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讀故事大全有感

讀故事大全有感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32:23

A. 讀中國神話故事的讀後感

讀《中國神話故事》有感
這本書是尚燕彬和張紅梅著的,中華民族的神話傳說故事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一樣絢麗多彩。
走進神話傳說的世界,我們不難體會到人類對自然的好奇與崇拜;對災難和困苦的不屈爭斗;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與熱愛;對純真愛情的謳歌與贊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邪惡勢力的憎恨等豐富細膩的感情。
走進神化傳說的世界,我們還會認識許多可愛的人物:用生命創造世界的盤古和女媧;為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農氏、大禹、羿;為理想奮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鯉魚;為人民發展立下大功的燧人氏、倉頜、嫘祖、孔子……
這本書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出於對神話傳說故事的熱愛,於是我也嘗試著寫了神話故事《夢神》,我非常喜歡這篇神話故事,常把它拿來讀。以後我要爭取寫出好多故事來,和朋友們一起讀!

B. 讀什麼故事後有感

確切來說我們來對故事有讀後源感,是因為我們自身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成長歷程對故事所表述的內容有共鳴,
這個共鳴包括了對故事內容的 憤怒、職責、嘲諷、擔憂、喜愛等等感情。
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故事會有不同的感受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說故事沒有感受呢
其實不是的,只是因為你的潛意識當中已經在閱讀 和理解 回憶故事
而你還沒意識到罷了

C. 讀歷史故事有感

2010年是中國偉人毛澤東誕辰117周年紀念日,在這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裡,有關於這位如此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與世界進程的人物的作品紛紛出版,其中曾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的BBC資深記者菲利普·肖特寫的《毛澤東傳》引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經驗與偏見的俘虜,歷史變成了不斷被重新詮釋的過程。試圖理解真實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變得困難。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會被自己的直接經驗所左右,而無法用更長遠、客觀的眼光觀察現實;但如果當你出生時,慘痛的悲劇早已過去,你獲得了新的觀察視角,卻又可能被一廂情願的抽象、膚淺所左右。沒有隱而未宣的資料,沒有刺激人心的陰謀論,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種距離感也使這本書獲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圍內,用普遍性的意義來衡量毛澤東。

短短的20年間,毛澤東的故事仍不斷被談起。1980年代初,由於文革的傷痛,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的聲譽受到了影響,鄧小平為他作出了七三開的評價。到了1990年代初時,他又重新獲得了普遍的贊揚,日漸加深的市場化進程造就的社會不公,使很大一批公眾忘記了歷史的傷痕,而懷念起毛澤東時代更公平的歲月;而當毛澤東110周年的誕辰紀念日到來時,紀念毛澤東成為了一種全國性的儀式,人們對於一段遙遠的、由信仰構成的歷史充滿情感。

西方描繪毛澤東的作品的普遍特色,卻是中國的傳記作品最為缺失的角度。菲利普·肖特的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處在於避免了60年代大多數西方學者將毛過分浪漫化與神秘化的傾向,是典型的記者化作品,敘述生動、注重個性與歷史畫面的結合,外國人的角度使那些習以為常的材料煥發出生機。對於歷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絕非是將一切歷史事件視作想當然的、必然發生的結論,而應採取一種向前看的姿態。設想你處於與歷史人物相似的境地,面臨各種選擇的誘惑,並最終作出帶有偶然性的結論。毛澤東絕非那種天生的偉大領袖,在1911年時,他對於中國充滿不成熟的憧憬,18歲的湖南青年設想的中央政府是孫中山成為總統,康有為是總理,梁啟超則是外交部長。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也沒有給他帶來足夠的沖擊,他是依靠被列寧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統的馬克思獲知社會主義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義會議,中國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領導,來自蘇聯的年輕海龜派王明、博古才前途無量。他始終未能贏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傾向於蔣介石。而毛澤東對於美國的感情則在相當大時間內都如此熾熱,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報紙對美國民主的贊美達到了巔峰,在抗戰勝利後,他與周恩來都如此想去美國會見杜魯門;而在某一段時間內,他如此地討厭教條主義,他厭惡別人將馬列主義變成金科玉律;對於共產黨僅僅通過三年戰爭就戰敗了國民黨,他自己都覺得吃驚,他原指望更長的時間……毛澤東的前半生比後半生更容易描述,因為資料更為充分,觀點更為多元,而他的後半生盡管更富戲劇色彩,對此的記載卻不得不千篇一律。與1949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公眾生活,絕對的權力則使他的任何行動都被放大出來。也因此,人們對於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測,渴望在其中發現更多的歷史課本無法言說的秘密與謀略。在世界性的領袖中,沒有比他的後半生更難把握的題材。由於對普遍性歌功頌德的不信任與遭受的苦難,知識分子在描述毛澤東的後半生時,往往又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對此,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邁斯納曾作出過著名的判斷,即中國的主要工業能力、基礎設施,都是毛時代所建立的,這一切都為鄧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過遠與過近,都難以使人理解歷史。老一代知識分子常常擔心,對於文革歲月的遺忘,使年輕一代很可能重演錯誤。距離毛澤東逝世已經28個年頭,伴隨著越來越多私人記錄的出現,那個時代的形象正在變得日益豐滿起來。雖然對於這位在世界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全方位研究仍未開始,但重要的是,我們研究的態度必須發生轉變,新的作家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研究中的過分強烈的情感與道德因素。在這一點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種示範。盡管,我在作品中常常迷失自己,也感受不到這本書的基本坐標與准則是什麼,但是,它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物相對完整的成長過程與其歷史背景,看到了一個人精神氣質的轉變過程。對於不理解毛澤東的新一代人來說,這本書至少值得一讀。

D. 讀完一個小故事,讀後感怎麼寫

一般來要提到部分故事內容,然自後聯系實際議論感慨,給你一些範文看看。
幫人也是幫自己
————讀《救人》與《出門》有感
-----------胡東偉
我們不是生活在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里,過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日子,而是生活在一個人口爆炸、極其擁擠的星球上。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生活不是一個可以孤立的封閉的單元,而是一個和他人聯系極其緊密的空間。

幫人也就是幫助我們自己,這是《救人》與《出門》這兩個小故事給我們的直接感悟。譬如開車在街頭,倘若別人無法行走,我們也會一樣;如果幫助別人把路打通,我們眼前的路也會自然通暢。何況通路的過程又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說不定還可以交到一個知己。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的是天堂和地獄唯一的區別就是天堂里的人相互幫助,其樂融融,因而幸福美滿,而地獄里的人們則自私自利、互相攻訐,以至於飢腸轆轆。這就是幫人與不幫人的後果。姜太公說的好:「與天下同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E. 讀中國歷史故事有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李老師點評:
小作者圍繞《中國歷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發表感想,對黃道婆這位歷史人物進行了歌頌.感情真摯,行文流暢.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有一點不足之處在於,小作者就故事談故事,視角不夠開放.建議在寫作之前,要靜下心來,列好提綱.
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 2006-12-19 14:19:00 | By:Hmily ]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F. 讀責任心故事有感600字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孫維駿,今天我讀了《責任心故事》這本書,我發現《責任心故版事》里的每一個權故事都講述的關於責任心的故事,但是我最熟悉的的一個責任心故事是《最美司機》的這個故事,現在,我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
2012年5月29日,杭州長運客運二公司的司機吳斌駕駛這大客車開往杭州,車上有二十四名乘客,吳斌開車開得很專注,但是他沒有想到一場飛來的車禍會降臨到他的頭上。
上午十一點多鍾,對面行駛一輛紅色卡車,不知道什麼原因,大卡車後面飛來一塊大鐵片,由於車輛都是高速行駛,貼片就像炮彈一樣,只聽一聲巨響,鐵片擊碎大客車的玻璃,擊中了吳斌的腹部,吳斌用手捂了一下腹部,把車慢悠悠的停了下來,乘客看見了吳斌腹部有一條大大的傷口,有的乘客叫來了救護車,過了一會兒,救護車來了。全車的人得救了,可是吳斌的傷勢過重而去世了,所以吳斌本公認為「最美司機」。
這個故事包含著一個道理,不能因為自己的事情而造成車毀人亡的重大車禍,只有每個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我們的安全才能有保障,讓明天更加美好。

G. 讀勵志故事有感 500字 急急急

1讀《貝多芬傳》有感

他短小臃腫,外表解釋,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態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曠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候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的反應出它們的真正思想。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牙床結實得厲害,似乎可以可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古怪地不對稱。

他,預言了一個民族的復興——德意志聯邦,他,象徵著一世紀中人類活動的基調——力!
他,就是在十八世紀這個最混亂最穢濁的時候閃耀著的巨星——貝多芬!

在這里,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論一個如此偉岸的大師,我們只能匍匐在他腳下,掙扎著希望去觸碰他的腳趾。
貝多芬一生苦難不斷,痛苦不堪。一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洋琴面前,或是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裡,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的童年盡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個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

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更大的痛苦就已在叩門,耳聾已開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響;他內臟也受劇烈的痛苦磨折。聽覺越來越衰退。這一切對貝多芬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折磨。要知道,一個音樂大師,如何能夠進入無聲的世界!

更可怕的是,他的精神還受到的深深的打擊。他兩次墜入了愛河,但是最終愛情帶給他的不是快樂,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尤其是他的心靈已因疾病變得虛弱的時候,當他熱戀的人圭恰迪妮嫁給了加倫貝格伯爵,狂亂的情緒更有把它完全毀滅的危險。他的一生就在這一次,似乎到了顛蹶的關頭。

如此多的苦難加負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我們憐惜,我們嘆息,我們感慨。但是,往往是苦難才能築就英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難不是阻礙我們前進的重重障礙,是磨練我們品行,我們意志的磨金石;是鞭策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馬鞭。

我們的生命要的不是一味的風平浪靜,我們要的是與風暴搏鬥,與礁石較勁的驚心動魄。只有在經歷了驚濤駭浪後,我們的生命才能真正綻放,被銘記。 來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2勵志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書,名叫《紹興名人故事》,裡面大都是一些勵志故事,如:《獄中斗敵》、《壇子避蚊》、《當效周生》等。
但對我感悟最深的,還是周恩來的那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出自《當效周生》。故事講了:十二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沈陽,前來接它的大伯對它說;「千萬不要到外國租界地去完啊!」「為什麼呢?」周恩來問。「為什麼?中華不振吶!」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周恩來回到學校後一直在想:為什麼那裡可以住外國人,而中國人卻不可以 住在那兒?那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他決定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周恩來背著,約了個要好的同學進了租界,裡面果真和外面大不相同。忽然,從警察局門口傳來了吵鬧聲,他們連忙趕了過去,原來一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想中國巡警局給她討回公道,可是中國警察不但不幫婦女反而幫外國人。周恩來這才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


回到學校後,同學們常常看見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直到一次修身課上才解開了這個迷。


有一天上修身課,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學生為什麼而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吃飯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 魏校長見周恩來坐在那裡,便讓他來回答。周恩來站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喝彩道:「好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我們也要沿著周恩來光榮的路程,為著自己的目標去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的祖國在世界各國中傲然挺立!

H. 讀····(歷史故事)有感

讀《中外歷史故事》有感

歷史是一個個曲折蜿蜒的故事編織成的,而故事又圍繞著一位位流芳百的偉人。他們用與眾不同的行為在歷史這本書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筆。難忘歷史,難忘偉人!是他們在短暫的人生中印下了許多輝煌的足跡。
《中外歷史故事》敘述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大開這本歷史之書,一篇篇的傳奇故事印入你的眼簾。那盪氣回腸的文字、處變不驚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一定會讓你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而諸葛亮七擒孟獲正是這本歷史故事書上的典型故事,也讓我念念不忘。
諸葛亮七擒孟獲講述了文中諸葛亮憑借他的智謀把起義的孟獲七擒七縱,使孟獲不得心服口服。
讀完文章後,我深有感觸:
天地間最廣闊的不是天空,不是大海,更不是沙漠,而是人的胸襟。
有寬廣的胸襟是交友基礎的條件,有了它就能結識一些友人,但想與朋友結下深厚的情感還得彼此以誠相待,將心比心。諸葛亮就是使用了這個方法。他七擒孟獲,實際上擒的不是孟獲的人,而是孟獲的心!
回眸歷史,展望現在,知心朋友千里難尋。而且人與人之間也缺少了信任,缺少了真誠。酒肉朋友也因此愈發多了出來。如今真是人人勢力眼,只看衣服不看人。
天涯何處覓知音,我們要懂得珍惜朋友,用誠待朋友。豆角開花藤牽藤,朋友相處心連心。讓我們用心底最真誠的呼喚去對待每一個朋友,每一個知心朋友。使他們知道,無論天涯海角,總會有一個朋友日日牽掛著你,想念著你。與你心連心,情跟情。

史 驛——讀《江陰歷史故事》有感
千古一地,留史一方。

江陰,古稱暨陽,又稱芙蓉城,歷來因地處咽喉要沖而被看重,所謂「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江尾海頭,對山鎖江,雖無龍蟠之形,卻有虎踞之勢。於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多少存亡興廢之事、翻天覆地之人,帶著滾滾歷史塵囂,在這里曾停駐片刻。

「地形千瓣合,天塹一江分」。江陰古邑,鍾靈毓秀,文人墨客、忠良名臣顯名於此的必不少。徐霞客遠游八方,攀山探源、涉澗度壑;截木為杖、燃藤求光;訪漁樵所不及,勘校地理古籍,撰寫游記隨筆。感於斯人,江陰得其痴意。繆荃孫避仕隱居,搜簡集冊,編刊校訂,不甘困守學館,惟願圖書長存,又編纂史略、收錄方誌。張之洞、端方待之以師禮,與王壬秋、張謇、趙爾巽齊名。感於斯人,江陰得其精誠。閻應元、陳明遇誓死守城八十一天,殺敵七萬五千,剛烈死節,可敬可佩。感於斯人,江陰得其忠義。劉氏三傑,長兄治文,一代闖將;中兄修樂,開山宗師。感於斯人,江陰得其文采樂理。水存一段風韻,山橫一世忠烈,江陰兒女們,在自己的家鄉書寫歷史,讓歷史在江陰停駐。

「江陰天塹望無涯,廢壘猶存散似沙」。江陰要塞,扼守江口,國家多事之秋,諸位卑闔天下的豪傑領袖、心懷九州的熱血男兒,常有至江陰審勢度形、寄情抒懷的。辛棄疾左遷閑職,壯志難伸,於是上奏《美芹十論》,談兵用武,論道評政,亦一時之壯舉;孫中山慨然離職,督辦交通,南下一行,恰至暨陽,其豐采偉岸,其言辭懇切,其希冀殷深,當百代之美談;陳毅按兵江陰,以退為進,同時視察教育、踏勘渡口,立馬吟詩而去;譚震林指揮若定,率兵開辟錫虞抗日根據地,軍民攜手,抗擊日寇。豎碑銘願,修台紀情,這些在歷史長河中光彩耀眼的人物,親身拜訪過延陵古邑,讓歷史在江陰停駐。

然文筆殘峰、孔廟舊祠見證,江陰亦是數蒙兵災、曾經血雨腥風之地。清末「剃發令」推行至江南,激起江陰人民義憤,於是驅清吏、囚縣令。隨後清軍三十萬奉命圍城,彈丸之地,頓作瓦礫火場。城外清軍伏屍遍野,城內百姓流血十里。屋倒梁傾,草木焉存。城破之日,自殉者的遺體填滿水井、池潭。役畢,全城僅餘五十三人。軍閥混戰時期,在江陰開戰端十次,最慘烈不過「乙丑兵災」,兵匪橫行,草菅人命,槍林彈雨,壁盡洞穿,瓦盡震烈,老少相扶,哭號終日。死事之慘,華夏罕有。這是古城的不幸,但也是歷史的洗禮。古木逢春樹更榮,撫平了的創傷成為了深厚的積淀,成為了珍惜幸福、發憤圖強的理由。

江陰,渾如一個歷史的驛站,風塵劫數來來往往,留下無數題詠、公案、古跡供人憑吊,我輩過客,鑒史有懷,生為赤子,當盡心以報,因為歷史也有可能因我們而在此停留

I. 讀《木里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讀《木里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最佳答案
這是一本關於小男孩木里的生活故事:因為趕不上跟新認識的朋友告別,他把自己的絨布小兔留給了朋友,讓絨布小兔替他說再見;因為媽媽喜歡燕子阿姨家扭成麻花狀勺柄的咖啡勺,他自己動手,把家裡的小勺子都弄得歪歪扭扭的,真的給了媽媽一個「驚喜」; 因為媽媽不小心弄壞了他的畫,木里氣得像氣鼓鼓的青蛙,媽媽講故事賠禮道歉,最後氣鼓鼓的青蛙不見了,愛畫畫的男孩兒回來了……

2019-08-17
149
84
其他1條回答

讀後感大全100字
讀後感50字大全30篇
讀書筆記30篇50字
木里的故事讀後感徵文
長故事的爬山虎讀後感
整本書木里的故事讀後感
木里的故事讀後感100字
木里的故事讀後感350
讀《木里的故事》有感
木里的故事讀後感四百字
讀木里的故事寫讀後感
木里的故事讀內容
故事大全童話故事成語故事大全貝多芬的故事貴賓棋牌
上滑了解更多

J. 讀成語故事有感500字

以前,我對成語是知之甚少,一度認為成語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東西,但是自從讀了《成語故事》後,我才感到自己對成語的了解太少了,原來成語是這么的有趣,能帶給人很多很多的知識,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記得《成語故事》中的有一則《驕兵必敗》。
它寫的是:魏相是我國漢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員,他當過好多的官。據說,他很小的時侯就讀過《易經》,文章寫得好,也很有見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漢朝,匈奴人打了敗仗,向北方逃去。當時漢朝的皇帝漢宣帝,准備追擊打垮匈奴。那時魏相正當丞相。魏相對皇帝說:「我聽人家說兵分4種:義兵、應兵、貪兵、驕兵。還說義兵打仗會勝利,應兵一定能克服敵人的進攻,搶寶貝的貪兵不會打仗,驕兵必然會打敗仗。」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放棄了追擊的念頭。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句話總結出「驕兵必敗」這個成語。讀到這我才發現,魏相的學問真是太淵搏了。他用了寥寥數語就讓漢宣帝知道了驕兵必敗的道理。但我自己何嘗不是跟漢宣帝一樣?只要做了什麼好事,比如說老師今天誇獎了我,我回家就馬上得意地告訴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聽了後往往只會說:「知道了!」現在想想,真是汗顏。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不可磨滅的一大部分,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大家都來讀《成語故事》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