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的名稱舉出四個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的名稱舉出四個

發布時間: 2020-11-22 17:42:31

Ⅰ 舉出三個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的名稱

歷史人物:

夏禹、、鄭國、賈讓、張戎、王景、司馬孚、姜師度、劉晏、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用臣、蘇轍、都實、周用、萬恭、潘季馴、楊一魁、朱之錫、靳輔、陳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則徐、吳大澄、張曜.
郭天宇
田國舅扒口(黃河故事) 民間故事
田國舅是漢武帝的舅舅。他靠著有個當娘娘的姐姐,有個當皇帝的外甥,在朝中為非作歹,稱王稱霸,飛揚跋扈。漢武帝剛登上皇帝寶座時,不敢惹這位舅舅,對他又是封官又是封地。在京城裡田國舅有很大的官府,還嫌不夠,又向漢武帝伸手要地。漢武帝就在現在的濮陽北邊,河南和山東交界的地方,封給田國舅一塊風水寶地。
這片封地有良田千頃,打的糧食堆成山。田國舅在封地上修花園,建房屋。又過些年,田國舅當了丞相,更加專橫不講理,橫行霸道。
這年,黃河大堤在濮陽一帶出了險情。那時的治河官是汲仁和郭昌。兩個人在黃河堤上領著河工們搶險固堤,忙得頭不是頭,腳不是腳。
田國舅聽說大堤出險的地方,離他的封地不遠,急忙離京趕到大堤上。他傳來汲仁和郭昌,詢問河堤險情。汲仁和郭昌告訴他,南岸大堤沒事,北岸大堤險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弄不好就會決口。田國舅犯了嘀咕,北岸一決口,洪水竄出來,若挪屁股功夫就能淹掉他的封地。這可了不得,花了大把大把的白銀修起的庄園,咋能叫一道水沖了?田國舅思量後對兩個治河官下了命令:拱天戳地想辦法,不能叫北岸決口,北岸大堤出了啥事,就拿你倆問罪下獄。
汲仁和郭昌也不糊塗,北邊是田國舅的封地,萬一黃河決口,兩個人真要吃不了兜著走,誰敢惹他。
汲仁和郭昌不敢遠離河堤一步,日夜加固大堤。可大堤險情越來越重,愁得兩個人日夜不寧,嚇得提心吊膽。
這天田國舅又把汲仁、郭昌傳去,叫他們想辦法保住北岸大堤。兩個人說,啥法都用盡了,看來靠不住。田國舅眼一瞪說:「不是沒法,是你們不想,還叫我給你們點破?」
汲仁和郭昌相互看看,不知田國舅葫蘆里裝的啥葯,趕塊跪下來說:「請大人指點,一定照辦。」田國舅便向他倆說透了,叫扒開南岸大堤,洪水一瀉出去,北岸還會有啥事?汲仁和郭昌心裡打顫,這事千萬干不得,一扒堤,不是成心苦害南岸的老百姓!
汲仁和郭昌回去後,倆人犯了愁。郭昌說,咱們不聽田大人的,頭上烏紗難保呀;汲仁說,就是砍腦袋也不能去扒堤。
第二天,田國舅派人去問汲仁和郭昌,辦法想好了沒有。這不是明擺著逼人嘛。汲仁和郭昌兩個人意見不一樣,汲仁說啥不幹這傷天害理的事;郭昌說,有丞相作主,干就是幹了。晚上,郭昌偷偷去找田國舅。田國舅給郭昌許下願,事成後保他陞官發財。
第二天,郭昌挑了十幾個心腹河工,乘船過河,扒開了南岸大堤。黃河水從扒開的口湧出去,一沖一涮,呼呼隆隆,大堤塌了十幾丈寬。洪水嗷嗷叫著向東南竄去,轉眼,淹了地,淹了村,成了黃水一片。
郭昌帶著十幾個河工過河回來,剛上岸,被一隊官兵攔住。這是田國舅派來的人馬,要殺人滅口。官兵不由分說,把十幾個河工一一捆住,還倒打一耙,說他們故意扒口,扔進黃河。這可嚇壞了郭昌,跪下磕頭求饒。
田國舅給漢武帝寫了奏章,胡說黃河大堤北岸由郭昌防護,安全無事;汲仁在黃河南岸不盡力護堤,馬馬虎虎,至使南岸決口。後來,漢武帝下旨撤了汲仁的治河官職,下了大獄,郭昌升為治河總督,又賞白銀二百兩。
南岸的決口向外嘩嘩流著水,向東南方向看去,洪水沒邊沒頭。漢武帝便要下旨堵口,田國舅卻左阻右攔,說東南地勢低,河水一流,正好叫黃河改道算了,不讓堵口。郭昌掌管了治河大權,事事處處照田國舅的眼色辦,不敢去堵這個口。就這樣,田國舅利用手中丞相的大權,明裡說不行,暗裡嚇唬人,不準堵口,一流流了二十年。河南岸老百姓可受盡了苦頭。
後來,狀告田國舅的本章越來越多,漢武帝看著再不堵口要壞大事,就下旨堵口。漢武帝又查明了汲仁是受冤下獄,把他放出來,又任他為治河官,去堵口治水。很快汲仁堵住了這個流了二十年的決口,洪水退了,老百姓回了家園。

Ⅱ 搜集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整理出來

1.《李闖王渡黃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陝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怎麼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須頭發在一夜之間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到了河邊一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一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裡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一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夫。聽說您要渡河,為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一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說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5.有個小夥子叫黃河,英勇無比.戀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親看不起他,所以處處刁難他。一次他一箭射向女子的父親,沒射中,因為他從來不虛發,就到深山去修煉.一次意外射下一隻鳥,鳥告訴他那姑娘自殺了.小夥子很悲哀,就淚水不停地留下來,形成了現在滾滾的黃河.

(2)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的名稱舉出四個擴展閱讀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Ⅲ 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哪些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呢

黃河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指哪裡射哪裡,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頭一冒紅,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牆頭上除了搖擺的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半個月後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月亮已經升起。快到花園那裡,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以後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裡,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穿綢的著緞的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裡。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塔箭,只聽「颼」的一聲,箭像流行似的飛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裡。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一扭身子,「颼」 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並連聲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大家都替黃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來。

黃河擠出人群來到山上,他並不是怕員外來抓他,自己從來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有射中,他覺得老大的丟臉。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練好後再去救姑娘。過了一年,黃河把武藝練得更好了,於是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時分覺得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開口說:「好漢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訴你那姑娘的情況。」黃河一聽,忙把箭從大鳥身上拔了下來。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人們說,那是黃河心裡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神話傳說: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Ⅳ 請概述一個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或歷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

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斗不息。

Ⅳ 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的故事

1、鞭打黃河

相傳在很久以前,李耳治水來到河南濟源一帶。由於他連日治水,奔波勞累,這時,他想在王屋山休息一下。李耳把剛剛引過來的黃河水攔在鳳凰山下,就約了一個跟他一塊治水的夥伴,在一個山洞裡下起棋來。下著,下著,李耳忽然想起自己還沒把黃河水引過來。

李耳推開棋盤來到鳳凰山上一看,原先被引過來攔在鳳凰山下的黃河水,已經偷偷地從西面繞過潼關、風陵渡,向東直奔大海。水勢洶涌,奔騰咆哮,看樣子誰也擋不住它了。李耳一見,心中十分惱怒。他立即生起烘爐,拿起鐵錘,在自己的膝蓋上打成了一根幾十丈長的大鐵鞭。接著,他拿著鐵鞭,邁開呼呼生風的兩腿,很快追趕上了波濤翻滾,奔騰呼嘯的黃河水。

李耳沖上前去,高舉鐵鞭,大喝一聲:「好你這條野水!」「啪」的一鞭打下去,直震得山搖地動,嚇的黃河水打著漩渦不敢再往前流,翻著滾兒發了岔。從此,黃河被李耳用鐵鞭打散以後,就乖乖地往東流去。

2、娘娘灘和太子灘

公元前192年,幾位大將率領著若干精壯武士,保護著一位身懷六甲的妃子秘密地出了皇宮,一路艱辛輾轉,來到了匈奴地界,突然,一條大河橫亘在眼前,在驚慌與絕望中,他們意外地看見了河中的小島,別無選擇,他們孤注一擲地在這里隱藏了下來。

然而他們依然心有餘悸,孩子降生後,聰明精細的妃子又將孩子轉移到另一個島上,或你來或她去給孩子餵奶,以防不測。12年後,從這個島上走出一位少年,返回皇宮,坐了龍廷。他就是被後世譽為「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當年保護他們的大將有弟兄三人,說這三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廣、李文、李功。

劉恆登基三年後,將母後接回皇宮,並將這兩塊島嶼以及黃河以西千餘里灘地封分給李氏兄弟,任何人不得侵佔。據說這個「政策」一直延續了千餘年。娘娘灘和太子灘即因此而得名。

3、巨靈掰山引黃河

傳說,在上古的時候,華山和中條山是連在一起的。黃河流到這里,被山石擋住到處橫流。那時候有個河神叫巨靈,他天天在山上轉來轉去,察看著地形。向南,群山連綿,地勢越來越高,無法引水;向東,是一馬平川,寬廣低平,離海也近,是水的出路。巨靈琢磨了幾天,下決心要把黃河水引向東流入海。

這一天,巨靈赤膊上了大山,到了一個深谷中,他停住腳,左右看看,山峰直挺挺的。巨靈搖身一變,身體長得很高很高,成了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他面向東,兩手頂住兩個山頭,咬緊牙,一使勁,胳膊用力向南北推去,山頭晃了兩晃。巨靈身上汗水嘩嘩地流,四肢發酸。他歇了一會兒,揉揉胳膊,一運氣,手掌骨頭咯嘣咯嘣直響,忽地手指長了幾丈長。

於是,巨靈又用大手掌推住兩個山頭,吸了一口長氣,「嗨!」大吼一聲,如同萬頭雄獅咆哮,震得天搖了三搖,地跳了三跳。就在這時,他運足氣力,向兩邊推去。只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山石裂開。他又趕快用腳踏住中條山,手扶住華山,一伸腿,把中條山向北蹬開。兩山離開了,閃出一條大溝,黃河水嘩嘩地沖過來,在中條山下向東流去。

4、王賁決堤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王賁率領大軍直奔魏國國都大梁。大梁城池修得異常堅固,城內糧草充足,因此,秦軍無論是強攻還是圍困,都無法攻下固若金湯的大梁城。王賁經過分析後認為,大梁城雖然十分堅固,糧草也十分充足,但有一個先天不足,那就是地形不利。

魏國都城大梁地處黃河之濱,而且地勢較低,黃河本就有「地上懸河」之稱,因此,地勢低窪的大梁城很適合用水攻。於是,王賁下令,一部圍困大梁,另一部去掘開黃河大堤。王賁的決堤令下達後,幾萬秦軍士兵立即不分晝夜地挖掘河堤。很快,黃河大堤被掘開,河水替代了秦軍的千軍萬馬,從三面湧入大梁城。

大梁數百里的范圍內,都成了水上澤國,無數人葬身水底,城內積存的糧食也大都被水泡了。無奈之下,魏王召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下令開城投降。不久,大梁城上豎起白旗。水勢退去後,魏王攜王子王孫出城投降,魏國徹底滅亡。王賁盡取魏地,秦國在那裡設置了三川郡。

5、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馱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Ⅵ 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各10個)

歷史人物: 夏禹、、鄭國、賈讓、張戎、王景、司馬孚、姜師度、劉晏、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用臣、蘇轍、都實、周用、萬恭、潘季馴、楊一魁、朱之錫、靳輔、陳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則徐、吳大澄、張曜 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齡的「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杜甫《黃河二首》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賀敬之《三門峽--梳妝台》:「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唐代劉禹錫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里觸龍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王維的「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李商隱的「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白居易的「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宋代丘崈《黃河清》鼓角清雄占雲祲。喜邊塵、今度還靜。一線乍添,長覺皇州日永。樓外崇牙影轉,擁千騎、歡聲萬井。太平官府人初見,夢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闈,雲章粲、鳳鸞飛動相映。寶帶萬釘,與作今朝佳慶。勛業如斯得也,況整頓、江淮大定。這回恰好,歸朝去、共調金鼎。 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民謠: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 信天游: 黃河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哎,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Ⅶ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等~~但在50字左右!!!

女媧補天、共工觸山、羿日除害、嫦娥奔月

Ⅷ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的名稱(寫出兩個即可)

1.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斗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像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 2.大禹治水的傳說。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准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Ⅸ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

神話傳說:
(1)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3)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指哪裡射哪裡,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頭一冒紅,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牆頭上除了搖擺的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半個月後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月亮已經升起。快到花園那裡,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以後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裡,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穿綢的著緞的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裡。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塔箭,只聽「颼」的一聲,箭像流行似的飛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裡。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一扭身子,「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並連聲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大家都替黃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來。

黃河擠出人群來到山上,他並不是怕員外來抓他,自己從來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有射中,他覺得老大的丟臉。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練好後再去救姑娘。過了一年,黃河把武藝練得更好了,於是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時分覺得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開口說:「好漢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訴你那姑娘的情況。」黃河一聽,忙把箭從大鳥身上拔了下來。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人們說,那是黃河心裡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4) 從前,有個打漁的老頭,他有個女兒叫黃荷。有一天,老頭在河中撈起一個小男孩,這男孩和黃荷一般大小。老頭將男孩帶回家,給他起了個名子叫黃河。黃河漸漸長成了一個英俊威武的小夥子,老頭便把美麗賢慧的黃荷嫁給了黃河。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老頭突然得了一種病,什麼也吃不進去,急得一家人團團轉,又求神,又請醫,還是治不好老頭的病。這事樂壞了一個對黃荷不懷好意的財主,財主叫人裝神弄鬼,說什麼,要治地好老頭的病,除非用懸崖草,河底沙做葯引子,小兩口一聽便各自去取葯引子,黃河去河底取沙,黃荷去懸崖摘草。
誰知黃河一去不復返,淹死在河裡,家裡人知道後哭的死去活來,不久,黃荷的爹娘相繼去世,財主一見時機到了,便千方百計的迫使黃荷嫁給他,黃荷為給爹爹報仇,就假裝同意,不過她讓財主向黃河取沙的那條河叫三聲"爺爺"那天,黃荷全身潔白,站在河邊,淚水象斷了線的珠子,在財主面對黃河叫"爺爺"的當兒,她乘財主不注意,將他推入河中,然後自己也跳進去,河水馬上掀起大浪,渾濁洶涌,氣勢逼人....
從此,黃河的水再也沒有清過,好象日夜向人們訴說著黃荷的不幸遭遇.......

Ⅹ 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

黃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