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人白居易的故事讀懂了什麼
『壹』 名人故事,詩人白居易讀後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窮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貳』 讀了詩人白居易的故事讀懂了什麼
白居易,自少年時代便寫得很好。16歲時「野火春風」之句,已成為千古名句。最為出名,堪稱中國古代詩歌傑作的敘事長詩《長恨歌》,是他35歲為周至縣尉時作。該詩以民間流傳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為題材,加以虛構,寫得有聲有色。生動動人,被評論家認為是唐代歌行體長詩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國詩歌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在這首詩里,他敢於批評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等語。後面描寫兩人之深情,既微有諷刺,又飽含哀憐。說及生離死別的情形,筆鋒頗常感情。全詩從曲曲折折的故事中興起層層波瀾,感情充沛復雜,讀之給人以極大的感染力。
他45歲時所作另一首歌行體長詩《琵琶引》,也是同樣受到人們高度評價的詩。他被貶作江州司馬後,在潯陽江頭和友人話別,舟中離別酒筵上,感傷之中,忽聽鄰船有彈琵琶聲,移船相邀,原來是一位年老色衰、獨守空船的歌妓,也有無限愁緒,借琵琶寄託幽怨。白居易聽了她的身世,不僅深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便作了這首可與《長恨歌》媲美的長詩。前面敘歌妓的生平狀況、可悲身世,後面以「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轉而寫己,最後雲「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司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有很多優點,描寫細致,音節和諧,尤其描寫琵琶聲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嘆。而最重要的,還是感情的真摯。這兩首長詩,是白居易留給後人的無價瑰寶。
白居易其他詩歌中,價值很高、為人稱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諷諭詩,尤以《秦中吟》和《新樂府》出名。剛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為正義而大聲呼喊,「不識時忌諱」的勇氣是非常令人欽佩的。《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劍,《重賦》譴責官府進奉羨余物,殘酷盤削百姓,「奪我身上綾,買爾眼前恩。」《輕肥》寫權貴赴宴會的氣概和酒食的豐美,最後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寫公卿們日中樂飲、夜半歌舞的享樂生活,結句是「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買花》寫長安城中有錢人競買牡丹、以豪奢相誇耀,最後說:「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議婚》同情貧家女難以出嫁,《傷友》慨嘆苦節之土的凄慘生活,《傷宅》諷刺豪門大興建築,「一堂費百萬」。《不致仕》嘲諷八九十歲不肯退休的貪權者。《立婢》對不為好官立碑而虛偽地為某些人歌功頌德表示不滿。《五弦》對當時不少人不懂傳統文化而表示惋惜。可知全是批判、鞭撻和發牢騷者,是對德宗貞元到憲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統治階級,難怪「聞《秦中吟》則權豪遺近者相目而變色矣。」白居易對自己的《秦中吟》也甚為自負,在編其詩集15卷完成後題的一首詩里說:「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叄』 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與元稹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號「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晚年與劉禹錫友善,稱劉白,提倡歌詩發揮美刺諷喻作用。其詞極有特色,以風格明麗見長,為後世詞人所推崇。
『肆』 白居易進京,這個故事講了什麼意思
白居易進京這個故事就是關於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一個故事,也就是著名的典故「長安居易」的由來
『伍』 詩人白居易的故事你讀懂了什麼
北宋人惠洪所撰《冷齋夜話》中記載著一則白居易的軼事——「老嫗解詩」,說白居易每作得一首新詩就把它念給一位老婆婆聽,如果她能輕松理解,即把詩錄進詩集;如果詩中還有老人不明白的地方,他就繼續修改,直到她能夠理解為止。像白居易這樣力求普通民眾能讀懂自己詩歌的詩人在當時是相當少見的,因為在中唐之前,詩歌所代表的是一種高尚、超逸的趣味,凌駕於世俗生活之上,詩歌中所展示出的詩人形象也往往迥異於普通人。但中唐詩人白居易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更願意做一個閑適的普通人,歌頌人間煙火。
我覺得白居易平易近人,對詩歌精益求精,將詩歌大眾化,貼近生活
『陸』 讀了白居易應舉這則小故事有什麼啟發
啟發:真才實學的人總是會發光,得到應有的尊重。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增強自身的本領,這樣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有自己發光的地方,都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