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我和母親的故事
『壹』 草房子故事發生在蘇北水多什麼主要線索人物是什麼書中寫了男孩什麼對尊嚴的執
草房子故事發生在蘇北水多什麼主要線索人物是什麼書中寫了男孩什麼對尊嚴的執
『貳』 評書挺進蘇北講的是什麼故事內容簡介是什麼
新四軍挺進蘇北,執行開辟蘇北、發展華中戰略任務的故事。
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奉命率領所屬主力部隊挺進蘇北,執行開辟蘇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在陳毅同志的領導下,把黨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正確地處理了黨內外、敵友我、軍事與政治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關系;經過五次戰斗,贏得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戰役決戰的勝利;實現了新四軍與八路軍的勝利會師,奠定了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叄』 蘇北連雲港三國時期屬於哪方勢力古地名(連雲港)是什麼這里有過哪些三國歷史和故事
三國時期轄朐縣、郯城、蘭陵、襄賁、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慮、合城11個縣。 蘇南屬吳,蘇北歸魏。連雲港三國時期稱東海國,屬魏。 陸遜——中國三國時期吳國軍事家
陸遜,字伯言,三國時期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最初在孫權的將軍衙署做東西曹令史,後來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管縣中政事。縣中連年亢旱,他開倉賑濟貧民。勸農督桑,政績優異。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一帶,山賊騷擾,侵害百姓。陸遜獲得准許自行招兵,深入險隘征討,一一盪平,被升為定威校尉,屯駐利浦。
陸 績:(生卒年待考),吳郡吳縣人(今江蘇蘇州)。著名三國時期天文學家。
朱桓:字:休穆
時間:177——238(壽62)
籍貫:揚州 吳郡吳城(今江蘇蘇州)
官職:前將軍 青州牧
顧雍
顧雍(168—243),字元嘆,吳郡吳縣人。三國孫吳丞相、政治家。
朱異,字季文,,吳郡吳縣人,桓子,鎮南將軍,大都督,嘉興侯。
『肆』 關於古箏春到拉薩 單簧管 蘇北調 詩朗誦 中華少年 合唱 愛我中華 和民族團結的故事和謎語的串詞
去買單簧管教程的配套光碟啊 ..
『伍』 蘇北和總裁的故事!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組cp特萌,小受叫蘇北,小攻叫什麼我不知道,我想知道他們的完整故
微博里蘇北先森和一路向北,有北北和總裁的聊天記錄
『陸』 十大元帥陳毅的故事
1、陳毅糍粑蘸墨汁的故事
有一年,他到一位親戚家去歡度中秋節,一到就看見一本自己很想讀的書,於是忘記了步行盡十里路的疲勞,立即躲到一個空房間里專心地讀起來,一邊讀,一邊作毛筆批註。
親戚幾次來催他吃飯,他也捨不得將書放下。親戚就把糍粑和糖給他端去,誰知他嘴裡吃著糍粑,注意力卻還完全沉浸在書中。糍粑本該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硯台里蘸上墨汁往嘴裡送。
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面去,只見他滿嘴都是墨,便喊來了眾親友來看,大夥一瞧都忍不住捧腹大笑。陳毅卻很風趣地說:「喝點墨水沒關系,我正覺得肚子里墨水少哩。」
2、陳毅的幽默故事
建國初期,陳毅任上海市長。有一次對工商界人士演講,講台上擺放著名貴的鮮花和精美的茶具。陳毅一上台就說:「我這個人講話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容易手舞足蹈。
講桌上的這些東西,要是被我碰壞,我這個供給制的市長,實在賠償不起,所以我請求支持會議主持人,還是先把這些東西『精兵簡政』撤下去吧。」會場上的人們立刻發出了輕松的笑聲。
在60年代的一個會議上,陳毅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而大聲疾呼:「不能夠經過了幾十年改造、考驗,還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項帽子戴在所有知識分子頭上!」
說到這里,陳毅摘下帽子,向參加會議的知識分於代表鞠了一躬,然後大聲說道:「今天,我給你們行脫帽禮!」這真摯的感情和恰到好處的幽默,使與會者為之動容。
陳毅講話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談,常常以機敏而風趣的言辭使聽者折服。在一次會議上,有人看見他拿著一份稿紙,還不時地低下頭看看,後來竟發現那是一張白紙。
「陳總,您怎麼用張空白的發言稿啊?」會後有人問他。他回答說:「不用稿子,人家會講我不嚴肅,信口開河。」
3、一盤開局的圍棋
陳毅故居景區有一處景點,用花崗石雕刻了20顆巨型棋子,形如一盤開局的棋,名為「友誼廣場」。這處廣場正是立意於陳毅元帥「圍棋外交」的高超外交手段。
1958年2月11日,毛澤東正式任命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雖然他在日記中曾表示對負責外交工作「實有綆短汲深之懼」,但他仍然出色地完成了黨交予他的這項重任。
陳毅的外交手段極為豐富,其中一個明顯特徵,就是善於借力。1958年,中國對日本提出改善中日關系的政治三原則後,淺沼稻次郎、石橋湛山和松村謙三等日本政界知名人士相繼訪華。
在一次會見中,陳毅對松村謙三先生提出一條建議,「圍棋、乒乓、書法、蘭花都可以交流,不談政治,只談友好。」
松村謙三先生極為贊同,回國後,他積極奔走,終於促成了1960年日本圍棋代表團首訪中國的中日關系破冰之行,1962年中國圍棋代表團回訪日本,此後中日民間交流日益增多。
1964年12月,日本29位知名棋手發出呼籲,發動日本800萬棋士徵集民眾簽名,要求恢復中日邦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全面實現邦交正常化。
陳毅這一外交創新,也被運用到了中美兩國建交進程之中。陳毅,以其外交工作的輝煌成就,為新中國真正登上世界舞台建立了功勛。
4、一張摺痕照片
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珍藏著一張帶有深深摺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
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
到達延安後,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
時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毛澤東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獲。毛澤東復信稱贊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
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並落款為「兒仲弘敬書」。
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
5、一台水力軋花機
1922年,21歲的陳毅回鄉時,做過一件至今仍被鄉親們傳為佳話的事情。當時,農村極為落後,只有一些人力驅動的前清時安裝的農業機械。
以軋棉花的機子為例,需要3到5個壯勞動力輪番上陣才能驅動,且效率十分低下。一日,陳毅步行於羊岔河畔,看著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裡的軋花機太過笨重,費時又費力。
為何不為鄉親們改裝成水力驅動?也正好將學到的知識用之於民,讓鄉親們認識到科學與知識的力量。陳毅很快便將想法付諸實踐。
經過試用,陳毅改裝的軋花機不僅省了勞動力,軋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看稀奇」,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贊,陳毅格外開心。
隨後,他向留法的同學蔡和森去信,申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之後,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組織已經同意他的請求。1923年初,陳毅離開故鄉。
從此,堅定地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如今,這台水力軋花機仍然保存在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中。
『柒』 中國革命偉人的故事
1、徐向前
在大別山地區,徐向前曾帶領紅軍粉碎國民黨軍三次「會剿」作戰。萬里長征路上,徐向前率領紅軍多次翻雪山,3次過草地,吃野菜,啃皮帶。
1944年7月,徐向前因患肋膜炎住進和平醫院,病情嚴重,高燒不止,以至連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都未能出席。而被人們最為熟悉的解放山西的戰役就是在重病時打下的。
1946年11月,大病未愈,徐向前就給中共中央寫了報告,要求去太行前線。出任命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徐向前帶病出征,率先指揮三縱隊攻佔運城,殲國民黨軍1萬餘人,後又攻克臨汾。但是山西全境尚有閻錫山和國民黨軍20多萬人。
徐向前此時手下的部隊不足6萬人,而且經兩次攻堅戰傷亡較大,供給也困難,此時,閻錫山坐鎮太原,指揮著13萬大軍,要在太原以南同蒲路至靈石一線,與徐向前指揮的6萬人決戰。為打贏這一仗,病中的徐向前坐著擔架指揮三路大軍。
採取包抄、圍攻靈活機動的戰術在汾河東岸,把號稱精銳的「親訓師」大部殲滅。部隊在他的指揮下,苦戰、巧戰,歷時30天,殲敵10萬餘人,俘山西省保安司令兼山西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以下將官14名,解放縣城14座。
2、毛澤東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是毛澤東去「東山」前,留給父親的一首詩。
1910年初秋的一天,毛澤東挑著簡單的行李,懷著從未有過的激動心情離開了家鄉,離開了養育他17年的韶山沖,心中豪情萬丈。臨行前,他揮筆改寫了日本人的一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本里。就這樣,毛澤東踏上了「東山」之路,也踏上了實現志向之路。
3、孫中山
12歲的孫中山,跟著媽媽,第一次乘船漂洋過海,到了檀香山生活。在檀香山當時住著有當地的土著人和移居來的白人、黑人,語言和對話也是五花八門,有華語、英語,還有聽不懂的當地人所講地方語,孫中山從沒有拘束感,他求知好學,努力的學習語言和別人交往,在和別人的接觸交談中接受新事物、新知識。
孫先生從小就很懂事,像所有窮孩子一樣,自懂事起就開始分擔家務勞動,他為了能幫家管好店裡的事務,勤苦好學,居然學會了珠算和記帳的辦法,也寫得一手好字。
當他的哥哥孫眉見他小小年紀就學會記帳就鼓勵他做生意時,但他卻纏住孫眉說要去讀書而不想做生意,哥哥奇怪地詢問原因,孫中山堅定地說「我要讀書,救國救民!」從此以後,孫中山就向目標前進,奮發圖強,成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4、陳毅
陳毅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有一次,他正在看書時,媽媽端來一盤餅和一碗芝麻醬,叫他蘸著吃。陳毅的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因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經常是開著的。
陳毅一邊看書,一邊吃餅,不知不覺中,竟把餅蘸到墨盒裡,一口一口吃得還挺香的。媽媽走進屋裡,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起來:「你再吃什麼?」
這時,陳毅才發現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得拉他去漱口。陳毅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啊!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了呢!」
5、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
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
一個兵痞聖氣凌凌地說:「怎麼拉?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
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