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故事讀後感300字
⑴ 歷史故事讀後感500字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⑵ 求《八一紅色革命歷史故事讀後感》【高分懸賞】
七十三年前的今天,日本借口「柳條湖」事件對中國東北悍然發動了駭人聽聞的九一八事變,並從此開始了對中國長達十四年的侵略,那場事變一直是國民的心頭之痛,正是從那天起,千千萬萬的同胞們慘死在日寇的屠刀下,6000多億的國民財富付諸東流。
可以說每個中國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師長的教導下,知道了我們應該如何學習革命先烈們為抵禦日寇維護民族尊嚴而為國捐軀的大無畏精神。而我們常常把一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掛在嘴邊,卻從來沒有將那份愛國情懷銘刻在心中。正因為這樣,我們當中就有了連國恥日都忘得一干二凈的人。試問,他們還知道自己的民族屈辱,還明白自己是個中國人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和國人的一種恥辱。
近些天來,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全國有一百個城市將在9月18日晚9時18分拉響防空警報」的新聞,這一舉措著實有利於加強國人的愛國情感,遺憾的是,長沙並沒有在這一百個城市范圍內。因此我們長沙人便無法切身感受國恥日的那份恥辱了。
其實,在別的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恥日,像俄羅斯全境的衛國戰爭紀念日,韓國的抗日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被襲哀悼日,這些國家的人民都在國恥日這天舉國哀悼亡靈,溫故歷史。
體現愛國心,並不一定要「堅決抵制日貨」、「對日本人懷恨在心」,而是應該做到「師夷長技以制夷」,把國恥銘記在心,化恥辱為動力,相信有了我們這一代人對民族恥辱的牢記,定會讓我們的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顛,讓我們的民族不再有第二個「國恥日」,讓我們的民族傲視群雄,永不受外人欺凌。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牢記國恥日,絕非以宣洩仇恨為目的,而是要增強國人的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激流勇進。
「國恥永不忘,民族當自強」——這是報紙評論上的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我想表達的一句肺腑之言!
⑶ 歷史故事讀後感400字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國》,這篇文章闡述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汶川地震中顯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還有中國為了迎接世博會所作出的努力。通過這篇文章,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也被作者那深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在千年的歷史上對人類作過巨大貢獻。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經歷過深重的苦難和屈辱。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不屈不撓,堅忍不拔,英勇頑強。 與古國歷史共光輝的炎黃子孫,幾千年的拼搏奮斗,使中華民族始終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大發明做貢獻,萬里長城振國威,蘇軾堅貞不屈,岳飛精忠報國,李時珍嘗盡百草,徐霞客踏遍山河,林則徐虎門銷煙,董存瑞勇炸碉堡……我們這個千年古國,歷史故事之多,如同海浪揚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卻給朋友們講的不多。你們知道,我國13億人口,半數以上誕生在新中國,當你們的父輩——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兒童說起自己當年的生活和知道的故事,你們覺得陌生。而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21世紀的主人,應該知道、應該記住偉大的新生的共和國的腳步。 1949年新中國誕生,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苦難中走向新生。東方的雄獅從沉睡中覺醒了,在這片貧窮與落後的土地,幾代人艱苦奮斗,經歷了勝利與曲折,有多少人為它獻出了青春和生命,才建立起今天你們看到的正在走向繁榮富強的祖國。 共和國的腳步,走過了不平凡的路程——45個春春秋秋,16425個日日夜夜,多少壯麗輝煌的事跡,多少為國為民的典範,我們只在這本小書里講了45個真實的故事:百萬農奴的翻身、川藏公路的建成、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聯合國確立我國合法席位以及大慶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從不同側面幫助你們了解這段歷史是前無古人,艱苦卓絕的社會主義創業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振興,不斷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今後待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慢慢地了解它,理解它。希望你們能從這本書中吸取營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長大以後,去譜寫共和國歷史的新的輝煌篇章。
⑷ 中國歷史故事中《寧死不屈》的讀後感300字
我讀過許多讓我感動的故事,但大多數都記不清了,但是有一篇文章卻讓我記憶猶新,就像是昨天才讀過一樣。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一個小姑娘與日本人作斗爭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天,幾個日本兵端著長槍,押著一位小姑娘向松花江走去。那個小姑娘只有13歲,她犯了什麼罪呢?他的「罪名」就是組織村裡的孩子學習中文。自從日本鬼子侵佔了大半個中國之後,就不讓東北的兒童學習我國的語言文字,永遠當他們的奴隸。這天,鬼子押著小姑娘來到了松花江邊。並用威脅的口氣問她為什麼偷著組織大家學習中文。小姑娘用平靜的語氣說:「我們是中國人」。聽了這話鬼子惱怒了,大聲吼道:「難道你不怕違抗命令是要被槍斃的嗎?」小姑娘大聲的回答:「你們槍斃不了我們愛國的心!」鬼子聽了沒有辦法,就假惺惺地對小姑娘說:「如果你答應不再組織他們學習中文,我們就送你去最好的學校,如果你不答應,眼前滾滾波濤就是你的墳墓了!」小姑娘聽後,就毫不猶豫地跳向江中。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小姑娘一句「你們槍斃不了我愛國的心」讓我感慨萬千。小姑娘是寧願自己死掉,也要學習我們的語言文字,她的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呀!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好好學習,以她為榜樣。
⑸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200字左右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回助我打開了知答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⑹ 關歷史的小故事讀後感三百字兩篇
讀《歷史小故事》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歷史小故事》,這本書里有許多成語的小故事,也有名人的小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白小時侯的這么一個故事:
朝代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侯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一天,李白沒有上學,在街上玩。暖和的陽光、快樂的鳥兒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整天在屋
里讀書多沒意思?」。在一個茅屋前坐著個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問:「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針。」「可是,鐵
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可以磨成針呢?」老婆婆又說:「只要我下的工夫比別人深,
沒有什麼做不到!」。老婆婆的話,使李白很慚愧,於是李白回去以後再也沒有逃過學,學習也很用功,最後終於成了詩仙。
是啊!如果老婆婆今天磨,明天磨,後天磨,天天都磨,總有一天這根棍子粗的鐵杵最終都會被磨成細細的針。而且不能半途而廢,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
網。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下最大工夫把這件事情做好來。想到李白,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媽媽叫我看作文書,我坐了半天,等媽媽回來後,一看,我一點
都沒讀。所以,我要像李白學習,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
⑺ 中國歷史故事寧死不屈的讀後感300字,
朋友,你讀過《李大釗寧死不屈》嗎?李大釗出生於1889年10月29日,死於38歲,他是中國gcd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是一位中國著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他積極投身於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名主將,他是真正共產主義者,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1927年4月6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在獄中,他被敵人嚴刑拷打,表現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真恨不得把那些壞蛋揍死。不知不覺中,我心中聳立了一座豐碑上面寫著「先生不死,精神永存」。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精神,在困難面前決不退縮!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現在,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我們是祖國的棟梁!
⑻ 革命英雄事跡讀後感
色故事讀後感
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
地道,而且一向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應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但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明白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樣打敗日本人的,明白了他們的辛苦。六十幾年後的這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
爭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如果說,生命如花,歲月如歌,那麼歷史呢?歷史就能夠說是激盪生命、貫穿歲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長河。
在這浩浩長河中,中國共-產-黨集合了一大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中夏、向警予、蔡和森、張太雷、羅亦農、瞿秋白等等,他們猶如璀璨群星,光華奪目。
讀完《紅色經典故事》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紅軍長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芫人煙的草地,行程約25000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這使我想了毛澤東寫的一首詩,叫《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大渡橋橫鐵索寒……三軍過後盡開顏。
紅軍的崇高品質使我敬佩,他們剛毅勇敢,熱愛祖國,堅貞不屈,扶危濟困。我要學習紅軍的精神,將來報效祖國。
紅色故事讀後感(五):
偉大的人物劉胡蘭的故事,小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講過。劉胡蘭這光輝的名字早就銘記在我的心裡,我盼望早一天能讀到這樣一本關於劉胡蘭的書。
這天我最後有幸地讀到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心靈震撼很大。
劉胡蘭,一個只有15歲的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應對敵人的屠刀臉不改色心不跳,最終獻出了自已年輕的生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嘔心瀝血,死而後已。
我最受感動的是:劉胡蘭在就義前兩眼閃著光,並且瞪得圓圓的。似乎在向人們訴說:她要親眼看到敵軍。
紅色故事讀後感(六):
紅色故事讀後感
暑假裡我看了一些紅色經典,其中紅色經典連環畫「趙一曼」尤其令我感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應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狀況。之後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與女護士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們的幫忙下,趙一曼逃出了日軍得魔掌,但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潑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明白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趙一曼向押
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職責,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這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寧兒阿!
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期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久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
此刻我生活在一個平安的年代,我能夠無憂無慮的上學學本領,寒暑假能夠外出旅遊,這一切是千千萬萬的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將紅色經典發揚光大,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⑼ 抗美援朝觀後感和讀後感300字左右
成為第784位粉來絲
前幾天,我觀看源了紀錄片 《抗美援朝》,被深深地感動了。
抗美援朝主要講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一場戰爭。 1950年10月,中國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赴朝作戰。 1953年7月,援朝戰爭勝利結束。上甘嶺戰役是其中的一場著名戰役,它是由美國第九軍發動,爭奪朝鮮中部控制權的一場戰役。
最讓我感動的是1953年10月的一場戰斗中志願軍戰士的英雄壯舉。如黃繼光在中彈倒地後頑強地爬到碉堡前,一躍而起,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碉堡的射擊孔,正是由於這一壯舉,使得陣地重歸我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