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銘記歷史的故事

銘記歷史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2 23:06:29

『壹』 私人房屋可以在大門雕刻對聯嗎

別說你是個客家人,你知道客家門匾的講究嗎?客家人,無論是平原還是山區,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幾乎都能在門額上看到精巧別致的匾框,匾框裡面一般寫有四個大字。這就是「客家門匾習俗」。「客家門匾習俗」廣遍鄉村,歷史悠久。比如,江西上猶縣180多個常住姓氏里有160個姓氏保留有固定的門匾題詞,門匾題詞達4萬副以上。

「客家門匾習俗」是客家人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繼承漢人中原匾額文化後,逐步形成的內涵豐富、樣式固定的文化現象。一般是在民居或祠堂的大門頂上繪制一幅長方形匾框,選取與自家姓氏相關的成語、典故或體現房主理念的一個詞語題寫其上,有的還配上吉祥圖案,融書法、繪畫藝術於一體。

上猶客家門匾的源流,從形式上是由民間姓氏的「堂匾」演變而來的,從內容上是隨南遷的漢民由古代仕宦的「閥閱功狀」演變而來的。

所謂「閥閱」,原指中國古代達官貴人大門外的兩根柱子,左邊的稱「閥」,右邊的稱「閱」。因古人常用此來榜貼本戶的功狀,故「閥閱」又成為做官人家的標志。凡世代為官的家庭,均可稱為「閥閱」或「門閥士族」。「門匾」沒有「閥閱」那麼莊重,但卻比「閥閱」簡單、美觀、實用。因此,「門匾」漸漸替代古代士宦人家表示豪門高第的「閥閱功狀」,進入尋常百姓家。

至明代中葉,上猶「客家門匾習俗」基本定型為現今在住房、祠堂大門門額上繪制門匾的習俗。在以後的幾次遷徙中,客家人又把這種文化形式帶往各聚居地。

上猶「客家門匾習俗」的內容以姓氏郡望、堂號、祖居地和歷代名人的有關信息以及中華古籍名言警句為主,總體上可以分成4大類。
1

一類,以姓氏來源為內容,如「冰清玉潤」中「冰」字代表凌姓。凌姓的祖先在周朝王室擔任儲藏冰塊的官員,叫凌人,「凌」就是冰。
二類,以姓氏的郡望為內容。郡望,是古代稱一個姓氏成為名門望族時所在的郡。如「太原遺風」,古代太原郡在現在的太原地域,王、易等姓的祖先曾在太原郡成為名門望族。「潁川流芳」代表鍾、陳、賴等姓,古代潁川郡在現在的河南省境內,鍾、陳、賴等姓氏的祖先都是在潁川郡成名門望族的。
3
三類,以姓氏堂號為內容。堂號,是一個姓氏或其中一個支脈的稱號。如「紫荊傳芳」代表田姓,「紫荊」是田姓的堂號之一,這來源於一個分財產的故事。據《田姓族譜》記載,田氏二十八世祖田真、田慶、田廣兄弟分財產時特別公平,要將房前的紫荊樹劈為三份,搭配均勻。誰知當晚紫荊樹突然憔悴。第二天,弟兄們嘆道:一株樹木聽說要分開就憔悴了,可見人還不如樹木,於是大家不再提分財產的事,紫荊樹也重新茂盛如初。
4
四類,以姓氏先輩、公頭、歷史名人的相關信息為內容,如「文正遺風」中 「文正」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謚號。或以先輩的隱居地為題詞,「富春流芳」中以先輩的隱居地富春江代表嚴姓。

客家人把「客家門匾習俗」作為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注重家教、愛惜名節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
2006年6月,上猶縣「客家門匾習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方一俗,「客家門匾」是上猶縣的奇特風俗,反映了客家人繁衍發展過程中值得書寫與記憶的真實歷史,堪稱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貳』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有哪些英雄事跡

1、王惠民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的四合村,因父親「王皮襖」參加「抗聯」並任第五軍軍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燒毀。她和弟弟妹妹們跟著媽媽到處躲避日偽漢奸的追捕。

王惠民12歲時就隨父親上山參加「抗聯」第五軍。不久,她爸爸英勇犧牲了,小惠民在戰場上表現更加英勇。

1938年10月下旬在烏斯渾河激戰中,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當時只有13歲。

2、左權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場激烈的戰斗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展開,3萬日軍精銳部隊將八路軍總部包圍於遼縣麻田以東的南艾鋪一帶。

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八路軍總部領導當機立斷,分兵突圍。幾經搏殺,八路軍總部安全突圍。但是,年僅37歲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在率領部分機關幹部突圍時,不幸壯烈犧牲。

作為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左權放棄了一切個人突圍的機會,捨生取義,盡忠職守,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太行山脈。敵人退去後,總部警衛連戰士登上十字嶺,買了附近老鄉的棺材。

找到了左權的遺體並就地掩埋。但左權的英靈並沒有得到安息,日軍截獲到我方「左權失蹤」的電報又殺了回來。在十字嶺挖出了左權的棺材,打開後給遺體照了相,登在了敵偽報紙上。

敵人的暴行一時間讓山河失色,大地舉悲,復仇的呼聲響徹華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軍總部在河北涉縣蓮花山下挑選了一塊風景秀麗之處為左權舉行公葬儀式。

參加公葬的除八路軍總部和129師總部的全體同志外,還有五千多軍民。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在墓前說:「給烈士們行禮並沒有完事。

今後還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報仇,第二件是報仇,第三件還是報仇。」 一時間「為左權報仇,誓將抗日戰爭進行到底」的呼聲響徹天地。

3、孟起安

孟起安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9歲進私塾讀書。1939年冬結婚後,在蔣垛處館教書。1940年10月,參加減租減息斗爭,成為蔣垛農抗領導人之一,後任五抗會主任。

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蔣垛區委組織幹事、組織科長。1942年春,以塾師身份到江村發動抗日救亡工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幹部,建立了江村鄉黨支部。

1943年夏,任姜南區區委書記,組織「二五」減租,開展懲奸運動。1945年8月,調任蔣垛區委書記,組織發動了對地主的清算斗爭。1946年秋主力北撤,領導群眾開展游擊斗爭。

由於關節炎發作,行動不便,組織上讓他暫時離職休養。1947年2月,在邱西鄉西後港,不幸被捕。關押期間,敵人軟硬兼施,通過其親友誘他自首,他寧死不屈,堅持獄中斗爭。

2月21日,在姜堰東場上,他被綁在電線桿上,敵人用鐵絲穿過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敵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廣場(現姜堰中學內)。

一個地主舉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幾個傢伙一起撲過去用刀亂戳,他昂首高呼:「共產黨萬歲!」倒在血泊中。

4、陳其美

陳其美,字英士,出生在浙江湖州一個商人家庭,讀過七年私塾,15歲喪父,在一個小鎮的當鋪一共當了12年多的學徒,27歲到上海做了兩年同康泰絲棧的佐理會計。

1906年春他29歲那年才在弟弟等的資助下東渡日本。在日本的兩年他先後學習過警察、法律和軍事學。同年冬加入同盟會,並且介紹同鄉黃郛、蔣同志等入會。

和同時代的浙江籍革命黨人相比,他出道較晚,與光復會也毫無淵源。那個時候的他並不出色,直到回國的時候仍是默默無聞,在孫中山的記憶里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他之嶄露頭角是在1908年回國後在上海的活動。1907年徐錫麟、秋瑾被殺害後,上海的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挫折,幾乎停止了一切活動。孫中山正面臨危機,兩廣、雲南的起義屢屢失敗。

同盟會內部意見分歧,上層發生嚴重的分裂,光復會又重新自立門戶。從1907年到1910年是同盟會成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在這種困境下陳其美在上海重整旗鼓、打開了局面。

從空言漸進於實行,「黨勢為之一振」,因此引起了遠在海外的孫中山的注意。他在上海網羅結交青幫作為羽翼,成為青幫在上海的頭領:出入於酒樓、茶館、戲院、澡堂、妓院,「多有黨羽」。

創辦精武武術學校,以霍元甲為總教師,吸收大批江浙資本家如虞哈卿、王一亭、沈縵雲等加入同盟會:通過他們結交了李平書、朱葆三等商界聞人、社會名流,推動他們贊助革命。

從而掌握了商會、商團武裝等,使同盟會在上海有了比較扎實的社會基礎。他還先後辦過《中國公報》、《民聲叢報》,又協助於右任創辦著名的《民立報》。

(於右任在陳殉難後寫下《哀社之友》一詩,有「霸氣江東久零落,英雄事業自堂堂」的句子)。宋教仁、譚人鳳、楊譜生等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因為他在上海有社會基礎,熟悉情況。

又是楊譜生的親戚,就委託他為庶務,主持日常工作。這是陳其美崛起上海之初,孫中山說他「光復以前,奔走革命……其間慷慨持義,秘密勇進,數瀕危殆,凡舊同志類能稱進。」

5、趙一曼

趙一曼出生於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時代就接受了先進思想,勇於向傳統觀念和反動勢力作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培養教育下,經過長期革命斗爭鍛煉,成長為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

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抗日英烈之一。1927年4月12日,蔣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無數黨員幹部和進步青年慘遭殺害。革命形勢急轉直下。

許多人宣布脫離了共產黨,軍校里的學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現了動搖。 趙一曼卻堅決地表示: 「不,我決不回頭,我要戰斗下去,繼續奮斗下去。」

軍校決定由留在後方的葉挺率領第11軍第24師赴前線攻打叛軍,並把軍校全體同學編為中央獨立師,趙一曼隨軍校女生隊被編為政治連,受葉挺指揮,開赴前線。

五月十七日早晨五點鍾,女生隊分兩路出發,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紙坊。我們高舉『中央獨立師』軍旗和許多面錦旗,號兵吹著進行曲,向望山門車站前進。」

趙一曼和女生隊沿途張貼標語,向群眾宣傳「我們是革命的軍,是保護人民大眾的」。在炮火連天的火線上,趙一曼和女生隊的學員緊跟作戰的男學員部隊,投入了緊張的搶救傷員的工作。

不顧子彈在頭上尖叫,把受傷的戰友抬下火線,熱情地為他們包紮、換葯、喂葯。這次從出徵到返校共34天。在這34天里,趙一曼「歷盡艱難困苦,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

『叄』 請列舉民族英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而且在李鴻章看來,當時的新疆並不能夠給清政府帶來多麼大的賦稅,相比來說,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對於清政府來說的意義則更為巨大。

可以這么說,如果不是左宗棠的堅持,他們可能真的已經放棄了新疆,當時這個已經60多歲的老人依然抬棺出型甚至,在政府只提供少量軍費,剩下的大量軍費都需要左宗棠自籌的情況下毅然出征。

我想當時這位老人是抱著一種必死的決心去前往新疆的,畢竟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怎樣的情況,當時的阿古伯背後是站著沙俄的,而此時的清政府早已經是強弩之末。

『肆』 求銘記歷史 傳承文化 暢想青春的故事劇本

長了,

『伍』 .以"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為主題,以中國的抗戰英烈事跡,重大歷史事件和感人故事的作文

今兒,我懷著沖激的心情早早的等待在筆記本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開始。閱兵是中國向世界明示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今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連續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誠心,發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看見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喚醒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頭看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今日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見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啟發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察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相信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行,實施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陸』 火箭軍拉練和抗美援朝老戰士聊抗戰故事坐軍車,這是一種怎樣的友誼

這是一種戰友情,經歷生死共同凝結的情感,這種友誼比金石還堅固。11月中旬,火箭軍某部官兵拉練途經一處小山村時,偶遇一位頭戴“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70周年參戰紀念”帽子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官兵們特意到老人家中拜訪,聆聽當年的戰斗故事,並邀請老人乘坐軍車,感受現代化武器裝備,這是最好的傳承!雖然只是戰場後方的衛生人員,但成良臣自此每天穿梭在陣地和後方,從死神手裡搶救自己戰友的生命。如今70年過去了,那段烽火歲月,已經成了大家刻骨銘心的記憶,一輩子難以忘懷,而戰友犧牲前的囑托更我們熱淚盈眶,這就是偉大而充滿真誠的戰友情。

『柒』 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故事有哪些

多得很

『捌』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歌頌抗日戰爭勝利為主題的作文(700字)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作文1篇

對於現在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對於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70年前的那段恥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70年前,一名中國記者登陸剛剛投降的日本進行采訪,把他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都記錄了下來,告誡中國人:所謂的投降在日本人看來只不過是臨時休戰而已。警鍾長鳴,70年後的今天重讀舊文,相信讀者心有戚焉……

從1937年到1945年,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 70周年,銘記烈士的鮮血,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通過紀念,增強愛國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不再受外敵欺辱,我們做得到!

今天,我們緬懷歷史,聽抗戰老兵講述抗戰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作文2篇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織著慘烈、屈辱、反抗、憤怒與自豪……

前不久,我們一家參觀了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館內所展示的那段艱苦、慘烈的歷史讓我們揪心、握拳。

正廳浮雕上,手無寸鐵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軍的機槍刺刀下,倒在故鄉貧瘠的土地上;堆積的鵝卵石掩蓋著數百名幼童的屍體,一位母親的雕像立在一側。她一手撫胸悲歌,一手攥拳悵恨。這悲與恨在此凝固了半個多世紀。

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著我,不,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歷史在這里驟然高大,它連接著生與死、愛與恨、悲與憤,還有一個民族與國家的尊嚴;歷史也在這里凜然奮臂,高呼出一個時代強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抗日戰爭對於我們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兒童來說,是一段未曾親歷的特殊歷史,通過此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的沉痛災難,也正是這段歷史使我們認清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本質,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國家富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強大才不會挨打、不會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慶幸偉大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我們慶幸我們的國家有許許多多不屈不撓、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民族英雄;我們慶幸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帶領我們走向勝利;我們慶幸中國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格,華夏兒女是打不死、嚇不倒、壓不垮的民族;我們慶幸有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反法西斯鬥士支持我們的正義事業;我們慶幸世間總是正義戰勝邪惡、真理總在正義這邊;我們慶幸東方的巨龍已覺醒。今天的中國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闊步步地朝著富強、民主的方向大步邁進。我們青少年兒童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願,追尋先輩們的足跡,奮發圖強,立志報國。我們相信:進步與和平是人類永恆的信念!

『玖』 有沒有口碑最好的諜戰劇推薦

「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你不要恨他。」

《風箏》感動人的地方很多,但這一句話卻一直記到了現在。

2013年出品,被禁播5年、刪減6集,終於在2017年底登上了電視屏幕,並在豆瓣上獲得了8.8的高分,這部由柳雲龍自導自演的諜戰劇,算得上近幾年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諜戰劇。

如果真的喜歡諜戰劇,那請一定不要錯過《風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