上的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的兒子曹雪芹,可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查閱《五慶堂遼東曹氏宗譜》,壓根就沒有曹雪芹這個名字。
那麼,就有人問了,曹雪芹是不是曹家子孫的筆名?並不是,因為曹家所有同族的家譜都顯示,曹顒病故於公元1714年,享年二十五歲,絕嗣。也就是說,曹寅根本就沒有孫子。雖然有史學家提出“繼子說”,“遺腹子說”,但最終的查證都不存在。
最終的結論也非常明顯,我們所認為的那個曹家後代“曹雪芹”,在真實歷史中根本不存在,但是當時卻有那麼一個人,借了這個“名頭”,寫出了之後轟動全世界的中文巨作《紅樓夢》。
這些人物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但是絲毫不影響她們家喻戶曉的地位,由此可見,文人的筆有多麼厲害,可以把不存在的人物變成流芳百世的美女英雄。
㈡ 巾幗英雄的故事100字左右
1、婦好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後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
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婦好不但能帶兵打仗,而且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國家,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婦好又會打仗,又掌握了祭祀與占卜的權力,可能連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蘭
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經好萊塢拍成動畫片後更是全球聞名。真正的花木蘭歷史上確有其人,生卒年不詳,魏氏女,西漢譙城,今亳州市譙城區,東魏村人。又名花弧,後稱花木蘭。其父名應,乃漢初材官騎士。木蘭秉承父志,自幼習武,尤工劍術。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於,冒頓單於之子,名稽粥,大舉入塞,殺掠甚眾。
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蘭父當往,而年已老邁,弟尚年幼。木蘭憫其父老,便替父從征。木蘭初為戎卒,以功為小校,後晉升為將軍,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馳奔沙場,塞旗斬將,攻城略地,所向輒克捷,莫有當其鋒者。單於旋退。木蘭從軍凡十二年,屢立殊勛,人終不知其為女子。
後凱還,天子嘉其功,封尚書郎,不受,懇奏省親。及擁軍還譙,釋戎衣,服巾幗,同行者皆駭之。木蘭墓位於亳州城東魏村北,冢丘高大,蒼松環護,翠竹成林,鄉人又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為木蘭生日致祭。
木蘭戍邊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順平縣,該地人民為感激木蘭的恩德,從漢代起就為其立廟建祠,歷經各代,香煙不絕。唐朝乾封元年,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這一年唐高宗偕武則天泰山封禪還朝,路經亳州,朝亳州老君廟和木蘭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蘭為「孝烈將軍」。
3、呂母
呂母(?~公元18),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她是琅琊海曲(現屬日照東港區)人。
子呂育,任縣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緝捕。王莽新朝天鳳元年(公元14年),呂育因沒有按縣宰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以至於被縣宰所殺。呂母滿懷悲憤,發誓為兒子報仇。她把家產全部拿出來,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演練兵馬,等待時機。
天鳳四年(公元l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稱「將軍」,率領起義大軍浩浩盪盪殺向海曲城。經過一番激戰,活捉縣宰,將其處死。從此,呂母聲名大振,遠近貧苦農民紛紛投奔於她。不久,起義軍發展到上萬人。
呂母起義,點燃了反抗王莽統治的火炬,並很快形成席捲全國的燎原之勢。天鳳五年(公元l8年),呂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參加了赤眉軍,其餘部分分別投奔到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中。
4、遲昭平
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遲昭平,平原縣城南人,生卒年月無考。遲昭平也於呂母起義的同年秋,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現平原城西南,舉行起義,抗官稅,盪府衙,殺豪紳,掠貴族,扶危濟弱,分糧與貧苦百姓,一時聲威大震,成為眾豪傑中一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由於斗爭形勢的發展,於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遲昭平部與徐異卿部匯合,戰斗在平原、富平、樂陵、無棣、鹽山等地,隊伍很快發展到10萬之眾。這支農民起義軍,不但攻縣郡,殺貪官污吏,搶府衙官庫,砸地方牢獄,拯求身隱囹圄的無辜百姓。
給王莽統治集團以沉重打擊;同時,他們也襲擊地方豪強的營堡、鄉聚,鄉鎮民團,無情的打擊那些宦官、王孫、公侯,沒收他們剝削的糧食和財物,分散給貧苦百姓,深受廣大貧民的擁護。
起義軍的風暴,動搖了王莽統治集團的政治基礎,於地皇四年,公元23年,徹底崩潰了。由此,遲昭平的名子和業績,也載入秦漢農民起義史。
5、平陽公主
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李淵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武將柴紹為妻。這位柴紹在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謀略出眾,善於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勞。
消滅唐朝最後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李淵起兵的消息就傳來,平陽公主到處聯絡反隋的義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
平陽公主率領的義軍勢如破竹,連續攻佔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里,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
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娘子關位於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才更名娘子關。
(2)千百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擴展閱讀
婦好 ,好姓(古音(zǐ),同子姓),婦為尊稱,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婦」為親屬稱謂。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是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也就是她。
因此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後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婦好墓於1976年於河南安陽殷墟發現,墓中的謎團正在不斷發掘之中。
㈢ 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廣為傳頌,她也因此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你還知道哪些巾幗英雄請寫出她的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
楊妙真,生卒年不詳,號四娘子,益都(今山東省青州市)人。金末紅襖軍領袖、武術家。楊妙真是紅襖軍首領楊安兒之妹,人稱「楊姑姑」,善使梨花槍。楊安兒死後,率部與李全會合,與李全結為夫妻,轉戰淮、莒一帶,繼續抗金。嘉定十一年(1218年),隨李全投降宋朝;後李全因兄長被殺而反宋,1230年李全戰死後,楊妙真降蒙古。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貞素。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明末著名女將。崇禎三年(1630年),後金軍入塞,入北京德勝門,秦良玉自蜀中入援京師。崇禎七年(1634年) 張獻忠入川,秦良玉與子馬祥麟前後夾擊,於夔州(奉節)敗之,張獻忠退走湖廣。崇禎十三年(1640年),在巫山和夔州重創羅汝才軍。崇禎時,以功加太子太保,封忠貞侯。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載入將相列傳的女性。
沈雲英,明朝浙江蕭山人,永道守備沈至緒之女。張獻忠率賊攻道州,沈至緒將軍出戰木壘,歿於軍。雲英年方十七歲,解簪珥,率一城百姓持木杖,直前擊賊。賊駭亂,出不意,皆自相蹂藉以奔;遂解道州圍。獲父屍,城中人皆縞素助雲英成喪。 時賊所過城,率不戰下,而以死全道州城者,雲英父子也。郡守上功, 詔贈沈至緒為副總兵,加雲英游擊將軍,坐父署,守道州。
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台縣人。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眾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
杜鳳楊(1847年-1870年)又名杜鳳英,因嫁蔡廷棟,故稱蔡杜氏。是中國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雲南回民起義軍的青年女將,在十九歲時已統領數十萬大軍。清官吏稱其「知兵善戰,為賊所推服」。同治七年曾率軍擊潰雲貴總督劉岳昭軍(其中有久經戰陣的湘軍),圍攻昆明城。不久清廷調大軍進援,杜文秀失敗。杜鳳揚逃至民間,後為雲南提督馬如龍(起義軍叛徒)搜獲。最後在昆明被巡撫岑毓英秘密處死。
王聰兒(公元1777年-1798年),湖北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藝人出身,參加白蓮教起義後,她曾任義軍總指揮,也就是八路義軍統帥,是一個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