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東漢靈帝時十常侍專權朝政腐敗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東漢靈帝時十常侍專權朝政腐敗

發布時間: 2020-11-22 21:50:36

❶ 天下奇聞,為什麼東漢漢靈帝管宦官叫「爹媽」

歷史上一個奇聞就是東漢漢靈帝管宦官叫爹媽!其實主要原因有三點——漢靈帝年幼就是宦官輔佐登位了、成年後重用宦官、臨死前宦官亂政!



十常侍亂政:

收到宦官亂政,其實不得不提到一個詞語,那就是《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的開篇便說東漢末年發生了宦官亂政的局面,也被稱為十常侍亂政。其實說起時嘗試的淵源不得不提漢靈帝劉宏主要是漢靈帝劉恆重用宦官導致,而漢靈帝末期,正是設置嘗試設置12常侍的關鍵時刻,因此12常侍被簡稱為「十常侍」

❷ 東漢末年,為何有十常侍把持朝政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宦官弄權,殘害忠良,政治黑暗,土地兼並嚴重,社會矛盾尖銳,民不聊生,爆發了黃巾起義。在各路群雄的打擊下,黃巾起義終被撲滅。黃巾起義內亂結束後,十常侍仍深受靈帝寵信,靈帝封趙忠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內侍皆封列侯。

何進與十常侍的政治利益斗爭實質是朝廷宮廷內部的皇權之爭,何進代表何太後與皇子辯一方,董太後與十常侍代表皇子協一方。雙方政治斗爭中,董太後、何進、十常侍、何太後先後身死。西涼董卓成最大的政治贏家。西涼兵馬入京師,董卓把持朝政,權傾朝野。

❸ 東漢、唐朝、明朝皆有宦官之禍,為何只有唐朝最慘烈呢

東漢的宦官與外戚反復斗爭,屢次幫皇帝奪回實權,深得皇帝信任。他們在漢桓帝、漢靈帝時期長期專權,迫害士大夫,兩次製造“黨錮之禍”,造成東漢末年政治腐敗,無可救葯。

通過《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我們都知道了“十常侍”張讓等人禍國殃民的故事,而“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的斗爭又間接導致東漢滅亡,其罪過不可謂不深。

東漢沒有專門管理宦官的機構,宦官分散隸屬於少府和大長秋兩個部門。少府負責皇帝的生活起居,其長官為少府卿,秩兩千石。中常侍(起初秩千石,後來秩兩千石)、小黃門(秩六百石)、黃門令(秩六百石)、掖庭令(秩六百石)等皆由宦官擔任,歸少府卿管理。

大長秋負責中宮(皇後)的生活起居,其長官為大長秋,秩兩千石,由宦官擔任。在大長秋之下,是中宮仆(秩千石)、中宮謁者令(六百石)、中宮尚書(六百石)、中宮永巷令(六百石)等僚屬,這些官職全都由宦官擔任。

❹ 東漢末年漢靈帝叫什麼名字

漢靈帝(156~189)
東漢皇帝劉宏。漢章帝玄孫。168~189年在位。永康元年(167),漢桓帝崩,竇太後與城門校尉竇武(竇太後之父)立其為帝。太後臨朝聽政,大將軍竇武輔政。建寧元年(168),宦官與外戚官僚士大夫間的矛盾激化,中常侍曹節矯詔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及尚書令尹等,並夷其族,迫太後歸政。二年,中常侍侯覽興大獄,將前司空虞放、太僕杜密、長樂少府李膺等120餘人下獄處死,此為第二次黨錮之禍。漢靈帝在位期間,由於他寵信宦官,朝政被宦官趙忠、張讓把持,政治腐敗達於極點。靈帝生活荒淫,聚斂無度,賣官鬻爵,二千石官二千萬,四百石官四百萬,縣令長按縣土豐瘠各有定價。還大修宮殿苑囿,搜刮民財,激起人民反抗。中平元年(184)爆發了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東漢政權從此陷入苟延殘喘的局面。六年卒。

漢靈帝
姓名:劉宏
廟號:無
謚號:孝靈皇帝
陵墓:文陵
政權:東漢
在世:156年—189年
在位:168年-189年
年號
建寧:168年—172年五月
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
光和:178年三月—184年
中平:185年十二月—189年三月

漢靈帝劉宏(156年—189年),東漢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在位22年,謚號為孝靈皇帝。他本封解凟亭侯,是漢章帝的玄孫,漢桓帝的遠房堂侄,在167年由桓帝的皇後竇妙立為皇帝(因桓帝無子),是為漢靈帝。
漢靈帝即位後,漢王朝政治已經十分腐敗了,天下旱災、水災、蝗災等災禍泛濫,四處怨聲載道,百姓民不聊生,國勢進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與外戚奪權,最後宦官推翻外戚竇氏並軟禁竇太後,奪得了大權,又殺正義的太學生李膺、范謗等100餘人,流放、關押800多人,多慘死於獄中,造成第二次黨錮之禍。而昏庸荒淫的靈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還一味寵幸宦官,尊張讓等人為「十常侍」,並常說「張讓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宦官仗著皇帝的寵幸,胡作非為,對百姓勒索錢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謂腐敗到極點。
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腐敗下,人民終於無法忍受,聚眾起義。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張角兄弟三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名舉行起義,史稱「黃巾之亂」,這次起義所向披靡,給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以沉重打擊。雖然被鎮壓,但是影響極大。從此東漢政府名存實亡。
公元189年,昏庸的漢靈帝在人民的一片怨聲下結束了他荒淫腐朽的一生,終年34歲。
漢靈帝統治時期是東漢最黑暗的時期。

❺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暴發,當真就是十常侍亂政所為,還是另有隱情

十常侍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最主要當時整個東漢的朝政都非常的黑暗,民不聊生,所以才爆發了黃巾之亂。

我們都知道政治黑暗會導致民眾被欺壓,民眾一旦被壓迫,他們就會反抗,因為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那還不如不平則鳴,奮起反抗。東漢末年就是如此,東漢東政治已經到了崩潰的時期,民眾看不見希望,背井離鄉,易子而食。在這種極端的黑暗情況之下黃巾之亂爆發,這並不是說賣官的十常侍亂政,而是說,從最開始朝政已經到了很黑暗的時刻了,是整個朝政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十常侍,十常侍只是其中的一個誘因罷了,剩下的隱情恐怕是整個東漢朝政上層階級。

❻ 十常侍為什麼是指25-220年十常侍不是在189年全部都死了嗎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靈帝(168年-189年)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圭、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黃門常侍)。據《後漢書》記載,這十二人「封侯貴寵,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在黃巾之亂時立有大功的皇甫嵩因為得罪十常侍,結果見讒於朝廷,郎中張鈞因向靈帝請求誅除十常侍,結果被誣陷而死於獄中。其中以張讓以及趙忠最為受寵,漢靈帝曾說過:「張常侍(張讓)是我爸爸,趙常侍(趙忠)是我媽媽。」唐德剛說東漢十常侍、明末魏忠賢,以及文化大革命是中國歷史上三個道德最淪喪的時期。( 小說《三國演義》以張讓、趙忠、封諝、段圭、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名宦官為「十常侍」)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

❼ 《三國演義》中所有人物的簡介(完整)!

首先《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它這裡面並不完全是真實的。有一些將領或者是一些故事情節,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故事情節半真半假,當然我們也能夠理解,畢竟《三國演義》的作者生活在明朝,對三國時期的事情肯定不是了如指掌,而且小說要是沒有虛構的成分,那讀起來的話肯定是非常枯燥。

還有就是孫策了,他是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也就是說後來孫權的江山原先是孫策打出來的。只是後來孫策被許貢的三個門客所殺,去世的時候僅26歲。所以說孫策這個人其實是很厲害的,能文能武,只是有點倒霉而已,如果他不死的話估計吳國能夠多存活一些年。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