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

發布時間: 2020-11-22 20:02:02

① 寓言故事中的四字詞語有那些

寓言故事中的四字詞語有:畫蛇添足、井底之蛙、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刻舟求劍

② 寫出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並寫出出處

葉公好龍——《新序·雜事》
自相矛盾——《韓非子·難一》
杯弓蛇影版——《感事》
揠苗助長權
——《孟子·公孫丑上》
鷸蚌相爭——《燕策》
畫蛇添足——《齊策》
刻舟求劍——《呂氏春秋·察今》
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
草木皆兵——《晉書·苻堅載記》
一箭雙雕——《北史·長孫晟傳》
口蜜腹劍——《唐書·李林甫傳》
掩耳盜鈴——《呂氏春秋·自知》
亡羊補牢——《戰國策·楚策》
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
黃粱一夢——《枕中記》
盲人摸象——《大般涅盤經》三二
塞翁失馬——《淮南子·人間訓》

③ 成語故事 雞鳴狗盜 寓言故事的成語

愚公移山—— 出自《列子·湯問》畫蛇添足——源於《戰國策》掩耳盜鈴——出自《呂氏春秋·自知》亡羊補牢——出自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買櫝還珠——出自《韓非子》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杯弓蛇影——出自漢應劭《風俗通義·怪神》不得要領——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騫傳》拋磚引玉——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爾虞我詐——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班門弄斧——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大筆如椽——出自《晉書·王珣傳》打草驚蛇——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雕蟲小技——出處《隋書·李德林傳》拔苗助長——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④ 寓言故事的成語....急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春秋時,吳王要攻打楚國,不準別人提意見。一個官吏的小孩子對吳王說:我在園子里打鳥,看到一隻蟬在樹上飲露水,卻不知道後面有一隻螳螂正要捕捉它;螳螂要捕蟬,卻不知道後面有隻黃雀正要啄它黃雀要吃螳螂,卻不知道有人正在樹下要用彈弓來打它。蟬、螳螂、黃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處,而不看後患。吳王聽了就決定不打楚國了。

這個故事適合五個以上人表演,除吳王外,演員男女不定。不過既然是古時故事,對道具和服裝就有一定要求了。
這個故事我們曾經演過,效果相當好,在此推薦給你。

⑤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 鷸蚌相爭"出於<<燕策>>,( )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⑥ 來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畫蛇添足、葉公好龍、狐假虎威
一、刻舟求劍
白話釋義: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處:《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翻譯: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二、守株待兔
白話釋義: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朝代:漢
作者:王充
出處:《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譯:就像守株待兔一樣;藏身於破置的小路
三、畫蛇添足
白話釋義: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處:《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四、葉公好龍
白話釋義: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
朝代:漢代
作者:劉向
出處:《新序·雜事》葉公好龍
翻譯:據說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五、狐假虎威
白話釋義: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狐假虎威只怕被別人~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⑦ 像葉公好龍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三顧茅廬[sān gù máo lú]: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2、買櫝還珠[mǎi dú huán zhū]: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3、畫龍點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4、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5、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⑧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這樣的例子,三個,謝謝!

買櫝還珠,我國古代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裡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
掩耳盜鈴:原為盜鍾掩耳,為一中國成語,偷鍾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鍾,後來鍾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鍾反而不常用了。近義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塞翁失馬是一個成語,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⑨ 跪求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等

愚公移山—— 出自《列子·湯問》
畫蛇添足——源於《戰國策》
掩耳盜回鈴——出自《呂氏春秋·自答知》
亡羊補牢——出自劉向《戰國策•楚策四》
買櫝還珠——出自《韓非子》
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
杯弓蛇影——出自漢應劭《風俗通義·怪神》
不得要領——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騫傳》
拋磚引玉——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爾虞我詐——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
班門弄斧——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
大筆如椽——出自《晉書·王珣傳》
打草驚蛇——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
雕蟲小技——出處《隋書·李德林傳》
拔苗助長——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