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成語故事響遏行雲的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成語故事響遏行雲的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22 22:41:08

⑴ 把「響遏行雲」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戰國時期, 有個喜歡唱歌的青年,名叫薛譚。他聽說秦青很會唱歌,就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自以為完全掌握了,便告辭回家。秦青沒有挽留, 第二天,在城郊的大路旁為薛譚餞行。席問,秦青按著節拍,慷慨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高入雲霄,好像連浮動的白雲也在駐足聆聽。薛潭便道歉要求回到秦青身邊,並且再也不敢說回家了。

⑵ 一到六年級的語文書上的成語故事寫出來分類。

二年級下冊

1
.揠苗助長:宋國人【啟發】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
規則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2
.守株待兔:宋國人【啟發】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
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三年級上冊:

3
.刻舟求劍: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
說:
「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
」當舟停駛時,
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
遍尋不獲。

【意思】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4
.聞雞起舞: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
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
練武,刻苦鍛煉。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

【意思】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同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三年級下冊

1
.亡羊補牢:
【寓意】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
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2
.南轅北轍:戰國時期,魏國人【意思】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
做什麼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
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3.
驚弓之鳥:更羸與魏王【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
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4.
葉公好龍: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
梁、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
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意思】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4
、畫龍點睛:張僧繇(yóu ),梁武帝時期的名畫家

於是後來「畫龍點睛」這個成語
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一兩句關鍵的話(畫上關鍵的一兩筆)會使它們立刻生
動起來。

【意思】這則故事原來是說南北朝著名的畫家張僧繇繪畫技藝神妙,後多比
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詞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四年級上冊

1.
胸有成竹: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與可,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

【意思】用來比喻人們在辦什麼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裡有個准譜兒了。

【近義詞】心中有數

2
.杏林春滿:董奉,有很高的道術和醫技,與當時的華佗、張仲景齊名,號稱「建安
三神醫」。人們喜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妙手回春」這類的話語來贊美象童
奉一樣具有高尚醫風的蒼生大醫。也常用這類話語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高尚的醫德。

【意思】人們稱頌醫術高明的醫生,經常用「杏林春滿」。
【近義詞】譽滿杏林

四年級下冊

1
.手不釋卷: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

【意思】讀書看書入迷,手不捨得松開書,形容勤奮好學。有時也比喻十分喜愛。

2
.鵬程萬里:
《莊子·逍遙游》記載

【意思】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五年級上冊

1
.水滴石穿:張乖崖

【意思】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
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恆,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
.大公無私:春秋時,祁黃羊【意思】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
發,毫無個人打算。

五年級下冊

1

程門立雪: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
去老師程頤家


後來,
楊時學得程門理學的真諦,
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
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意思】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2
.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
的書法家之一,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意思】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
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六年級上冊:

1
。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文公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
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乾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
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
【意思】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

【近義詞】

殺雞取卵

焚林而獵

2
.響遏行雲:戰國時期,薛譚,拜秦青為師。在飲酒話別的時候,秦青打著拍子,唱
了一支非常悲壯的歌曲,那高亢的歌聲使周圍的樹木都顫動起來,天空中的流雲都停了
下來。
【意思】遏,阻止,使停止;行雲,流動的雲彩。指聲音高亢以致阻攔了天上的
流雲。多用以形容聲音嘹亮。

六年級下冊

1
.邯鄲學步:燕國人【意思】這則成語故事是指到邯鄲去學走路的步法。後人用邯鄲
學步的意思和故事來比喻模仿別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忘掉了。

2
.捨本逐末: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

【意思】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⑶ 從響遏行雲成語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成語釋義 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無止境,要精益求精,不能一知半解、自以為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⑷ 響遏行雲成語故事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秦國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師學藝,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薛潭的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師辭行。秦青在郊外設宴送行,席間唱了一曲十分悲壯的歌曲,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潭覺得十分慚愧,於是留下繼續學習。

【典故】撫節悲歌,聲振林術,響遏行雲。《列子·湯問》
【釋義】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用法】作賓語、定語、補語;形容歌聲嘹亮

【近義詞】響徹雲霄、震耳欲聾、震天動地
【相反詞】悄無聲息
【示例】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掛白須,扮老人家,唱過嶺時,全用高字,真是響遏行雲。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八回
【成語造句】
◎ 無數人前呼後擁,旌旗蔽日,鼓樂的喧囂響遏行雲。

⑸ 用幾句話概括六年級回顧·拓展八中的成語故事《響遏行雲》

秦青在郊外設宴送行,席間唱了一曲十分悲壯的歌曲,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潭覺得十分慚愧,於是留下繼續學習。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⑹ 響遏行雲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 有個喜歡唱歌的青年,名叫薛譚。他聽說秦青很會唱歌,就向秦青學習唱內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容藝,就自以為完全掌握了,便告辭回家。秦青沒有挽留, 第二天,在城郊的大路旁為薛譚餞行。席問,秦青按著節拍,慷慨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高入雲霄,好像連浮動的白雲也在駐足聆聽。薛潭便道歉要求回到秦青身邊,並且再也不敢說回家了。
出自於《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術,響遏行雲。」

啟發與借鑒
我們不應該自以為是,一知半解,自以為是是學習的大敵!

近義詞 聲振林木、響徹雲霄、震耳欲聾、震天動地
反義詞
悶聲不響,悄無聲息。

⑺ 響遏行雲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哪本書

【解釋】: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出自】:《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術,響遏行雲。」

請及時採納

⑻ 響遏行雲的成語故事

響遏行雲_網路漢語
響遏行雲 [xiǎng è xíng yún]
[釋義] 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
[出處] 《列子·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⑼ 學習了響遏行雲這個成語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做人不能自以為是,不能驕傲,要虛心向別人學習

⑽ 響遏行雲是成語故事還是歷史故事

響遏行雲是成語故事。

響遏行雲

拼音:[ xiǎng è xíng yún ]

基本釋義:

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出處:

《列子·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例句:

樹林邊那高吭的笛聲,~,使人久久難忘。

近義詞:

聲振林木、高遏行雲、震耳欲聾、震天動地、裂石穿雲、經久不息、響徹雲宵、響徹雲霄

反義詞:

悄無聲息、默默無聞

成語典故:

《列子》卷五《湯問》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⑩,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主人公簡介:

秦青 qín qīnɡ

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以教歌為業。

薛譚xuē tán

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薛譚師從著名歌唱家秦青學習技藝,薛譚非常聰明、好學,嗓音又格外甜美。「響遏行雲」的典故就源於此。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