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活著的故事梗概200字

活著的故事梗概2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3 03:38:35

Ⅰ 活著讀書筆記200字

活著讀書筆記
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後解放者,惟有此種痛苦,才強迫我們大徹大悟。——尼采
福貴富貴,期許中應當是大福大貴,命運的終點卻是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既丟了福,也少了貴。第一次接觸《活著》沖著「葛大爺」去的,熒屏那傾情的經典塑造在讓人折服「葛大爺」那演技的同時也被劇本深深的震撼。一本小說讀下來,內心充斥著波瀾、憤怒、絕望,可最後發現誰也沒有錯,而又平靜安詳。這一切,都是夢,一場醉不了又醒不過來夢魘。
小說的標題是《活著》,可是每一個情節,每一個動作,每一次言語無時無刻不充斥著死亡的氣息。死亡歷來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在海子的世界中,死亡是華美無上的精神升華。而余華先生將死亡與生活的瑣碎相結合,與每一個平凡人的生活與經歷相結合,在歷史的潮流中,誰也逃不過死神無時無刻的籠罩。如果說海子的死亡是一種高貴的精神追求,那麼,余華先生在小說中塑造的死亡意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經歷的。戰亂、三反五反、文革、醫療事故、病故、意外事故,永遠也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一個會先來。故事已經如此悲涼,可冥冥之中誰又能逃過命運的安排。夕陽下與老黃牛作伴的福貴,那為微微一笑之後雲淡風輕的講出這些故事,給了一個最好的答案,在極度的痛苦中,他的精神已經解放了。命運如刀,但是微笑依然會很迷人,這種微笑叫豁達,一篇以死亡為主旋律的故事因此而彰顯了活著的意義與價值。
福貴的不幸是上天註定的,但是家珍他的堅忍卻是自己的選擇。年輕時候的福貴好逸惡勞,氣死父親敗光家產,可家珍不離不棄;中年福貴被抓去當兵,柔弱的家珍獨自撫養著孩子等待福貴的歸來;當生活稍微的可以看到一絲希望了又是一次次的白發人送黑發人,在即將離去的那一刻,他一遍遍的對福貴說「這輩子也快過完了,你對我這么好,也心滿意足,我為你生了一雙兒女,也算是報答你了,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過」。原來,家珍的這一輩子他從來沒有怨恨過,盡管那麼艱辛,她從未抱怨與放棄,在她身上將我國傳統女性那相夫教子、吃苦耐勞、忠貞不二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她所要的幸福很簡單,愛人與孩子在身邊,生活每天都充滿著希望,可是這一點權利也被上天剝奪了。她的命運原本有很多變化,但她選擇了對愛的責任與堅守,活著因此而更加鏗鏘有力。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自己的使命,而在不斷開拓未來的過程中,那些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那些我們曾經深愛的,那些我們為之不懈奮斗的都有可能在前進的過程當中慢慢的丟失。活著最好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本身。當愛人離去的時候不作踐自我,當夢想漸行漸遠的時候不放棄努力,當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仍然保持微笑,這就是我們活著的責任。也許意外明天就會到來,但是今天的我們仍然得充滿著希望。那些在我們生活中所出現的磨難,也許此時會感到很艱難,但是在生命漫長的歷程當中,本身是微不足道的。活著,就要堅強;活著,就要勇敢;活著就要充滿著無限的樂觀。
今天有風有雨
媽媽為你晨鍾中裝上了一壺水
嚷嚷著種在地里的希望
愛的人永遠在守護你和遠方
明天沒有意外
憂傷的窗口夏風自來
沒必要向虎狼低頭
沒必要恐懼已知的結果
活著,點亮心中的火光

Ⅱ <<我為什麼活著>> 200字 初中作文

我是個馬大哈式,有一天,我還沒做完作業,就去找同學玩。回來時看到了驚人的一幕,只見書桌上課本、練習本亂七八糟,文具盒裡的東西到處都是。我吃驚地看著這一切,而書桌上所有的東西視我如無物,象著了魔法一樣自已動起來、吵起來、打起來,我好奇地看著它們......橡皮指著鉛筆說:「寫呀,看你寫得快,還是我擦得快。」

鉛筆不服氣地在課本上、練習本上跑來跑去,一會兒走貓步,一會兒蹦蹦跳跳;一會兒劃個圈,站在圈中亮個相,一會兒畫個大廈,在大廈中逛逛。

橡皮緊追其後,累得滿頭大汗,把課本、練習本擦得一塊黑一塊白。

而課本、練習本氣得大叫,說鉛筆劃痛了它,說橡皮弄臟了它。它們想躲進書包里去,卻被尺子擋住去路,而小刀則擊打著塑料文具盒,為鉛筆加油鼓勁。

當鉛筆把整整二本書和三本練習本跑了個遍時,橡皮累得癱下了。這時,小刀說:「鉛筆老弟,過來,讓我給你按摩按摩,等會兒再比。」說完,左一下,右一下,把鉛筆削得尖尖的,而橡皮還在那裡拍打身上的灰塵。

尺子等得不耐煩了,拍打著桌子大叫:「快點、快點、開始第二場比賽。」

「慢!」突然,一個低沉而洪亮的聲音說道。大家尋去,卻是鋼筆在說話。鋼筆說:「你們太不象話了,你們看看把新書新練習本弄成什麼樣子了,主人把我們集合在一起是為了學習,不是讓我們來玩的。」

鉛筆說:「他還學習呢,有時拿著我在牆上畫,臟了牆不說,還經常弄痛我。」

小刀說:「對,上課時他還用我在課桌上刻字呢,根本不愛護公物。」

橡皮說:「他學習不認真,寫不了兩個字就用我去擦,還念念有詞,什麼咚擦擦、咚擦擦,還吐口水在我身上,說是用了口水,擦得更干凈。惡心死了。」

尺子說:「就是,他不用我去量尺寸,卻用我與同學打架,他高興了,痛的卻是我,好幾次差點折斷了我的腰。」

這時,課本、練習本哭得稀哩嘩啦的。「你們和主人一樣,就敢欺負我們,不為我們畫上美麗藍圖,卻亂塗亂畫。」

鋼筆說:「唉,主人是不對,但是你們更不對。我們能看著主人這樣下去嗎?我們能自暴自棄嗎?我們一起想想辦法吧,幫助主人好好學習。今天,我們先休息,明天再商量商量。」

大家齊聲說好。鋼筆、鉛筆、橡皮、,格尺、小刀回到了文具盒,課本、練習本排著隊走回了書包。

我見此情景,突然覺得鼻子酸酸的......

Ⅲ 活著的意義小故事200字

法國一個來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自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活著就是幸福。
天黑了,你還記得我嗎?

Ⅳ 余華的活著讀後感200字

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可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麼是福?什麼是貴?也許他們並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於是一個個悲劇就此誕生,出生在富貴家庭的福貴並沒有那麼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富貴,他的人生還是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到最後才知道好好地活著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貴。想來也是警醒我們每個人:今天你所擁有的如果不努力抓緊,明天也許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滿意請採納哦

Ⅳ 我為什麼活著 200字 初中作文

- -,估計是老師一時興起,或者你們惹老師了,才讓寫的吧- -,我自己寫一篇吧,你是犯錯誤了?還是好學生,告訴我,我幫你寫一篇

Ⅵ 余華《活著》內容概括

內容概括: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6)活著的故事梗概200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作中的分水嶺。《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Ⅶ 余華《活著》主要內容250字的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是地主家出身,年輕時是個浪盪公子,經常去城裡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賭,而且,由於他的丈人是城裡一家米行的老闆,他竟經常要一個妓女背著他上街,每次從丈人的米行經過,"都要揪住妓女的頭發,讓她停下,脫帽向丈人敬禮:『近來無恙?'",然後便"嘻嘻笑著過去了",其品行之放盪墮落可見一斑。後來他中了別人的套,把家裡包括田地、房產的全部家產輸了個精光,於是全家一夜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福貴的父親郁悶而故。這個打擊如當頭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貴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他成了租種過去屬於他家的田地的佃戶,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農具,開始了他一生的農民生涯。

不久,福貴的母親生病了,他拿了家裡僅剩的兩塊銀元,去城裡請醫生。可是在城裡發生了意外:他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輾轉兩年,最後他被解放軍俘虜並釋放了,他"跟著解放軍的屁股後面"過了長江,回到了家鄉。這時,他的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成了聾啞人。母親死前還一遍一遍對他的妻子家珍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如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都通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動的再現。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後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一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梁自盡;幾年後,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他說:

"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裡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從他的語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像他這樣嘗盡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對生命的那種平靜、自然的態度。

看了這樣的人生經歷,我不禁感到了一種震撼,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沉重,也感到了主人公與命運抗爭時不屈中透著的一種偉大的平凡——福貴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對生活的摯著、對親人朋友的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終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芸芸眾生之一,但作為一個人,他是偉大的。

作者在這本書的韓文版自序中對他的這篇作品作了很好的詮釋。他寫道: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這部小說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回憶自述的角度,讓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增加了小說的感染力。另外,雖然小說中沒有散文、詩歌中華麗的辭藻——而這也是有主人公福貴並未受過良好的教育這樣的背景決定的,所以也正恰恰符合其身份——但在描人狀物、情節安排等方面同樣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淚水似乎成了全篇的線索,有悲傷的淚,有絕望的淚,有喜極而泣的淚...由於淚水幾乎是均勻地分布於整部小說,與歡喜交加,使得故事情節曲折動人:福貴總是每每過了幾年幸福生活的時候,就會有厄運到來一次。

總之,我認為《活著》是一部難得的佳作。作者將內心思想滲透於字里行間,滲透於人人熟悉的社會生活之中,使讀者在讀書的同時,便彷彿自己成了福貴,與他同甘苦、共患難,彷彿親身經歷了他的一生,也同時感受到作者注入其中的深厚的情感。故事的年代背景雖然從解放前夕一直到文革之後——算來大概應到20世紀80年代,跨度較大,不過並未使人感到歷史前進、社會變遷的浩浩盪盪,而只是借福貴的一生將這段時期作了個縮影——因為這畢竟不是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想傳遞的也並非是社會歷史方面的信息,所以讀者在讀這部小說時,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那便是曲解了作者的意圖了——不過我們也不必擔心,作者的筆實際上並未誤導讀者的目光。

Ⅷ 求余華的《活著》的簡單評價200字左右的,網上抄的也行!急!!!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Ⅸ 《活著》的主要內容200字

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小說中的主人公徐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由於嗜賭放盪,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佃農,並很快被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著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9)活著的故事梗概200字擴展閱讀: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此書在當當網上獲得接近滿分的評分,是不可不讀的余華經典著作。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Ⅹ 電影活著講述了什麼故事 200字

《活著》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活著》,長篇小說,作家余華的代表作,小說中的主人公徐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由於嗜賭放盪,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佃農,並很快被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著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此書在當當網上獲得接近滿分的評分,是不可不讀的余華經典著作。

評價
美國《西雅圖時報》2003年11月28日:能塑造一個既能反映一代人、又代表一個民族的靈魂的人物,堪稱是一個罕見的文學成就。作家余華在20世紀90年代的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中也許做出了兩次這樣的成就。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松地、優美的、善良的時刻……《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毀人的生活。

美國《明星論壇報》2003年10月12日:余華這部劃時代的家族悲劇《活著》,你只要讀到一半,就已經確信它是不朽之作了。換而言之,《活著》是一部經典。主人公福貴和他的家庭與西方讀者似乎相隔千里,又彷彿近似鄰里,最後甚至成了一家人。
美國《時代周刊》2003年11月9日: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余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經將福貴塑造成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美國《華盛頓郵報》2003年11月2日:《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斗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在余華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余華加諸於敘述的那種冷酷的意志,使得小說超出了常規。

美國《明星論壇報》2003年10月12日:余華的風格簡潔而有力,直達人心。小說的結尾令人難忘,唯一活著的老人福貴給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貴。敘述看著老人和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活著》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同樣召喚者讀者。
美國《合眾國際社》2003年8月9日:小說在歷史動盪的背景上以貌似冷漠的語調,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其冷靜的風格使得讀者與富貴同甘共苦,當好運垂臨他時,我們會欣然微笑,當他遭受厄運打擊時,我們會黯然落淚。悲劇都是接踵而至,令人無法喘息。一位作家甚至稱《活著》是中國的《約伯書》。
美國《亞洲書評》2003年9月6日:《活著》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敘述也樸素。余華的力量就在於他的人物塑造和描寫方式:要讓讀者自己去窺視那些生活與他們如此不同的人物的心靈,這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小角色和風景描寫,也是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來了。
法國《快報》1994年5月28日:老農民福貴遇到一位遊客,並由此回想了自己的國旗……這對那永恆的中國時代老百姓生活的成功描寫正是得益於中國新浪潮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餘華。
法國《世界報》2008年5月9日:人們還記得余華的小說尖銳、有思想,如《活著》或《許三觀賣血記》。他擅長於描寫進退兩難的心理,把主人公置於歷史的風口浪尖,他是位有抱負的作家,喜愛駁斥和間接描寫。他既有海明威又有司湯達的風格。

法國《文學雜志》2008年5月:余華因為《活著》而家喻戶曉。人民評價他細致又不失幽默,他在另一種生活中從事牙醫的職業。
法國《義務報》2008年7月12日:作為醫生,余華放棄了牙醫的電鑽而投身於寫作中,因為一系列翻譯而聞名於外,其中《活著》這部新現實主義小說……余華在創新上給予了我們後奧運中國的希望。我們的中國片有重復對我們說,這個四十八歲的同志沒有展現中國最美好的一面。對極了!但是這也是文學從「無產階級專政」中解放出來的時候了。
盧森堡《盧森堡日報》2008年6月25日:余華是當代中國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我們從法譯本《世事如煙》、《古典愛情》、《在細雨中吶喊》,特別是1994年在法國出版的《活著》認識了余華。《活著》講述了一個男人的人生。他跨越了中國從國民黨到毛澤東的時期。這是余華第一次這部小說來講述這個人在一個很長時期內的命運。
西班牙《埃菲社》2010年5月10日:余華在《活著》中描繪了來自中國南方的貧苦村莊的農民為了生存的斗爭。這部跨時代的作品寫了中國這個以水稻為基礎的農業文明的亞洲巨人的故事……余華的小說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並被認為是現代中國的經典之作。
西班牙《阿貝賽報》2010年5月10日余華在《活著》中描繪了二十世紀中國的全貌……它以福貴的口吻講述了二十世紀中的中國史……成為了當代中國文學的典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