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關於動物的故事讀後感500字左右的作文
⑴ 人與動物的故事——讀後感
太陽鳥是熱帶雨林里一種小巧玲瓏的鳥,從喙尖到尾尖,不到十公分長,叫聲清雅,羽色艷麗,紅橙黃綠藍靛紫,像是用七彩陽光編織成的。
每當林子里灌滿陽光的時候,太陽鳥便飛到燦爛的山花叢中,以每秒八十多次的頻率拍扇著翅膀,身體像直升飛機似的停泊在空中,長長的細如針尖的嘴喙刺進花蕊,吮吸花蜜。
曼廣弄寨後面有條清亮的小溪,溪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野芒果樹,上面住滿了太陽鳥,就像是太陽鳥的王國。幾乎每一根橫枝上,相隔數寸遠,就有一隻用草絲和黏土為材料做成的,結構很精巧的鳥巢。早晨它們集體外出覓食時,天空就像出現了一道瑰麗的長虹;黃昏它們棲落在枝丫間,啄起晶瑩的溪水梳理羽毛時,樹冠就像一座彩色的帳篷。
作為上海來的知青,我和當地的農民一起做農活,平常還會跟他們一起去打獵。那天下午,我插完秧,到溪邊洗澡。這時正是太陽鳥孵卵的季節,野芒果樹上鳥聲啁啾,雄鳥飛進飛出,忙著給在窩里孵蛋的雌鳥餵食。
我剛洗好頭,突然聽見野芒果樹上傳來鳥兒驚慌的鳴叫,抬頭一看,差點魂都嚇掉了,一條眼鏡蛇正爬樓梯似的順著枝丫爬上樹冠。眼鏡王蛇可以說是森林裡的大魔王,體長足足有六公尺,頸背部畫著一對白底黑心的眼鏡狀斑紋,體大力強,在草上遊走如飛,只要迎面碰到有生命的東西,它就會毫不遲疑地主動攻擊。別說鳥兒、兔子這樣的弱小動物了,就是老虎、豹子見到它,也會退避三舍。人若被眼鏡王蛇咬一口,一小時內必死無疑。
我趕緊躲在一叢巨蕉下面,在蕉葉上剜個洞,偷偷窺視。
眼鏡王蛇爬到高高的樹丫,蛇尾纏在枝杈間,下半截身體下墜,上半截身體豎起,鮮紅的蛇信子探進一隻只鳥窩,自上而下,吸食鳥蛋。橢圓形的晶瑩剔透的小鳥蛋,就像被一股強大的吸力牽引著,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咕嚕咕嚕地順著細長的蛇信子滾進蛇嘴去,那分瀟灑,就彷彿我們用吸管吸食牛奶。
所有正在孵卵的太陽鳥都擁出巢來,在外覓食的雄鳥也從四面八方飛攏來,越聚越多,成千上萬,把一大塊陽光都遮住了。有的擦著樹冠飛過來掠過去,有的停泊在半空,怒視著正在行凶的眼鏡王蛇,嘰嘰呀呀驚慌地哀叫著。
唉,可憐的小鳥,這一堆蛋算是白生了,這么嬌嫩的生命,是無法跟眼鏡王蛇對抗的,它們最多隻能憑藉會飛行的優勢,在安全的距離外徒勞地謾罵,毫無意義地抗議而已。唉,弱肉強食的大自然是從不同情弱者的。
眼鏡王蛇仍美滋滋地吸食著鳥蛋,對這么大一群太陽鳥,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輕蔑神態:鳥多算什麼,一群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
不一會,左邊樹冠上的鳥巢都被掃盪光了,貪婪的蛇頭又轉向右邊的樹冠。
就在這時,一隻尾巴叉開、像穿了一件燕尾服的太陽鳥,本來停泊在與眼鏡王蛇平行的半空中的,突然飛高,「嘀——」長鳴一聲,一斂翅膀,朝蛇頭俯沖下去。它的本意肯定是要用尖針似的細細的嘴喙去啄蛇眼的,可是當它飛到離蛇頭還有一公尺遠時,眼鏡王蛇突然張開了嘴,好大的嘴!可以毫不費勁地一口吞下一隻椰子,黑不隆咚的嘴裡似乎還有強大的磁力,叉尾太陽鳥翅膀一偏,身不由己地一頭撞進蛇嘴裡去。
我不知道那隻叉尾太陽鳥怎麼敢以卵擊石,也許它天生就是只勇敢的太陽鳥,也許這是一隻雌鳥,正好看到眼鏡王蛇的蛇信子探進它的巢,出於一種母性的本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產下的幾枚蛋免遭荼毒,才與眼鏡王蛇以死相拼。
救不了它的蛋,反而把自己也給賠了進去,真是可憐,我想。
然而眾多的太陽鳥好像跟我想的不一樣,叉尾的行為成了一種榜樣,一種表率,一種示範。在叉尾被蛇嘴吞進去的一瞬間,一隻又一隻鳥兒升高俯沖,朝醜陋的蛇頭撲去,自然也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它們無一例外地被吸進深淵似的蛇腹。眼鏡王蛇大概生平第一次享受這樣的自動進餐,高興得搖頭晃腦,蛇信子舞得異常熱烈興奮,好像在說:來吧,多多益善,我肚子正好空著呢!
在一種特定的氛圍里,英雄行為和犧牲精神會傳染蔓延,幾乎所有的太陽鳥,都飛聚到眼鏡王蛇的正面來,爭先恐後地升高,兩三隻一排連續不斷地朝蛇頭俯沖撲擊,洞張的蛇嘴和天空之間,好像拉起了一根扯不斷的綵帶……
我沒數過究竟有多少只太陽鳥填進了蛇腹,也許有幾百隻,也許有上千隻,漸漸地,眼鏡王蛇癟癟的肚皮隆了起來,它大概吃得太多也有點倒胃口了,或者說肚子太脹不願再吃了,閉起了蛇嘴。說時遲,那時快,兩只太陽鳥撲到它臉上,尖針似的細長嘴喙,啄中了玻璃球似的蛇眼。我看見,眼鏡王蛇渾身顫動了一下,頸肋倏地擴張,頸部像鳥翼似的蓬張開來,它一定被刺疼了,被激怒了的眼鏡蛇唰地一抖脖子,一口咬住膽敢啄它眼珠子的那兩只太陽鳥,示威似的朝鳥群搖晃。
太陽鳥並沒被嚇倒,反而加強了攻擊,三五隻一批,像下雨一樣地飛到蛇頭上去。它們好像曉得沒有眼瞼因此無法閉攏的蛇眼,是眼鏡王蛇身上唯一的薄弱環節,於是專門朝兩只蛇眼啄咬。不一會,眼鏡王蛇眼窩里便湧出汪汪的血,它終於有點抵擋不住鳥群奮不顧身的攻擊了,合攏頸肋,收起了囂張的氣焰,蛇頭一低,順著樹干想溜下樹去。此時,一大群太陽鳥蜂擁而上,盯住蛇頭猛啄。眼鏡王蛇的身體一陣陣抽搐,好像害了羊癲風,蛇尾一松,從高高的樹冠上摔了下來,咚的一聲,摔得半死不活。密實的鳥群,轟地跟著降到低空,撲到蛇身上。我看不到蛇了,只看得到被鳥緊緊包裹起來的一團扭滾蹦跳的東西。隨著眼鏡王蛇掙扎翻滾,一層層的鳥被壓死了,又有更多的鳥前仆後繼地俯沖下去……
終於,狠毒兇猛連老虎、豹子見了都要退避三舍的眼鏡王蛇,像條爛草繩似的癱軟下來。
地上,鋪了一層死去的太陽鳥,落英繽紛,就像下了一場花雨。
哦,美麗的太陽鳥,嬌嫩的小生命,勇敢的小精靈。
2.一個家庭主婦一次准備油炸幾條黃鱔魚作為晚餐上面的一道菜。她將買來的大小幾條黃鱔魚都放到水裡,撒上鹽巴(可以使魚將肚子裡面的臟物吐出來,魚被撒鹽的淡水泡過以後渾身痙攣,會不斷的將肚子裡面的東西吐出來)。
過了一會,等這些魚將肚子裡面的臟物吐的差不多了。開始一條一條的放到油鍋裡面去炸,被炸的黃鱔總是在油鍋裡面痛苦的掙扎著直到死亡。當炸到一條大黃鱔的時候,這條黃鱔並沒有象別的黃鱔一樣不停的掙扎,而是頭沖下,尾朝上的一下立了起來。
家庭主婦被眼前的景象鎮住了,她撈出了大黃鱔,切開了它的肚子,發現裡面還有一直活崩亂跳的小黃鱔。
⑵ 動物故事讀後感
艾略特曾說:動物是最可親近的朋友——他們從不提問,也從不指責。
小時候最喜歡最經常翻閱的書,是一本《中外動物故事精選》。這本書由一個又一個的動物故事組成的,都是些非常感人的關於動物的故事,賺了我不少眼淚。即使今天,隨便翻一篇看看,心裡也閃過一波一波的震撼。
在這些小故事裡,我驚奇地發現動物有著人一樣的感情,又或是說,自從人成為「人」開始,就漸漸喪失了作為「動物」的真情。
的確,人類是高智慧的種族,心理、情感都比其他生物復雜。可是,正是因為這種復雜,讓人類的心不再純凈起來,不再綠起來。
狼會為有救命養育之恩的主人付出生命,人願意為狼作出同樣之舉嗎?一條獵犬被主人誤解而備受委屈,然至死守護主人,人卻與此同時拋棄忠犬,只因為一個「煩」字;就連再烈性的馬,也懂得要保護主人,而我們人卻以鞭斥之……
這些鮮明的對比,其實都是由人類的優越感引起的。有聰明的腦袋、有獨特的精神,造就了我們的文明,擺脫了野蠻時代,從而看昔日的同類時,不再有共鳴,似乎它們的落後是它們的錯。於是,人類有了自己的「他」、「她」,又多了人類以外的「它」。我們不喜歡為除了我們以外的東西分類得很細致,因為在我們眼裡,它們是不能夠與我們平起平坐的。
然而我們永遠敵不過它們的是,它們簡簡單單地生活卻遵守至自然的法則,而我們只是想盡辦法巡撫自然,希望自然依我們的習慣行事。所以無論我們如何惱怒地去獵殺這些其實活得比我們幸福的生物,甚至逼迫一些物種走向滅絕,我們依舊是敗者。心已不向著大自然的綠色,更不能使大自然反過來步隨我們的「灰」。
毛主席曾意氣風發地在《沁園春•長沙》中揮筆道:「看萬山紅遍,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我想改則引用:「看萬人凈染,漫心碧透,百類和壽。」
值得慶賀的是,我們一部分人已經逐漸醒悟過來回歸自然的重要性,也已經學會向動物學習,保護動物,並努力使剩下那些依舊渾渾噩噩中的人明白過來。
過去為拍一部電影而射殺一頭雄獅的情急已不會再發生,轉而一起合作的動物夥伴若不幸逝去會引起淚落傷悲,也隨之有許多講述動物與人的美好關系的書或電影正大量上市,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為了動物無償付出所有……
從小的來說,這是人類良心發現回歸自然的過程;從大的來說,這是凈化心神綠化心靈的過程。地球上與我們最相近卻依舊遙遠的動物們用它們最純凈的心靈感動了我們,我們也用同樣真摯的心來回饋它們,乃至整個大自然。
只有心靈完全乾凈完全綠色的人,才看得到自然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樸素感動,像詩人一般,也許靠在樹下,透過葉隙灑下來的陽光能打動我們;也許微風吹拂,在湖面上搖曳的白荷花能打動我們;又或是繁星春水、清香的土壤、甚至難看的蚯蚓,在我們心裡都成了美麗的、動人的東西——到時候,再沒有「他」「她」「它」之分……
⑶ 容易寫讀後感的動物類故事小說
《雄獅去流浪》讀後感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雄獅去流浪》這本書,書中專有悲,有喜,也有哀.這本屬書主要寫了五隻半大的雄獅被「驅逐」,流放到邊界線外.從此,這五隻半大的雄獅便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旅行.在途...
⑷ 《動物植物的故事》別扭的小象讀後感作文300字
讀後感是談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案例來說明從「讀」中專悟出的道理屬。因而,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說,又有必要說理。敘說是談論的根底,談論又是敘說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聯絡。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證原文,當然引證不能太多,應以自個的言語為主。在體現辦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談論時應重於剖析說理,案例不宜多,引證原文要簡練。在結構上,通常在最初歸納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側重表達感觸後,結束又回扣「讀」。
⑸ 《動物王國的故事》讀後感--李睿哲
[《動物王國的故事》讀後感--李睿哲]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童話故事書,講的是在亞歐大陸中心遙遠的普拉森林深處,有一個廣闊的動物王國,這是一個擁有幾十萬公頃的遼闊土地,那裡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混合居住在一起,奇妙地和平共處,過著無憂遠慮的和諧生活,《動物王國的故事》讀後感--李睿哲。主人公珠珠是一隻善良可愛的小豬,她和爸爸媽媽生活在美麗的"無憂"鎮,12歲那年,珠珠認識了兔仔哥唐傑,從此開始了一段驚險而又快樂的冒險旅途,最後,經過珠珠的不懈努力,終於戰勝困難,實現了夢想,鑄就了自己的榮譽,讀後感《《動物王國的故事》讀後感--李睿哲》。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好像也走進了的大森林,神奇而又充滿艱辛。珠珠懷著一顆高尚的心,承受著磨礪,它用自己平凡樸素的美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令我非常敬佩。
〔《動物王國的故事》讀後感--李睿哲〕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⑹ 文學大師筆下的動物故事 讀後感
在傑克·倫敦寫的這本書——《野性的呼喚》中,我走進一隻狗的世界。這只狗叫巴克,是一隻聖伯納犬和蘇格蘭牧羊犬的混血兒。不同的是,巴克並非是神話中充滿人類幻想的狗,也不是穿插在人類社會擔任朋友角色的狗,而是以在北國雪地的生活、事跡震撼著讀者心靈的狗。
巴克從小生活在南方一個法官的家裡,在那兒巴克享受著優裕的生活,普遍的尊重和取足輕重的地位,可一切卻因人類在北方找到一種黃色的金屬而改變。
帶有幾分貴族氣息的巴克遭受了第一次不禮貌的待遇,它被人拐走賣到一個穿紅絨線衫傢伙那兒。接著是一頓大棒的反復猛打,一次再次地打得它昏死過去。從此巴克明白一個道理:在那拿著大棒的人面前他是沒有希望的。我想大棒就是一把鑰匙,一把讓巴克明白原始本性的鑰匙,讓它學習到弱肉強食的原始統治法則,同時也讓潛藏在巴克體內的野性漸漸蘇醒。
如果說大棒是一把鑰匙,那麼巴克的同伴則是教授這門課程的正文。巴克再次被人交易。它加入了一隻拉雪橇的隊伍,並從同伴中摸索到了許許多多的生存之道。
狗派克教會它如何偷食以慰飢腸。其實巴克是不喜歡偷,為了能吃飽他是非偷不可。從狗比利那兒,巴克很快學會了如何在雪地里破冰汲水解渴等技巧。這里我要提到一隻狗斯匹茨, 因為從它身上,巴克「學」到了很多,讓在朦朧中的巴克記起了原始的殺戮。
斯匹茨是雪橇隊里的排頭狗,也就是領袖。它把巴克當成是潛在的對手,總是挑釁找茬,表面和善,實際兇殘。起先,對於斯匹茨巴克總是處處忍讓,盡量避免發生正面沖突。一方面他從中學習,另一方面體內的本能隨著一次次的挑釁復活了。最終祖先們的咬嚙、撕扯和豺狼式的突擊在它身上活躍起來,把斯匹茨鬥倒了。
一旦野性蘇醒,那來自森林深處的呼喊便時時誘惑著巴克,那是一種凄涼怪誕、叫人毛骨悚然的調子,可巴克卻很高興跟著一起嚎。原始動物的強悍習性在它身上越發強烈,在一次捕獵中,巴克嘗到了那種嗜血的慾望和因殺戮而獲得的快樂……最終成為了狼王。
人類社會存在著競爭和人類具有的向上的精神就是一種古老的野性的體現吧。野性,是它帶來了征服萬物的慾望與野蠻。就像巴克一樣,當所有的事實都在告訴它世界上只有徵服者和被征服者時,來自本性深處的不屈的鬥志被喚醒,因為它知道這一切就是生命的價值。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勝負就在一剎那間,導致人類不能有半點喘息與猶豫,面對危機只有勇敢接受,並最終征服……
但野性並不僅僅是殘酷,它也帶來了古老的友情,可以說是文明與古老的結晶。當巴克最後一個主人約翰死的時候,他仰望蒼天,發出長長的嗥叫。這嗥叫是傷感的,是忠誠的,是震撼人心的。巴克對約翰濃濃的愛意正是野性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所以我想說生命是茅盾的,世界是復雜的,但這個復雜的世界正是有自然最簡單的方法造就的。讓世界充滿生機的是它,同時把世界推入地獄的亦然是它——野性。它有狡猾,也有忠誠;它帶來野蠻,也帶了了友情。就這樣吧,這便是真實的生命,多彩,燦爛,生生不息。
⑺ 益智動物故事讀後感600字
今年寒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煉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沖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准備,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⑻ 沈石溪十二生肖故事讀後感
《十二復生肖的故事制》讀後感
大家一定都知道十二生肖吧,你們知道十二生肖是怎樣得來的嗎?你要想知道的話就讀一讀下面的文章吧。
古時候,玉皇大帝想給人們出生的年份做一個紀念,便選出十二種動物,一年一種動物,那時候因為地上的動物很多,所以太上老君提了一個建議,讓先來的前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動物們知道後都准備在那天去報名。
那時候,貓和老鼠是好朋友,因為貓很懶,所以貓讓老鼠那天早點喊它,老鼠連想都沒想就隨口答應了。
可是那天,老鼠忘了這件事,就自己一個人去報名了,他看見了老黃牛,於是,他就裝著給黃牛唱歌,到了那裡,黃看見那裡一個人也沒有,很興奮,這時,老鼠就一溜煙的跑到了黃牛的前面,結果,在十二生肖中,小小的老鼠就排在了第一名。
貓起來後發現,老鼠已經走了,貓很生氣他沒有被評上十二生肖,都怪老鼠沒喊它,所以,貓只要見到老鼠,就非要把它吃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