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印度故事大全

印度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1-23 06:40:47

A. 問一些關於印度的神話故事與傳說

凡是偉大的文明都有偉大的神話,紛繁復雜的
印度神話
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系密切。
印度
神話人物
簡介2007-01-07
19:34
——關於《
世界
。印度篇》里的印度神話人物——
無論是《世界》的哪個篇章,都和神話多少有些關系,在《世界。歐洲篇》里涉及到了北歐和基督教神話,希臘神話略有提及但是分量很輕,而在印度篇的世界背景當然是印度神話了。
和希臘神話相比,印度神話的普及度並沒有那樣廣泛,而且由於印度神話根據年代和民眾的信仰不同而產生了大量的版本,導致眾說紛紜,所以常常出現混淆——同一位神祗可能會有多個分身參與不同的神話故事,而當他被單獨崇拜時的神話傳說又往往和普遍的神話版本有所不同,所以……在寫《世界。印度篇》前經過反復考慮,最後終於決定採用以
印度教
神話為主體的背景結構。當然了,可能在一些對神話了解較深入的讀者看來這篇小說里很多關於神話人物的說法有謬誤,但是正如百里說過的那樣,印度神話的復雜性和
矛盾性
是一個因素,另外一個原因么……小說畢竟是小說,不是文獻資料啦,呵呵……
http://hi..com/shumimoon/blog/item/6fb93eadb57cfb094b36d685.html

B. 印度文化故事100字

從開伯爾山口和喜馬拉雅山脈到印度南方的熱帶叢林,這本原創性十足和回優異的印度歷答史探勘提供印度地區和文化的鮮活畫像,以及某些最偉大人物的特殊見解:佛陀和阿育王,沙摩陀羅笈多和阿克巴大帝,尼赫魯和甘地。此書探討印度思維和創造如何塑造世界歷史的方式,並展現某些有關文明本質的古老印度思想仍適用在我們的時代。
炫目迷人的彩色照片捕捉了地貌、建築、習俗、儀式和慶典的精彩鏡頭。這本由英國最受歡迎的歷史學家和節目主持人之一麥可.伍德編寫的書,圖文並茂,是歷史和游記的迷人組合,展露印度永恆的面貌──過去,現在和未來。

C. 關於印度的有趣故事

律師和印度教徒的有趣故事 想著律師應該是個很賺錢的行當,很多人想當北京律師,但恨律師的人比想當律師的人還多,因為其中很多人賺
的是昧心錢。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個北京律師和回教徒還有一個印度教徒開車行駛在鄉間的路上,可是風雨太大
他們不能走了,於是他們找了一個農舍打算住一夜,可是農舍的主人說房子里只能住三個人,一個人必
須住外面的草房裡。回教徒說:「我去吧!」於是他就去了,可是過了一會他在外面敲門,大家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我實在忍受不了了,那裡有
頭豬!」印度教徒說:「那我去吧!」於是他去了,可過了一會他又敲門,大家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我實在忍受不了了,那裡有頭牛!」北京律師沒辦法說:「我去吧!」律師去了,過了一會,又有人敲門,大家開門一看,一頭豬和一頭牛站在那裡說:「我們實在忍受不了
了,那裡有頭律師!!」

D. 印度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

印度的主神有三位:大梵天(Brahma),大自在天(Shiva),以及妙毗天(Vishnu)。大梵天為創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及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即鬼眼王)。妙毗天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者。這三位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猶在眾神之王因陀羅(Indra,神帝釋天)之上。 ● 眾神之王因陀羅 有一次因陀羅不知怎麼得罪了大自在天的分身之一陶爾梵撒斯(Durvasas),而遭到他的詛咒,因陀羅諸神以下三界都因此失去了活力,日漸枯槁。於是諸非天,通稱為阿修羅(Asura)機攻打衰退的諸天,諸天兵敗如山倒,只好向萬神之神大梵天求助,梵天懶得管這種閑事,就推給妙毗天(毗濕奴),毗濕奴取了他的種種法寶,法螺,輪寶(***,金輪法王可能是剽竊毗濕奴的智能財產),對諸天說,"你們照我的話作,保證你們又會變成一尾活龍。" 於是便命他們將某種葯草投入大乳海,拔取曼荼羅大山(Mountof Mandara)作為攪海的杵,以廣財子龍王(Vasuki)作為攪杵的攪繩,攪乳海以取不死甘露(The Dew Of Life)。但是諸天必須與阿修羅合作。"你們必須允許他們和你們均分甘露。使他們也獲得永生" 妙毗天繼續說道,"不過根據我的先見之明,他們這次會白花力氣,那些東西於他們是無分的。"(實在是有夠古怪的說法)。 於是諸天便與阿修羅同盟,進行攪海取葯的工作,妙毗天化為一隻大海龜(Tortoise)以承杵底,阿修羅持龍王之頭,諸天持龍尾,開始攪動。妙毗天一方面變成海龜承杵,一方面以其大法身坐於高山之巔,以神力灌注於諸天與龍王之身。當龍王身體被絞緊時,龍口吐出熱氣,把阿修羅燒個半死,但是龍尾在空中揮舞,卻形成香雲,時有甘雨撒落,諸天工作輕松愉快。 攪著攪著,從海里攪出一隻香潔牝牛,其後攪出了天女梵琉尼(Varuni),是為谷酒女神;然後是樂園大香樹;然後是月輪,大自在天取來作為額頭的裝飾;然後是一碗可以毀滅三界的毒露,大自在天這時氣大概也消了,就把這危險物品取來自己喝了,界因而得以保存,但是大自在天的喉嚨因此變成青紫色,大自在天因此又被稱為 "青喉者"(Nila-Kantha);然後是七頭長耳天馬;然後終於天醫川焰(Phanwantari)手托不死甘露出現;最後出了的是幸運與美的女神吉祥天(Laksmi),成為妙毗天之妻(這么說來,聖傳里的毗沙門天是不是就是妙毗天呢? 那豈不是被降級成了帝釋天的部下? )。 此時諸天歡欣鼓舞,被冷落在一旁的諸非天(阿修羅)則十分不爽,其中一個從天醫手中搶走了不死甘露,妙毗天急化成一個超級美女混入阿修羅群中,加以迷惑,機將不死葯奪回(妙毗天還是滿偏心的……而且以大神之尊耍這種手段好象不太光彩)。諸天喝下了甘露果然又變成一尾活龍,大發神威把阿修羅趕回地獄,因陀羅重回寶座,從此三界平安無事。 不過在諸天飲甘露時,有個阿修羅名叫 "羅喉"(Rahu)變成諸天形貌(以彼之道還施彼乎? )混進去偷喝,結果被日天子蘇利耶(Surya)與月天子旃陀羅(Chandra)瞄到,急忙向妙毗天打小報告,妙毗天立刻射出***血滴子,可憐那羅喉不死葯只吞到喉嚨而已,就被割了下來,不過身體雖然死了,因為有吃到甘露而得永生,大叫一聲,飛到空中。從此恨日月入骨,所以隨時追著日月,一追到就把日月吞食,此為日月蝕的由來。羅喉星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體則化為計都星(彗星),皆為不祥之星。 ● ○ ● 大自在天濕婆的太太婆婆諦(Parvati)婚後久無子息,濕婆自己是破壞神,也沒辦法,只好叫老婆去拜託毗濕奴,每日以鮮花,果品,珍寶,黃金供養,並飯婆羅門一千人,持續一年,並齋戒沐浴,神壹志,存想毗濕奴(濕婆大概會覺得癟透了,誰叫他是破壞之神而毗濕奴是生養之神呢? )。婆婆諦就在恆河邊舉行這種儀式。有一天見到一個老婆羅門,叫她回自己的屋裡,就可以得到一個兒子。這個老婆羅門是克利斯那天(Krishna)化身,他後來就變成婆婆諦的兒子,叫做迦尼薩(Ganesa)。 ● 迦尼薩 婆婆諦得子,諸神都來慶賀,大家都搶著看嬰兒,只有土星神莎尼(Sani)低首垂目,不敢看嬰兒一眼。婆婆諦問其故,莎尼回答說,他以前一心虔禮毗濕奴,而疏於禮敬毗濕奴的太太,毗太太於是加以詛咒,他不管目光看到誰誰就會死掉(照攪海神話來看,毗太太應該是吉祥天,不過這么狠的詛咒看起來實在不大合吉祥天的形象,不過自古以來神都滿亂來的,不予深究),為了避免發生不幸,所以不敢看人,更別說是三大神之一的兒子了。婆婆諦聽了不以為意,想說自己地位跟毗太太也是不相上下,說不定還有跟毗太太較勁之意,不惜拿孩子的小命開玩笑,就硬逼土星神看她的兒子,一看之下,小孩當場身首分家,飛回克利斯那天宮,跟那化身為子的天神重新結合了。 ● 土星神莎尼 心傷愛子慘死的婆婆諦投地痛哭,諸神也同樣哭泣(滿狗腿的),毗濕奴眼看這禍事是自己的老婆惹出來的,再加上自己身為守護生命的大神,也不能不管,就騎上了他的大鵬金翅鳥喀緱丹(Garuda),飛到普修薄波陀羅(Pushpabhadra)河邊,找到一頭在睡覺的大象,就把象頭砍了下來,回來裝在死嬰的脖子上,因此迦尼薩就成了象頭人身。雖然變成象頭,竟嬰兒死而復活,婆婆諦為此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只有倒霉的土星神被踢出諸神集團,還遭到婆婆諦的詛咒,變成跛腳,真是有夠歹命…… 這個故事的版本尚有許多,暫且不表。"孔雀王" 里有一段 "地獄門" ,里頭的大反派叫做 "大聖歡喜天" ,即為迦尼薩在密宗里的名字,也是畫做象頭之形,"孔雀王" 的考據之謹慎令人肅然起敬。這段故事中登場的還有里高野十二神將(可是表現肉腳,令人失望),也是出於印度,為十二地支之支配神: || 鼠: 招杜羅 || 牛: 毗羯羅 || 虎: 宮毗羅 || 兔: 代折羅 || 龍: 迷企羅 || 蛇: 安底羅 || || 馬: 茹你羅 || 羊: 珊底羅 || 猴: 因達羅 || 雞: 波夷羅 || 狗: 摩虎羅 || 豬: 夏達羅 || 在孔雀王里,宮毗羅是十二神將的大將,原來騎的是獅子,因為古代中國沒有獅子,就改成老虎。屬雞的波夷羅騎的其實是金翅鳥而不是雞。 注:***是毗濕奴神的法器之一,因此神是印度教中最崇高的神,有些印度宗派視其為唯一之神,其它如濕婆,梵天等只算是半神人,佛教採用其部份的形像,而創出許多護法神。輪有旋轉摧破之意,故佛陀說法,被稱為轉***。因為羅喉造成日月蝕,有掩遮之意,當年佛陀離家許久,耶輸陀羅才生下羅侯羅,有人懷疑非佛陀之子,後經佛陀證明為此子,因此才名為羅候羅。 注:佩爾巴利就是三隻眼中女主角的名字,克利斯那天(Krishna)即是毗濕奴神的別名之一。 ● 大聖歡喜天 在印度神話中,是司音樂、文藝之神,在泰國以其神為藝術學院標志,馬來西亞印度教聖地黑風洞所祭拜的主神。在其神格進入佛教之後,卻變成雙身的歡喜佛,佛經中記載其本為凶惡之神,觀音大士化身為美女嫁給他為妻,使其成為佛教護法神,在密宗中因其有財神屬性,又稱為象頭財神。同一尊神在不同宗教中竟會有不同傳說及神格,也是好玩。 ● 十二神將 即護持葯師佛的十二護法神將,詳見葯師經。十二種生物代表年,源於印度,漢時傳至中國,與中國陰陽家之十二地支相結合。 ● ○ ● 迦尼薩(Ganesa)象頭神的來源另有一傳說,濕婆神有一天離家之後,濕婆神的老婆即生下迦尼薩,因為迦尼薩是神之子,出生之後即長的十分高大強壯,濕婆神的老婆有一天想洗澡,就叫兒子在外頭守著,不讓外人偷窺。不久濕婆神回家了,見到有一個高大英俊的小夥子站在門口,誤以老婆偷漢子,心中充滿醋意,就叫那個小夥子讓開,迦尼薩堅守母親的囑托,不讓開通路。父子二人就不知究竟就開打起來,濕婆神竟不敵兒子,心中十分生氣,就使了奸計,一刀砍下兒子的頭,迦尼薩因此身首二處。 濕婆神的太座聽見吵架聲,出門來看,只見丈夫砍下親生兒子的頭,痛哭失聲,此時濕婆神才知道做錯了事。為了安慰太座失子之痛,就去求毗濕奴神,毗濕奴神告訴濕婆神,只要明天往他交代的方向走去,看第一個生物將其頭砍下,安裝在濕婆神兒子的脖子上,就可以使迦尼薩復活。濕婆神依言去做,結果遇上第一個生物就是大象。於是取得象頭,放在兒子的身上,因此迦尼薩就成了象頭人身。

E. 印度有哪些趣事故事

印度塔爾沙漠西部有個古老的小鎮,小鎮的東端矗立著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之堡」。

其實,這座曾結束了數百人畜生命的死亡之堡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四壁用寬大的磚石砌成,堡頂用粗大的圓木拼封,地面鋪著整齊的長條狀石塊,東西兩壁各開一扇窗子。古堡的全部秘密,在於它幾乎能將所有深夜置身於其間的人畜置於死地,而且屍體上不見任何痕跡。沒有一個在古堡呆上一宿的人畜不是被抬著出來的。對此,政府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古堡大門口貼上一張告示:過往人畜切忌在此留宿!

不過,唯一的相關目擊者卻活著。

一對分屬於兩個對立家族的青年傾心相愛,因遭到所有人的譴責和反對,忠於愛情的年輕人鋌而走險選擇古堡幽會。小夥子靠在古堡的角落裡甜蜜地等待著心上人到來。姑娘在踏進古堡的一瞬間,親眼目睹了月光下發生的一幕。第二天人們收拾小夥子冰涼的屍體時,姑娘雙目呆滯,語無倫次———她精神失常了。死神以另一種

方式封住了唯一目擊者的嘴。

再次驚動印度政府而動用警方破解古堡之謎的是一名貴族小夥子。

一個貴族小夥子,在同朋友雲游四方時來到小鎮。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小夥子只信科學,不信神秘傳說,在小鎮唯一的小酒店裡,當著酒店主人蘇赫大叔的面,小夥子和他的朋友不聽人們的勸說,用各自的良種馬打賭,要到「死亡之堡」里呆上一宿。

蘇赫大叔沒有收小夥子的晚餐錢。大叔總是這樣,他給每一位古堡探險者提供一頓豐盛的晚餐,並說:「你明天早上來付錢。」自然這些全都成了最後的晚餐,蘇赫大叔從未得到過第二天付的飯錢。

貴族小夥子跨進古堡之前,把大門口那張「過往人畜切忌在此留宿」的告示撕下來扔在地上。

小夥子只是撕下了有關死神的告示,可死神卻永遠撕去了小夥子驕傲的生命。第二天,英俊的貴族小夥子成了僵屍,被當地人用那塊抬過無數屍體的木板抬進了小鎮破舊的停屍房。

法醫翻來覆去檢查屍體,怎麼也湊不出個說法。警察將古堡掘地三尺,一無所獲。當晚,3名槍法奇準的警察被安排守在「死亡之堡」里執行人與魔的較量。那個顯赫的家族悲憤而固執地要警察局給他們一個說法。第3天,印度塔爾地區警察局失去了3名忠於職守的好警察。他們未能解開古堡之謎,連自己也整個地匯入了這一個秘密。

小鎮上的人們再次感受到死神黑色的翅膀在頭頂上盤旋。政府除了重新張貼「不得留宿」的告示外還發布了一項懸賞令:「凡能偵破古堡疑案捕獲元兇者,獎賞1萬盧比。」

F. 印度民間故事有哪些

蘭嘎西賀
題目直譯為"蘭嘎地方的十頭魔王",故又名《十大魔王》,傣族"五大詩王"之一。史詩又有《大蘭嘎》和《小蘭嘎》兩種手抄本之分,《大蘭嘎》內容詳盡,氣勢磅礴;《小蘭嘎》帶有縮寫本的性質,只敘述主要內容,對戰爭的描寫較為簡單。根據《大蘭嘎》整理出版的《蘭嘎西賀》共二十二章,近40000行,是已經譯為漢文出版的最長的一部傣族英雄史詩。史詩主要敘述的是勐塔打臘塔王子召朗瑪與勐甘納戛臘公主楠西拉的愛情遭遇:

勐蘭嘎國的國王求子,生下了十頭魔王的母親古皮提拉。古皮提拉不願繼承王位而出走,在森林裡修行。天王瑪哈奉下凡,古皮提拉用十個金蘋果招待天王,天王便施捨給她一個十個頭的兒子;後來,她又給了天王一個特別大的蘋果,於是又生下另外兩個孩子。孩子們都長大後,瑪哈奉給了他們各自想得到的神力。十頭魔王捧瑪加便派弟弟去到蘭嘎城向祖父討王位,後來捧瑪加登基,繼承了勐蘭嘎的王位。
召朗瑪原是天上的神仙,因為不信佛的"十頭魔王"捧瑪加,比虎還兇殘,比披雅(魔鬼)還作惡多端,正在人間橫行霸道,天怒人怨,天地都要共誅之。佛便派他下凡來宣揚佛法,懲治邪惡,普救人類。召朗瑪下到塵世後投身於勐塔打臘達國王這個信仰佛教的世家,父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修過許多佛寺,建過許多佛塔,主張用佛教思想來治理國家。
召朗瑪一出世便對佛深信不疑,七歲就去當了和尚,成了出家人;隨後又到森林裡跟佛教高僧學習佛經佛法和武藝。他想制止勐蘭嘎的十頭魔王捧瑪加在人間製造災難的邪惡行徑,但並不想用武力去征服,只希望用佛法去感化。可是,十頭魔王不信佛法,繼續在人間淫亂、作惡。
召朗瑪的妻子楠西拉剛剛出世就遭遇危難,被眾神鬼捉住送到十頭魔王手裡,又被丟進波濤翻滾的大江,幸好有佛教高僧帕拉西在暗中幫助,才免於一死。後來她在森林與召朗瑪結婚。
召朗瑪學識淵博,心地善良,本應繼承王位、治理國事,但小王後楠吉西一心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帕臘達繼承王位,掌握政權。為此老國王一籌莫展,難以明斷。善良的召朗瑪,"不願看到和睦的兄弟,在宮廷里鬧出同根相煎的糾紛",主動請求父王將王位傳給弟弟帕臘達。老國王十分喜愛錙的長子,又不得不廢長立幼,揮著老淚讓長子召朗瑪離宮出走。
召朗瑪與妻子楠西拉離開宮廷後,在茫茫的森林裡堅持修行,過著安寧的田園生活。不久,十頭魔王捧瑪加便從勐蘭嘎飛到這片森林,並用計將楠西拉劫走。召朗瑪失去了愛妻,痛不欲生,領著弟弟四處尋找,終於在一群烏鴉口中得知楠西拉已經被十頭魔王劫走。如何戰勝十頭魔王營救出愛妻呢?召朗瑪在森林裡冥思苦想。
此時,猴國國王戛伶被弟弟奪去了王位,被攆到山林里,十分悲憤。召朗瑪遇到他,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幫助戛伶戰勝了他的弟弟,奪回了猴王位。為了報答召朗瑪的恩情,猴王戛伶調動全勐的雄兵猛將,攻破了勐蘭戛城,殺死了十頭魔王捧瑪加,救出了楠西拉。召朗瑪終於與愛妻得以團聚。
戰爭結束後,召朗瑪繼位,他無端懷疑妻子在蘭嘎城"被臟手摸過","被強力侮辱過",楠西拉既痛心又氣憤,與丈夫發生爭辯。最後,她讓丈夫燃起熊熊大火,要讓聖火來證實她的堅貞,果然連烈火都不敢接觸她潔凈的身體。受屈後的楠西拉出走森林,生下兒子羅瑪。羅瑪長大後,大鬧勐塔打臘大街,召朗瑪懺悔莫及,楠西拉原諒了他,夫妻倆在一片歡呼聲中回到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後來羅瑪繼承了父親的王位。

《蘭嘎西賀》取材於印度古代史詩名著《羅摩衍那》,但經過作者的重新構思、移植後改編而成,在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典型環境等方面都進行了再創作。因此,它又是一部獨立的作品。它既是印傣古代文化交流的結晶,又是傣族人民善於吸收外來文化、並在吸收中加以消化和再創造的例證之一;同時也是傣族小乘佛教在傳教的過程中利用了這部印度民間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並由僧人將之改編和創新後收藏在佛經里的長篇史詩佳作。

G. 印度佛教的故事

先給你一個:
南天竺國,有個男子,皈依佛法,出家修道。但他有一種習氣,喜歡經常洗澡,又用酥油等物,滿身塗抹,一定要使身體十分潔凈香滑。其他吃的穿的,也要求十分講究。總之一句話,他是挺寶貴他的肉體的。可是佛門修持方法,最要緊的是:必須把一切幻色妄境看得清楚透徹。知道那些都是幻妄的,不要為它們引起什麼愛憎好樂的情緒。因為這種情緒會纏縛正智慧,叫你迷而不悟。這位比丘,因為有色身的愛縛,所以修了好久,竟不能證得聖道。他自己還不明白是什麼緣故。後來聽說摩偷羅國有一位優波笈多尊者,是已得道的善知識。他便登山涉水跑去請教。到了那邊,得見尊者,照例禮了足,然後請問聖道。
尊者見到比丘前來頂禮求法,尊者是有慧眼的,明知比丘的病根由於色身的愛縛未除,便道:「你若能聽我的話,我便教給你聖道。」比丘自然很歡喜的答應了。尊者便帶他走入山中,運用神通,變出一株大樹來,叫比丘爬上樹去。比丘便努力爬將上去,依據尊者所指,爬到一枝橫伸出的樹枝上,靜靜地等候著。尊者又運神通,在樹下變出一個大陷坑,有一千節臂膀那麼大,一千節臂膀那麼深。比丘在樹上望見,嚇出一身冷汗,心想:「早知道樹下有這么大的坑,我是決不敢爬上來的。可是師父為什麼要我冒這個險呢?」正嚇得戰戰兢兢的當兒,只聽得尊者在樹下厲聲喝道:「把你的兩腳放開。」比丘雖然嚇的慌,只是剛才說過聽從師父的話,沒奈何只得把兩腳慢慢放開,那兩手自然握得更緊了。怎知尊者更喝令放開一手。比丘也勉力放開左手,單靠右手吊牢樹枝。尊者又喝:「把那一手也放開!」比丘再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了,苦著臉哀告道:「師父慈悲!弟子若再放手時,這身子會立即掉入深坑,准會跌成肉醬。」師父道:「咦,你剛說聽從我的話,怎麼一刻兒便違拗起來了?」比丘心想:「只要得聞聖道,這個身子便跌爛也算不了什麼。」只這一個念頭,已消滅了色身的愛縛。那時,他閉著眼,咬緊牙,准備跌將下去;可是身子並不覺得飄盪,許久還不曾跌到坑底。等他微微睜開眼睛看時,奇怪,還不是好端端的站在師父旁邊。什麼樹呀坑呀,一概不見了,於是比丘恍然大悟,原來樹和坑都是幻化出來,虛妄不實的。
再進一步推究。那我這個色身不也是幻化的么?想到這里,色身愛縛就被解除了。尊者的神通力一一看得明白,就給他說法。比丘十分用功地聽受思惟,不久就得了羅漢果。
衍義:
一樣修道,「樂修」不如「苦修」。樂修的,境況富裕,衣食起居一切舒適;苦修的,境況清貧,生活用途一切刻苦;因為樂修可以助長愛縛,苦修可以消滅愛縛。愛縛不除,不得超出三界。譯者曾聞根本上師開示:「比丘有一蒲團大的地方,可以聊蔽風雨,就足以精進修持。」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常見許多善男子善女人,雖知念佛生西的好處,只因愛縛重重,不能舍離,以致蹉跎光陰,到老無成。

更多故事請去:http://www.chinawts.com/list/FJGS/09374584.htm

H. 印度的歷史或故事

印度介紹
徐志堅

【字體:大 中 小】 【關閉】
一、基本情況
「印度」得名於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為「河」。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
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東北部和西北部與我國新疆和西藏接壤。北鄰尼泊爾和不丹,西北部是巴基斯坦,東北部和東部是緬甸和孟加拉國,南瀕印度洋,西部和東部分別瀕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國土面積297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的31%。總人口約11億,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魯固族佔8.6%,孟加拉族佔7.7%,泰米爾族佔7.4%。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和耆(音:旗)那教等。
二、農業情況
一自然狀況
印度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為涼季,3~5月為夏季,6~9月為西南季風雨季,10~12月為東北季風期。北方氣溫最低為15℃,南方氣溫高達27℃,幾乎沒有無霜期,全年均可生長農作物,氣候資源相當豐富。
印度土地資源豐富,耕地面積數量居亞洲之首,多達1.43億公頃(我國1.2億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16公頃,約為我國的兩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北部喜馬拉雅高山區,約占國土面積的11%;中部恆河平原區,約占國土面積的43%;南部德干高原區和西部塔爾沙漠區、台地和緩丘陵、丘陵約占國土面積的36%。在國土面積中,耕地面積約佔48%(我國只有12.5%),森林面積約佔22%,草地約佔4%。
印度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全年降雨總量為39300億立方米。全國36%的地區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33.5%的地區750~1150毫米,33.5%的地區為750毫米。印度境內河流眾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恆河,全長2700公里,支流10餘條,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馬普特拉河,戈達瓦里河,訥爾默達河,克里希納河等。充沛的雨水和眾多的河流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灌溉提供了有利條件,全國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32.8%。
印度「天時」和「地利」的優勢使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可謂得天獨厚。
二印度農業的特點
印度除了軟體業的輝煌外,農業也正在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業績,在2003財政年第三季度(2003年10月至12月)取得了10.4%的經濟增長率,而其中貢獻最大的當數增幅高達17%的農業。

I. 印度上古歷史故事,精彩一點的

據說沙賈汗的寵妃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統的絕世美女,本名亞珠曼德.貝儂.比古姆,性情溫柔,擅詩琴書畫。她二十一歲時與當時為賈汗吉爾國王的三王子庫拉姆結婚。她婚後與庫拉姆同甘共苦,行影相隨,足跡遍布疆場。一六二八年,庫拉姆經過一場血戰繼承王位,給自己取名沙賈汗,意為世界之王。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宮中最高頭銜——泰姬·馬哈爾。但是好景不長,一六三一年,泰姬·馬哈爾在跟隨沙賈汗南征時,因難產而死。當時年僅三十九歲。在她婚後十八年裡,共為沙賈汗生下十四個子女,其中八男六女。存活的只有四男三女。她臨終前向皇上提出了4個遺願,其中一個便是為她修建一座美麗的陵墓。
1633年,泰姬陵在沙賈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於亞穆納河下游,十分空曠,沙賈汗可以從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建築學和珠寶最受沙賈汗喜愛,因此,他選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並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寶石作裝飾。本國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泥瓦工共計兩萬多人參與了泰姬陵的建設。此工程選用了本國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和玉,巴格達和葉門的瑪瑙,西藏的綠寶石,斯里蘭卡的寶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1650年,泰姬陵建成。時至今日,已經三百多年了,但它的輝煌和氣派未減。來到泰姬陵,一座高三十米、用紅沙岩落成、頂部有座八角亭的十分氣派的拱門展現在眼前,其大理石結構十分突出,上面鑲嵌有美麗的花朵,配以優美的書法。
泰姬陵是世界奇跡之一。它展現了世界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體現了最佳的建築藝術和風格。沙賈汗煞費苦心不惜一切代價地為寵妃建造了如此宏偉、富麗堂皇的陵墓,這就了說明他當時對寵妃的愛有多麼深。沙賈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他的兒子廢除了王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遠望泰姬陵過日子,直到傷心憂郁而死。他死後,與寵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泰姬陵是一座偉大的愛情紀念碑,它是一代君王愛情的見證,向世人講述著他們的愛情故事。
相傳本來沙賈汗還想在泰姬陵的對面建造一座和泰姬陵一樣的黑色建築物,可是由於他後來被自己兒子軟禁起來,這個願望也就不了了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