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關於孫權魯肅呂蒙的五十字小故事
『壹』 孫權、魯肅和呂蒙之間的小故事(80字就可以)
呂蒙原來是個文盲,一次孫權對他說,阿蒙啊,要看書了,不然沒出息,呂蒙不以為意,孫權又說,你看我都是主公了還看書,你現在還是個武將,不看書怎麼給你當大官?於是呂蒙接受了老闆的建議,發憤圖強,三年後,魯肅和呂蒙相遇,發現呂蒙行事有條理,說話有分寸,知道是聽了老闆的建議後,他說,你果然不是當年那個吳下阿蒙了啊!
以上均為本人自己理解並手打,望採納,謝謝!
『貳』 《三國演義》中關於孫權/魯肅/呂蒙(三選一)的一個50字故事!!!!急~~~~~~
呂蒙戰關公
關羽水淹七軍、生擒於禁、龐德,這些戰績使他愈發驕傲輕敵。東回吳的年輕將領陸答遜利用了這一點。他備禮呈書給關羽,口氣極為謙恭,這使得原就輕視陸遜的關羽放鬆了警惕,不復有江東之憂,他撤走了荊州(今湖北荊門)的大半兵馬去攻打樊城。結果呂蒙乘機而入,偷襲成功,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荊州。
你再精簡一下就可以了
『叄』 孫權、魯肅和呂蒙之間的小故事(80字就可以)
呂蒙原來是個文盲,一次孫權對他說,阿蒙啊,要看書了,不然沒出息,呂蒙不以為意,孫權又說,你看我都是主公了還看書,你現在還是個武將,不看書怎麼給你當大官?於是呂蒙接受了老闆的建議,發憤圖強,三年後,魯肅和呂蒙相遇,發現呂蒙行事有條理,說話有分寸,知道是聽了老闆的建議後,他說,你果然不是當年那個吳下阿蒙了啊!以上均為本人自己理解並手打,望採納,謝謝!
『肆』 關於孫權 呂蒙 魯肅的資料
孫權(三國時代孫吳開國皇帝)
1、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4)三國演義關於孫權魯肅呂蒙的五十字小故事擴展閱讀
孫吳- 三國時期的孫氏政權
1、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2、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
3、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台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台灣。
4、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5、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儲君:
1、孫登:太子-220年
2、孫和:太子-242年、250年廢庶人,同年復封南陽王
3、孫亮:太子-250年、256年廢會稽王、260年降侯官侯
4、孫醱:太子-262年、264年改封豫章王
5、孫瑾:太子-264年
參考資料
孫權—網路
呂蒙—網路
魯肅—網路
『伍』 關於孫權.呂蒙.魯肅的個一個故事
1、孫權的故事——孫權勸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
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2、呂蒙的故事——容忍甘寧
大將甘寧性情粗暴,輕於殺戮,不但經常違背呂蒙的心意,而且不時違犯孫權的命令。孫權對此,頗為惱火,呂蒙卻總是為他說情,他認為,「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孫權聽了呂蒙的話,厚待甘寧。後來,甘寧果然為東吳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後甘寧廚房下一小童犯了過失。逃到呂蒙那裡,呂蒙怕他遭甘寧殺害,便將其藏匿起來,沒有馬上將他送回。後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謁呂蒙的母親,要升堂見母時,呂蒙才叫出那小童來還給甘寧,甘寧答應不殺他。
可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卻把小童捆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將他射死。然後,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纜繩,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呂蒙聞後大怒,鳴鼓聚兵,准備上船進擊甘寧。甘寧聽到動靜,故意躺著不起來。
呂蒙的母親光著腳跑來勸阻呂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
呂蒙平日非常孝敬,聽了母親的話,心裡明白過來。他親自來到甘寧船上,笑著招呼:「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寧滿面羞愧,流著淚對呂蒙哽咽著說:「負卿」。於是,便去見呂蒙的母親,並跟呂蒙歡宴竟日。
3、魯肅的故事——安車軟輪
赤壁大戰結束,魯肅先行歸來。孫權聚集眾將,大張旗鼓地迎接他。魯肅進殿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向他示敬,並對他說:「子敬,我扶鞍下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勞吧?」魯肅趨前幾步,搖頭說:「未能夠。」眾人聞之,無不愕然。
魯肅就座後,才徐徐舉鞭說:「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總括九州,完成帝王大業,再用軟輪小轎車召見我,這才算顯揚我。」孫權聽後,撫掌大笑。後用以安車軟輪來形容迎送德高望重的人,表示優禮。
4、孫權的故事——乘馬射虎
孫權喜愛狩獵,常常騎馬射虎,早出晚歸。一次,孫權至庱亭射虎,老虎向前撲上馬鞍,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受傷試圖逃走,孫權的侍從張世趁機用戈再擊。最終老虎被抓獲了 。
重臣張昭曾勸諫道:「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
孫權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但始終不能停止,於是做射虎車,車中不遮蓋,自己在裡面射虎。當時有脫群的野獸撲向他的車,孫權每次都以親手搏擊為樂。張昭多次規勸,孫權常常笑而不答。
5、孫權的故事——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 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陸』 孫權 呂蒙 魯肅的小故事
孫權勸學
宋 · 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柒』 孫權 呂蒙 魯肅的小故事
1、孫權的故事——孫權勸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
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2、呂蒙的故事——夢中學習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宗關於呂蒙的玄幻故事。孫權勸呂蒙多學習經典,於是呂蒙便潛心博覽群書,而以《易經》為主要學習對象。呂蒙經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孫策的舊座位上,有時更沉沉睡去。
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將《易經》誦讀了一遍,然後驚醒。
眾人問他驚醒的原因,他便說:「我剛才夢見伏羲、周文王、周公,與我談論世代治亂興衰之事,與及日月宇宙變化之理,無一不是精妙之極;他們不是只談空話,純粹誦讀文章而已。」於是大家都知道呂蒙曾經在睡夢中誦讀《易經》之事。
3、魯肅的故事——死後顯靈
孫權病得很重的時候,一個巫師報告說:「有個鬼戴著絹的頭巾,像是已經故去的將相,大聲斥責他都不理睬,徑直走進宮里。」當夜,孫權果然看見已死的魯肅前來拜見,衣服頭巾和巫師說的完全一樣。
另有一則說:王伯陽家在京口,家東邊一墳墓,相傳是魯肅的墓。王伯陽的妻子是郗鑒的女兒,去世後王填平墳墓用來下葬。
過了幾天,王伯陽在廳上,看見一個貴人乘著坐轎,絡繹不絕,隨從的人有幾百人,遠遠地說:「我是魯子敬,你為何毀我的墳墓?」於是在左右的注視下下轎,用刀環擊打了數百下離開,不久王伯陽被擊打處都發疽潰爛而死。
4、孫權的故事——提拔囚虜
孫權攻下荊州後,荊州眾將紛紛歸附,只有潘濬稱疾不見。孫權派人抬床將他接來。潘濬還是掩面於床,不肯起來,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孫權叫著他的字說:「承明啊,過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任用為將帥。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
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咨詢。
5、孫權的故事——愛護臣下
孫權常以表字稱呼臣下,君臣關系之親密可見一斑。凌統的隨從戰死,內心難過得不得了。孫權用自己衣袖給凌統擦乾眼淚,對他說:「公績,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還怕沒有人嗎?」凌統受了重傷,孫權於是留他在船上,幫他更衣。
凌統英年早逝後留下二人年幼的兒子。孫權收養二人在宮中,疼愛得跟自己子女一樣,凡有客人來就介紹道:「這是我的虎子呀。」
『捌』 有關孫權、魯肅或呂蒙的故事(最好有內容)
1、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繼其兄孫策據有江東六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和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在吳蜀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公元229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的大臣都嚇得不敢上前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不讓他去殺虞翻,並勸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了劉基的一番話後,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以後,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綏遠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立即撤了宴席。 2、呂蒙(178-219):字子明,東吳四英將第三位。孫權繼位後前來投奔,在剿滅吳郡城外的山賊的戰斗中初顯鋒芒。呂蒙早年沒有上過學,是個大老粗。但呂蒙並非無謀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時還向呂蒙請教過戰術。後來孫權看出呂蒙的能力,便勸他多看些兵書,這就是著名的「孫權勸學」。呂蒙立即請假在家,認真苦讀兵書。後來魯肅回吳郡時與呂蒙交談,感嘆「昔日吳下阿蒙,如今竟是這般模樣」。呂蒙說「士別三日,更當刮目相看」。217年,魯肅病逝。呂蒙不久後代魯肅之職,成為了東吳的第三位水軍都督。然後,關羽攻打樊城,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成功襲取荊州,使關羽敗走麥城。呂蒙再作為主將四面圍住麥城,終於活捉了關羽。219年,呂蒙病逝,臨死前將孫權賞給他的所有東西就歸還孫權,使孫權大受感動。 3、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其後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魯肅當時前里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後來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並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赤壁之戰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後,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孫權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後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於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孫權稱帝時感慨的說道:「昔日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一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
『玖』 孫權,魯肅,呂蒙他們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50字主人公可是其中的一個
孫權勸學
三國時期,孫權以自身常讀書勸呂蒙讀書,呂蒙感動而學。多日後呂蒙才華大長,魯肅刮目相待,與他結交好友。
呂蒙戰關公
關羽水淹七軍、生擒於禁、龐德,這些戰績使他愈發驕傲輕敵。東吳的年輕將領陸遜利用了這一點。他備禮呈書給關羽,口氣極為謙恭,這使得原就輕視陸遜的關羽放鬆了警惕,不復有江東之憂,他撤走了荊州(今湖北荊門)的大半兵馬去攻打樊城。結果呂蒙乘機而入,偷襲成功,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荊州。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大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黃蓋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關羽被帶到建業後,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孫權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庸,曹丕授予孫權九賜。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火攻大破劉備。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226年,曹丕病逝。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229年,孫權稱帝,東吳政權正式成立。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後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丞相顧雍無故被殺,大將軍陸遜憂憤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孫權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字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呂蒙(178-219),字子明,東吳四英將第三位。孫權繼位後前來投奔,在剿滅吳郡城外的山賊的戰斗中初顯鋒芒。呂蒙早年沒有上過學,是個大老粗。但呂蒙並非無謀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時還向呂蒙請教過戰術。後來孫權看出呂蒙的能力,便勸他多看些兵書,這就是著名的「孫權勸學」。呂蒙立即請假在家,認真苦讀兵書。後來魯肅回吳郡時與呂蒙交談,感嘆「昔日吳下阿蒙,如今竟是這般模樣」。呂蒙說「士別三日,更當刮目相看」。217年,魯肅病逝。呂蒙不久後代魯肅之職,成為了東吳的第三位水軍都督。然後,關羽攻打樊城,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成功襲取荊州,使關羽敗走麥城。呂蒙再作為主將四面圍住麥城,終於活捉了關羽。219年,呂蒙病逝,臨死前將孫權賞給他的所有東西就歸還孫權,使孫權大受感動。
歷史上的呂蒙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由武將向全才轉變的將才。但由於後人對關羽的神化,而呂蒙又是生擒關羽的人,所以歷來對呂蒙的評價都很低,甚至讓他死在關羽的亡魂之下,這對呂蒙來說也是太不公平了。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其後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魯肅當時前里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後來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並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赤壁之戰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後,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孫權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後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於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孫權稱帝時感慨的說道:「昔日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一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
歷史上的魯肅,作戰時手不釋卷,是一代儒將。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功勞了,完全成了諸葛亮的陪襯,對這位文武全才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和歷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魯肅了。
網路:
孫權: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稱帝於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卒於神風元年(公元252年)。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江蘇省宜興縣)長,代行奉義校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遇刺身亡,時年二十六歲。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又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權繼位為討逆將軍,正式統治江東地區。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七月,漢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投降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夫人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臨沮生擒了關羽,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被封為南昌侯。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改元黃初。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40歲的將領陸遜為大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用「火燒連營」之計大破劉備。黃初三年(222年),孫權自封為吳王,定都於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建元黃武(即黃初、章武合稱)。黃武二年(223年),劉備駕崩於白帝城,享年63歲。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聯盟,共伐曹魏。黃武三年(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將曹丕燒成重傷。黃武五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40歲。孫權趁機率大軍攻打江夏,太守文聘敗退而逃。黃武八年(229年),孫權自稱吳國皇帝,改國號大吳,改元黃龍。東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嘉禾三年(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大敗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航海,加強對夷洲(今台灣島)、印度、東南亞等國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於赤烏四年(241年)病逝,年僅33歲。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廢了第二任太子、第三子孫和,又賜死第四子魯王孫霸,最後立第七子(幼子)孫亮為太子,孫亮之母潘氏為皇後。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神風元年(252年)四月,孫權駕崩,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統治中國南方地區53年,長達半個世紀。
呂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於孫權廣納人才時投到東吳麾下,從破黃祖,呂蒙奮勇先登,親斬敵將陳就。後於濡須口從拒曹操,呂蒙獨具戰略眼光,力排眾論,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後來呂蒙接任魯肅之職,鎮守陸口,其名聲之響,連向來驕矜的關羽也不敢有所輕忽。為了成功襲取荊州,呂蒙連同孫權、陸遜一起籌略,設伏用奇,擊敗關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慶功之時,呂蒙卻因被關羽陰魂索命而死,亡年四十三歲.
呂蒙(178—220)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東漢末年吳國著名軍事家、將領,仕於東吳的孫權。
個人資料
官職 左護軍 虎威將軍 南郡太守 孱陵侯
家族資料
子女 呂琮 呂霸 呂睦
相關人物 孫權 周瑜 魯肅 陸遜 陸抗 甘寧 關羽 呂霸
曾效力過的勢力 吳國
生卒:178—220(43歲)
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另一說安徽定遠縣東南三官集)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誤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捨別人。由於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魯肅為周瑜的好友,在孫權繼位後為周瑜推薦,仕於孫權,為孫權謀劃戰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聯合劉備,並協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赤壁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設計下,成為保人,將荊州「借」予劉備,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處於兩難的境地。周瑜去世後,魯肅代周瑜成為水軍都督,數年後病逝。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東南)人,少年時即隨姊夫鄧當渡江。呂蒙的姊夫鄧當為孫策部將,呂蒙年僅十五六歲即隨軍出征。鄧當死後,呂蒙代領其眾,隨孫權征戰各地。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先鋒,陣斬陳就,受任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於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呂蒙初不習文,孫權開導他和另一個勇將蔣欽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推託說:「在軍營中常常苦於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了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周易》。自我執政以來,又仔細研究了 『三史』 (《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覺得大有收益。像你們二人,思想氣質穎悟,學習一定會有收益,怎麼可以不讀書呢?應該先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孫子曾經說過:『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沒有好處,還不如去學習。』東漢光武帝擔任著指揮戰爭的重擔,仍是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們為什麼偏偏不能勉勵自己呢?」呂蒙從此開始學習,專心嘞奮,他所看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趕不上。
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以老眼光看人,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受震驚。酒宴過後,魯肅感嘆道:「我一向認為老弟只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眾,確非吳下阿蒙了。」呂蒙道:「士別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繼任統帥,才識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與關羽為鄰,確實很難。關羽其人雖已年老卻好學不倦,讀《左傳》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氣,但卻頗為自負,老兄既與之相鄰,應當有好的計策對付他。」他為魯肅籌劃了三個方案,魯肅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拾』 《三國演義》中涉及孫權,魯肅,呂蒙的故事,請詳述
孫權(182-252):憑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打下的江東基業建立了吳國,成為吳國開國皇帝專。知人善用,把一群家臣團結在屬一起,曹操給予他「生子當如孫仲謀」的高度評價。可以晚年疑心漸重,而且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沒有處理好。 魯肅(172-217):極具戰略眼光的政治家,周瑜的繼任者。曾捐助一個糧倉的糧食供周瑜建立軍隊。在赤壁之戰前夕與諸葛亮共同促成了孫劉聯盟,並且一生都致力於維持這一聯盟,為荊州歸屬的問題多次奔走。 呂蒙(178—220):魯肅的繼任者。原本是一介武夫,後經孫權的規勸而發奮讀書,終成文武雙全的將才(「刮目相看」一詞的出處)。曾白衣渡江,從關羽手上襲取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