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女詩人謝道韞的生平經歷故事或某一件事對我的啟迪
⑴ 女詩人謝道韞詩詞賞析 謝道韞與王凝之為什麼婚姻不幸
謝道韞《泰山吟》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復匠,雲構發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雲:「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其中「詠絮才」用的是東晉才女謝道韞的故事。
《詠雪聯句》
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
撒鹽空中差可擬。(謝朗)
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
謝道韞與王凝之為什麼婚姻不幸:
謝道韞,字令姜,生卒年不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在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被殺,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供參考。
⑵ 謝道韞的生平.詩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在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被殺,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人物生平
名門才女
謝道韞身出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長女,宰相謝安的侄女,謝氏家族的才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 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贊其雅人深致 。謝安頗為謝道韞的婚事操心。魏晉時代,謝氏與王氏是兩大望族,有「王與謝共天下」的說法。出於門當戶對的考慮,謝安在王羲之的兒子當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謝安聽說此人不拘小節,遂改變了初衷,將謝道韞許配給王凝之。
婚後生活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書、隸書,先後出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卻信五斗米道,平時踏星步斗,拜神起乩。道韞嫁王凝之為妻,婚姻並不幸福。婚後不久,謝道韞回到娘家,整天悶悶不樂。謝安感到奇怪,就問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為什麼不開心?」謝道韞回答:「謝家一族中,叔父輩有謝安、謝據,兄弟中有謝韶、謝朗、謝玄、謝淵,個個都很出色,沒想到天地間,還有王郎這樣的人!」封是指謝韶,胡是謝朗,羯是謝玄,末是謝川,都是謝家兄弟的小字。言下之意是,這個丈夫讓她失望。謝道韞抱怨說謝家兄弟都這么有名氣,為什麼單單出了王凝之這個蠢才呢。
晚景凄涼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此時東晉王朝氣數已盡,孫恩、盧循起義爆發了。當時任會稽內史的王凝之已迷戀上道教,面對強敵進犯,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閉門祈禱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塗炭。
謝道韞勸諫了丈夫幾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謝道韞只好親自招募了數百家丁天天加以訓練。孫恩大軍長驅直入沖進會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殺。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奮起殺賊,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她對孫恩厲聲喊道:「大人們的事,跟孩子無關,要殺他,就先殺我。」孫恩此前聽說過謝道韞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今日又見她如此毫不畏懼,頓生敬仰之情,非但沒有殺死她的外孫劉濤,還派人將他們送回會稽。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足不出戶只是打理本府內務,閑暇時寫詩著文,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孫恩之亂平定不久,新任會稽郡守的劉柳前來拜訪過謝道韞。謝道韞究竟跟他說了些什麼,不得而知。事後,劉柳逢人就誇獎謝道韞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謝道韞的後半生寫了不少詩文,匯編成集,流傳後世。
文學才情
謝道韞長於詩文,劉孝標注《世說新語·言語》引《婦人集》說:謝道韞有文才,所著詩、賦、誄、訟, 傳於世。她的作品《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已經亡佚[8] 。《藝文類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擬嵇中散詠松》兩首詩[9] ,《全晉文》收其《論語贊》。
謝道韞不僅詩文寫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辯能力。魏晉時代,「人士競談玄理」(時人稱道家的《老子》、《莊子》和儒家的《易》為「三玄」),清談成為一種風氣。有的人甚至通過談玄,「累居顯職」。謝道韞雖然不想當官,對玄理卻有很深的造詣,並善於言談。據《晉書·王凝之妻謝氏》記載,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獻之在廳堂上與客人「談議」,辯不過對方,此時身在自己房間的謝道韞聽得一清二楚,很為小叔子著急,想幫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訴王獻之要為他解圍。然而,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隨便拋頭露面。謝道韞就讓婢女在門前掛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後就王獻之剛才的議題與對方繼續交鋒,她旁徵博引,論辯有力,最終客人理屈詞窮。
人物評價
濟尼:「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
《晉書》:「夫繁霜降節,彰勁心於後凋;橫流在辰,表貞期於上德,匪伊尹子,抑亦婦人焉。自晉政陵夷,罕樹風檢,虧閑爽操,相趨成俗,薦之以劉石,汩之以苻姚。三月歌胡,唯見爭新之飾;一朝辭漢,曾微戀舊之情。馳騖風埃,脫落名教,頹縱忘反,於茲為極。至若惠風之數喬屬,道韞之對孫恩,荀女釋急於重圍,張妻報怨於強寇,僭登之後,蹈死不回,偽纂之妃,捐生匪吝,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節而就終,斯皆冥踐義途,匪因教至。聳清漢之喬葉,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貞蕤,無慚雅引,比夫懸梁靡顧,齒劍如歸,異日齊風,可以激揚千載矣。」
《婦人集》:「謝道韞有文才,所著詩、賦、誄、訟, 傳於世。」
余嘉錫:「道韞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風氣,足見其為女中名士。」
軼事典故
姓名由來
來自於唐釋法琳《辨證論》卷七注引《晉錄》雲:「琅琊王凝之夫人,陳郡謝氏,名韜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遠。喪二男,痛甚,六年不開幃幕。《晉書》說謝道韞字道韞,《晉錄》說她名韜元,《謝珫墓誌》又說她字令姜。
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道韞很小的時候有一回和兄弟姐妹們在一起,適逢下雪,謝安興致大起,指著洋洋灑灑的雪問孩子們:「白雪紛紛何所似?」這時侄兒謝郎立即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而道韞悠然神想後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將飛雪比喻成柳絮,就是這樣一段吟詩偶得的佳話,成為後世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典故「詠絮之才」。 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林下風氣
能夠與謝道韞相提並論的在當時只有同郡的張彤雲,張彤雲是張玄的妹妹,論家世自然不及謝家,論才情卻差堪比擬,張彤雲嫁到顧家。朱、張、顧、陸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張玄也常常自誇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謝道韞。有一個叫濟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顧兩家,存人間濟尼,謝道韞與張彤雲誰更好一些,濟尼說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有閨房之秀。』」謝道韞生逢崇尚風神氣度、「竹林七賢」之遺風尚在的東晉,出身於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華橫溢,因此行事瀟灑不羈,頗類男子。「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可謂道出了謝道韞的個性氣質。「林下」指魏晉交接時期的「竹林七賢」,他們向以行為曠達著稱。按:濟尼之言,實際是說顧家婦(張。玄妹)不如王夫人(謝道韞)。稱贊王夫人神情閑雅,大有竹林名士的風氣,顧家婦不過是婦女中的優秀者而已。 這則小故事用烘雲托月的對比方法寫出了謝道韞的與眾不同。
謝道韞《泰山吟》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復匠,雲構發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⑶ 中國歷史上十大女詩人
1.蔡文姬,名琰,字昭姬,漢族,東漢末年陳留(今河南杞縣)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時期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惜生不逢時,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生兒育女。雖然丈夫對她恩愛有加,但異族他鄉的不同生活方式讓她飽嘗了痛苦。
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念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曹操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想著留在匈奴的兩個兒子,文姬柔腸寸斷,寫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
其中《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該詩「真情意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2.蘇蕙,字若蘭,東晉前秦始平(今陝西興平)人,據《晉書·列女傳》記載,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綉,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艷的書香閨秀。
蘇蕙十六歲那年,跟隨父親游覽剎阿育王寺時,認識了少年竇滔,互生愛慕,後結為夫妻。竇滔文滔武略,入仕前秦後,政績顯著,屢建戰功,升任至秦州刺使。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讒言陷害,被判罪發配流沙(今新疆白龍灘沙漠一帶)。蘇蕙與丈夫在阿育王寺北城門外揮淚告別。丈夫走後,蘇蕙日思夜想,她把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寫成《迴文璇璣圖詩》,並織為錦書寄贈丈夫。
《璇璣織錦詩》是一首迴文詩,相傳初時只有蘇蕙夫妻能夠讀懂,文學價值極高,武周朝女皇武則天曾為其寫序。
蘇蕙是位多才多藝多產的女詩人,有文記她除《迴文璇璣圖詩》外,還有詩著五千多首,可惜3.謝道韞,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名將謝安之侄女,說起他的丈夫王凝之,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提起她的公爹王羲之,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
謝道韞是東晉時名氣很大的女詩人,但她的作品與其她女性的作品有很大的區別。我國古代名媛詩作,多以陰柔見長,以宛轉細膩見勝,而謝道韞的作品,卻多充滿陽剛之氣,揮灑自如,氣度非凡,不讓須眉。《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其文風可以從她的《泰山吟》中可見一斑。
4.班婕妤,祖籍樓煩(今山西寧武)人,班固之祖姑。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婕妤並非她的名字,因其少年時被招入宮,封為婕妤,後人就一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至無從可考她的真實名字。
班婕妤少有才學,善詩賦。成帝時被選入宮,初為少使,不久立為婕妤,很受成帝的寵幸。後因受趙飛燕的嫉妒,遭誣陷,受排擠而失寵,自請侍奉太後於長信宮。成帝死後,班婕妤又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伴著冢形碑影,班婕妤在孤獨與寂寞中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葬於園中。辭賦作家潘承祥評價道:「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
班婕妤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其中《自悼賦》、《怨歌行》是最為著名的作品,抒發了她在宮中的苦悶與憂怨。
5.左芬,又作左棻,字蘭芝,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女文學家、詩人,是著名文學家左思的妹妹。
左芬少好學,善作文,晉武帝司馬炎聞聽左芬才情過人便將其納入後宮,拜為修儀,後為貴嬪,世稱左嬪妃,又稱九嬪。《晉書·後妃傳》有他的傳記。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贊賞,使後宮佳麗見妒。盡管讒言不斷,但酷愛好虛榮的司馬炎還是將她封為貴妃。
左芬性情孤傲、淡薄自律,不像其他嬪妃那樣喜歡花枝招展,爭風吃醋,《晉書》中稱她「姿陋體羸,常居薄室」。
左芬的作品大部分為應詔之作,文辭甚為研麗。〈雜感詩〉是其代表作之一,該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
6.鮑令暉,南朝東海(今山東郯城)人,女詩人,鮑照之妹。關於她的生平史料上少有記載,因此對她的籍貫,也大有分歧。有說漣水人,也有說是灌雲人,其實他們是山東郯城人,而後徙居建康的。
梁代詩歌理論批評家鍾嶸認為,南北朝宋齊兩代能詩文的女子,只有鮑令暉、韓蘭英兩人。鍾嶸這樣評價鮑令暉:「令暉歌詩,往往嶄絕清巧。《擬古》尤勝,唯《百願》淫矣」。
鮑令暉曾有《香茗賦集》刊行於世,今已散佚,僅存詩六題七首。
由於鮑令暉生活的環境不同,視野有限,她的詩作除寫離思別恨之外,沒有多少深厚的社會內容。可是她的詩作,擬古而創新,構思巧妙而又純厚的手法,還是值的後人借鑒的。
7.薛濤,字洪度,中唐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她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薛濤之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德宗貞元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
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的詩以清詞麗句見長,其中不少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這在封建時代的婦女中,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的歌妓中,是不可多得的。其作品《送友人》、《十離詩》最為著名。
8.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濟南(山東濟南)人,傑出的女文學家,婉約詞宗,與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齊州歷城縣人,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家。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
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幼承家學,早有才名。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中原淪陷後,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凄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更加孤苦。其詞多寫相思之情,感慨身世飄零。現存詩文及詞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等。歷稱「一代詞宗」,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9.朱淑真,又作淑貞,號幽棲居士,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另說是「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相傳為朱熹侄女。
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相傳朱淑真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後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成就頗高。
10.秋瑾,原名秋閨瑾,字璿卿,又字競雄;號旦吾,又號鑒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
秋瑾性豪俠,習文練武,喜男裝。她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在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的時刻,她雖然已為人母,但還是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先入日語講習所,繼入青山實踐女校。
⑷ 中國古代女詩人
許穆夫人
第一位女詩人
時間要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位開創先河的女性被稱作「許穆夫人」,乃衛宣公之女,嫁與許穆公為妻。周惠王十七年,許穆夫人之兄衛雛公荒淫失政,狄乘機攻滅。許穆夫人想趕去向大國求援,被許國君臣所阻。「許穆夫人憫衛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義不得。」於是創作了詩篇《載馳》。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篇,單從時間上來講,比屈原的《離騷》還要早三百多年。
蔡文姬
漢代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有深厚的家學淵源。蔡文姬的生活經歷正好與東漢末年朝代更迭、混亂不堪的時局驚人的相似。她的《悲憤詩》用血淚書寫自己坎坷的經歷,同時也成了漢末那段歷史的書記員。「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在戰亂的年代生靈塗炭,最遭殃的當然是百姓,可被亂兵所虜,輾轉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後來曹操用金璧把她從匈奴贖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時代的悲哀,她更是時代女性的代言人。
薛濤
字洪度。她的詩往往感情較為內斂溫和,詩句文雅清淡。如著名的《春望詞》就頗有《古詩十九首》之遺風。雖是盛唐氣象、國泰民安的氛圍,可是薛濤生活的小環境使她的詩作也難免有一些哀嘆的情愫,「峨眉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園不系舟,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從詩句的嘆婉中我們仍會感受到她內心深處奔騰的激情和不失豪邁的氣勢。距杜甫浣花草堂不遠的成都近郊,至今還聳立一座薛濤「吟詩樓」,點綴著錦江玉壘的秀麗風光,那是薛濤晚年棲息吟詠之地。
魚玄機
與薛濤齊名的是女道士魚玄機。魚玄機,字幼微,又字慧蘭。魚玄機詩作大膽,多情,她幾乎不掩飾強烈的感情和獨特的思想,歡喜、悲哀、憂郁、柔情都會坦盪盪地躍然紙上。在她這里,打動人心的是撲面而來的真摯情感,而詩的章法和技巧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贈鄰女》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我們盡可以去大膽追求宋玉這樣才高八斗、風流瀟灑的男子,又何必再為那薄情郎傷心呢?其思想之大膽開放在今天也覺得嘆為觀止。
李冶
她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頗有文才。出家為女道士後,她又與許多詩人鴻儒交遊,酬詠甚多。她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鴻漸)和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詩歌《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天寶年間,玄宗聞知她的詩才,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那時,她已進入暮年,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接旨後,只得應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其詳詞意,不類冶作」,似乎缺乏根據。)詩一首。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人們談到李清照,更多的是憶起了她婉約的詞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李清照的詩比起她的詞來,有著完全不同的風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詩卻雄渾豪邁,內容涵蓋面很寬泛。李清照雖為封建禮教籠罩下的女性,卻有著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敏銳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過大量的社會現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亂前夕李隆基統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對此甚為憂慮,也極其憤懣。在她的詩里,她用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巨大災禍,警告當朝皇帝要注意汲取歷史教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李清照的詩詞創作可謂有膽有識,說她有膽,因為北宋王朝對言論控制極嚴;說她有識,是因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朱淑真,
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其他不是特別出色的女詩人,還有柳如是、唐婉.比較陌生的,如蘇若蘭、馮小青、關盼盼...
元代的主要文學形式是詞曲,女作家不少,但現在有名字可考的只有十多位。明代以後,由於道學盛行,對婦女的封建約束加強,雖婦女作詩作文較少,但仍代有才媛,如比較著名的有清代吳興女子沈彩,能詩工書,文章也好,著有《春雨樓集》十四卷,其中詩詞七卷。
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81023079B44/
另外。有本書叫做《滿目梨花詞》
就描寫了歷代的女詩人。。
1許穆夫人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老公
2庄 姜 在鋪滿鮮花的道路上
3百里奚妻 死鬼,我只等你十年
4虞 姬 他是假霸王,我是真虞姬
5戚夫人 跳舞的孔雀,好色的英雄
6劉細君 悔當年頭重腳輕根底淺
7班婕妤 好一桌愛情盛宴,吃得我孤獨滿腹
8卓文君 豪放女以詩喚郎君
9班 昭 才華是最美好的春葯
10徐 淑 您呼叫的老公不在服務區
11蔡 琰 改嫁也可以成為時尚
12甄 妃 現實如此現實,何必那麼現實
13左 芬 大流氓司馬炎的御用文書
14蘇若蘭 愛情就是老實地蹲在牆根兒
15謝道韞 愛是丟在地上的一隻鞋
16鮑令暉 人生每天都是現場直播
17劉令嫻 請你務必風花雪月
18李季蘭 愛情的福音止於幻想
19江采蘋 今天皇上下早班
20薛 濤 愛我的請舉手, 不愛我的請倒立
21關盼盼 葉子的離去是風的不挽留
22魚玄機 咸宜觀妓女殺人案揭秘
23黃崇嘏 高潮和痛苦是一回事
24杜秋娘 美女身在鍋爐旁
25花蕊夫人 你不是愛上我,而是愛上愛情
26嚴 蕊 夏娃來晚了,亞當就數她的肋骨
27吳淑姬 忽悠數不盡的春去冬來
28李清照 人生若只如初見
29唐 琬 你穿上婚紗,我披上袈裟
30朱淑真 思想有多遠,你就滾多遠
31王清惠 我為你離歌一曲
32張玉娘 鸚鵡一去春寂寂
33蕭觀音 歲月油炸了我的堅持
34賈蓬萊 我不是別人,你也不是我
35馮小青 女人最好在懂的時候裝不懂
36黃 峨 你的偉大,怎樣捍衛都不過分
37馬湘蘭 情人見面,分外臉紅
38張紅橋 天天見面,絕不要柴米油鹽
39柳如是 我的身體就像你的基金
40倪瑞璇 瘋狂的石頭會唱歌
41賀雙卿 向沸騰的生活致敬
42吳 藻 女詩人的智商僅次於愛因斯坦
⑸ 東晉女詩人謝道韞詩詞賞析 謝道韞與王凝之為什麼婚姻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書、隸書,先後出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卻信五斗米道,平時踏星步斗,拜神起乩。道韞嫁王凝之為妻,婚姻並不幸福。婚後不久,謝道韞回到娘家,整天悶悶不樂。謝安感到奇怪,就問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為什麼不開心?」謝道韞回答:「謝家一族中,叔父輩有謝安、謝據,兄弟中有謝韶、謝朗、謝玄、謝淵,個個都很出色,沒想到天地間,還有王郎這樣的人!」封是指謝韶,胡是謝朗,羯是謝玄,末是謝川,都是謝家兄弟的小字。言下之意是,這個丈夫讓她失望。謝道韞抱怨說謝家兄弟都這么有名氣,為什麼單單出了王凝之這個蠢才呢!
⑹ 古典女詩人 謝道韞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其父是晉安西將軍謝奕,其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她自幼聰識,有才辯。在東晉士族中王謝兩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謝安以軍功和才能立身,王導則以中庸安命,王謝間明爭暗鬥,但畢竟盤根錯結,才女謝道韞成了書聖王羲之的兒媳,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謂門當戶對,才女配才子。
人物生平
謝道韞(349—409),詠絮之才的起源,著名才女。她出身於晉代王、謝兩大家族中的謝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後期打敗苻堅百萬大軍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成人後又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謂是出身於詩書富貴之家、禮樂簪纓之族。公元399年丈夫王凝之為孫恩起義軍所殺,後一直寡居會稽。
謝道韞識知精明,聰慧能辯,叔父謝安曾問她:「《毛詩》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稱贊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謝安召集兒女子侄講論文義,俄而大雪驟下,安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安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這一詠雪名句,盛為人所傳誦。
謝道韞長於詩文,劉孝標注《世說新語·言語》引《婦人集》說:謝道韞有文才,所著詩、賦、誄、
訟, 傳於世。她的作品據《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已經亡佚。《藝文類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擬嵇中散詠松》兩首詩,《全晉文》收其《論語贊》。
謝道韞的書法也為後世所稱道。唐張懷瓘《書斷》稱其書法「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唐人李嗣真《書後品》則稱其書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
謝道韞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蘊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後嫁給庾氏。據《晉書"烈女傳》記載,謝道韞的子女在孫恩之亂中全部遇難,所以說,她雖出身名門,卻也命運多舛。
歷史評價
墨客筆下的謝道韞
詠史八首·謝道韞
年代:宋 作者:蒲壽宬
當時詠雪句,誰能出其右。
雅人有深致,錦心而綉口。
此事難效顰,畫虎恐類狗。
為小叔子論戰 為丈夫打仗 謝道韞讓眾神喧嘩
晉代多風流名士,狂狷有之,瀟灑有之,不羈有之……讓有些女人恨不得生在那些時代,和那些風流才子共度餘生。其實,晉代的女子亦佳,絲毫不輸男子。換句話說,在晉代亦有不少女名士,謝道韞就是其中的一員。
謝道韞出生名門望族,為贏得「淝水之戰」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謝道韞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為東晉女詩人。《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則雲:「王凝之妻謝道韞,聰明有才辯,嘗內集,雪驟下,叔謝安曰:『何所擬也?』安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眾承許之。」因此,後世稱贊能詩善文的女子為「詠絮才」。謝道韞的文才氣度,曾令她的小叔子王獻之折服。相傳謝道韞曾為王獻之論戰過。
書聖王羲之的三兒子王獻之傳其衣缽,頗得其真諦,被後世合稱「二王」。晉代的名士多喜清談,一炷香,一盞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不分白天黑夜地談論不休。王獻之也不例外,常邀文苑中頂尖的人物來家裡相聚,在高手如雲中論戰,不亦樂乎。
一次,王獻之與友人談論詩文時,窘於應對,一時間處於下風,被此經過的謝道韞得知窘境,欲為之解圍,就差了丫鬟悄悄遞給他一張紙條,上書「欲為小郎解圍」。
魏晉時代,男女授受不親的禮防也漸受重視,雖有大家閨秀偶爾參與清談,但會張設青綾幕幢以自蔽,使與之對談的男性客人,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嬌面。
當時的謝道韞便在垂下的一方青簾後,接著王獻之他們的話題,從容不迫地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便讓在座客人無言以對,理屈詞窮而甘拜下風。讓謝道韞順利為小叔子論戰解了圍。謝道韞之中「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質不僅體現在論戰中,更體現在她為自己的丈夫的突圍中。一介弱女子,在危難時刻,丈夫都寄希望於神佛之時,她臨危不懼、挺身而身,帶領家丁突圍。
謝道韞嫁到王家數十年,克盡婦道,溫、良、恭、儉、讓,無人不認為她是不可多得的好媳婦。十年間,王凝之在謝安的保薦下,從江州刺史、左將軍,一直榮升為主管一郡軍政大權的會稽內史。兩晉雖不少人醉生夢死,看似灑脫飄逸,實則東晉是個因外頻頻而搖搖欲墜的朝代。就在王凝之在擔任會稽內史時,發生了「孫恩之難」。
《晉書·列女傳》載:「(道韞)及遭孫恩之難,舉措自若,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殺數人,乃被虜。其外孫劉濤時年數歲,賊又欲害之,道韞曰:『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恩雖毒虐,為之改容,乃不害濤。」
賊兵孫恩造反,殺到門前,王凝之還在求神拜佛,每天閉門默禱,以為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倒是一介弱女子謝道韞在勸諫無效的情況下,學她叔父謝安「但盡人事,各憑天命,」親自招募了數百家丁天天加以訓練,組成一支突擊隊伍。
孫恩大軍長驅直入,王凝之倉皇出逃,在城門附近被對方截住,糊里糊塗地被砍了腦袋。謝道韞鎮定自若,帶領隊伍乘亂突圍出城,橫刀在手,乘肩輿而出,沖到大街上,一如她在青綾幕幢後的談笑風生,其膽識與謀略不由得令人嘆服和心折。
後雖勇而力不能敵,終成賊兵的俘虜,但其言行令賊兵孫恩也大為心折,對其改容相待,命人送她安返故居。此後,謝道韞一直寡居會稽。
家破人亡寡居會稽的謝道韞,並沒有因此難而自艾自憐地幽怨生活,心性也並沒有因世事之變故而改變,她依然那麼地淡定和從容,為聞名而致的學子們傳道授業解惑,使受益者眾。
「當時詠雪句,誰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錦心而綉口。此事難效顰,畫虎恐類狗。」(宋蒲壽宬《詠史八首·謝道韞》)如謝道韞這般的女子,被後世才子佳人的筆墨不斷追訴敬仰也是意料中的事。[1]
[編輯本段]軼事典故
晉代王、謝兩族,世代替纓,朝廷倚之為柱石。既有所謂「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又有所謂「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盪晉書」的說法。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則又狀寫出人事滄桑,令人不勝感慨。
「袒腹東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傅郗鑒在晉室東渡以後,派遣門人到丞相王導府中為女兒都璿提親,對王氏子弟來說,這是一個婚嬅高門的難得機會,一個個神氣端肅,扭捏作態,唯獨王羲之毫不在乎依舊袒腹而卧在東窗床上,不料郗鑒選中的就是這個「袒腹東床」的 少年郎,從而為後人留下「東床快婿」的佳話。
王羲之的夫人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一個個都成了東晉社會的名流。王羲之更以書法冠絕古今,稱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傳其衣缽,功力雖然略遜其父也頗得真諦,後世合稱「二王」。
謝道韞叔父就是「淝水之戰」中東晉政權中,措國家如磐石的謝安。晉室東渡之初,謝安與王羲之同寓居在風光明媚的會稽,游山眺水,飲酒賦詩,放情丘壑,興寄煙霞。謝安在謝氏諸子弟中,似乎特別欣賞侄女謝道溫的聰穎與才情。有一天謝安問她:「毛詩何句最佳?」 謝道溫答道:「吉甫作誦,穆如清風。」吉甫就是周朝的賢臣尹吉甫。「吉甫作誦」是指的尹吉甫寫的「丞民之詩」,這詩贊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幫助周宣王成就中興之治。詩,辭清句麗,傳誦不衰。謝安也不無同感,稱贊謝道韞頗有雅人深致。還有一次,在北風怒吼 ,雪花紛飛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圍爐閑談,謝安問大家:「大雪紛紛而下,象是什麼樣子?」謝朗應聲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為之擊掌贊嘆,因此在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為她找到一個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為侄女擇婿,最理想的對象當然是王家的兒子。最初本來頗為屬意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的卓爾不群。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謝安打消了這個念頭。在一個雪夜,王徽之獨自飲酒,突然渴望會一會老朋友戴逮,於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興闌珊,又立即駕舟回府。有人問起, 答道:「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怪!」謝安認為他恐怕不是那種貫徹始終的人,因而選擇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稟性忠厚,文學造詣極深,草書隸書也寫得很好,篤信道教,行止端方。當時王羲之正擔任會稽內史的職務,全家大小都住在這個遠離戰火,風光秀美的地方。正所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春暖花開的時候,名流雅集。在一次蘭亭集會中,大家即景賦詩為文,王羲之留下著名的《蘭亭集序》,大大地感嘆人生,發出「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的哀嘆,這篇序文關健還在字美。據傳唐太宗將它隨葬,後來唐太宗墓被盜,就此失傳。
謝道韞嫁到王家以後,克盡婦道,溫、良、恭、儉、讓,樣樣做到,王羲之全家都認為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媳婦。
但剛剛嫁過去的時候,還有一段歸寧抱怨的軼事。
《 世說新語》還有段記載:「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謝道蘊的意思是:「我們謝家,從老到少,個個都是傑出人才,俊雅不凡。可是我沒想到,天底下竟然還有像王凝之這樣平庸的人啊。」其中「遏」便名震青史,以少勝多淝水之戰的統帥謝玄!想她家世如此耀眼,自己又才可比天,竟然嫁給這樣一個窩囊之人,委屈之情難以言喻。王凝之的確不是一個才華高妙的人,也不是個魏晉風流的代表者。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考其一生,更是迂腐無比。黃長睿雲:「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獻之)書具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渙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他的詩文,說不上佳,在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中,更是毫無出色。譬如其蘭亭詩:「荘浪濠津。巢步潁湄;冥心真寄,千載同歸。」僅此而已。
魏晉時代,清談之風大熾,一炷香,一盞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闊天空地談論不休,大家閨秀有時也參加討論,由於漢代以來儒家地位獨尊,當時男女授受不親的禮防也漸受重視,所以大家閨秀參與清談,常張設青綾幕幢以自蔽,使對談的男性客人,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嬌面。
有一次丈夫的小弟弟王獻之與友人談論詩文,正處在下風,被經過的謝道韞聽到了。她躲在屏風後聽了一會,然後叫婢女告訴王獻之,她願出來為小叔子解圍,王獻之與客人異口同聲表示願意聆聽的她的高論。
謝道韞端坐在青綾幕樟之後,將王獻之的前議加以肯定,然而引經據典圍繞主題進一步發揮,立意高遠,頭頭是道,客人詞窮而甘拜下風。臨危不亂,從容不迫,理直氣壯,淡然處之,常能使艱難困苦的局面化險為夷,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剛毅氣質,謝道韞是受 到她叔父謝安極大的影響,謝安的臨危不懼是很有名的。肥水之戰時,他端坐家中與人下棋,前方捷報已到,也一直端坐把棋下完。晉穆帝永和三年,桓溫鎮守長江上游,曾在藍田大敗秦兵,後又收復京師洛陽,可惜都因後繼不足而功敗垂成,留下:「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滄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嘆。桓溫兵多將廣,這年他率兵入朝,當時都城沸沸揚揚,相率猜疑,都說桓溫無故入朝,不是來廢幼主,就是來誅王、謝巨族。當時謝安、王坦之都在朝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溫,百官隨行出都,個個惶驚不已。桓 溫在新亭大陳兵衛,延見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溫遙拜。謝安這時是吏部尚書,從容走到桓溫面前,謝安見到帳後羅列甲士,坐定後即對桓溫說:「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帳後置甲士乎?」
桓溫只好答道:「恐有猝變,不得不然。」於是揮退甲士,掬誠歡談多時,方才動身,同入建康。
謝道韞深受叔父謝安的薰陶,在不久之後的會稽城破時,就表現出臨危不亂的豪雄氣勢,贏得一致稱贊。
王凝之在謝安的保薦下,曾出任過江州刺史、左將軍,一直作到主管一郡軍政大權的會稽內史。
一年,海盜起家的匪首孫恩率眾攻打會稽,書獃子氣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設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靈,每天閉門默禱,第二天對諸將佐說:「我已請得道祖允諾,派遣天兵天將相助,城池可保無虞,賊兵一定會自取滅亡。」這樣,由於毫無防備,賊兵 長驅直入,王凝之及諸子都被賊兵殺害,謝道韞舉措鎮定,命令婢僕執刀仗劍,組成一支小小的突擊隊伍,乘亂突圍出城,她橫刀在手,乘肩輿而出,來到大街,賊兵如潮水般涌來,終於成為賊兵的俘虜,謝道韞抱著小外孫被送到孫恩的面前,孫恩看到這個剛剛三歲的小孩 兒,以為是王氏子孫,即命令左右將他殺死。謝道韞厲聲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早聽說謝道韞的才名,及見她義正辭嚴,毫不為眼前的態勢而有畏懼之意,不免大為心折,於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殺她的小外孫,而且 命屬下為善加保護,送她安返故居。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
會稽文風鼎盛,莘莘學子時常前來向謝道韞請教。此時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設一素色簾幃,端坐其中,款款而談,雖然未曾設帳授徒,但實質上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學子不計其數,都以師道尊稱她。
孫恩之亂既平,新到太守劉柳素拜訪謝道韞。事後劉柳素常對人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世說新語·賢媛》)
能夠與謝道韞相提並論的在當時只有同郡的張彤雲,張彤雲是張玄的妹妹,論家世自然不及謝家,論才情卻差堪比擬,張彤雲嫁到顧家。朱、張、顧、陸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張玄也常常自誇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謝道韞。有一個叫濟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顧兩家,有人問濟尼, 謝道韞與張彤雲誰更好一些,濟尼說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風;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有閨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長,大家都認為還算公允。
「縉無文章,唯《歸去來兮辭》而已」。西晉因「八王之亂」而國力大傷,東晉更因外頻頻而搖搖欲墜。兩晉人物醉生夢死,過著有了今天沒有明天的頹廢生活,使謝道韞的情致和事跡更力出色無比。在離亂交織的晉代,謝道韞稱得上是一個「人中之鳳」式的人物。
⑺ 謝道韞的簡介
謝道韞(349—409),東晉女詩人,著名才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她出身於晉代王、謝兩大家族中的謝家,成人後又是王家的媳婦。謝道韞是東晉後期打敗苻堅的百萬大軍的一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聰慧有才辯,被後人稱之為絕代才女、奇女。
在謝家眾多的兒女中,歷史上所說的「謝家風范」,在謝道韞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因此,謝道韞的才情倍受伯父謝安的欣賞。有一次,謝安問謝道韞:「《毛詩》中哪首詩寫得最好?」謝道韞輕松地回答道:「周朝賢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國的尹吉甫寫的《民》一詩最好,其詩『詞清句麗,穆如春風』。」謝安與自己的這位侄女也有著同樣的感覺。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謝道韞對《詩經》也讀得如此之熟。謝安當即稱贊謝道韞頗有「雅人的深致」。
還有一年冬天,天空中雪花紛紛揚揚,謝家子弟正圍坐在火爐旁談詩論文。雪越下越大,謝安笑了笑問在座的侄兒侄女們:「白雪紛紛何所似(大雪紛紛而下像什麼樣子)?」
謝朗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像是空中撒下的一把白花花的鹽)。」謝朗是謝安的二哥謝據的兒子,謝安聽了侄兒的回答後,沒置可否,只是默不作聲。
謝道韞隨即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滿天飛舞的雪花就像春天隨風起舞的柳絮)。」聽了謝道韞的回答,謝安一面鼓掌,一面口中對謝道韞的文學才華贊賞不已。此後,人們稱有文學才能的女子為「詠絮之才」。
從此謝安心中一直在暗自盤算,一定要給自己的這位侄女物色一位才華相配的丈夫。時下人們都知道王家子弟個個才華出眾,謝安自然也想到在王家子弟中挑選一個。謝安最初的意思是想將侄女許配給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訪戴」一事以後,謝安擔心王徽之是一個辦事隨心所欲,不能始終如一的人。因而選擇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
王凝之字叔平,為人稟性忠厚,行止端方。有較深厚的文學造詣,工草隸。歷任江州刺史、左將軍及會稽內史。
⑻ 《世說新語》中謝道韞
謝道韞(約376年前後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東晉後期打敗苻堅的百萬大軍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為孫恩起義軍所殺,她一直寡居會稽。謝道韞識知精明,聰慧能辯,叔父謝安曾問她:「《毛詩》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稱贊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謝安召集兒女子侄講論文義,俄而大雪驟下,安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安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這一詠雪名句,盛為人所傳誦。今存散文《論語贊》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擬嵇中散詠松詩》二首。《擬嵇中散詠松詩》借歌詠松樹以抒發人生無常的感慨。
謝道韞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蘊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後嫁給庾氏。據《晉書"烈女傳》記載,謝道韞的子女在孫恩之亂中全部遇難,所以說,她雖出身名門,卻也命運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