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不什麼成語形容什麼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❶ 形容「發生了事情卻什麼都不做,沒有任何行動。」的成語有哪些
無動於衷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衷:內心。 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解釋】:衷:內心。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示例】:面對集體財產遭到大火的威脅,我們怎麼能~呢?
出 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聞之默然良久;若不能無動於衷者。」
例 句
對於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我們不能熟視無睹,~。
2.袖手旁觀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解釋】: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出自】: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示例】:蓀老三的事就和我自己的事一樣,我不能~。
◎茅盾《子夜》四【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jiàn sǐ bù jiù ]
看見人家有急難而不去救援。
【解釋】:看見人家有急難而不去救援。
【出自】: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你做的今見死不救,羞見這桃園中殺馬宰烏牛。」
【示例】:周金大哥死在國民黨軍閥、官僚手裡,你們~。
◎歐陽山《三家巷》三一【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冷酷無情
[ gé àn guān huǒ ]
隔著河看人家著火。 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解釋】: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出自】:唐·乾康《投謁齊已》:「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示例】:他原是在~呀。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mò bù guān xīn ]
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解釋】: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出自】:葉聖陶《英文教授》:「好比看古代或是異國的故事,漠不關心。」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出 處
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
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隔岸觀火 見死不救 八方支援 漠不關心 趁火打劫
3.見死不救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出 處
元·關漢卿《救風塵》:「你做的個見死不救;可不羞殺桃園中殺白馬;宰烏牛。」
例 句
看到一位老大爺昏倒在路邊,我豈有~之理?
4.隔岸觀火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出 處
唐·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例 句
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熱情幫助,而不能~無動於衷。
5.漠不關心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出 處
明·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例 句
對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關心。
❷ 形容人不誠信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過河拆橋、出爾反爾、背信棄義、言行不一
信口雌黃、口蜜腹劍、胡說八道、反復無常、口中雌黃、言而無信、背信棄義、
恩將仇報、翻臉無情、口是心非、信口開河
【過河拆橋的歷史典故】
元朝的大臣徹里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干練,善於決斷。他對科舉制度深惡痛絕,決心廢除這種制度。後來,他升任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得到了丞相伯顏的支持,但反對的人很多,許有壬就是其中的一個。
許有壬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壬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不也有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才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壬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皇帝在祟天門下達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滿朝文武都要去聽讀,許有壬被特地安排在班首聽讀。盡管他心裡非常不願意,但又怕得罪皇帝,只好勉強跪在班首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壬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壬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❸ 成語故事和成語有什麼區別
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成語大多由四字組成,它往往用精練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容。
成語故事很大部分是歷史典故,是發生過的事情,然後人們用一個成語將這些事情總結、濃縮為一個簡短的句子或短語,以方便地表達整個故事和故事要講述的內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楊」、「沉魚落雁」這些,只是具備一種描述、形容的作用,並不需要給人啟發。
❹ 不什麼過什麼成語故事
沒有「什麼不什麼干」的成語,「()()()干」的成語如下:
非意相干版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權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共枝別干 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河落海乾 比喻一點不剩。
精明強干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口血未乾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塗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口燥唇乾 口腔和嘴唇都幹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埋頭苦幹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❺ 有哪些成語故事不常見的
無法無天wúfǎwútiān
[釋義]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語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近義] 胡作非為 為非作歹
[反義] 安分守己 循規蹈矩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胡作非為」都指肆無忌憚地做壞事;有時可以通用。但「胡作非為」程度略輕一些;只形容肆無忌憚的干壞事。
[例句]
❻ 自什麼不什麼的四字成語故事
1、自認不諱
zì rèn bù huì
【解釋】諱:隱諱。直截了當地承認,一點也不迴避隱瞞
【出處】清·無名氏《六部成語·刑部》:「自認不諱。」
【結構】補充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2、自視不明
zì shì bù míng
【解釋】自視:單靠自己眼睛看事物;不明:看不清楚。指單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則看不清楚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經》第24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結構】緊縮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3、自是不彰
zì shì bù zhāng
【解釋】自是:自以為是;彰:明晰。自以為是的人則是非不明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經》第24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結構】緊縮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4、自強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
【解釋】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5、自命不凡
zì mìng bù fán
【解釋】自命:自認為;凡:平凡。自以為不平凡,比別人高明。
【出處】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用於自以為不平凡而實際上平凡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6、自救不暇
zì jiù bù xiá
【解釋】解救自己都來不及。指無力再幫助他人。
【出處】唐·杜甫《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今殘孽雖窮蹙日甚,自救不暇,尚慮其逆帥望秋高馬肥之便,蓄突圍拒轍之謀。」
【結構】補充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的處境
7、自信不疑
zì xìn bù yí
【解釋】相信自己,絕不懷疑。
【出處】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十分自信
8、自負不凡
zì fù bù fán
【解釋】自恃高明,不同尋常。
【出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四:「曾子固曰:『王平甫熙寧癸丑歲直宿崇文院……夢覺時禁中已鳴鍾,平甫頗自負不凡,為詩記之。』」
【結構】偏正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清高
❼ 什麼不什麼干成語故事
沒有「什麼不什麼干」的成語,「()()()干」的成語如下:
非意相干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共枝別干 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河落海乾 比喻一點不剩。
精明強干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口血未乾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塗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口燥唇乾 口腔和嘴唇都幹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埋頭苦幹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墨跡未乾 寫字的墨跡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於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墨汁未乾 寫字的墨汁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於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乳臭未乾 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設法羅致閑散的人才。
唾面自乾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外強中干 干: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里空虛。
瓮盡杯乾 原指酒已喝盡。比喻錢已用完。
蟬喘雷干 蟬:昆蟲名,知了;干:空。蟬喘息,雷聲凈。形容酷熱乾旱。
燈盡油干 燈光盡滅,燈油耗干。比喻人的精力或財力都消耗一空。
鴻漸於干 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後指始入仕途。
河涸海乾 河流乾涸,大海枯竭。比喻窮盡、徹底,不留餘地。
兢兢乾乾 指敬慎自強。
精明能幹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寢苫枕干 指古時父母被人所殺,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時刻不忘報仇。
水米無干 比喻彼此經濟上沒有往來。舊時指官吏清廉。同「水米無交」。
洗手不幹 把手洗干凈休息了。
❽ 四什麼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成語】: 四海為家
【拼音】: sì hǎi wéi jiā
【解釋】: 原指帝王佔有全國。後指什麼地方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戀家鄉或個人小天地。
【出處】: 《漢書·高帝記》:「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
【成語】: 四面八方
【拼音】: sì miàn bā fāng
【解釋】: 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
【成語】: 四平八穩
【拼音】: sì píng bā wěn
【解釋】: 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❾ 有哪些成語故事不常見的
————【人莫予毒 莫:沒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沒有人怨恨我、傷害我了。形容勁敵被消滅後高興的心情。 】
【飲冰茹檗 茹:吃;檗:俗稱黃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東西。比喻處境困苦,心情抑鬱。也形容生活清苦。】
【泣血稽顙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儀,屈膝下跪,以額觸地。指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來致哀的賓客哭拜並致以謝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