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寫作文
㈠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 文/樂庭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這本《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可謂是感觸多多,也收獲頗多,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在這本不是很厚的書中,我得到了很多啟迪,有才無德的人,比無才無德的人更可怕,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成為棟梁之才。 吳姐姐,也就是本書的作者吳涵碧女士以她朴實無華的文字娓娓向我們道來,把原本枯燥的史書變成了生動形象的文字,看了本書,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明朝那段歷史。 我得到的這本書是最後一冊,講述的是明朝明世宗到明神宗這段歷史,雖然中間只有短短的75年,卻出現了夏言徐階張居正這樣的名相,尤其張居正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嚴嵩斗夏言,徐階都嚴嵩,張居正斗高拱,尤其徐階斗嚴嵩這段內容,令人感慨,眾所周知,嚴嵩是明朝一號大奸臣,他作惡多端,惡貫滿盈,他的罪行如天上的繁星數也數不清,嚴嵩和兒子嚴世蕃父子貪贓枉法,干盡了壞事。而時任內閣首輔的徐階,一直隱忍,准備尋找時機,為民除害,時機終於來了,久經風雨的徐階終於搬到了嚴嵩...... 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就是隱忍不發的徐階,或許他的一些做法不被人認同,他的一些思想不被人理解,但是他用時間證明了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卧薪嘗膽,等待時機,只有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讀後感《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 雖然,嚴嵩的行為人神共怒,但是細細品讀這本書,我也對他產生了一絲絲憐憫,其實嚴嵩一開始也是與楊繼盛、張居正一樣是個愛國熱血青年,只是因為他的一念之差,或者說,是他的強烈的想證明自己的心,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假如他不被高傲的夏言所瞧不起,假如他能輕松得到同鄉夏言的賞識,假如他知恩圖報,對推薦他的夏言心存一點感激之情的話,也許歷史上就少了一個奸臣,多了一個清官。所以,人一定要有一個善良寬容感恩的心,這是我從嚴嵩身上總結的一點看法。 夏言走到這一步,也有他性格上的不足之處,他若不是太過高傲,嚴嵩幾次拜見都吃了閉門羹,最後使嚴嵩懷恨在心後,為自己種下了不幸的種子。還有夏言心太軟,看問題不深入,只看錶面現象,沒有看穿小人嚴嵩的丑惡嘴臉,,所以才丟了官,丟了前程,甚至丟掉了姓命。 讀完這本書,不僅了解了這段歷史,還從歷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們要親近那些品德好的人,遠離那些品質惡劣的人,還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課,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㈡ 聽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簡介50字
上周日中午准備接孩子的時候,接到快遞的電話,說是北京的快件。我就猜想一定是喆媽寄來的書,果然不出所料。我那激動呀,像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裝。真是一本好書呀,無論是封面還是字體都清爽。接到孩子後,我就知道這書他不看完,誰也別想碰了,本來他就一歷史迷,這樣的好書他又怎能放過呢。一路上,他邊看目錄邊不住地誇這是一本好書。最後,還忍不住給我讀了起來。一直到到晚上,我催了好多遍才放下書睡覺,這時,書也僅剩下32頁沒看完了。對於兒子的看書速度我是由懷疑到佩服。等他睡覺後,我忍不住拿過書來看,(對歷史方面的書,我一直不感興趣,上學時學的那丁點歷史知識都還給老師了,在家,我時常被他父子倆笑話,因為我的歷史知識太貧乏了。)真是不看不知道,竟然還有這么吸引人的歷史書啊。整整一星期,我們全家都在爭看這本書,兒子是看完一遍還要看,還說什麼好書要精讀。看他不時地在書上圈圈點點。可以說,這不僅是一本歷史書,而且還是一本文學書。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寫作上,都非常值得一讀。 如果看完整套書,不僅可以對歷史了解的更透徹了,而且在寫作上也會有很大的提高的。下面,我就把兒子的讀後感一並發過來。
㈢ 給一篇吳姐姐講歷史故事600字讀後感-.- 不要抄的 要抄我自己也會-。-
歷史,彷彿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面明鏡,讓我們看到前輩的豐功偉績,看到當時社會風雲的種種教誨。看看歷史,使人明智。其實歷史並非那麼遙遠,它可以與當今社會融會貫通,讓我們少走彎路,指導我們前行。作者吳涵碧憑著堅韌的耐性和持久的毅力,20年執著於創作《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這套叢書,為讀者如實傳遞著一代代英雄的事跡。
為了照顧小讀者的特殊需要,吳姐姐對於那些即使是成年人也要抓耳撓腮的古代文化常識,巧用穿插之法,在故事中一一作出准確而簡潔的回答。為了方便和吸引小讀者,吳姐姐精心剪裁,巧手編織。描繪事物時,有聲有色;傾注感情時,氣勢豪邁;發揮議論時,一針見血。綜觀全書,筆法多樣,時時處處妥貼順暢。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代表了「一代之文學」的名篇佳作,吳姐姐巧妙引用之際,或翻譯,或改編,文筆或含蓄蘊藉,或風情萬種,始終恰如其分。
歷史既是一種智慧,亦是一種情懷。只有在真情懷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達它應該到達的地方。吳姐姐有意於讓孩子得到歷史的真情懷與真智慧,有意於讓他們懂得熱愛自己的民族和本民族的傑士。在故事當中,吳姐姐一再展示專制社會所造就的苦難,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最高權力者皇帝,也不能成為其中的勝者;當秦檜狡計得逞時,吳姐姐教誨讀者,歷史的評判從來便是公正的,壞人終將被釘在恥辱柱上;當岳飛含冤負屈,死於風波亭時,吳姐姐更是充滿感情地告誡讀者,中國人不以最終的成敗論英雄,而是重視他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奮斗精神與節操。這樣的論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極有見地,亦親切可觀。
一睹為快之餘,還要記住吳姐姐的話:讓我們「認認真真、死心塌地」地愛中國,讓我們牢牢相信,「作為中國人是頂頂光榮的事」,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是中國的孩子,我們要為中國爭氣!」
㈣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名人名言
吳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歷史的嚴肅性和學術性,講歷史故事時,不曾妄開言論,不曾逞才使氣,未曾沾染纖毫意識形態之論調。見解之持正,論史之謹慎,與中國歷代史家所恪守准則一脈相承。
所講故事當中,即使是對於殘暴的獨裁者,也不吝排列他們的善政和善行,指責與激賞、惡行與善政,並行不悖;吳姐姐希望讀者能放下成見,懂得正確全面的認識人和事物。
吳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書能成為全家共讀的好書,行文之中,一敘一議,非惟富於趣味,亦極講求情致與見地,風流蘊籍,埋伏於輕松的歷史故事當中,抹平成人與孩子閱讀興趣的溝壑。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風行全台數十年,所獲獎項燦若繁星,讓一代台灣人獲得歷史的「故智」,讓台灣眾多的家庭,在輕松愉快的共讀之中,獲得家庭的溫愛。
書中有好句子比如;管鮑之交,唇亡齒寒,老馬識途 、千金一笑,一鼓作氣,退避三舍,一鳴驚人,卧薪嘗膽
搖頭擺尾 、蔚為風氣 、莫名其妙、 埋首讀書、 勵志向學 、百念俱灰 、日夜流淚 、含血噴人
㈤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名家薦言
全神貫注,努力以赴
吳俊才(吳姐姐的父親,已故,台灣「中央日報」社長、政大教授)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出版之前,涵碧希望我在這一集的卷首寫幾句話,我滿心愉快的立刻答應了。
據我所知,像這樣性質的專欄,能夠在長達整整十年之久的時間里,每周一次,從不間斷,在報上連續刊出,實不多見。單憑這一份竭誠為讀者服務的敬業精神與耐力,已足令人激賞。何況萬千讀者的回應,又是如何的持久而普遍。專集一集比一集暢銷,因而使本書早已成為家喻戶曉,不只是兒童而且也是成人所喜愛閱讀的優良讀物。
其次,我也想透露一個小小的秘密。當涵碧准備撰寫此一專欄前,曾在一次越洋電話中,征詢我的意見,可否為專欄取一個名字。她說打算為讀者每期講一次故事,而取材運筆,盡可能求實求真,至少做到「正史為憑」,絕不杜撰。涵碧在大學先修歷史,後學新聞,既然有此決心,我相信她一定辦得到:以治史的精神來寫故事,所以就順口建議她的專欄為《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她欣然接受了,也實行了,而且這十年來我也是每篇必讀的讀者,當然應該寫點讀後感。
尤其在講述有關南宋岳飛的故事。提起「盡忠報國」的岳飛,凡是南宋以後的中國人,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岳飛在三十二歲時,感懷世局,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一腔忠憤,壯懷激烈,不只使人追思景仰,更不知曾激起多少後代中華兒女,匡時報國奉獻犧牲的壯志豪情。記得涵碧小時,最喜愛聽我講岳飛的故事,而我所講的則是根據《岳全傳》這部通俗小說。如今《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以現代易懂流利文字,重寫這許多可歌可泣的史實,又作了不少考證的功夫。例如原說岳家在岳飛襁褓中即系一門孤寡,實則岳飛所受教忠教孝長大成人,得力於他父親岳和的一手栽培之處甚多,並非完全為母親之調教。姚氏夫人曾為岳飛在背上用綉花針刺上「精忠報國」四字,其實,刺的是「盡忠」而非「精忠」二字。
涵碧為小讀者講故事而能如此謹慎將事,絕不是信手拈來隨意渲染,使得一些上了年紀的讀者,也能獲益不淺,其負責認真的態度與用功之勤,也是本書十年來深受各方重視的主要原因。
我的確知道涵碧在這十年之中,為了寫作歷史故事,真是全神貫注,努力以赴。她要從浩瀚的歷代史料中,去發掘引人入勝的題材,從許多交代不清、一團疑雲的民間傳說之中,勾畫出每一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而以娓娓動人的筆觸表達出來。她必須不停地閱讀史書尋找資料,不斷地拜訪名師,請教專家,所以沒有假期與休閑。有一次因為從公車走下來跌傷了腳踝和右手,她還是忍痛寫作,不停地工作,因為每周到了截稿時限,是絕不能拖延的。我想涵碧已是整個沉浸到了她所投入的寫作中,她筆下的那些歷史人物,似乎也都在鼓舞她,幫助她奮筆前行,而她又覺得有義務要將自身的感受忠實地、真切地傳遞給她所服務的讀者,哪怕在行家看來似乎微不足道的心得。
做為一個讀者,而又是涵碧的父親,我有時看到她在深夜燈影下依舊抖擻著精神在寫作,心中多次「叫停」,話到嘴邊,卻變成了慈愛的鼓勵。因為這正是她「並無所求,但望能有所奉獻於社會」的快樂時刻。十年來,現在已寫到了南宋末年,尚有許多歷史故事要繼續的寫下去。我也像一般的讀者一樣,只希望她在大家的指導之下,能以更開闊愉快的心情,為我們講更多好聽的歷史故事。
冷眼觀史熱眼觀人
劉塘(名作家)
小時候,我代表台北市,參加全省演講比賽,得了一大堆獎品。
獎杯進了學校的櫥櫃,錦旗早已不知去向,只有兩本教育廳編的《十八史略選注》,一直存到今天。
我常想:為什麼後來讀的許多書,雖然都是傳世巨著,在我心中,反不如童年的那本來得清晰。
或許因為童年的記憶力強,也可能由於那本書從「唐堯之治」到「元殺文天祥」,編得有組織;寫得夠生動,只可惜《十八史略》是文言,即使加了註解,還是較難讀的,要是能有人,寫一本既完整、又淺近而引人興味的歷史書該多好!
這理想最近終於實現了。
看到文友吳涵碧小姐的《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真是讓我驚喜。讀史令人聰明,說史可並不是件易事,吳涵碧小姐居然能以她生動的筆和靈慧的心,把歷史中的人物,活生生地帶到眼前。
由於對中國歷史通盤深入的了解,使她能舉重若輕,颯颯沓沓地寫來,所涉的人物題材雖廣,卻保持著同一個統調。
也可能因為她寫小說的功力深厚,使故事中的畫面鮮活,將色彩、音響、動作和對白,做最精採的呈現。
尤其重要的,是她筆下的「關懷」。那種對人生的體諒、對歷史的寬容,使她既能以冷眼觀史,又能以熱眼觀人。
這樣的一部書,當然使讀者能興味無窮,又在讀後餘味不盡。
吳姐姐的故事,像是一棵大樹,以中國的歷史為干,引出許多枝葉。神話傳說、科學發明、文學典故、名人軼事,都能如行雲流水般,隨著正史,被一一引帶出來。
我把這套書帶回了美國,打算等四歲的小女兒再大些,就逐篇讀給她聽。讓她認識中國、愛中華文化。
我相信這本《吳姐姐講歷史故事》,會如同我小時候的《十八史略選注》一樣,活在每個小讀者的心中,且隨著他們成長、發光!
誰人不愛聽故事
張曉風(台灣陽明大學教授、名作家)
哎!說到故事,誰不愛聽呢?
只要故事一路說下去,日子便充滿熱熱的期盼。台灣話有一個字眼叫「開港」(其實是「開講」),人一開始「海闊天空的講下去」,那種氣象簡直就像要挖出一個港口來呢!台語又有「講古」這個詞,其實也就是「講故事」。四川人卻愛說「擺龍門陣」,這話出處不詳,以我意猜可能因為司馬遷是龍門人,「龍門」在古籍中可以泛指「歷史」,「擺龍門陣」也就成了「談古說今」的意思了。
大詩人蘇東坡曾經記錄宋代那些調皮搗蛋的小孩,大人經常拿他們沒辦法,但實在受不了他們的時候,就給點錢把他們打發到說書場去,他們一旦乖乖坐下來聽歷史故事,也就居然天下太平。他們會隨著情節的悲喜而或笑或哭。而所謂悲,便是好人受難。而所謂喜,便是好人得救。他們本身雖然是令人頭大的小孩,但一到了聽故事的場合,才發現原來他們也是「好人」一黨的呢!
更早的時候,在唐朝,李商隱也曾寫詩形容他家驕縱得寵的兒子。這孩子聽故事每聽得發呆,一會兒笑張飛滿臉大鬍子,一下子又笑鄧艾講話結結巴巴。猜想起來,大概他在說書場中聽了故事便回家來表演,完整的故事他記不全,卻對人物印象深刻。於是他很熱心的表演張飛一大把鬍子在視覺上有多可笑,又努力模擬鄧艾的口吃在聽覺上如何滑稽。
事實上,人,是多麼想知道這世上一切和人有關的事啊!即使他還只是一個孩子。
故事令人成長,因為故事裡在在都說明人生的游戲規則。凡是想玩人生這場球的人,誰不想弄清楚球場規則呢?
如果唐代宋代的孩子都愛故事,現代的孩子又怎能例外?有人說,有了電視就不需要讀書,也無須講故事了。其實這話不對,電視把什麼都給你看了,卻反而不及故事世界裡處處都可想像。將來的世界,機器可以替我們做許多事,但想像力,卻必須由我們自己養成才行。
感謝上天,雖然已經到了二十世紀末,仍有一位耐性十足的小女子——吳姐姐,來為我們講歷史故事。她慢慢道來,如今已講了七百多個故事了,看樣子,這位現代的故事皇後,預期她講一千零一篇也是不成問題的。
除了寫得多寫得持續之外,吳姐姐另一個可貴之處在於她不鄙棄細小瑣碎的資料。像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因為重要,人人都會去寫。但像劉伯溫測字、《推背圖》、《燒餅歌》、八股文、馬皇後的大腳丫等雜事,卻只有高手才能平心靜氣娓娓道來而且道理圓融。
吳姐姐寫了這么多精彩的歷史原委,固然令人羨慕,但讀者有權利看這么多這么生動的敘述,也是一種福氣,也同樣令人歆羨。
誰會不愛聽故事呢?讓我們乘上時間的穿梭機,和吳姐姐一起,到幾百或幾千年前的故事中去旅行吧!
請看《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嶺月(已故名作家)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第十一集,快出書了吧?」每次遇到涵碧,我都這樣問她。
另外,我覺得這部書的最大特色,就是作者從筆端流露出來的「獎善嫉惡」的感情。以及她在文中抒發的個人感想。讀歷史最大的益處,就是吸取前人的經驗與智慧,給自己理出該仿效或該警惕的教條來。會思考的成人讀者,看了上述作者的「感想」,往往因為引起共鳴而拍案叫絕。如果是「學而不思」的小讀者,那更是指引他思想,培養他養成思考習慣的好教材。有很多篇詳細介紹南宋道學家的興起,以及他們的表現與作為。如陸九淵、尹彥明、趙善應等,都是心口如一、切實遵守道德規范的道學家。在當時的社會,為什麼他們會產生那樣的思想?而他們的思想,給後來的中國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道德淪落,人們自私而欠缺公德心的現今中國社會,我們讀到這段歷史,應該怎樣思想?這都是讀者感興趣的吧!
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介紹「一代才女李清照」的頭三篇。她的蓋世才華叫人欽羨,但她的命苦,卻叫人嘆息。其實不是她命里缺乏「福」字,而是衰敗的國家與不安定的動亂社會害苦了她。想到當今活躍文壇的一群姐妹之友,寫作餘暇不是忙著趕飯局,就是快快樂樂相偕出國旅遊。我們的幸福,應該感謝誰?應該怎樣把握才能長久的,繼續幸福快樂下去?
請看《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吧,我真想告訴每位朋友這一句話呢!
㈥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選五個故事概括人物和事件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上起遠古,下終明代中葉,作者選取這段漫長歷史中富於教益和人和事,以此為中心,寫成一系列輕松而富於情致的短篇故事。全書凡1075篇,200萬言,故事之間相互勾連,前後貫通,連綴起來,即成一部規模頗大的中國通史。
作者吳涵碧女士,台灣著名學者、作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以《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為題,在台灣《中華日報》、《國語日報》開辟專欄,連載歷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從未間斷,本書即由這些專欄文章結集而成。
專欄讀者對象原定為青少年,卻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愛,這得益於其諸多特點:本書所采史實,皆出自信史,對流傳甚廣的野史及民間傳說,亦偶有采擇,然皆指明其非為史實,並以信史與之相對照。
㈦ 聽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什麼有感400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
在上個學期該放寒假的時候,楊老師帶著幾個同學去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里借了書,這些書的名字就叫做《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老師拿了兩種,一種寫的是唐五代,另一種寫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覺得《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這套書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語言講了許多歷史,讓歷史不枯燥了,並且讓我們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換了書,看隋唐了。
隋唐給我的印象很深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隋唐時的英雄,如:秦瓊、尉遲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齡等······還讓我知道了許多惡人,如:嫉妒心強的獨孤後、狡猾奸詐的楊廣······
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襲》這一篇。這個故事講了:隋朝大軍一直想渡過長江去攻打陳軍,可是一直找不到時機。隋朝有一名大將叫做賀弼若。他趁著過年的時候,帶著隋軍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陳軍。雖然陳朝人聽見有整軍上馬的聲音,卻懶得去查個究竟。就這樣隋軍就輕而易舉得拿下了採石。
之後,楊廣和楊素一起陷害了楊勇,使楊廣當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時候,隋文帝(也就是楊堅)得了重病,不久後又得知楊勇是被陷害的,准備廢掉楊廣。楊廣得知後就把文帝殺害了,楊廣登上了王位。之後,人民們不滿楊廣的殘暴,紛紛起義,最後楊廣被令狐行達用他的絲巾把他殺死了。之後,李淵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這本書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㈧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寫一篇讀書心得
http://..com/question/454393131535120445.html
網上都有的,隨便寫寫
㈨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第一冊的主要人物是誰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第一冊,時間是先秦、秦、遠古至前207年,裡面描述的每個故事,是圍繞歷史人物進行(如果想知道歷史發展的演進過程,我覺得這本書就不太合適了),講了黃帝、孔子、孟子、韓非、程嬰、秦始皇、孟姜女、單於等等,文字簡單樸素,但是讀起來卻覺得很有趣味。每個故事內容簡短,並且有相關的配圖,這些圖都是繪畫、壁畫、文物等等有一定意義的內容,而不是一些隨便挑選的配畫。大人閱讀文字消化後,也可以作為小故事跟小孩講,既可親子共讀,也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孩子了解歷史,學會做人。書中的配圖也是可以鋪開學習的內容,如果感興趣還可以更進一步地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加強學習。
最後,借用書中的一句話:歷史的寶藏里有聰明、智慧、良知、愛心。。。。。通過閱讀《吳姐姐講歷史故事》可以在歷史寶藏里找到珍寶,大家不妨一讀~
㈩ 求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歷史,彷彿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面明鏡,讓我們看到前輩的豐功偉績,看到當時社會風雲的種種教誨。看看歷史,使人明智。其實歷史並非那麼遙遠,它可以與當今社會融會貫通,讓我們少走彎路,指導我們前行。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講述的從中國人類起源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歷史故事。它將朝代的興衰描寫得極盡周詳,人物表達得淋漓盡致,使人能跟著作者的講述,體會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以及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所做的好事、壞事。
書中的歷史故事太精彩、太豐富了,讓我愛不釋手。從開天闢地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佩服管仲、孟子、藺相如、張良等人物的智慧,我同樣也欣賞程嬰、荊軻、田橫等英雄人物的氣概。愛民如子的漢武帝,至聖先師——孔子。歷史上還有不少壞人,如殘忍的紂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陰險的龐涓、春秋五霸等。
歷史是多麼的滄桑!但從滄桑中,我們也能找出一些規律來:每個國家的開始都是弱小的,但是經過賢明君主的治理,便逐漸強大起來,隨著國家的逐漸強大,許多君主逐漸驕傲起來,疏遠賢臣,親近小人,最後國家由強大漸漸衰落,最後走向滅亡。新的王朝就取而代之,並又逐漸強大,逐漸弱小,最後又滅亡了……
讀了《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使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因人的身份而鄙視或仰慕某人,要親賢遠佞,明辨是非,做一個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