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理發匠本人的故事讀後感

理發匠本人的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43:05

⑴ 燕趙老年報,理發的故事,讀後感例文

理發的故事

那是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小鎮上的年輕人已學會懷抱吉他坐在街口自彈自唱。正在走街串巷賣冰棍的古四海忽然扔掉冰棍箱子,開起了一家「古記美發店」。別人問他為啥要改行,他回答說是恢復了祖傳家業。可他的父親馬上出來辟謠說祖上並沒有出現過理發匠。這真有些讓人琢磨不透。
那是一個崇尚標新立異的年代,到處都飄盪著鄧麗君的歌聲。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用改變發型的方式來表達對舊時代的不滿和對新時代的呼喚,「古記美發店」自然就成了年輕人最愛光顧的地方,古四海的生意出奇的好。人們在佩服他眼光獨到的同時,也心生疑惑:從來沒見這小子拜過師學過藝,他的技術從哪裡來的?
雖然店鋪是復古式的,可古四海的手藝卻是很新潮的,剪燙吹樣樣精通,而且還會刮臉修面,各種年齡的顧客都能應付,讓其他同行難免生出羨慕嫉妒恨。更讓人們眼紅的是,一些女孩子也愛光顧古四海的理發店,其中一個叫唐小婉的姑娘去的最勤,她被稱為青石橋鎮上的一枝花,漸漸地就傳出來她跟古四海好上了的消息。
唐小婉曾經咬著古四海的耳朵問他從哪裡學來的手藝,古四海笑著說無師自通。唐小婉不相信,逼他說實話,古四海就說,唉,或許我的前世就跟理發匠有緣?唐小婉聽得半知半解,可她的弟弟卻深信不疑。唐小婉的弟弟名字叫唐小濤,當年正在北京讀大學。那年暑假回家後,姐姐帶他去見古四海,想讓弟弟參謀一下。
古四海相貌堂堂,英俊瀟灑,這一點兒讓唐小濤比較滿意,但個人素質如何?唐小濤學的是歷史專業,想考驗一下古四海的見識,於是就有意跟他探討歷史問題。讓唐小濤感到意外的是,古四海對明清以來的歷史了如指掌,令唐小濤刮目相看,於是就引為知己。

古四海講了一個故事,讓唐小濤大開眼界。
明朝末年,青石橋鎮上有一個戴姓理發匠,他當年學藝的時候,師傅每天都要讓他用刀子刮掉冬瓜上面的一層絨毛,以此來鍛煉他的耐性和腕力。每次練習完了,他就長出一口氣,隨手把刀子插進冬瓜里,不成想慢慢就成了習慣。獨立經營後,他有一次給一個和尚剃頭時,恍惚覺得刀子下面還是冬瓜,剃完後順手就把刀子插了進去。
和尚一命嗚呼,戴姓理發匠也被抓了起來關進了死牢。即將處決的時候,清軍打了過來,佔領了青石橋鎮,所到之處第一件事就是強迫漢人剃發留辮,於是對理發匠的需求大增,可哪有那麼多理發匠?一個清軍頭目聽說了戴姓理發匠的事兒,就把他從死牢里拎了出來,讓他戴罪立功。
撿了一條命的戴姓理發匠對清軍感激涕零,立馬剃掉了頭發留起了辮子,並義務為清軍服務。清軍頭目很高興,下令讓鎮上所有的人都到戴姓理發匠家去剃頭,戴姓理發匠因此賺了不少錢。有人曾經罵他見風使舵厚顏無恥甘當滿人奴才,戴姓理發匠不緊不慢地回了一句,有奶便是娘,給誰當奴才不是當奴才?
有人用心琢磨了一下,感覺五味雜陳。
但是,很多人並不願意剃成滿清那種發型,其中就包括戴姓理發匠的親弟弟戴秀才。戴秀才時年二十四歲,是戴家歷史上第一個秀才。戴姓理發匠為了供他讀書起早貪黑地勞作,希望弟弟能夠博取更大的功名。戴秀才說他不想剃發,被大哥一頓訓斥,說如今已是滿人天下,敢不服從只有死路一條。戴秀才說我有選擇發型的自由,大哥一個巴掌扇了過去,並且說要斷了他的經濟來源,不惜廢掉功名;加上妻子的苦苦哀求,戴秀才這才妥協下來。
然而,還是有很多漢人不願意剃發。清軍頭目大怒,冷笑三聲說,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我倒要看看是他們的脖子硬還是老子的刀劍利。於是便大開殺戒,人頭紛紛落地。戴秀才看不下去了,就去找清兵頭目理論,卻被抓了起來,幸虧戴姓理發匠急忙趕來求情,戴秀才才免除一死。
戴秀才回來後仍不思悔改,居然給知縣寫了一封信,指出這種行為是極其野蠻的,是不得人心的,長此以往必然會加劇民族矛盾帶來嚴重的社會隱患。如果用現在的觀點來看,戴秀才的這番言論極富遠見,可惜知縣大人不理解也不能接受,甚至不能容忍,於是就急報朝廷,把戴秀才抓起來砍頭了。
臨刑前戴姓理發匠親自為弟弟剃了一次頭。戴姓理發匠神情憂傷欲哭無淚,戴秀才卻安慰大哥說,不必難過,砍頭好像風吹帽,二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隨後仰天大叫,剃頭就像割韭菜,砍頭也像割韭菜;韭菜割了年年長,滿人江山必然亡。

唐小濤好像聽出了一個破綻,問,人們都說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你怎麼說二百年?難道有啥玄機嗎?古四海笑而不答。唐小濤還要問,唐小婉一頭闖了進來,說,如今縣城裡已經流行燙發了,古四海你會不會?古四海說,那有啥不會的?當即帶著兩人到縣城理發店裡去請教。
回來後古四海拿唐小婉做實驗,生產出了小鎮上第一個燙發。波浪形的卷發一下子顛覆了人們的觀念,年輕人頓覺耳目一新,於是蜂擁而至央求古四海也給自己燙發。那些日子「古記美發店」每天都是門庭若市,雖然古四海收費不低。
唐小濤也有點兒心動了,於是就讓古四海給自己燙了發。可是,他的父親卻極為反感,說你姐姐是個姑娘家,燙發倒還說得過去,你一個男娃子,頂著一頭雞窩一樣的頭發成何體統?乾脆剃個「陰陽頭」算了。命令古四海統統給剃下來。古四海跟唐小濤對視一眼,誰都不表態。唐父大怒,操起掃把就向兒子打去,兒子一氣之下就提前回到學校。
古四海和唐小婉把唐小濤送到火車站,唐小濤還抓住那個問題不放,問為啥是二百年而不是二十年?古四海笑著說,都這時候了還有心思問這個?關心一下你的頭發吧,小心回到學校繼續挨批。唐小濤就說,哼,我的頭發我做主,誰要強迫我改變發型還不如直接砍掉我的腦袋。
古四海愣了一下,這話有點兒耳熟。
回到理發店,工商所一個趙姓管理員已等候多時了。他說他要燙發,古四海就給他燙了發。趙管理員拍拍屁股就走了。第二天,趙管理員又帶著女朋友過來燙發,完了之後仍然拍拍屁股就走了。第三天,趙管理員帶著姐姐又來了,隨後帶著妹妹又來了,仍然沒有支付一分錢。
接下來,趙管理員的親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都來燙發,仍然沒有支付一分錢。古四海開始笑臉相迎,後來苦笑著硬著頭皮服務,再後來就是面無表情。他不敢得罪趙管理員,因為他管著古四海的理發店,而且他的姐夫還是派出所副所長。
但趙管理員的社會關系太多了,很多人都來免費燙發。古四海實在受不了了,就提出要收費,可趙管理員臉色很難看,帶著朋友扭頭就走。古四海第二次提出來,趙管理員就冷冷地說,我帶朋友來是看得起你,別不識抬舉,你這店還想不想開下去?
古四海偏偏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心想你也太欺負人了吧?於是就把這事兒向縣工商局告發了,結果趙管理員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提拔副所長的計劃也擱淺。他心生不滿,決定報復古四海,於是就去跟他的姐夫商量。沒過多久,派出所副所長就帶人把古四海抓了起來,因為他經常組織年輕人跳舞,男男女女摟在一起,這不僅是資產階級自由化,而且涉嫌聚眾流氓,擾亂社會秩序。
因燙發而帶來災禍,這是古四海怎麼都沒有想到的。
唐小婉急忙給弟弟打電報,唐小濤火速請假趕了回來,問明緣由後,猛然一拍桌子說,無法無天!隨後,他去找相關領導,不是吃了閉門羹,就是被踢了皮球。無奈之下,唐小濤另闢蹊徑,寫了好幾封控告信,讓父親、姐姐還有其他年輕人都在上面按下手印。隨後,唐小濤帶著書信回到北京,寄給相關領導。
古四海兩個月後就被放了出來,此時年關將近,街巷裡到處都飄散著臘肉的香味。唐小濤也放寒假了,父親帶著他和姐姐一起迎接古四海回家。給古四海接風洗塵後,唐父提出說也想燙頭發。古四海愣了好一會兒,繼而會心地笑了起來,隨後便起身為准岳父服務。唐小婉笑著說,爸爸,你不怕別人笑話嗎?唐父說,怕啥?想當年你老爹我連「陰陽頭」都剃過,還怕卷發?
唐父燙發的新聞很快傳遍了全鎮,成為那個時代特有的記憶。

然而,唐小濤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面,他始終抓住二十年二百年的問題不放。古四海笑著說,你請我吃酸漿面我就告訴你。隨後兩人來到酸漿面館,幾杯白酒下肚後,古四海終於打開了話匣子。還記得那個戴秀才嗎?當然記得。好,接下來還是他的故事。
話說戴秀才死後陰魂不散,始終不肯托生。一直到二百多年後,他仍然在陰間游盪,而這時候已經是民國初年了。某一天,戴秀才的陰魂又飄回到青石橋鎮上,只見街上的人們大都剪掉了辮子,沒有人再強求剃發留辮了。戴秀才心想這時代變化得真快。
然而,終究還是出現了例外。
一個洪姓理發師堅決不剪辮子,說要保持祖宗的傳統,可他並不是滿族人啊,為此遭到眾人的恥笑。但是,洪姓理發師並不在乎,不只不在乎,他還做出了一些逆潮流而行的舉動來,讓人真漲了見識。比如,他經常擔著理發挑子走街串巷給人剃頭,經過理發店門口時,故意將方斗旗桿放在後面,凳子放在前面,圍單系在腰間,右手環抱旗桿,左手拉著拴座凳的繩子。
理發店裡一個老師傅很快便走了出來,拱手說,伸手拉住八股繩,問聲師兄哪路行?洪姓理發師斜眼看著老師傅說,把你前面的頭發剃掉,把辮子留起來,再來跟我說話。老師傅說,如今啥年代了,還留那根鳥辮子?洪姓理發師就問,那你為啥要攔我?老師傅說,因為你不懂規矩,舉動反著來,是對我們理發店的蔑視。
洪姓理發師就說,如今啥年代了,還講那些鳥規矩?
說完抬腳就走,留下老師傅發了一陣呆。
回到家裡,洪姓理發師眉飛色舞地向家人講起了剛才發生的故事,恰好他的女兒從縣城中學回來,接過話頭就批評父親思想落後。洪姓理發師說,祖宗立的規矩哪能隨便丟?女兒挺著胸脯說,頭發是自己的,留啥發型自己說了算,誰都不能幹預。想當年,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剃發留辮就是不對的。
洪姓理發師立即抓住破綻說,是啊,頭發是自己的,我剃發留辮幾十年了,早就習慣了;你們留啥發型我不管,可你們為啥要干預我的自由?女兒一時語塞,隨後便指責父親蠻不講理且死抱著傳統不放。洪姓理發師一怒之下打了女兒一巴掌,女兒便稀里嘩啦地哭了起來。
戴秀才把一切看在眼裡,覺得洪姓理發師太過分了,於是就附在他身上,洪姓理發師從此就有點兒不正常了。第二天,洪姓理發師拿起剪刀,當著眾人的面,自己剪掉自己的辮子,並且高聲大叫,去你媽的辮子,老子也要反傳統!
洪姓理發師是青石橋鎮上最後一個剪掉辮子的男人;換句話說,在洪姓理發師後腦勺上擺動了好多年的那根辮子,終於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激進的人們包括洪姓理發師的女兒歡欣鼓舞,保守的人們暗自傷感,更多的人則只是圍觀一番,然後各干其事。
洪姓理發師醒來後突然發現辮子沒了,聽說是自己親自剪掉的,於是便捶足頓胸嚎啕大哭,最後撞牆而死。此事在地方誌上有所記載,成為一個人間悲劇。後來回到地府中,戴秀才一打聽才知道那個洪姓理發師原來就是自己的大哥死後托生的,不禁後悔萬分。這時候戴秀才陰壽已滿,需要轉陽,但他再次申請延遲半個多世紀,以示對自己的懲罰。

怎麼又冒出個五十多年?唐小濤問。
說明還有故事么。古四海回答說。
那,繼續講吧?唐小濤說。
改天吧,今天回去還有事兒,你沒看見等著我燙發的人排了老長的隊?得抓緊時間賺錢喲。古四海說完便拉起唐小濤往回走去。接下來的工作十分繁忙,古四海再也沒有時間給唐小濤講故事了,誰都沒想到這居然成了一個永久的遺憾。
派出所副所長覺得敗在一個大學生手下很沒面子,於是就謀劃著實施報復。他讓一個風情萬種的女子去勾引唐小濤,百般挑逗。唐小濤哪裡見過這種陣勢?雖然他並非真心喜歡那名女子,但潛意識中的原始沖動終究佔了上風,就在一個日暮西山的時候稀里糊塗地跟著女子來到青石橋畔。
正當兩人摟在一起卿卿我我的時候,女子的男朋友沖了出來抓住唐小濤就打,派出所副所長早已在旁邊悄悄地舉起相機把整個過程都拍了下來。唐小濤好不容易掙脫了,撒腿就往回跑。女子的男朋友緊追過去,在唐家門口大鬧起來。直到唐父硬著頭皮出來賠禮道歉,對方才罵罵咧咧地走了。
寒假結束後唐小濤回到了學校,沒過多久就被學校政訓處喊去談話。處長把幾張照片和一封舉報信擺在他面前。照片上是他跟那名風流女子親熱的鏡頭;那封信是女子的男朋友寫的,舉報他勾引良家姑娘。處長綳著臉說,是不是太空虛了才幹出這種丟人的事兒?你看你,頭發也燙成了卷發,這是典型的資產階級自由化!
很快唐小濤就作為典型受到了批判,但他拒不認錯,堅稱自己是清白的,對他的批判是上綱上線小題大做。他的態度徹底激怒了政訓處長,一定要開除他。處理結果下來的時候已是初夏,唐小濤拿著處理決定書頓時傻了眼,他沒想到會是這種結果。一個人在梧桐樹下站了很久,心裡空落落的。隨後,他將處理決定書撕碎,大踏步地朝校外走去。
街上人來人往,可唐小濤大腦里仍是一片空白。初夏的陽光打落下來,他卻感到冬天般的寒意。在一個空曠的街口,唐小濤茫然地橫穿過去,恰好一輛汽車疾馳而來,將他撞得飛了出去,重重地磕在水泥地上。鮮血順著口鼻耳朵噴湧出來,就像當年戴秀才被砍頭時一樣噴涌而出,濕透了一頭濃密的卷發。
唐父接到消息後悲痛欲絕,急派古四海和唐小婉趕到北京處理後事,希望把唐小濤的屍體運回來。多少年後古四海隱隱覺得,那雖然是一場飛來橫禍,卻跟時代有著某種暗合的關聯——如果不是因為燙發,唐小濤說不定就不會死於非命。

安葬唐小濤後,古四海坐在他的衣冠冢上陪他說話。
古四海說,你不是還想聽聽那個五十多年的故事嗎?那我就接著講吧。五十多年後,差不多輪到戴秀才托生了。有一天上午他悄然溜到人間,在青石橋鎮上,碰巧看見了這樣一番景象:一個年輕男子被一群學生按在地上;另一個男生拿著剪子刷刷刷地剪掉了他左邊的頭發,留下了右邊的頭發。隨後,學生們松開了年輕男子,他跳起來就跑。圍觀的人哈哈大笑,一邊笑一邊說,快看啦,他的發型好古怪!
一個學生就說,那叫「陰陽頭」,專門對付「牛鬼蛇神」的。一個老者說,那不是鎮上中學里教語文的唐老師嗎?你們咋能這樣對他?手拿剪刀的那個男生就說,他是右派出身,卻不肯悔改,經常散布一些反動言論,是典型的「牛鬼蛇神」!
隨後,學生們沖進唐老師的住處再次把他揪了出來,在大街上游斗。大約是第一次看見這種古怪的「陰陽頭」,引得更多人出來圍觀。戴秀才也夾在其中,只是人們看不見他,他卻看得見人們。他覺得學生們做得太過分了,想阻止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阻止,感到有點兒困惑。
當晚,戴秀才飄飄忽忽地來到唐老師家中,只見他正在煤油燈下對著鏡子看著自己的頭發,手裡也有一把剪子,卻怎麼也下不了手。隨後,唐老師扔下剪子,坐到書桌前專心看起書來,是一本厚厚的《魯迅全集》。戴秀才似乎看明白了,於是趁唐老師熟睡的時候悄然剪掉了他右邊的頭發。
第二天醒來後,唐老師忽然發現頭發被剪掉了,大吃一驚,正惶惑不安的時候,學生們再次沖了進來,一看他的發型變成了極短極短的寸頭,就厲聲質問他頭發去哪裡了?唐老師說不曉得,早上起來就這樣了。學生們不相信,說肯定是他故意剪掉的,想以此來對抗批鬥。
唐老師說,我哪有那個膽呀?
學生們說,肯定是你乾的,你這「牛鬼蛇神」!
打倒牛鬼蛇神!打倒死不改悔的老右派!
唐老師耐著性子說,同學們,雖然不是我剪掉了頭發,但我有這個權利;你們不能強迫我留「陰陽頭」,你們這是踐踏人權!學生們就用不屑的語氣說,人權?你的人權在我們手裡,我們想咋樣就咋樣。你到現在還在堅持你那一套,真是痴心妄想死不改悔!
隨後,學生們用報紙糊了一頂高高的帽子戴在唐老師的頭上,架著他遊街去了。唐老師不再說話,用沉默來表示他的抗議,不管學生們如何辱罵他毆打他,他都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地看著學生們。晚上回到家裡,唐老師洗完澡後,仍然坐在煤油燈下靜靜地讀魯迅。
那是一個鬧哄哄亂糟糟的年代,能有如此定力實在難得。戴秀才對唐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只恨自己托生晚了沒能跟他成為朋友。那麼,唐老師有兒女嗎?自己如果能成為他的女婿或者成為他兒子的朋友,也是一件幸事!
想到這里,戴秀才決定立即托生,一年後就跟唐老師成了街坊鄰居。古四海對唐小濤說,你曉得那個唐老師是誰嗎?他就是你的父親我的老丈人。這樣一說,你肯定也曉得我的前世今生了吧?我們的緣分早在三百年前就定下了。
此後每年清明節,古四海都去唐小濤的衣冠冢上給他燒紙。

⑵ 請問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的主要內容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主要內容概括:這個故事講的是古代的亞歷山大城中有兩個手藝人,一個是洗染匠艾皮·勾,另一個是理發師艾皮·綏,他倆是鄰居。洗染匠艾皮·勾為人狡詐,常常騙人,而且厚顏無恥,在當地丟盡了臉面,做盡了醜事,他經常以各種借口向顧客騙取錢財。而理發師艾皮·綏為人善良,總是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常常是自己吃虧還替其他人辯護。後來,艾皮·勾覺得在這座城市賺不到什麼錢,就與艾皮·綏商量去另一座城市做生意。他們離開亞歷山大城去乘船,艾皮·綏每天給船上的人剃頭,得到了很多錢和食物,而艾皮·勾好吃懶做。這樣過了幾天,終於,在一位船長的幫助下,他們倆來到另一座城市,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有一天,艾皮·綏生了重病,但艾皮·勾還是好吃懶做,等到飢腸轆轆時,沒有辦法,只好起床,他偷走了艾皮·綏的錢包後逃跑了。在街上走來走去時,沒有發現一間染店裡有彩色的衣服和布,全是藍色和白色兩種顏色。艾皮·勾就去王宮找國王,說:「這里的人只會染一種顏色,我會染很多很多種顏色。」國王聽了艾皮·勾的話,覺得很有道理,給他蓋了一座染坊,取名為「王家染坊」。從此, 艾皮·勾成為趾高氣揚的大富翁了。當艾皮·綏醒來時,摸了摸口袋,才發現錢被艾皮·勾偷走了。他上街去找艾皮·勾,沒想到被艾皮·勾狠狠地打了一頓。艾皮·綏養好傷後想去洗個澡,讓心情舒暢一點。但是這里沒有澡堂,本地人連澡堂是什麼也不知道,於是他上王宮去,讓國王給他蓋一個豪華的澡堂,國王答應了。不久後,澡堂建好了,人們爭先恐後地上澡堂洗澡。艾皮·綏不論貴賤,都禮遇有加,所以他不但財富日增,朋友也越來越多,與他們交情深厚。而艾皮·勾卻依然在王宮里狡猾地陷害艾皮·綏,把自己的地位提高。最後,艾皮·勾因陷害艾皮·綏被國王拆穿,國王終於知道了艾皮·勾是個小人,就下令燒死他、淹死他。在一旁的艾皮·綏還向國王求情:「懇求國王看在我的面子上饒恕他吧!他對不住我的地方,我都原諒他了。」「你可以寬恕他,可我卻不能饒恕他的惡行。」國王大聲喝道,「快把他帶走,照王法處置吧!」差役按國王的命令,把艾皮·勾帶到市中遊街,然後把他和石灰一起裝在大麻袋中,扔在海里,活活把他燒死、淹死。

⑶ 分別寫讀堂吉訶德的讀後感和作品介紹,字數500至600,不要太長。

讀後感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游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里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桿兒似的游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時,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著寫著,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網路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丑惡現象,一方面贊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著每一個讀者。《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作品介紹
《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台·拉·曼卻》,作者在序言中申明:「這部書只不過是對於騎士文學的一種諷刺」,目的在於「把騎士文學地盤完全摧毀」。但實際上,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超過了作者的主觀意圖。在這將近一百萬言的作品中,出現了西班牙在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整個社會,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侶、牧師、兵士、手藝工人、牧羊人、農民,不同階級的男男女女約七百個人物,尖銳地、全面地批判了這一時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私有財產制度,使它成為一部「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駑騂難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銹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要去游俠,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堂吉訶德又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為他的女主人,給她取了名字叫杜爾西內亞。於是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做城堡,把老闆當做城堡的主人,硬要老闆封他為騎士。店老闆樂得捉弄他一番,拿記馬料賬的本子當《聖經》,用堂吉訶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著實打了兩下,然後叫一個補鞋匠的女兒替他掛刀。受了封的騎士堂·吉訶德走出客店把旋轉的風車當做巨人,沖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他把羊群當做軍隊,沖上去廝殺,被牧童用石子打腫了臉面,打落了牙齒。桑丘·潘沙一再糾正他,他總不信。他又把一個理發匠當做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做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他把一群罪犯當做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要他們到村子裡找女恩主去道謝,結果反被他們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參孫·卡拉斯科假裝成騎士把他打翻了,罰他停止游俠一年。堂吉訶德永遠愛對著臆想中的敵人猛沖過去,亂戰一陣,但是由於他的美好願望不切實際,戰術荒誕可笑,因而處處碰壁,好心不得好報,甚至險些喪命。當他和桑丘吃盡苦頭,輾轉回到家鄉時,他已一病已不起。但經過一翻游歷,他已認識到自己從前是個瘋子,那些騎士小說都是胡說八道,只恨後悔得太晚了。
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桑丘·潘沙本來為當「總督」而追隨堂吉訶德,後看無望,仍不舍離去也正為此。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著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產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態。
堂吉訶德的侍從桑丘·潘沙也是一個典型形象。他是作為反襯堂吉訶德先生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他的形象從反面烘託了信仰主義的衰落這一主題。堂吉訶德充滿幻想,桑丘·潘沙則事事從實際出發;堂吉訶德是禁慾主義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則是伊壁鳩魯式的享樂派;堂吉訶德有豐富的學識,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訶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他,桑丘·潘沙是一個農民,有小私有者的缺點,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島(實際上是一個村)的位置上時,他又能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貪污受賄。後來由於受不了貴族們的捉弄離了職。他說:「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佔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朱光潛先生在評價堂吉訶德與桑丘·潘沙這兩個人物時說:「一個是滿腦子虛幻理想、持長矛來和風車搏鬥,以顯出騎士威風的堂吉訶德本人,另一個是要從美酒佳餚和高官厚祿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們一個是可笑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可笑的實用主義者。但是堂吉訶德屬於過去,桑丘·潘沙卻屬於未來。隨著資產階級勢力的日漸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訶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在創作方法上,塞萬提斯善於運用典型化的語言、行動刻畫主角的性格,反復運用誇張的手法強調人物的個性,大膽地把一些對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交替使用,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滑稽誇張的喜劇成分。盡管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有些細節前後矛盾,但不論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歐洲在此以前的小說前進了一大步,標志著歐洲長篇小說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洲許多著名作家都對塞萬提斯有很高的評價,如: 歌德:「我感到塞萬提斯的小說,真是一個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寶庫。」 拜倫:「《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海涅:「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里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雨果:「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主角與桑丘,騎著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 別林斯基:「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