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用一個故事來比喻故事主人公就是自己這個成語怎麼說

用一個故事來比喻故事主人公就是自己這個成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0-11-22 18:13:54

1. 下面成語都有個故事,說出下面每個成語的主人公是誰嗎

於謙

孔子

班超

車胤

藺相如

呂蒙

這么多 是真正想要了解的嗎 在網上能看到故事

2. 成語毛遂自薦現在用什麼來比喻這個故事

毛遂自薦(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薦。後來用「毛遂自薦」喻指自己推薦自己,典出《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
現比喻自告奮勇任某項工作。

3. 用一個故事來比喻現實用什麼成語

以古喻今:【基本解釋】:喻:說明。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拼音讀法】:yǐ gǔ yù jīn

【近義片語】:以古非今、借古諷今、以古為鑒

【使用方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現今的道理

【成語出處】:《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漸曩哲。」

4. 10個四字成語故事.並說出主人公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卧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感謝您對派派小說論壇的支持,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

5. 成語故事與主人公

天涯海角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紀此韓愈小一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
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
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
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
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
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
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月下老人
唐朝時候,有一為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裡。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裡翻一本又大
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麼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後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
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並且結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
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
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市,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
說:「這盲婦手裡抱的小女還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
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後,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
經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
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於是便問他
的岳父說:「為什麼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後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
米市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
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
是自己命僕人刺殺的小女孩?於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
么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
來,然後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並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
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火樹銀花

6. 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要說出關於誰的,寫了他的什麼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回答者:wahhltt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2-7 11:49

--------------------------------------------------------------------------------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16回答者: huoyan2002675 - 中級魔法師 四級

7. 形容人容易把自己當成某個故事或者情況的主角的成語。 。。一時詞窮。 求求求各位提示下

身臨其境
設身處地
感同身受

8. 用一個故事來比喻現實用什麼成語

身臨其境
shēn lín qí jìng

【注釋】
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

【舉例】
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寫得形象逼真,讀完使人有~的感覺。

【近義詞】
設身處地、推己及人

【反義詞】
隔靴搔癢、道聽途說

【謎語】
立體電影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9. 幫我找5個成語故事

1,愚公移山: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靠著山居住。他苦於大山北面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眾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於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鑿石挖掘泥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剛剛換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灣上一位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並制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損壞,又能把這兩座大山上的土石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麼山挖不平?」聰明的老頭沒有話來回答。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挖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2,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還有一個愛佔便宜的壞毛病。凡是 他喜歡的東西,總是想盡辦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門上掛的鈴鐺。這只門的鈴鐺製作得十分精緻, 好看,聲音也很響亮。他想,怎麼樣才能弄到手呢?最後決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這個鈴鐺,就會"叮零叮零"地響起來。門鈴 一響,耳朵就會聽到鈴鐺的響聲,有了響聲,就會被人發現了。那可就得不 到鈴鐺了。那怎麼辦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認為,門鈴一響,耳朵就會聽見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聽不見了么?於是,他自作聰明地採用這 個方法去偷門鈴。 有一天晚上,他借著月光,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前。他伸手 向上摘鈴鐺,但是,門鈴掛得太高了,怎麼也夠不著,他只好掃興地回來了。 回到家,他又想該怎麼辦呢?
他想叫鄰居聾子一起去偷鈴鐺,踩著他的肩膀就能夠摘到鈴鐺了。 可是又怕別人不幹,不和他一起偷東西,只好自己踩著凳子摘鈴鐺吧。 第二天晚上,他帶著凳子,又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口。他踩 著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這只鈴鐺。誰知他剛碰到鈴鐺,鈴鐺響了, 這家主人發覺後,就把他抓住了。因為別人的耳朵並沒有被掩住,仍然能 夠聽到鈴鐺的響聲。
故事就是這樣了,到最後,他也沒有得到鈴鐺,反而別抓了。
3,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4,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5,亡羊補牢: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