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至4年級年級上下冊年級語文課文上的成語故事
〖趣味語文〗成語中的歷史人物
(1) 一字千金〔 〕 (2) 一飯千金〔 〕 (3) 二碑紀功〔 〕 (4) 三顧茅廬〔 〕 (5) 四面楚歌〔 〕 (6) 五月飛霜〔 〕 (7) 七步成詩〔 〕 (8) 八斗之才〔 〕 (9) 千金買骨〔 〕 (10) 入木三分〔 〕 (11) 馬革裹屍〔 〕 (12) 不貪為寶〔 〕 (13) 約法三章〔 〕 (14) 司馬青衫〔 〕 (15) 聞雞起舞〔 〕 (16) 投筆從戎〔 〕 (17) 指鹿為馬〔 〕 (18) 陸海潘江〔 〕 (19) 請君入瓮〔 〕 (20) 管鮑之交〔 〕 (21) 蕭規曹隨〔 〕 (22) 鑿壁偷光〔 〕 (23) 顏筋柳骨〔 〕 (24) 孺子可教〔 〕 (25) 鞠躬盡瘁〔 〕 (26) 王前士後〔 〕 (27) 高山流水〔 〕 (28) 東山再起〔 〕 (29) 樂不思蜀〔 〕 (30) 紙上談兵〔 〕 (31) 卧薪嘗膽〔 〕 (32) 老當益壯〔 〕 (33) 多多益善〔 〕 (34) 洛陽紙貴〔 〕 (35) 樂彘教子〔 〕 (36) 沆瀣一氣〔 〕 (37) 退避三舍〔 〕 (38) 金屋藏嬌〔 〕 (39) 諱疾忌醫〔 〕 (40) 焚書坑儒〔 〕 (41) 望梅止渴〔 〕 (42) 江朗才盡〔 〕 (43) 負荊請罪〔 〕 (44) 圖窮匕見〔 〕 (45) 舉案齊眉〔 〕 (46) 完璧歸趙〔 〕 (47) 懸梁刺股〔 〕 (48) 燕瘦環肥〔 〕 (49) 一飯三遺矢〔 〕 (50) 無面見江東父老〔 〕
本題參考答案: 1 呂不韋 2 韓信 3 杜預 4 劉備 5 項羽 6 鄒衍 7 曹植 8 曹植 9 郭隗 10王羲之 11馬援 12子罕 13劉邦 14白居易 15祖逖 16班超 17趙高 18陸機、潘岳 19周興 20管仲、鮑叔牙 21蕭何、曹參 22匡衡 23顏真卿、柳公權 24張良 25諸葛亮 26齊宣王、顏斶(chù) 27俞伯牙、鍾子期 28謝安 29劉禪 30趙括 31勾踐 32馬援 33韓信 34左思 35曾子 36崔沆、淮瀣 37重耳 38劉徹 39蔡桓公 40秦始皇 41曹操 42江淹 43廉頗 44荊軻 45孟光、梁鴻 46藺相如 47蘇秦、孫敬 48趙飛燕、楊玉 49廉頗 50項羽
B. 三年級語文課文有沒有學過源
學過,語文天地中有淵源流長這個成語。
C. 人教版四年級至五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成語故事
荀令抄留香
該詞彙引申為襲形容美男子。
歷史
三國時期,荀彧為尚書令,稱為荀令君。荀令君人品正直高潔,是一君子,姿容也美,相傳他到別人家裡,走了以後,他曾坐過的地方好幾天都有香氣。
《襄陽耆舊記》①卷五·劉弘:②性愛香,上廁常置香爐。主簿張[坦](垣)曰:「人名公作俗人,眞不虛也。」和季③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我何如令君?君何惡我愛好也。」[坦](垣)曰:「古有好婦人,[患](惠)而捧心嚬眉,見者皆以為好;其鄰丑婦法之,見者便走。公欲使下官退走耶?」
季和大笑,以是知坦。
①:襄陽耆舊記又名襄陽記,作者習鑿齒。
②:劉弘性愛香,此處省略主語。
③:劉弘字和季。
D. 二年級學的課文哪一課是有關神話傳說的成語故事的
第13課《精衛填海》,精衛填海現在是一個成語。
E. 一到六年級課本上下冊趣味語文上的成語故事的主人公和造句
二年級下冊
1
.揠苗助長:宋國人【啟發】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
規則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2
.守株待兔:宋國人【啟發】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
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三年級上冊:
3
.刻舟求劍: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
說:
「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
」當舟停駛時,
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
遍尋不獲。
【意思】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4
.聞雞起舞: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
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
練武,刻苦鍛煉。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
【意思】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同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三年級下冊
1
.亡羊補牢:
【寓意】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
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2
.南轅北轍:戰國時期,魏國人【意思】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
做什麼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
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3.
驚弓之鳥:更羸與魏王【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
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4.
葉公好龍: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
梁、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
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意思】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4
、畫龍點睛:張僧繇(yóu ),梁武帝時期的名畫家
於是後來「畫龍點睛」這個成語
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一兩句關鍵的話(畫上關鍵的一兩筆)會使它們立刻生
動起來。
【意思】這則故事原來是說南北朝著名的畫家張僧繇繪畫技藝神妙,後多比
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詞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四年級上冊
1.
胸有成竹: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與可,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
【意思】用來比喻人們在辦什麼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裡有個准譜兒了。
【近義詞】心中有數
2
.杏林春滿:董奉,有很高的道術和醫技,與當時的華佗、張仲景齊名,號稱「建安
三神醫」。人們喜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妙手回春」這類的話語來贊美象童
奉一樣具有高尚醫風的蒼生大醫。也常用這類話語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高尚的醫德。
【意思】人們稱頌醫術高明的醫生,經常用「杏林春滿」。
【近義詞】譽滿杏林
四年級下冊
1
.手不釋卷: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
【意思】讀書看書入迷,手不捨得松開書,形容勤奮好學。有時也比喻十分喜愛。
2
.鵬程萬里:
《莊子·逍遙游》記載
【意思】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五年級上冊
1
.水滴石穿:張乖崖
【意思】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
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恆,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
.大公無私:春秋時,祁黃羊【意思】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
發,毫無個人打算。
五年級下冊
1
.
程門立雪: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
去老師程頤家
。
後來,
楊時學得程門理學的真諦,
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
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意思】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2
.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
的書法家之一,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意思】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
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六年級上冊:
1
。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文公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
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乾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
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
【意思】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
【近義詞】
殺雞取卵
焚林而獵
2
.響遏行雲:戰國時期,薛譚,拜秦青為師。在飲酒話別的時候,秦青打著拍子,唱
了一支非常悲壯的歌曲,那高亢的歌聲使周圍的樹木都顫動起來,天空中的流雲都停了
下來。
【意思】遏,阻止,使停止;行雲,流動的雲彩。指聲音高亢以致阻攔了天上的
流雲。多用以形容聲音嘹亮。
六年級下冊
1
.邯鄲學步:燕國人【意思】這則成語故事是指到邯鄲去學走路的步法。後人用邯鄲
學步的意思和故事來比喻模仿別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忘掉了。
2
.捨本逐末: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
【意思】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占兩行半,頂多不能超過三行半。視覺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F.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成語故事》
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釋】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出處】元回·無名氏《殺答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指死摳字眼;不領會文章的總體思想。也指當眾講話過於字斟句酌;有諷刺意味。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嚼;不能讀作「jué」。
【辨形】嚼;不能寫作「爵」。
【近義詞】字斟句酌
【反義詞】走馬觀花、一揮而就、文不加點
【辨析】~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細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偏重在「過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摳字眼;諷刺不必要地摳住字句不放;不領會實質。或者當眾講話時炫耀自己的學識;「字斟句酌」是對每個字句都仔細推敲;用來稱贊人談話和寫作態度慎重。詞義前貶後褒。
【例句】我們應該正確理解文字含義;千萬不要~。
G.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語文園地七 成語故事 鵬程萬里
鵬程萬里
[讀音][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莊子·逍遙游》:「鵬之徒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近義]前程似錦鶻程萬里來日方長長風萬里前程萬里鵬霄萬里前途似錦萬里鵬程
[反義]日暮途窮走投無路窮途末路不堪造就
H. 二年級上冊語文試卷識字四我的語文課本讀過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揠苗助長
yàmiáozhùzhǎng
[釋義] 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幫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因而誤了事。
[語出] 宋·呂本中《紫微雜說》:「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
[正音] 揠;不能讀作「yǎn」;長;不能讀作「chánɡ」。
[辨形] 揠;不能寫作「偃」。
[近義] 欲速不達
[反義] 放任自流 循序漸進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於勸說;批評的場合。一般作主語、判斷賓
I.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漁夫和魔鬼有哪些四字成語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漁夫和魔鬼》中四字成語有:改邪歸正、忘恩負義。
改邪歸正: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忘恩負義:恩:恩惠;負:違背;義:情誼,恩誼。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成語在文章末:
「你這個狡猾的魔鬼,我才不相信你的話呢。」漁夫憤怒地說。 「不,我不敢說謊。你打算怎麼處置我呢?」魔鬼用謙和的語氣問。 「我要把你投到海中,讓你一直在那裡住到世界末日。剛才我勸你改邪歸正,不要忘恩負義殺死我,可你不聽。對待你這種魔鬼,不應該心存憐憫。為了防止你再去傷害別人,我一定要把你扔回海里,讓你好好兒反省一下。」
J. 人教版四年級到六年級課本的成語故事的重點人物(就是主角)及成語的解釋(既寓意)
入木三分、守株待兔、亡羊補牢、胸有成竹、買櫝還珠、邯鄲學步、揠苗助長、捨本逐末 鵬程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