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寫的是一位女子什麼的故事安排了替爺征五個情節
1. 奇女子木蘭有兩願,一願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二願是什麼
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2. 《木蘭詩》中「從此替爺征」的上半句是什麼
願為市鞍馬
3. 花木蘭是哪裡人
《黃陂縣志》中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牧,在唐武宗會昌三年游木蘭山,祭拜木蘭廟,並且還寫了《題木蘭廟》一詩,即「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由此可見,早在唐代的時候,黃陂就有木蘭山和木蘭廟,很顯然是紀念花木蘭的,後來又設立了木蘭縣。
另外,在木蘭山的北坡還有將軍墳,上刻「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除此之外,還有專家經過考證,說「唧唧復唧唧」中的「唧唧」,其實是黃坡當地的方言,如此也就能說明木蘭故里在武漢黃坡。
4. 從此替爺征
從此替爺征 打一古文 出師表
謎解:謎面出自《木蘭詩》,表述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謎底「出」釋為「出征」,「師」就是部隊、軍隊;表,說,表述。因此謎底是「出師表」。
燈謎扣合中如果運用典故成謎,須有一個規矩,就是不能犯「當頭典」。通俗地說,謎面採用某一個典故扣合謎底,謎底不能再回到謎面運用的典故或該典故相關的語句中,否則便沒有任何「謎味」,不成為燈謎,當視為病謎。因此「從此替爺征」打一古文,不能扣「木蘭詩」。
有關「當頭典」的更多解釋請參見網路「當頭用典」詞條——
http://ke..com/view/28933.html
5.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怎麼翻譯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的翻譯是: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此文出自北宋·郭茂倩所著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的《木蘭詩》
《木蘭詩》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翻譯:
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姑娘在思念什麼,問姑娘在惦記什麼。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夜看見徵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
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後得勝而歸。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
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
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
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隻眼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並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5)木蘭詩寫的是一位女子什麼的故事安排了替爺征五個情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梁鼓角橫吹曲」實為十六國及北朝時期的地方樂歌。「橫吹曲」,原來是在馬上演奏的一種軍樂,因演奏的樂器有鼓,有號角,所以叫「鼓角橫吹曲」。
北朝民歌多半是北魏以後的作品,隨著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陸續傳到南方,齊、梁以後也常常用於宮中娛樂,並由梁代的樂府機關保留下來,所以叫「梁鼓角橫吹曲」。
作者簡介: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有載),北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其先祖為太原曲陽人,高祖郭寧,因官始居鄆州。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誌銘》)。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
6. 木蘭詩中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是什麼意思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願意為此買馬具及馬,從此代替父親出征。為:為此市:名詞用作動詞,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7. 從此替爺征 征是什麼意思
當兵,出征。
整句意思: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當兵。
本句出自《木蘭詩》
全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賞析: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8. 木蘭詩安排了替爺征什麼赴戎機和什麼什麼
》又叫《
》,選自宋朝
編的《
》,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
以《
》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
,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
》則是
的代表作。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
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
,
大點兵。軍書
,卷卷有爺名,
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
,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
,北市買
。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問所欲,木蘭不用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
。小弟聞姊來,
向豬羊。開我
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