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孝賢故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孝賢故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16:20

1. 身邊的孝賢故事(500-1000字)

舟山龍山社區龍山村的陳國芬,十幾年如一日,服侍年邁的公公和多病纏身的婆婆,同時照顧兩個無兒無女的叔叔,是村裡人公認的好媳婦。
1993年她剛出嫁,婆婆就已經生病了,多年來每個月都要掛鹽水。公公今年82歲,有個78歲的大弟弟,因為沒結婚一直跟著陳國芬家吃飯生活。後來陳國芬又把同樣無兒女的小叔叔接到了自己家,一同照料。丈夫樂佩章是一名船員,經常出海,幾個月才回一次家,照顧家裡四位老人的重擔自然落在了陳國芬一人身上。
原先,陳國芬和兒子住在定海,兒子在定海讀書,陳國芬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她會經常回老家看看老人們。但眼看著四位老人年紀慢慢大起來,身體狀況也逐年下降,陳國芬毅然辭掉了定海的工作,帶著小學畢業的兒子回家專心照顧老人。
陳國芬說,回家照顧老人才是最要緊的。回家後的陳國芬更忙了,一邊是龍山家裡的四位老人,一邊是在峧頭租房讀書的兒子。特別是在冬天時,兩頭跑的生活十分辛苦,但是陳國芬對老人的照顧絲毫未曾怠慢,反而關愛有加。
近年來,大叔叔得了白內障,兩眼發黑,看不到任何東西。在陳國芬夫婦的陪同下,大叔叔到醫院做了手術,住院期間,陳國芬喂飯換洗,比自己的親身女兒還親。出院後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飯菜花樣多,營養搭配均衡。由於眼睛不能受刺激,大叔叔每次出門,陳國芬都要再三叮囑,替他戴好帽子和眼鏡。
提起侄媳婦陳國芬,大叔叔樂品芳一度聲音哽咽抹眼淚:「有了侄媳婦,生活很好,活著沒悲傷了,她就跟自己的女兒一樣。」
德清乾元鎮環城北路60號,一幢普通樓房沐浴在陽光下,令人心生暖意,這便是下崗工人陳建華與哥嫂,用自己的房子來供養老人的地方。
那一年,83歲的老母親在家摔了一跤,造成骨盆骨折,一躺就是3年。期間請過4個保姆都無法照顧。無奈,建華和嫂子只好放下工作輪流服侍。 3年後,86歲的老母親,奇跡般地站起來了。
2008年春,陳建華找到哥哥陳建榮,提出利用家裡的房子辦養老院的想法。
5月,兄妹倆將兩家合買的三層樓房,進行了改建,先是接來兩位老人。哥哥負責後勤和食堂工作,建華負責接待、服侍和日常照顧。
3年過去了,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增加到6人,入住的老人也從當初的2人增加到40個床位。
上了年紀,總會有一些病,院里有位姓王的80歲老人,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看到老王的病歷卡,醫生都嚇一跳。她女兒對老人的身體更是擔憂,總是小心翼翼。
住進建華養老院後,陳建華隔一天就給老人量血壓、噓寒問暖,並根據老人當天的身體情況適當喂葯。現在老人的病情比較穩定,老人的女兒也放心了很多。
老人指著牆上的一本記事本對我們說,陳院長每天都要輪流給老人查身體,檢查完後就記錄在本子上,養老院里的每位老人,都有身體狀況的記錄。
自從辦了養老院,陳建華與他的哥哥嫂嫂,幾乎天天都在養老院里度過。「一天不在,心裡不放心啊。特別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他們的吃喝拉撒睡,是放鬆不得的。這些都虧我嫂子,她承擔了大部分活。」
其實,陳建華也一樣。退休幹部周漣漪曾這樣寫信表揚:當這里的老人便秘時,是她不怕臟,小心地一點點幫助摳出。我的母親都把陳建華與她的嫂子叫成「囡囡」。
在嘉興市南湖區新嘉街道,屠錫忠兄妹8人,在母親患病的8年裡,寫下了48本護理日記,絕對是名副其實的「孝子孝女」。
1969年,父親去世。為了照顧孩子,母親只能上夜班,待他們睡著後才去上班,次日一早又匆匆趕回來。每個月,一大家子就靠著母親去面廠打工那29元的微薄工資過活。
1992年1月16日,母親摔倒了,查出腦部長了一個4×5厘米的良性腫瘤。不到一年時間,母親便雙目失明,大小便失禁,後又突發腦昏迷癱瘓在床,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
大哥屠錫琪提議以護理日記的方式,及時記錄和總結護理經驗。於是,1996年6月20日,第一篇護理日記誕生了。此後,母親一日三餐吃什麼、吃多少,每天幾時大小便、尿量情況、睡眠如何、翻過幾次身、多長時間擦一次身等內容,在護理日記中都有詳細記載。
時間一長,兄妹們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母親的護理方法:每天下午3時必須幫她摳大便,否則會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癲癇發作;一天兩袋牛奶不能少,其中一袋必須在凌晨時喂,否則母親會因為能量供應不足引起全身抽搐……
從1992年入院到2004年母親去世,他們先後10多次收到醫院的病危通知書,但從未放棄。不管醫生和鄰居親友如何勸說,兒女們總說:「母親只有一個,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分百的努力。」
不管身在何處,他們心中都牽掛著母親,母親就像一股無形的向心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南湖八兄妹的48本護理日記
甘做40位老人的「囡囡」
陳小銀,永康西溪鎮一位普通的山區婦女,九年如一日,悉心服侍爛腳的公公和痴病的婆婆。
1997年12月,陳小銀的丈夫走了,給她留下一個年僅10歲的兒子和年逾七旬的痴呆婆婆馬秀花。從此,家事全由陳小銀承擔,她既要下地幹活,又要洗衣做飯,還要給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一口一口地喂飯。
不少好心人見陳小銀心地好,就想幫她介紹對象。但是,因陳小銀堅持要帶著痴呆婆婆改嫁:「我寧願不嫁人,也不能拋下苦命的婆婆。」
後來,同村未婚村民蔣龍水被陳小銀的孝心深深震撼了,將她迎娶進門。
婆婆喜歡吃蛋糊,她就專門養了六七隻蛋雞和蛋鴨,每天蒸蛋糊給婆婆吃;婆婆喜歡吃豬肉、蘿卜、黃瓜、包菜,她就每天翻山越嶺跑10多公里的山路,到棠溪鎮上的菜市場上去買。
神志不清的婆婆每天滿村亂跑,陳小銀一看婆婆要出門,不管有多忙,都會馬上扔下手裡的活兒去找她。
近幾年來,婆婆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常常隨處大小便。陳小銀堅持每天為婆婆的卧室打掃衛生,以確保清潔,衣服沾了臟東西,她立刻拿去洗;房間弄臟了,她仔細拖洗干凈。每天早上都幫婆婆穿好衣服,幫她洗臉、梳頭,然後一口一口喂婆婆吃飯。晚上則幫婆婆解衣蓋被,半夜裡還常常要到婆婆的床前查看,生怕婆婆踢掉被子,受風著涼。
蔣龍水的父親蔣北海早在20年前就得了爛腳病,天天得洗腳塗葯。這幾年隨著年齡增大,各種病一天天多了起來,先後又得了膽結石、腎結石、小便排不出等毛病,躬身彎腰都比較困難。陳小銀每天晚上配好葯水,彎身為公公洗腳,並小心翼翼地塗上葯膏。

2. 求歷史上乾隆與孝賢純皇後之間的愛情故事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4月8號的深夜,在山東德州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上,停泊著當今天子乾隆皇帝的御舟。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運河岸邊全副武裝的兵丁警惕地監視著御舟附近的一草一木,而御舟上的人們也都屏住呼吸,不能有絲毫的大意。終於,不幸降臨了:御舟上哀聲突起,皇後崩逝! 從此大清帝國的宮廷進入了一個艱難多變的歲月。對於年僅37歲的乾隆帝來說,皇後富察氏是一位端莊秀麗、溫柔賢淑的婦人,早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此時,乾隆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他無法接受皇後去世的事實,無法想像失去她,自己將多麼孤獨地走完今後人生漫漫旅程。

乾隆帝的皇後富察氏,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二十二日,滿洲鑲黃旗人,是典型的名門閨秀。其祖父米思翰,在聖祖康熙皇帝時深受倚重,官至戶部尚書,列議政大臣,參與機密。康熙初年,米思翰與兵部尚書明珠一起,力主撤三藩,最終翦除了大清帝國的心腹之患。米思翰第四子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富察氏為其愛女,從小即受到良好的教育,學習詩書,深諳古今賢德女子的佳言懿行,小小年紀,在當時旗人貴族女子中即已頗著賢聲。

雍正五年(1727年),弘歷年屆16歲,已長成翩翩美少年。於是,雍正開始考慮兒子的終身大事。在眾多親貴們的女兒中仔細觀察、左挑右選後,雍正最終看中了富察氏。這是一個身材苗條、嫵媚動人的姑娘。她的眼睛,像潔凈透明的清水,一看就知道品性淳良;她的聲音,婉轉和順,一聽就知道溫恭之性與生俱來;她的步態,穩重端莊,不用思量就知道為世家閨秀,賢淑之德,堪配天家。

這年七月十八日,16歲的弘歷與富察氏舉行了婚禮。新婚之後,夫妻恩愛,伉儷情深。在弘歷的眼中,富察氏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那麼的迷人,那麼的可愛,她就是完美的化身。在富察氏的眼裡,夫君是那麼的英俊,那麼的睿智,雖貴為天子,卻對自己體貼入微,相敬如賓,一種終生有靠的欣慰之情便油然而生。在這些甜蜜的日子裡,他們倆或泛舟於湖上,或信步於花園,有時開開少年人的玩笑,有時同閱古今典籍與詩文,當然,更少不了纏綿愛意,同禱白頭偕老。

第二年(1728年)十月,富察氏為弘歷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然而,僅過兩年,此女就不幸夭折。雍正八年(1730年),富察氏生下兒子永璉。永璉是個長相俊秀,天賦極高的孩子,弘歷夫妻對他異常寵愛,作為祖父的雍正皇帝對這個孩子也十分疼愛,認為他長大以後,定是一個能夠擔承國家重任的治國之材。雍正帝曾暗示弘歷,將來自己傳位於他,希望立永璉為第三代繼承人。次年,富察氏又為弘歷生下一個千金,這就是固倫和敬公主,15年後,她下嫁給蒙古科爾沁和碩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成為清代滿蒙聯姻政策的實踐者。弘歷與富察氏,這對年輕的小夫妻,有了一對活潑可愛的小兒女,其興奮、滿足之情可想而知。

1735年,雍正去世,弘歷繼位,成為著名的乾隆皇帝,富察氏成為皇後。從此,富察氏以身作則,崇尚節儉,盡心盡力地輔佐皇帝、管理後宮。一年, 乾隆身上長了個重癤,富察氏憂心如焚,親進湯葯,當乾隆病好後,太醫說: "皇上必須修養百日,元氣才能恢復。"富察氏聽後,就搬到乾隆寢宮外面一個小房間居住,親自照顧其起居。一百天後,乾隆身體康復如舊,富察氏卻消瘦 了許多。這個時期的清朝宮廷,真是充滿了溫馨與和諧,乾隆沒有內顧之憂,一心一意地治理國家,整飭吏治,革除弊端,施恩於百姓,在民眾中享有崇高威望。

然而命運似乎故意與這對恩愛夫妻作對。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他們視若心肝的兒子、年僅九歲的永璉竟然突患寒疾,當即死亡。這對乾隆和富察氏都是極其沉重的打擊。這場災難最大的受害者皇後富察氏,得知這個噩耗,悲痛欲絕。多少次,她在夢中懷抱嬌兒,醒來卻是兩手空空,惟有以淚洗面。第二天,當她去見皇太後、乾隆的時候,還不得不強裝笑臉,她不願自己失子的哀傷,過多地影響母親和丈夫的情緒,就這樣,一晃過了七八年。

最早注意到富察氏變化的是皇太後,因為她也是女人,作為母親,她從自己對乾隆的愛中,幾乎毫不費力地感到永璉的早逝對富察氏的打擊是多麼沉重。她悲哀地看到:富察氏變了,昔日清純的笑聲少了,清瘦的臉龐失去了往曰的光采,總是隱含著無盡的憂愁,而且她的身體一天天衰弱,真怕她有一天會發生不測。

乾隆十年(1745年)夏,富察氏又有了身孕。這對於富察氏來說,真是天大的喜事,撫摸著腹中的嬰兒,她由衷地感到幸福。第二年,富察氏生下了一個健壯的男嬰。孩子生期恰是佛祖誕生之日,上天作美,又降喜雨澆灌萬方,乾隆夫婦視為吉兆,欣喜異常,就連群臣以及妃嬪,也喜笑顏開,競相慶賀。乾隆絞盡腦汁,為孩子取名永琮,並已在內心將其立為太子。

然而命運實在太不公平,當永琮剛滿一歲零八個月的時候,在大年三十竟因出痘不治而亡。這次打擊,把富察氏徹底摧垮了。生活對於她來說,簡直就是一場惡夢,一場災難。八年之中,兩喪愛子,前後所生四個孩子,竟有三個夭亡,對任何一個母親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打擊。她實在太痛苦了,痛苦得以致於沒有了眼淚,她實在太傷心了,傷心得以致於感覺不到生活的樂趣。

看著皇後急劇衰弱的身子,一種不祥之感在乾隆心中陡然產生。為了減輕皇後喪子的哀傷,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帶著皇太後、皇後等人一同啟鑾東巡。巡幸中,皇後顯得興致勃勃,時而到太後處問安侍膳,時而與皇帝低語閑談,臉上的愁雲,也比在京師時少了許多。其實,富察氏的興奮與興趣不過是為了不讓乾隆以及太後失望,她內心的憂傷依然如故,而且與日俱增。當她路過鄉村城鎮,看到平民家的孩子活蹦亂跳的玩耍,便心如刀絞。山東的暮春,乍晴乍雨,冷暖不定。習慣於北方寒冷、乾燥氣候的富察氏在濟南開始感到不適,太醫診斷為寒疾,乾隆聞訊,立即下令推遲回鑾,以便她在濟南休息幾天。然而,富察氏不願因為自己而導致眾人長時間滯留外地,不願太後為自己的健康過分操心。因此,當病情略有減輕,富察氏就強打精神,對乾隆說可以啟程回京。

富察氏的身體實在太虛弱了,過度的悲傷,旅途的勞累,使她根本無法抵禦疾病的侵襲。4月8日,富察氏的病情突然惡化,驚惶失措的乾隆令將其火速抬上御舟,並調集良醫會診。這個時候,隨駕的諸王、大臣也得到消息,紛紛前來問安。然而,為時已晚,病入膏肓的富察氏早已奄奄一息,到半夜時分,竟溘然長逝,和永琮去世的時間,僅相隔三個月。

在富察氏去世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乾隆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為了寄託自己的哀思,乾隆將富察氏為自己製作的衣服、荷包,均一一收藏,令子孫後代,世世相傳,並為其定謚號為"孝賢",從此,富察氏即為孝賢皇後。

3. 2017孝賢故事

、 首字記憶 首字編順口溜或故事 剛始兩周孩背記憶深刻並且張口三四周復習候問題現每則孩想起每則第字需要媽媽提醒才能繼續背辦沒辦我冬事物親身親親寫張紙孩看著八字輕松背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必告 反必面 居 業變 事雖 勿擅 苟擅 道虧 物雖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傷 親所 力具 親所惡 謹 身傷 貽親憂 德傷 貽親羞 親我 孝何難 親惡我 孝賢 親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我臉露滿意笑容辦真便於記憶我何整歸納每周要背誦四則周候知道內容便系統習 、弟泛 父父(剛始並沒想要全部歸納所沒章節根據情況自由編排) 二、冬事物 親身親親 諫親喪喪 兄財或 稱路騎 尊進事 重磅:網路閱讀APP看書神器 1/7 三、朝晨冠臵 衣步 勿緩執事 斗用 借凡說刻見事凡彼 見見唯若 聞聞 四、凡行才 勿道 揚善凡 恩待勢同 能 五、讀 寬房墨 列雖非勿 作媽媽些內容記住真記住寫放背包送孩路或者晚孩起散步候隨便說句朝晨冠臵孩背誦: 朝起早 夜眠遲 易至 惜 晨必盥 兼漱口 便尿 輒凈手 冠必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臵冠服 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二、 貪(信記憶) 每早利用十鍾背誦簡短精悍則每則四句琅琅口容易記憶給孩勝利喜悅、功力堅持晨讀習慣培養 早我廚房孩准備早餐候聽孩重復讀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幾遍孩背滾瓜爛熟滿足自信同孩起看書釋義理解文意思 三、 迂(重復)記憶 2/7 《弟規》背誦我孩安排:每周要求背誦四則內容周周四每清晨背誦則孩周容易要背誦內容給記住及給予鼓勵周二早晨必須先背要背誦內容接著昨內容起背誦周三早晨先背要背誦內容昨、前內容起背誦周四依照前面周五用背誦新內容則每周復習前面基礎任務相較輕鬆些背誦完章節總復習難事再背誦讓我所背內容加鞏固並牢記於周六周或背英語或睡懶覺完全隨 四、應用 車途准備想左拐由於經驗足前沒車貼邊左拐公旁指揮:左拐拐彎右拐才拐彎面接寬轉彎勿觸棱我笑著說:孩說我記住寬轉彎勿觸棱 准備要吃飯候孩進衛間說著便尿 輒凈手自覺洗手 ~\(≧▽≦)/~ 其實最主要的是你用心記了 集中注意力,專心,且不斷增強記憶力? 相信你行的! ~\(≧▽≦)/~ 更多追

4. 慈溪孝賢故事要現代的!!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在慈溪天元鎮天元村卻出了一對80後的好媳婦,她們就是同年同月出生的陸瑞春和蔡央波妯娌倆。從嫁過來的那一天起,妯娌倆就多年如一日照顧卧床不起的婆婆,成了慈溪市有名的好媳婦。2009年,慈溪舉辦「感動慈溪」2009年度人物——十大孝子評選活動,陸瑞春、蔡央波妯娌倆當之無愧地成為其中亮眼的「明星」。這對好妯娌的故事還被入選上海世博會「三百個寧波人家故事」。
婆婆俞彩娣今年58歲,2000年被查出患了「紅斑狼瘡」。兒子們曾帶著母親跑遍北京、上海的大醫院,最後還是無功而返。由於這種病需要長期服用地塞咪松類激素葯物,因而導致骨質疏鬆,8年多來,俞彩娣一直癱瘓在床,不能起身,吃喝拉撒都得靠家人照料。2002年、2004年,兩個兒子先後結婚,於是,照顧俞彩娣的重任就落在了兩妯娌的肩上。
早上,媳婦倆給婆婆刷牙、洗臉。婆婆的牙齒不好,小媳婦蔡央波就買來了棉簽,每天一早沾著鹽水給婆婆刷牙;晚上,媳婦倆給婆婆洗身、擦背。由於骨質疏鬆,俞彩娣身上有3節脊椎骨脫位。因此,媳婦倆在幫婆婆擦身時特別小心翼翼。
婆婆不能坐起身來,於是一日三餐都是媳婦倆端到婆婆面前,再一口一口地喂她吃。婆婆的頭發是媳婦倆理的,指甲也是她倆剪的。由於長年卧床不能動彈,時間一久,俞彩娣的手腳就會麻木,甚至肌肉萎縮。於是,兩個媳婦每天定時給婆婆按摩,每次一個多小時。「按摩的時候還得注意力度,力小了會沒感覺,力大了會起烏青,要做到恰到好處。」小媳婦蔡央波說。媳婦倆怕婆婆躺在床上太悶,一有時間就陪著婆婆聊天,談談家常,講講外面的事。婆婆喜歡吃楊梅,在楊梅剛上市的時候,媳婦倆就跑到街上去買新鮮的楊梅,讓婆婆嘗嘗鮮。
「我工作忙經常不在家,照顧我媽的責任就落在了她們妯娌倆身上。妻子蔡央波在和我談戀愛的時候,就知道我有一個卧病在床的媽媽,需要人照顧,最後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我。有一年冬天,母親病重住院,妻子和嫂子每天一大早趕到醫院照顧。連醫生都感嘆:這么多年卧病在床的人,身上連一點褥瘡都沒有,真是不容易啊!」蔡央波的丈夫周杭吉這樣對記者說。
「這么多年來,兩個媳婦盡心盡力照顧婆婆,從來沒聽到她們說過什麼抱怨的話。她們的婆婆也逢人就說她的福氣真好,有這樣兩個好媳婦。」鄰居盧秋芬一臉羨慕地對記者說。 (本文來源:寧波網-寧波日報 )

希望可以幫助你
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擇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5. 2017年的孝賢故事

慈溪就是因為一個孝子的故事被命名的。那個孝子每天給病重的母親到很遠的小溪汲水,有一天隔壁的惡霸趁他不在侮辱了他母親,他氣急便殺了惡霸。縣官不忍,為了紀念他,把那條小溪命名為慈溪。

6. 碧雲天有個孝賢皇後的小說叫什麼

寵妃難為。。不過孝賢皇後不是女主

7. 故宮里的長春宮以前是做什麼的在這里發生過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長春宮在明成祖建造紫禁城之時,就是命名為長春宮。

長春宮位於西六宮,坐落在儲秀宮西部之咸福宮南面,其南部就是體元殿。

明代天啟皇帝之李成妃,就居住在這里。天啟皇帝是一位天性如孩童般的憨厚之君,也是一位昏弱之帝,他驕縱乳母客氏,整個宮廷籠罩在陰森森的陰影之中:臨產的張裕妃慘死,皇後被疏遠了,范慧妃失寵,只有這個李成妃還自由地生活在這里。

不久,客氏下令斷絕了李成妃的飲食,就這樣,她被活活地餓死在長春宮。

從此以後,這里成了一座神秘之宮。宮人們不敢來這里,總覺得有些恐懼。

清乾隆皇帝寵愛的孝賢皇後,居住在這長春宮。這里的氣息開始發生了變化,宮人們也開始喜歡這里,長春宮在清代幾度修繕,成為一座環境優美、造型別致的吉祥之宮。

2) 十年光陰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皇帝在熱河去世,慈禧與慈安聯手發動了「祺祥政變」,攜年僅六歲的小皇帝回到離開一年的紫禁城,從此,她開始執掌權力,垂簾聽政。

這段政局的紛亂時期,宮中異常繁忙,慈禧與慈安都住在長春宮:慈禧住在平安室,慈安住在配殿之一的履綏殿。

長春宮懸掛的宮名匾額,是咸豐皇帝親筆題寫的;前殿門上匾額,也是咸豐的御筆,寫的是「心正性」四字,遒勁有力。

值得一提的是,東西六宮的其他任何一座宮院,都沒有留下咸豐皇帝的御筆墨跡。這是發動政變之後、精於權術而又獲得了垂簾聽政權力的西太後,選擇居住在長春宮的原因。

從同治元年到同治十年,是西太後的「垂簾聽政」時期,慈禧與慈安兩宮太後,都一直居住在這長春宮。元旦、春節、萬壽節、千秋節等重大年節和宮中慶典活動,同治皇帝通常是先到履綏殿,向母後皇太後慈安行禮問安,然後再到平安室,向聖母皇太後慈禧行禮問安。

同治十年,按照慈禧太後的安排,慈安太後遷出長春宮,搬到東六宮北部鄰近御花園的與西六宮之儲秀宮相對應的鍾粹宮居住,這樣,長春宮和其北面的儲秀宮,便成為慈禧太後一人獨有的宮院。

從這以後,人稱慈禧為西太後,稱慈安為東太後。

西太後在儲秀宮、長春宮生活了許多年,在這兩座宮室之中,留下了她的青春、夢想和喜怒哀樂,也留下了她的許多印記。

現在,長春宮前殿及配殿門前楹柱上的對聯,都是慈禧舉辦隆重的壽禮時,詞臣們恭進的祝壽諛詞,由內府精心製作,懸掛在楹柱上。

長春宮的宮院之中,有東西兩座配殿:

東配殿是綏壽殿,門上有慈禧太後題寫的三個遒勁秀麗的大字:膺天慶;

西配殿為承禧殿,門上也有這位太後所題寫的三個蒼勁大字:綏萬邦。

這些題字、楹聯,都是慈禧太後自我頌揚的詞語和大臣們進獻的頌詞。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前後,慈禧太後看中了長春宮與太極殿之間的體元殿,並遷居到這里。大約有兩年的時光,她就在這長春宮和體元殿之間居住、生活。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慈禧太後從長春宮正式遷住到她早年居住的儲秀宮里。為了迎接她50歲生日,儲秀宮煥然一新,宮院中懸掛著紅色的燈籠,院子里鋪設了鮮紅的地毯,瀝粉貼金的門窗上閃耀著華貴富麗的光澤。

這一年十月,慈禧太後過50大壽,喜愛看戲的太後吩咐,將體元殿改造為一座精巧的戲台。慶壽期間,熱鬧的戲劇演出,從初五日連演到初十日,接連不斷,每晚八點之時鑼鼓才收。

節日、慶典期間,滿洲王公、內務府官員、滿洲命婦等等,都是穿著官服和五彩繽紛的盛裝,受邀來這里看戲。參加演戲的演員,大多是宮中專門學過戲曲而又演藝精湛的宦官,也有慈禧身邊的近侍。

每次看戲時,慈禧就坐在戲台對面的殿檐下,一邊品茗,一邊觀賞,陪同觀戲的滿洲命婦們,則整日侍立在慈禧御座前後和御座左右。從此以後,體元殿成為宮中演戲的一個固定場所。

在長春宮的生活,是西太後一生中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西太後牢牢記住了咸豐皇帝的御筆題匾:心正性。

西太後身邊的侍女們也說:在長春宮,老太後最重的事,就是養心。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