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有關春節或馬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和故事等
㈠ 關於春節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
辭舊迎新!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㈡ 關於春節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
俗語:送信兒的臘八粥。 (註:過了臘八就快過年了)
有錢人過年,無錢人過關。(註:這就是「年關」的出處。謂窮人過年如過關。)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新姑爺進門,老母雞沒魂。
成語:燈火輝煌 萬家燈火 辭舊迎新 春回大地 萬象更新 張燈結綵 歲歲平安
對聯: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佳節迎春春生笑臉 豐收報喜喜上眉梢 橫批:喜笑顏開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綉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吉星高照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詩句: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㈢ 積累有關春節或羊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和故事等
1.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2.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3.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4.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鶯歌燕舞
5.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元日
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如意吉祥,福星高照,祥雲瑞彩,景星慶雲,
㈣ 有關春節的對聯,詩句,成語,俗語,起源,故事等
俗語:送信兒的臘八粥.(註:過了臘八就快過年了)
有錢人過年,無錢人過關.(註:這就是「年關」的出處.謂窮人過年如過關.)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新姑爺進門,老母雞沒魂.
成語:燈火輝煌 萬家燈火 辭舊迎新 春回大地 萬象更新 張燈結綵 歲歲平安
對聯: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佳節迎春春生笑臉 豐收報喜喜上眉梢 橫批:喜笑顏開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綉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吉星高照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詩句: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關於春節來歷民間傳說:
1、流傳最廣的版本:
據介紹,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諸位神仙齊聚會的版本:
在河北省邯鄲一帶民間,流傳著關於過春節的神話故事。
過春節,俗稱過年,是人們重視的民間傳統節日。人們過春節貼對聯,橫聯往往寫著「行夏之時」四個字。中國的農歷,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又叫夏歷。
傳說,夏王治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可好哩!可是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世上亂起來了。天有時候旱,有時候澇,有時刮大風,有時下大雨。人有的窮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財主,有的成了奴隸。
那時期,村裡有戶財主,家裡雇著幾個覓漢(即長工)。一天,吃過晚飯,人們祭灶神。小覓漢見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爺跟前禱告說:「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給個病,可別要了命。」不想,這話剛好叫財主聽到了。等小覓漢走後,財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禱告說:「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閑時病,忙時不誤做營生。」
當時,灶王爺正在打瞌睡。沒有聽清楚;迷迷糊糊記得「陰、晴、雨、風、病、痛……」幾個字,便牢牢記在心上。
說話間,一年過去了,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見玉皇大帝,灶王爺當然也去了。他比誰去得都早,因為他心裡一直惦記著財主和小覓漢禱告的事。見過玉帝,二話沒說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間陰陽錯亂,風雨成災,人們無法生存,應該趕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此話當真?」「當真。」「不假?」「不假。」於是,玉皇大帝連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當職,去管理民間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接旨。
這時候。忽聽南天門外,一聲吆喝:「諸神退後,這差事我干啦!」抬頭看時,只見是一位光頭頂,胖乎乎,腆著個大肚子,眯縫著一雙眼,笑哈哈的尊神——彌勒佛。這彌勒佛心胸寬,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門外觀賞風景,也覺得無聊,正想給人們辦點好事,便自動擔當了這一重任。
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於是,人們便遵照他的意願,逢集上會辦年貨,實打實地忙開了。彌勒佛還具體規定: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同時,要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准備齊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頭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齊,相互祝賀,盡情吃喝玩樂。同時,還要走親訪友,上墳祭祖……
這樣一來,人間真的太平無事了。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人間,一片歡樂景象,心裡自然高興。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蒙蒙亮,忽然傳來一陣吵吵聲。原來是姜太公的老婆(人們稱她為臟神,專管茅房,糞土),正在跟大肚子彌勒佛吵架呢。
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傳到天宮,玉皇大帝正在那裡下棋,聽到炮響,以為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到人間察看。財神是天上主管金銀財寶的神。他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倉官下凡、倉官是專管倉庫的神。他看到家家戶戶堆滿了饅頭供香,也不願回天了。
玉帝又派了幾位神仙下凡,仍然沒有迴音。說著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幾位神仙都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當他看到人們穿得新嶄嶄的;吃著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幹,心裡十分生氣,便召來彌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間諸事,誰叫你盡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於活?」彌勒佛笑嘻嘻地說:「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們的吃穿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一句話,說得玉帝閉口無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么辦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所以,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打那以後,彌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門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還留著他的塑像。人們說,這事不能全怪彌勒佛,他畢竟是想給人們辦好事。所以,人們照常為他上香。
㈤ 有關馬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故事
成語:馬後炮一馬當先馬到成功天馬行空千軍萬馬車水馬龍指鹿為馬汗馬功勞古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俗語:馬屁拍在馬腿上。
㈥ 龍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和故事等
有關龍的成語、成語故事、民間故事、對聯、諺語、歇後語、格言、詩句
一、成語故事
1、畫龍點睛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2、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後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好,其實私底下什麼都不會!
二、民間故事
1、八仙斗蒼龍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變〃,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
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太子」。這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游盪,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
八仙在海上尋歡作樂,怎會想到花龍太子半路擋道。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這時,漢鍾離慌忙檢點人數。點過來,點過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獨缺一個何仙姑。奇怪,這何仙姑到哪裡去了呢?漢鍾離掐指一算,大吃一驚,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 這一回,大仙們可大動肝火了。個個咬牙切齒,殺氣騰騰,直奔龍宮。 花龍太子知道七仙不會善罷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著。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慌忙揮舞珍珠鰲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飄然降落潮頭,輕輕煽動蒲扇。只聽「嗚…忽…」一聲,一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雲外去了,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竄出一倏巨鯨,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漢鍾離急忙煽動蒲扇,不料那巨鯨毫無懼色,嘴巴越張越大。這下,漢鍾離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鯨魚聽了,鬥志全無,竟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純陽揮劍來斬鯨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著,眼前哪兒有什麼鯨魚,分明是塊大礁石。呂純陽惱得火冒頭頂,鐵拐李卻在一旁笑謎謎說: 「莫惱!莫惱!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竄出海面。鐵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軟肉里。原來,海礁已變成一隻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撒蹄追趕。眼著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龍太子輸紅了眼,現出本相,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權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七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花龍太子。
花龍斗不過七仙,只得向龍王求救。 龍王聽了,把花龍太子痛罵了一頓,連忙送出何仙姑,好話講了一百零五斗,八仙還是不肯罷休。龍王沒辦法只好請來南海觀音大士講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八仙再也沒有興趣去游蓬萊島了。大家都怪呂純陽節外生枝,才尋來一場懊惱。呂純陽笑著說:「這要怪何仙姑,誰叫她是個女的,又生得這么漂亮!」
2、鯉魚跳龍門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
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於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鯉魚們一個個輕輕鬆鬆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
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並沒有兩樣。於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三、龍的成語:
龍斷之登 龍蹲虎踞 龍盤虎踞 龍多乃旱 龍幡虎纛 龍飛鳳舞 龍飛鳳翔 龍飛鳳翥 龍飛虎跳 龍鳳呈祥 龍肝豹胎 龍肝鳳髓
龍鬼蛇神 龍翰鳳雛 龍翰鳳翼 龍胡之痛 直搗黃龍 雲起龍驤 雲龍風虎 魚質龍文 蛇化為龍 龍雛鳳種 葯店飛龍 雲龍井蛙
魚龍混雜 魚龍變化 游雲驚龍 龍馬精神 葉公好龍 綉虎雕龍 降龍伏虎 望子成龍 土龍芻狗 屠龍之伎 痛飲黃龍 屍居龍見
生龍活虎 人中之龍 車水馬龍 二龍戲珠 群龍無首 白龍魚服 筆走龍蛇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成龍配套 藏龍卧虎 老態龍鍾
打鳳撈龍 龜龍鱗鳳 得婿如龍 龍肝鳳腦 風虎雲龍 伏龍鳳雛 卧虎藏龍 龍潭虎窟 伏虎降龍 龜龍片甲 虎鬥龍爭 虎踞龍盤
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 虎卧龍跳 虎穴龍潭 葉公好龍 綉虎雕龍 降龍伏虎 望子成龍 土龍芻狗 屠龍之伎 痛飲黃龍 屍居龍見
生龍活虎 人中之龍 車水馬龍 二龍戲珠 群龍無首 白龍魚服 筆走龍蛇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成龍配套 藏龍卧虎 老態龍鍾
打鳳撈龍 龜龍鱗鳳 得婿如龍 龍肝鳳腦 風虎雲龍 伏龍鳳雛 卧虎藏龍 龍潭虎窟 伏虎降龍 龜龍片甲 虎鬥龍爭 虎踞龍盤
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 虎卧龍跳 虎穴龍潭 蛟龍得水 矯若驚龍 驥子龍文 龍鳳呈祥 龍鳴獅吼 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盤虎踞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生九子 暴腮龍門 龍跳虎卧 龍潭虎穴 龍騰虎躍 喬龍畫虎 龍行虎步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一世龍門
龍躍鳳鳴 龍吟虎嘯 魚龍曼衍 盤龍之癖 龍章鳳姿 龍爭虎鬥 炮鳳烹龍 一龍一蛇 烹龍炮鳳 一龍一豬 配套成龍 元龍高卧
屠龍之技 匣里龍吟 葯店飛龍 雲龍井蛙 蛟龍得水 矯若驚龍 驥子龍文 龍鳳呈祥 龍飛鳳舞 麟鳳龜龍 龍肝豹胎 龍血玄黃
龍肝鳳髓 龍駒鳳雛 來龍去脈 攀龍附鳳 龍鳴獅吼 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盤虎踞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生九子 暴腮龍門
龍跳虎卧 龍潭虎穴 龍騰虎躍 喬龍畫虎 龍行虎步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一世龍門 龍躍鳳鳴 龍吟虎嘯 魚龍曼衍 盤龍之癖
龍章鳳姿 龍爭虎鬥 炮鳳烹龍 一龍一蛇 烹龍炮鳳 一龍一豬 配套成龍 元龍高卧 屠龍之技 匣里龍吟
四、龍年對聯
鳳鳴盛世,龍騰強國。
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
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龍賓。
龍飛鳳舞昇平世,燕語鶯歌錦綉春
日吞夾金絞銀飯,夜飲龍須虎眼湯。
彩龍飛舞迎春到,金鳳騰飛報喜來。
暫借荊山棲彩鳳;聊將紫水活蛟龍
誰謂犬能欺得虎?焉知魚不化為龍
金匾秘書藏萬卷, 龍宮禁方有卅篇。
龍游鳳舞迎天瑞; 日暖風和遍地春。
白雪紛壇磨雀麥, 黃龍變幻化龍須。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龍團,
山青水秀龍游鳳舞; 雨順風調馬躍人歡。
春來大地微風吹綠柳; 喜進善家笑臉接祥龍
海市雲深,蚊人銜寶; 藍田玉暖,龍女量珠。
技擅雕龍,是君子器; 功成刻鵠,有高人風。
㈦ 有關「猴」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和故事。
成語:
猴年馬月、殺雞儆猴、五馬六猴、猿猴取月、猴頭猴腦、軒鶴冠猴、猴子搏矢、尖嘴猴腮、衣冠沐猴
俗語:
1、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2、樹倒猢猻散。
3、猢猻入布袋。
4、獼猴騎士牛。
5、一個猴一個栓法。
對聯:
火眼金睛開玉宇,
紅梅綠柳報新春。
金猴奮起群山翠,祖國騰飛四海春。
詩句:
金猴奮起千鈞棒,
玉宇澄清萬里埃。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故事:
猴子撈月。
㈧ 有關羊,馬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和故事
八駿乘風去;
三羊開泰來。
馬去雄風在,
羊來福氣生。
馬步不停追夢遠;
羊頭又領帶春新。
一馬當先納福到;
三羊開泰迎春來。
一馬當先春已到;
三羊獻瑞夢將來。
馬年事事如人意;
羊歲時時報福音。
不舍風馳追馬跡;
行看歲稔話羊年。
玉羊啟泰迎春至;
金馬奮蹄載譽歸。
寶馬騰飛迎福至;
靈羊起舞報春來。
馬歲事事合民意
羊年處處沐春風
承富啟強 馬步快追華夏夢;
蘸春濡喜 羊毫大寫價值觀。
三羊開泰 四海同圓中國夢;
五福迎春 九州齊唱太平歌。
馬首是瞻 祖國富強奔大道;
羊毫在握 人生壯美繪宏圖。
神馬行空 九霄奮蹄普天瑞;
仙羊下界 三陽開泰遍地春。
㈨ 積累有關「子、黍」的成語俗語對聯歇後語詩句故事的
子虛烏有 子虛:並來非真實;烏有:哪有源。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子曰詩雲 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雲:說。泛指儒家言論。
子丑寅卯 四個地支。多指事理。
子女玉帛 原指人民與財產。後用以泛指財物、美女。
子為父隱 兒子為父親隱瞞劣跡。
子夏懸鶉 鶉:鶉鳥尾禿有如補綻百結。指子夏生活寒苦卻不願做官,衣服破爛打結,披在身上像掛著的鶉鳥尾一樣。形容人...
子孝父慈 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子子孫孫 子孫後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黍離麥秀 哀傷亡國之辭。
黍秀宮庭 相傳西周亡後,所有舊時的宗廟宮室盡為禾黍之地。後以之作為感慨亡國之詞。 黍油麥秀 以之為亡國之痛的感嘆。
㈩ 有關羊的成語,俗語,對聯,詩句,故事
1、有關羊的成語較多:
亡羊補牢、歧路亡羊、牽羊擔酒、羚羊掛角、羊毛出在羊身上、順手牽羊、替罪羊、
掛羊頭賣狗肉、問羊知馬、羊腸小道、多歧亡羊、羝羊觸藩、羊續懸魚、十羊九牧、臧穀亡羊、
羊羔美酒、以羊易牛、羊質虎皮、愛禮存羊、虎入羊群、瘦羊博士、告朔餼羊、肉袒牽羊、
羊狠狼貪、鼠穴尋羊、餓虎撲羊、羊腸鳥道、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亡羊得牛
2、有關羊的俗語:
羊子養羊子,三年一房子。
要想吃肉先養羊;要想吃飯先種田。
離水的金魚難生存,離群的綿羊要喂狼。
羊怕寒霜,霜怕太陽。
懶羊總覺得自己身上的毛太重。
放羊一日三換手。草是羊的命。
家喂十隻羊,不愁莊稼長不壯。
不要看公羊叫得厲害,要看他過河的本領。
不怕風雨的牧民,羊群為他歌唱。
擺上羊士,不怕馬來將。
草場好了牛羊肥,墨汁好了字跡美。
3、有關羊的對聯:
馬嘯英雄浩氣 羊鳴世紀春光
人懷遠志馳良馬 世易新春喚白羊
馬步生風辭舊歲 羊毫揮墨寫佳聯
馬蹄踴躍馳千里 羊角扶搖上九霄
4、有關羊的詩句
神羊既不觸,夕鳥欲依人。
驅羊先動石,走兔欲投巾。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地見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