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2個成語並用簡潔的語言概述這個故事的內容
①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學習刻苦的故事情寫出兩個成語並用簡潔的語�
懸梁刺股、螢囊映雪、鑿壁偷光。
「懸梁刺股」由兩個故事組成。懸梁的故事發生在楚國一位名叫孫敬的賢士身上,他到洛陽求學,為了勤於學習,怕受睡眠困擾,因而把頭發綁住懸於樑上,如果讀書疲累,眼睛一合上,頭低下來,那懸在樑上的頭發一拉,必定痛得醒過來,最後他苦讀有成。刺股的故事發生在戰國蘇秦身上。他在鬼穀子那兒學合縱連橫之術,學成後到秦國游說,但不被採用。旅費用完只好回家,父母大罵了他一頓,妻子也不理他,他很羞愧難過,於是發憤苦讀。讀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錐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趕跑,又繼續苦讀。懸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也說的是只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獲,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懸梁刺股是用來形容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
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御史大夫。
② 任選一個成語,用簡潔語言概括相關故事
拔苗助長:比喻違抄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襲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一個農夫種下秧苗後,閑秧苗長的太慢,有一天把所有的秧苗全部拔了起來,回來後說今天累死了,幫地里的苗長了不少,結果兒子跑到地里看發現所有的秧苗全枯萎了。
③ 2個成語解釋其意思用其造句並講述其中的一個故事
1.狐假虎威
[釋義] 假:假借;憑借。狐狸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憑借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人。
[近義] 仗勢欺人 狗仗人勢
[反義] 獨步天下 獨擅勝場
[例句]
①他哥哥當還鄉團團長;他~仗著他哥哥的勢力;橫行鄉里;無惡不作。
②偽軍~;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掃盪"。
[成語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2.九牛一毛
[釋義] 九:表示多數。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
[近義] 滄海一粟 一絲一毫
[反義] 不計其數 舉不勝舉
[例句]
①要大老闆拿出這點錢來加我們的工資;對他來說;不過是~。
②他謙虛地說:「和大家的成績比起來;我出的力僅僅是~;不值一提。」
[成語故事]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興。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里。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恥笑。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裡,死一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空前偉大的歷史巨作「史記」。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變的情況告訴他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極多數裡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④ 一句話概括成語故事40個(越短越好)
負荊請罪
藺相如已經擔任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廉頗不高興,他想要侮辱藺相如一番.藺相如知道後,時常避開與廉頗會面.藺相如對別人說:「秦王不敢加兵來打趙國的原因是怕我們兩個.如果我們因私爭斗,怎麼保衛國家?」廉頗聽說了,裸露著上身,背負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兩個人最終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破釜沉舟
項羽前鋒軍救巨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沉沒船隻,鑿破鍋灶,燒掉營帳,只帶三天的糧食,以表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用以激厲士氣.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巨鹿之野. 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完璧歸趙
趙國有一塊無價之寶,叫「何氏璧」.秦王聽說後想得到它,但藺相如抓著何氏璧准備撞牆.威脅道:要麼用出土地城池換璧;要麼他就撞牆壁碎人亡, 秦王理屈詞窮,就只得讓藺相如帶著何氏璧返回了趙國.
指鹿為馬
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⑤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卧薪嘗膽」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卧薪嘗膽是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⑥ 大義滅親這個成語故事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和石厚合謀殺君奪位,怕國人不服就去請教石碏,石碏借陳桓公之手殺死州吁,又派自己的家臣去殺死自己的兒子。
⑦ 大義滅親這個成語故事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要短一點)
春秋衛國庄公死後,衛桓公即位,州吁與石厚密謀殺害桓公篡位,請教石碏,石碏恨兒子大逆不道,除掉他倆。
⑧ 寫出2個成語故事,並且選其中一個故事來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簡潔點)
滴水穿石 畫龍點睛
滴水穿石 童第周小時候的好奇心十分強,看到不懂的問題往往要向父親問個為什麼。父親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耐心給他講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階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行小坑坑,他覺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去問父親:"父親,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誰敲出來的?是做什麼用的呀?"父親看到兒子這么好奇,高興地說:"這不是人鑿的,這是檐頭水滴下來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還能把堅硬的石頭敲出坑?父親耐心地解釋說:"一滴水當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長日久,點點滴滴不斷地敲,不但能敲出坑,還能敲出一個洞呢!古人不是常說'滴水穿石'嘛!就是這個道理。"父親的一席話,在小童第周的心裡激起了一陣陣漣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階上,望著父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由於農活比較多,童第周對學習有些失去興趣,不想讀書了。父親耐心地開導童第周說:"你還記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嗎?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堅持不懈,能把堅硬的石頭敲穿。難道一個人的恆心不如檐水嗎?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為了更好地鼓勵童第周,父親書寫了"滴水穿石"四個大字贈給他,並充滿期望地說:"你要把它作為座右銘,永誌不忘。"
⑨ 用簡潔文字概括兩個成語故事,並寫出故事的評語。
親愛的樓主:
【注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語故事】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後急於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並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飢餓時不能吃。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出處】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三國志·魏志·盧毓傳》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用空想來安慰
【近義詞】望梅止渴、無濟於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燈謎】餅干圖
【英文】feedonillusions<appeaseone'shungerwithdepictedcake;drawcakestoallayhunger--feedonillusions>
【成語舉例】小生待畫餅充飢,小姐似望梅止渴。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六齣
【其它使用】
◎ 趙丹走過去一把搶過那畫,扮了個鬼臉道:"有什麼好笑,畫餅充飢嘛。"
不可救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祝您步步高升
期望你的採納,謝謝
⑩ 一年之計這個故事的內容,我可以用兩個成語把它概括出來:(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