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請利用課外資源查找都江堰與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及勇士丹柯的故事

請利用課外資源查找都江堰與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及勇士丹柯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2 17:39:11

❶ 《索橋的故事》課後題

大概內容是這樣:四川灌縣有座橋,名子叫「安瀾橋」。它是座索橋,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鋪著一塊塊木板,橋兩邊有竹索編的欄桿。橋沒有橋墩,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竹架。走在上面,橋身不停地擺動,讓人心裡感到不安。橋下有魚嘴狀的石頭,是把岷江分成內外兩條江的工程。「魚嘴」怎麼看都是不動的,可巴金卻從中看到了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的心,那溫暖的心。橋的一頭有一塊石碑,上面說索橋是清初由一位姓何的教書先生建的,因無欄桿,有許多人失足看掉到了水裡死了。官府就把責任全部推到了何先生身上,把他逮到處死,何先生的妻子決定為丈夫雪冤,就在索橋兩邊加上了用竹索編者按的欄桿。使三百年後的小孩還能在上面跑。

像何公何母這樣的人有多少呢?他們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來為別人服務,像這樣的「雷鋒精神」是多麼可貴,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為了防止洪水發生費盡了心力,才修成了都江堰。難道就求一個流芳百世的英名嗎?不是的,他們是因為有著一顆火熱的心,一顆發光的心,一顆不願見到別人受苦的心。所以幫助別人而犧牲了自己的所有。如果今世所有人都像李冰父子、何公何母那樣幫助人,世界該多麼美好。

❷ 與都江堰的有關的故事、古詩、對聯和警句有哪些

一、有關故事:《索橋的故事》

1、原文:

四川灌縣二王廟山腳有一座索橋,叫做「安瀾橋」。橋身有一里光景長,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鋪著一塊一塊的木板,木板鋪得不整齊,中間還露縫。木板不寬,也不長,三個人並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有的板上有洞,有的木板斷折。人走在橋上,看得見木板下面岷江的綠水,也看得見橋下的砂石。

冬天水少,橋顯得更高,要是人在橋上走,眼睛只顧穿過縫隙望下面,就會看得頭暈眼花。幸好橋兩旁有竹索編的欄桿,即使人失了腳,也不會落到水裡去。索橋並沒有橋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們。架子比欄桿還高,還有一個頂蓋,在豎立架子的地方,橋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來,過了頂蓋下面,橋身又往下斜,然後再向第二個頂蓋升上去。

凡是到都江堰參觀的人都要來看看索橋。那天我從山上二王廟下來,在索橋上來回走了兩次。橋身微微地擺動,我往前走,橋也好象在往前走。一個鄉下人挑著擔子迎面走來,橋一下子動得厲害了。我走過他身邊,加快腳步往高處去。忽然起了一陣笑聲,兩個小孩從高處跑下來,橋接著大大動了一會兒。

我連忙走上高處,又繼續往下走。我剛走了—半路程,就停下來,站在欄桿前埋頭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魚嘴」上。我起初看不出來這個光滑的、魚嘴般的「石頭」是什麼東西,後來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為內外兩條江的工程。這個「魚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兩千兩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築的一條大堤。二王廟就是為了紀念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魚嘴」,看看「魚嘴」兩旁數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來的時候,我把「魚嘴」再看了一陣。「魚嘴」依舊擺在那裡,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麼變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兩千兩百多年前人們的手和心。這個「石頭」是會說話的。

那許多用手建造了這個「魚嘴」的人,雖然沒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們的心。就在離這里九公里的紫坪鋪,在將近一公里長的河谷的兩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輕人,他們的心不是跟兩千兩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樣的么?大的水電站就要在那裡動工修建了。

我走下了索橋,同來的友人剛看過山腳的一塊石碑。他告訴我,這索橋又叫做「何公何母橋」,是清朝初年一個姓何的教書先生設計修建的。那個時候人們沒法在這么寬的兩岸上修一座橋。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橋的辦法。橋造成了,人們來來往往,感到便利。可是橋上沒有欄桿,在搖擺的木板上走起來,並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腳從橋上摔下去,死了。

不滿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責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將他逮捕處死。何先生的妻子決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實現丈夫的真正的願望,她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辦法,用竹索在橋兩旁編上了欄桿,從此,危險的橋變成了安全的橋,使得三百年後的小孩也能夠在橋上跑來跑去,發出一陣陣的笑聲。

我不能說這個故事是千真萬確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讓我們看見了那一對夫婦的心。我走下索橋,滿頭大汗,不用說,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腳也開始發熱。可是三百年前人們的心也給我帶來溫暖。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是不會死的。不管經過百年千載,它都會發光。

就像高爾基在一篇故事裡所描寫的「燃燒的心」那樣。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燒、發光,給人們帶路。「何公何母」的心給每一個走過索橋的人添一些溫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後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橋頭還會揭下帽子當團扇來扇。

索橋的故事自然不止這么一點,都江堰也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然而故事是講不完的,誰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誰要是在索橋上站片刻,他一定會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

2、關於作者: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寒夜》;散文集《隨想錄》。他的許多作品被譯為文字出版。解放後曾先後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及多家雜志主編。

3、賞析:

300多年前,何先生因為這座橋而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妻子為了替丈夫雪冤,在橋邊圍上了欄桿,危險的橋變成了安全的橋。三百年後的今天,索橋仍在四川灌縣二王廟山腳的河上,使得三百年後的小孩也能夠在橋上跑來跑去,發出一陣陣的笑聲。

這全都要感謝當年的「何公何母」。雖然他們兩個都已經故去了,但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是不會死的,不管經過百年千載,它都會發光的,因為,他們已經永遠地活在了所有經過索橋的人們心中。

二、有關名句:

1、看雲看霧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余秋雨《文化苦旅》

2、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象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晚輩。 它,就是都江堰。——余秋雨《文化苦旅》

3、看似無色無味,卻能揮灑出茫茫綠野,累累碩果,萬紫千紅;看似自處低下,卻能蒸騰九霄,為雲為雨,為虹為霞……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只有這樣,才能天人合一,無我無私,長生不老。 這便是道。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無處不在,卻在都江堰作了一次集中呈現。——余秋雨

4、眉州地處岷江上游,因「山如眉黛」而得名。都江堰治下的岷江靜謐富饒,山水意蘊最鍾靈的一脈有彷彿獨獨給了人,滋養川蜀世代才俊如畫。——李惟七《天下不帥》

三、有關古詩:

《都江堰》

呂元亮(清)

嚙山噴怒雪,壘石卧寒雲。

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

❸ 誰能告訴我都江堰和李冰父子的事

李冰抄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襲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後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是老百姓對李冰父子治水偉業的紀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對灌區水利工程維護的技術要領。而每年的清明時節,當地的居民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後放水)典禮。李冰現在已成為都江堰灌區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而與水有關的宗教活動則加強了在灌區管理中政府與用水戶之間的聯系。

❹ 索橋的故事

李冰父子::::::李冰經過實地考察和勘測,決定先把玉壘山鑿開一個缺口,使岷江的水分流一股到山的東邊去,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一舉兩得。

❺ 勇士丹柯的故事與李冰父子的故事與索橋的故事有什麼關系

課文中引用高爾基寫的故事中勇士丹柯的事跡,只是為了增強一下表達效果,是對那種無私奉獻精神的一個烘托和佐證,它們所表達的內涵是完全一致的。因為全文一直圍繞這種精神來寫,從橋寫到歷史,回顧都江堰工程的建造,回顧「夫妻橋」的誕生,以及引用丹柯「用自己的心燃燒照亮人們」的偉大精神,以此來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感情的渲染達到一個高度。

❻ 關於李冰父子,何公何母,丹柯的故事

李冰] J.58(4—2) 李冰(公元前3世紀),戰國時期傑出的水利工程專家。約在公元前256年—前251年,他被秦專昭王任命為屬蜀郡的地方長官太守。當時縱貫四川成都西北灌縣的岷江,水患非常嚴重。李冰一到任,就決心進行治水工作。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經過實地勘測,制定方案,領導人民修築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又定出了每年淘灘修堰的制度,總結出「深淘灘,低作堰」的調節水流的原則,保證了都江堰防洪灌溉作用的發揮。都江堰的修成,收益至今,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

望採納,O(∩_∩)O謝謝~~~~

❼ 都江堰的故事(不要何公何母的)

都江堰的故事:

1、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2、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

3、馬可·波羅游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4、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5、黃炎培都江堰辦學:

1941年,黃炎培到都江堰選定城東郊豐都廟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慶職業學校校長陸叔昂來灌縣購置水田、耕牛、農具,為教學實習准備條件

1944年2月,都江實用職業學校開學,由沈肅文任校長,黃炎培偕夫人姚維鈞到灌縣主持開學典禮,並親為學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校訓。

❽ 《索橋的故事》里,三個故事分別都寫了什麼請詳細說明,謝謝啦

1. 介紹索橋的位置、名稱、橋面、橋欄、橋墩。
2. 寫我走索橋的經過及所見。專
3. 寫「魚嘴」的意義。屬
4. 寫何先生夫婦造橋的經過。
5. 寫走下索橋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從上述內容看,本文不在寫「橋」,而重點是寫與索橋有關的故事,通過寫故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特點,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人物的精神為主題。

❾ 請利用課外資源查找都江堰與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及勇士丹柯的故事。並選擇一個故事按要求寫下來

今山西運城人,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後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是老百姓對李冰父子治水偉業的紀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對灌區水利工程維護的技術要領。而每年的清明時節,當地的居民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後放水)典禮。李冰現在已成為都江堰灌區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而與水有關的宗教活動則加強了在灌區管理中政府與用水戶之間的聯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