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故事讀後感
① 《三體》這本書怎麼樣和讀後感
《三體》是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科幻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版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權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且對人類充滿憤恨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2006年至2010年連載、出版的硬科幻小說系列,作者是劉慈欣。該系列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均已出版。
《三體》三部曲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第一部小說的英文版在美國上市,反響熱烈,並於2015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星雲獎」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② 三體1讀後感500字
聽說這部奇書很多次了,一直沒有真正去閱讀,某日聽了一個關於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電影的講座,其中提到《三體》在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地位,也提到該書的精彩之處,但演講者認為該書還是不適合拍成電影,因為其故事鋪墊太長,人物眾多,劇情復雜,短短兩個小時之內很難把故事講清楚。這么一說我到來了興趣了,下決心拜讀一下這部神作。
想到哪就說哪兒吧,先說我最敏感的一個詞(和我所學專業有關)――思想鋼印,聽上去就充滿硬度的一個詞,在《三體》第二部,這個詞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類發現三體危機時,通過分析三體世界生物不會欺騙、不會偽裝和演示的特性,為了逃脫三體世界的監控,以尋求能夠戰勝三體的途徑所挑選的人,面壁者擁有很多自由,有強大的調配資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釋,以表象欺騙三體世界,真實意圖是戰勝三體。)希恩斯發明的,更確切的說,這是一項技術,一項企圖控制人類思維的技術。作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裝要為人類打上對於未來與三體世界的戰爭充滿信心的思想鋼印,造就一支擁有必勝信念的太空軍,當時的情況來看,人類對於未來的星際戰爭缺乏信心,敵人太強大了。看到這兒時我不禁微微一笑,這不就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要乾的活么?尤其在戰爭年代,這個職業絕對是必要的。
當希恩斯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思想鋼印的想法時,曾遭到大家的反對,是希恩斯是這樣反駁的:「怎麼一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這樣敏感?其實就是在現代社會,思想控制不是一直在發生嗎,從商業廣告到好萊塢文化,都在控制著思想」,在希恩斯對於人類危機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聯合國同意了他的思想鋼印計劃,只不過對這項計劃的實施范圍和過程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然而當希恩斯關於思想鋼印的驚天大秘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來自三體世界的專門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計劃的人)揭穿之後,
人們才發現所謂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一個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對未來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給人們打上的思想鋼印看上去是使其獲得信心,實質則相反,只是這種失敗主義的逃亡情緒不會立馬表現出來。
③ 劉慈欣的三體讀後感謝謝
《三體》系列小說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之上,向讀者們構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宏達、神秘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展,我也隨時准備著網路,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於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於社會高層當中,由於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盡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盡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於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說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並不是那麼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後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說中也是這樣,盡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著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於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於此類似的選擇。
④ 女兒的讀書筆記--《三體》讀後感
[女兒的讀書筆記--《三體》讀後感]這是女兒在QQ上給我發的她的讀書筆記,感覺還有深度,特在此記錄:《三體》讀後感首先我要感謝本書作者的產出和推薦人,讓我度過了兩個本是耗費而無創造的夜晚,女兒的讀書筆記--《三體》讀後感。完全是一種新的題材閱讀。現想想外國有很多巨匠級別的科幻大師,中國確實不多,有人說中國的科幻比外國的晚發育了150年。魯迅曾經琢磨著通過科學幻想喚起中國人地科學精神,然後發現中國人連飯都還沒有吃飽。就像文中說的一句話:在中國,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的,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現在的情況應當是大不一樣了吧。《三體》對我這種科學文盲的科普教育是相當成功的,再次表示感謝,物理數學天文甚至神學都以另外一種新面貌出現在了我面前。不過,有點兒黑色幽默的是,科幻題材的書籍總是以童趣的封面被擱置在兒童讀物上。如果有一天,這樣的書不再僅是配菜而成為主食那也是我朝精神文明建設的功績了。回到《三體》,三個質量相同或相近的物體,會在引力作用下進行著無規律、永不重復的復雜運動。它是一種運動的形式,是一種文明存在形式,是三體人。在這文明的承載物上面臨一個麻煩的問題--他們的太陽有三顆。太陽正常的時期叫恆紀元,其他都是亂紀元。亂紀元時候,休眠;恆紀元的時候,才能繁衍生息,文明才能發展。三體人文明的一個核心就是生存,為了適應艱難的生存條件,三體人可以用脫水的方法來應對亂紀元,讀後感《女兒的讀書筆記--《三體》讀後感》。他們對地球的看法就是,那裡是天堂,地球人是被寵壞了的。除了亂紀元恆紀元,更大的麻煩事兒是可能隨時來臨的下一次大撕裂。與此同時地球孕育的文明中產生了異化,一小部分人對人類不可救贖的惡產生了絕望的情緒,他們覺得人已經到了無法解決自身問題的時候,因此他們呼喚外星文明的幫助。這一部分人在後來迅速擴張並形成一個類似宗教一樣的組織,組織內部有先後分化出三個派別:降臨派,拯救派,倖存派。對於倖存派成員,作者對構成的解釋是亞洲人居多特別是中國人,這是個不錯的調笑。地球上的所有這部分人被認為是三體叛軍,而背叛的對象就是全人類。故事展開的很大,後來在截獲的三體世界的信息中對整個故事都有了一個大串連似的交待。就是三體人活得太郁悶准備全體大移民,地球上的這部分叛軍強烈渴望被進入,於是一拍即合開始了里外勾結。當然後來三體人發現了地球文明成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他們那穩定的勻速增長,他們害怕經過四百多年的時間四光年的路程到達地球不是奔向光明而失去送死,於是想出一個辦法鎖死人類的科學進步。這就是後來用了大篇章的說到的向地球發射的兩顆質子。故事的最後是沒有最後,這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當然也不需要結尾。大史指著那些鋪天蓋地的蝗蟲對兩位沮喪科學家說:蟲子從來就沒有真正被戰勝過,以此來回應外星文明對我們的脆弱的嘲諷。我覺得這整個故事其實可以從很多角度去看,其中一個很有意思的就是對道德對文明的提問。從對文革殘酷到荒謬的人性的描寫,到那些隱晦的長遠的工業文明帶來的邪惡,作者有一個比喻,他說,也許人和邪惡從來都不是分離的,人就像是水而邪惡就是冰,冰那麼容易被區分是因為它的存在形式,但本質與它下方的水是一樣的。這又牽扯到哲學的問題,是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覺得作者在小說的前半段是有傾向的,通過讓人戰栗的控訴讓我們看到了邪惡。但故事的後半段作者猶豫了,他也許也在搖擺,當然作者怎麼想的他可以自己說出來不需要我去做無聊的解析,但是他的文章確是把讀者引到另一種傾向。這一傾向的關鍵人物就是大史,在這個區別與那些精英的身上有著粗陋但是頑強有力的生命力,最後那句"蟲子從來沒有被真正戰勝過"也許是對他的一個好詮釋。沒有結論的故事,沒有結論的讀後感,所有一切對我也許是個要長久長久去思考去找答案的問題。〔女兒的讀書筆記--《三體》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⑤ 三體講的是什麼 三體讀後感600字3篇
1、
《三體》世界的前篇球狀閃電是一個小段篇,它只是切入《三體》的一個小小的預熱,還沒有觸及《三體》的時空觀。接下來我要介紹一下《三體》的主要,也是核心的猜想。接下來也包含劇透,所以閱此文甚。
《三體》中的外星文明「三體」文明是一個擁有三顆恆星的文明,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但是科技相較人類先進很多。《三體》的核心思想是貫穿一二部的主角,面壁者羅緝,根據第一位向外星文明「三體」發送信息的人,葉文潔,的啟發:「每一個文明第一需要都是生存,但宇宙總物質一定」,而構建了一個宇宙社會的模型:整個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在發現另一個獵人後,因為總物質量是固定的,所以必須通過互相廝殺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因此只要一個文明的位置一旦被公布,就會立刻被攻擊。羅緝依靠這個信息使得外星文明「三體」不敢輕舉妄動。之後人類開始了與「三體」文明互相交流發展的歷程。第一二部結束。
《三體》的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雖然從劇情內容上來說,超越前兩部,但是我認為作者還是收筆太心急,前兩部的部分伏線來不及收。
《三體》的第三部講述的是人類文明還是被其他高級文明發現了,太陽系受到未知文明的未知攻擊,毫無反抗之力,攻擊方式是使太陽系整個三維空間轉換為二維空間,三維空間在二維中崩壞釋放,最後整塊三維空間消失為二維。只有達到光速的飛船才能逃逸成功,倖存的少數人類也逐漸的窺見宇宙殘酷的真正面目:宇宙一開始是是高維的,可能是十維或者更高,而不同的文明之間戰斗,最有效率的攻擊方法便是維度攻擊,將維度降低,為了使這種攻擊不波及自身,使用這種技術的文明通常會把自身整個種族的維度降低。在這樣不間斷的戰斗中,宇宙的維度不斷降低,當維度回到0維時,宇宙將重新回歸到十維。重新開始新一輪輪回。
《三體》這部科幻小說從第一部開始,一步一步的把一個完整的時空呈現在讀者面前,當我看到書中的「黑暗森林」理論時,不禁想到,霍金曾經警告人類不要盲目的尋找外星文明,外星文明對人類文明將是一個災難!也許當時我不理解,在看完《三體》後,我身懷恐懼的深刻的理解到了這個。我被作者嚴謹的羅緝思維所震撼,星空也許並不是人類想像的那麼美好,人類文明還只是一個孩子,如果宇宙中真的有大量的不同文明,我想,過早的暴露人類文明的存在對人類文明將是滅頂之災!
一部好的小說將影響人的一身,在這學期的課外閱讀中,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十分大,作者環環相扣,並且會提及許多十分專業的知識,而流暢的敘事和淺顯易懂的描述使得就算是大一的學生也能理解深奧的量子物理知識,天文學,等等十分專業的知識,並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就在看到關於量子態的劇情後,專門上網查了一些量子物理的基本定理。
《三體》每一部的主線並不同,但是我認為它的隱藏主線都是完全相同的,就是「科學」!科學改變世界,改變人類,改變命運!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便是作者希望傳播一個核心思想,同時,我也希望把那份震撼傳達給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三體》給人心靈的洗滌與升華,所以,我在這里再次鄭重推薦這本書!
2、
假期間,我讀了《三體》這本書。
輕輕翻動著雪白的書頁,細細品味著優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飢似渴,手不釋卷。精彩的內容,跳躍的思維讓我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於有點埋怨自己從前的閱讀范圍是如此的狹窄,像《三體》這樣精彩的小說竟未曾發現。
《三體》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劉慈欣著。雖說也是一部科幻小說,但它卻與其他的科幻小說大相徑庭,在骨子裡就是一本獨特的書。舉例來說,在大多數小說中,外星人都有著上帝般的形象,對人類親切至極,會安慰人類,幫助人類,可誰知外星人是善是惡呢?《三體》便一反常態,將外星人刻畫成一個合情合理的形象——迫於生存的危機而侵略地球的生物,存在著缺陷,卻又十分的合於情理。這一下,就將它們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書中還提到一個新的詞語——智子。剛開始,我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終於明白,這是一種被三體人(外星人)用我們前所未有的高科技賦予了生命,可隨意維度化的微不足道的質子!這想像,真是既天馬行空,卻又有著科學的依據。我們當中有幾個人能夠將它想像出來!
這部小說,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別之處,那就是寫作的手法。它一改以往習慣的「因為——所以」式寫法,使用了「所以——因為」式。說詳細一點就是將以往一成不變的先寫事情發生前的事,再寫事情結果的手法變成先寫事情發生後的事,再寫事情發生前的原因。中間一些細微的地方又透露著一些隱隱約約的線索,引人深思。讀書的時候將這些線索串聯起來,再仔細一想,對整件事情的理解便簡單明了多了。這就像小孩子拼拼圖一樣,讓讀者自己一點一點去探索發現,這真是一種高明的寫作手法,讓讀者能夠有充分的空間去想像。
當然,每一部作品都一定會有它想表達的意思,無論深淺。而三體想表達的則更豐富。在一開始講述葉文潔的記憶時,還描述了一幅文化大革命時的景象。我想,在此作者一定是想批評諷刺文化大革命時,人們迫害知識分子的那種無知、可恨。把歷史與科幻相接合,也就更加大大增加了想像的實在性,絕不是胡思亂想,這也是作者寫作上的一個精煉之處,想像不能無限度。書中還講到了地球叛軍,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善的,只希望三體人到地球上來消滅壞風氣,可他們的思想太過於極端,竟然想毀滅人類,毀滅地球!即便我們的社會真的無可救葯,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努力維護這個世界。這里畢竟是我們賴以呼吸、生活、生存的家園。試想沒有了它,我們去哪兒生存?如此這般,還有許許多多,等待著讀者去思索,去發現!
整部三體都以和平——戰爭——生存——毀滅為主線,在我眼前展現出一個廣闊、神秘的世界。它開闊了我的思維,讓想像不再受到約束,自由飛翔。其實,每一個人的頭腦里都有一個世界,願我們用想像的翅膀,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精彩的三體世界!
3、
最近在讀一本比較流行的科幻小說《三體》,在西西河論壇上看到有人介紹,於是自己也從網上找出來看。現在,剛剛看完第一本,後面還有兩本。估計再有一個月左右時間,也就看完了。這次讀《三體》給我帶來了一種久違的激動。 到目前為止,《三體》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深邃。首先,三體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深邃難懂的天體物理學問題,尤其對我這樣一個文科生而言。由這樣一個問題引出的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文明,這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 第二,科學的發展是否有上限,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陽系的范圍。小說的內容讓讀者對這樣問題產生思考,作者的對科技的發展充滿幻想,並非完全的胡說八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我們的頭頂就是星空,恆星之間漫長的距離以光年為單位。 天體的誕生與毀滅以億萬斯年為記錄。至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擁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擁有生命的時間也不過短短的數億年而已。人類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寵兒,宇宙是否還有其他生命的存在?這種具有大眾趣味的問題,也是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 合上書本,當我偶爾抬頭仰望星空時,遙想到宇宙的漫漫無際和時間的漫長,相對於人類生命的短暫和渺小,內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時讓我感覺,人類僅僅是宇宙的一個偶然現象,人類的存在相對於整個宇宙,並不比一個細菌更渺小。人類的生活空間仍只局限於地球的某些角落,對整個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對於茫茫宇宙,類似地球的星球數以億計,幾乎所有的都是荒涼冷漠的世界,或許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地球遲早也將如此。 《三體》除了科幻之外,還有對人性的反思和形而上的思考。比如文革中紅衛兵的無知和殘暴、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人類對人類未來的絕望,遠遠超出了某些哲學或者社會學大師的思考。 我讀初中的時候比較喜歡科幻內容的東西,但那時候資源匱乏,能夠接觸到的除了電視,就是幾本過期很久的《飛碟探索》雜志。後來莫名其妙地報了文科班,逐漸地也就很少看科幻內容的文章。讀科幻小說感覺和看穿越劇差不多,冗長而枯燥,味同嚼蠟。但內心深處,還是對科學充滿好奇和敬畏。《三體》小說給了我更多思考。
⑥ 三體的第四章讀後感
仍然記得第一次看三體時所帶來的震撼,大劉的腦洞太大了。彷彿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新世界,捨不得睡覺一口氣讀完後,新世界離我遠去了,我卻無法回到現實世界,墮入了虛無的時空。這次重讀,更多的是向經典致敬,好的作品我想記住更多的細節,僅僅讀一遍是不夠的。雖然沒有以前那麼震撼了,但仍有那種異世界的時空感,感嘆於人類的渺小脆弱。也是為了裝逼,畢竟獲得雨果獎後,三體會越來越火,還會被拍成電影,被更多路人熟知,而在別人知道之前,我已經默默看了原著兩遍。沒錯,我就是這么低調。之所以第三部跳讀一部分,是因為我完全受不了程心這個聖母婊,我一直猶豫要不要重看第三部,看她再一次毀滅整個世界。有人總結說,第三部說的就是一個聖母兩次毀滅全人類和太陽系之後,一個人偷跑出太陽系和高富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有些人打著愛的旗號綁架全人類,卻被人類所愛戴,一次又一次。有些人看是冷酷,但是做出的是邏輯所指的正確選擇,卻因為只講邏輯就被人類擯棄,人類其實擯棄的是理性。在冷酷的宇宙中擯棄了生存的機會,在舒適的地球搖籃中,人類已經失去了動物求生的本能,盲目追逐慈愛的聖母,就像一個缺愛的孩子,在宇宙的黑暗的森林裡害怕的發抖。拋棄了所有的武器,只求一個溫暖的懷抱,縱使這個懷抱是敵人的。三體之所以這么火,完全是因為其瑰麗的想像力。
⑦ 關於《三體3》的論文或讀後感
輕輕翻動著雪白的書頁,細細品味著優美的文字,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如飢似渴,手不釋卷。精彩的內容,跳躍的思維讓我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於有點埋怨自己從前的閱讀范圍是如此的狹窄,像《三體》這樣精彩的小說竟未曾發現。
《三體》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劉慈欣著。雖說也是一部科幻小說,但它卻與其他的科幻小說大相徑庭,在骨子裡就是一本獨特的書。舉例來說,在大多數小說中,外星人都有著上帝般的形象,對人類親切至極,會安慰人類,幫助人類,可誰知外星人是善是惡呢?《三體》便一反常態,將外星人刻畫成一個合情合理的形象——迫於生存的危機而侵略地球的生物,存在著缺陷,卻又十分的合於情理。這一下,就將它們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書中還提到一個新的詞語——智子。剛開始,我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終於明白,這是一種被三體人(外星人)用我們前所未有的高科技賦予了生命,可隨意維度化的微不足道的質子!這想像,真是既天馬行空,卻又有著科學的依據。我們當中有幾個人能夠將它想像出來!
這部小說,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別之處,那就是寫作的手法。它一改以往習慣的「因為——所以」式寫法,使用了「所以——因為」式。說詳細一點就是將以往一成不變的先寫事情發生前的事,再寫事情結果的手法變成先寫事情發生後的事,再寫事情發生前的原因。中間一些細微的地方又透露著一些隱隱約約的線索,引人深思。讀書的時候將這些線索串聯起來,再仔細一想,對整件事情的理解便簡單明了多了。這就像小孩子拼拼圖一樣,讓讀者自己一點一點去探索發現,這真是一種高明的寫作手法,讓讀者能夠有充分的空間去想像。
⑧ 三體讀後感2500字以上
一篇過於長的讀後感 ——《三體》]
昨天看完了《三體》,不知是因為篇幅之巨還是因為帥哥之多,這回,是真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一篇過於長的讀後感 ——《三體》。這種不能平復,已經到了不下筆寫完讀後林林總總的感受,就不想開始另外一本書,彷彿一個世界還沒離開,所有消歇的塵埃都值得緬懷.
因為喜歡看武俠小說,幻想類的小說也多多少少接觸了一些,卻著實感覺到在現當代的科幻小說中,幻永遠都是大於科的,有些時候,甚至更多的是鬼力亂神脫離了真實世界的扯淡。而《三體》中對於科普知識的應用和對科學前沿技術的細節描述真真正正地震撼了我,甚至改變了我的很多想法,理科生們,請原諒我這個標准文科生胡亂地評價和感慨,我不敢輕易動用科學這個名詞,對我來說,好多,也僅是科普而已。卻正是這樣的科普,第一次在我的面前展示了整個宇宙的浩渺博大,第一次讓我擁有了遨遊太虛的巨大沖動,也第一次引發了我對於大命題的思考,以前我一直是帶著小小畏懼和逃避的面對這些將永遠困擾著人類的無解命題。
而因為堅信著文明的進步,我可以不再彷徨害怕,和那些比我更加堅定的人一起成長。
我最喜歡的人——羅輯
「那個威嚴的執劍人已經無影無蹤。。。現 在的羅輯,其實就是四個世紀成為面壁者前的羅輯,那時的玩世不恭也像是從冬眠中蘇醒了,被歲月沖淡了一些,由更多的超然所填補。」
「把字刻在石頭上。」
我是愛絕了這個帶有很多劣根性的不羈男人,雖然不得不承認,好多時候,玩世不恭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句魔咒,會促使我以最快地速度陷入對人物的熱愛與崇敬之中。先是抱持著及時行樂的態度享受現世生活,接著利用人類對文明延續的巨大渴望而破例賦予他的巨大權力為自己尋找夢中的家園與夢中的情人,但卻從來沒有缺乏過冷靜和承擔。沒有人相信這樣的人可以多麼偉大與睿智,他也再三向所有人聲明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但他確實在最危急的時刻拯救了整個地球,然後帶著人所不能有的超脫和堅持在比墳墓更空曠的死寂中面壁枯坐五十四年,同遙遠外太空中那個高級的文明相對視,並以此贏得了彼岸文明最高的尊重。這就是男人,這就是責任,這就是承擔,讓別人熱淚盈眶卻讓自己啞然失笑。或許在他游戲世間的心中,掌握著兩個文明的生存毀滅不過也就是「輸人不輸陣」這般的輕松和調侃,既然最終極的哲思不過是「人從哪裡來,將從哪裡去」這樣的問題,又何必在乎必然發生的生死存亡呢?
最重要的是,在經歷過了那樣的五十四年以後,這個有著強大內心的男人,依然可以輕輕鬆鬆地交接了責任,拍拍屁股向生活走去。幽默風趣的生活態度似乎是一種比血脈更深刻的東西,讓他能坦然成為人類文明的守墓人,讓他能鄭重其事地宣布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信息技術鋪天蓋地的侵襲中最為有用的文明保存方法仍然是我們祖先稚嫩的舉動——把字刻在石頭上。一切彷彿成為了一個圓,如此融洽地開始了循環,讓人不得不相信輪回的力量,自然是最後的勝利者,它驕傲地宣布自己只能被最自然地記錄,不可戰勝,亦不能復制。白岩松曾說自己最大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好玩的老頭,好玩的老頭且不論人所周知的好心態,還有藏而不露的深智慧,順著自然的年輪,傾聽心靈的召喚,安然平靜保持常態,巧妙地度過一生。羅輯一定是這樣的一位老者。
深刻者的精神導師——大史
「不管有什麼事兒,先把腿站直了再說。」
不管是物理學家汪淼,還是羅輯,這些社會中所謂的知識分子都有一位最堅強的後盾,最可靠地精神導師。沒什麼學歷,舉止也很粗暴,不喜歡想漫漫長路那頭有的沒的,執行任務就堅決以任務為中心達到目的,並不探究任務背後的因由。他好像很普通,除了超級強大的歸納線索的能力以外,但他實在太堅強。
他是真正能看透的人,這個世界,不肯讓單獨的個人通過思索得出全貌,保持清醒的最好辦法不過是做好自己,活在當下。我永遠記得他關於蟲子的論斷,三體世界外星文明侮蔑性地稱人類為蟲子,當所有人陷入恐慌和絕望時,他讓人們看看蝗蟲,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殺死它們,但蝗蟲從來沒有滅絕過。那麼簡單的比喻不知道讓多少人重燃了生活的信心,面對浩淼的太空,滿不在乎地掠過比杞人憂天更值得尊重,堅強地活著並活得坦然是對侮蔑人類的文明最大的輕視。
不用動不動就苦大仇深地思考生存還是滅亡,不管幹什麼事兒,先把腿站直了再說。謝謝你,我記住了。
軍魂——章北海
「孩子,你做的還不夠,我還是能一眼看透你。」
「父親,我至少不會讓你失望了。」
雖然章北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霸道讓人害怕,雖然章北海固執信念隱藏一切的陰險讓人膽寒,雖然他好像不能和現在意義上的軍人完全對等,但他確實是一個軍人,一個擁有軍魂的軍人,一個最為堅定和鐵血的戰士。他的決定,保存了人類最寶貴的血液。
有些人總是叫囂著說最好的人應該是像嬰兒一樣無瑕純真,能讓人一眼看透的,我卻不這么認為。在我的世界裡,本來人人就是一座座孤島,所謂全然了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又怎麼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