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勵志小故事
㈠ 讀書為了什麼
讀書是最能提升一個人格局的通途。一個人的格局往往決定著未來的高度。而只有當你認真閱讀了大量書籍後,才會更深刻的認識到知識中的力量。
(1)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勵志小故事擴展閱讀: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不讀書,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書中涵義。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有經歷了才會成為你的閱歷,最終形成你的格局。正是這些無形的事物,讓你能保持清澈的頭腦看待自己的人生和這個世界。
㈡ 古人勤學故事有哪些
1、頭懸梁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為了不因瞌睡而影響學習,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
2、錐刺股
年輕蘇秦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5、囊螢
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夏天的一晚,忽見許多螢火蟲空中。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
㈢ 古今中外通過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1、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2、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3、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4、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
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5、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弦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3)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勵志小故事擴展閱讀
有關勤奮的名言警句:
1、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2、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3、工作勤奮是最值得崇拜的。——托·卡萊爾《致妻子的信》
4、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5、古今中外,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艱苦攀登的結果。——錢三強
㈣ 10個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
10個最重要的價值觀是:家訓觀、施受觀、失敗觀、獨立觀、身份觀、自省觀、品行觀、自律觀、自疑觀、信仰觀。
1、家訓觀
家訓觀是大多數人天命的一個不為人知的起點。人們喜歡自己的誕生源自一個血統、一段歷史、一個蘊含某種意義的過去。他們喜歡夢想著「舊世界」,喜歡了解世系、祖先和潛藏於自己血脈中的神奇力量。家族的精神遺產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們冒險的資本。他們渴望人們將家族以往的熱情和目標傳遞到他身上,哪怕這種渴望是無意識的。
4、獨立觀
獨立觀與失敗觀有直接聯系。如果一個人能自己做某件事,放手做往往是個好辦法,哪怕做得不如意。也要學會獨立做事的習慣,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
5、身份觀
在家裡生活,到外面玩耍、上學、 交朋友,很大程度上的自我身份認同來自於這些人生旅程中的點點滴滴。尤其在青春期,通過嘗試新的著裝和時尚,嘗試各種新的人際關系,並離開父母而「長大成人」,以此對自己的身份進行一-些改變。在培養出一種身份觀,即」我是誰」的意識後,自省的價值就愈發凸顯出來了。有身份觀的人自己尋求對身份的反思並塑造它,不亞於家庭和社會對其身份的塑造。
6、自省觀
品行觀是指良好的品性、道德和行為規范。一個人需藉助很多力量將自身的未來發展與社會的基本道德結構聯系在一起。多人相助來培養的道德規范不僅在今後數十年的冒險和成就中會確保他們安然無事,更是為人類造福。
㈤ 肖申克的救贖情節簡介
從最初的消極,到後來不放棄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念,至始至終,它都在訴說著一個勵志磨人的故事。不能將心束縛,不能丟棄希望,無論身在何處。
正如後來所說:生命可以歸結於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去死,要麼忙於存活。
㈥ 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名人事跡
(1)陳景潤為了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學了英語、德語,乃至俄語。無論酷暑還是寒冬,陳景潤都要花上十幾個小時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實哥德巴赫猜想時,光演算的草稿紙都裝了幾麻袋。
他將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寫入了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中。《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一經發表後,立馬引起了國際數學界人士的重視。
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高度評價了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並將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寫入書中,給其命名為陳氏定理。
(2)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3)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
他在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4)馬雲,阿里巴巴這個18個人50萬資金的網路小作坊,8年之後變成了世界最大的B2B商業網站;當年西湖裡隨波逐流的小舢板,8年之後變成了太平洋里的一艘中國互聯網航空母艦;當年那個普通的英語老師,8年之後變成了世界級的網路公司掌門人。
(5)鄧亞萍,她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親鄧大松曾經是河南省乒乓球隊選手。從鄧亞萍兩歲多開始,父親常常把鄧亞萍放在他的自行車上,帶著鄧亞萍到工人俱樂部看他們打球。鄧亞萍5歲起跟隨父親學打乒乓球,父親則給她制定了—套不同於常規的訓練方法。
開始,鄧亞萍拿的是橫拍,由於鄧亞萍個子長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讓她改打宣拍。鄧亞萍從小打球就特別認真。在鄧亞萍成長的道路上遇到過很多困難。
因為個頭矮,省隊不要她,這些情況父親都跟鄧亞萍說了,鄧亞萍明白了父親的意思:別人說你不行,你就要自己爭口氣,要加倍苦練才行,所以鄧亞萍從小就很乖,訓練特別能吃苦。
(6)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勵志小故事擴展閱讀: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因現今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原初猜想的現代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把命題"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資料參考:網路_哥德巴赫猜想
網路-屠呦呦
㈦ 古代勤學苦讀的例子
1、鑿壁偷光:
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在自述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焚膏油(膏油,指點燈的油)以繼晷(晷:讀guǐ,日影,比喻時光),恆兀兀(恆兀兀:勤學不止的樣子)以窮年。」他讀書學習時,經常是口中不斷地吟誦著《六經》,手中不停地翻閱著各種典籍,從點起油燈一直學到天亮,就這樣夜以繼日,一年又一年。
以後,「焚膏繼晷」就成了形容勤奮學習的典故。當人們讀到韓愈那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贊嘆其雄健奔放、神奇生動而又充滿藝術魅力的文辭時,是否會想到他焚膏繼晷的日日夜夜呢。
㈧ 你覺得《尋夢環游記》中最感動自己的是哪一幕
《尋夢環游記》中最感動自己的一個細節,在電影尾聲,已百歲的Coco雖已頭發全白,卻還扎著和兒時一樣的兩條小辮子,在冥界與爸爸團聚時,和小時候一樣純真的叫著「爸爸」,爸爸慈祥地拉著她的手,雖然她看上去比爸爸蒼老,畫面卻一點都不違和。
我想,不論經過了多少歲月,經歷了為人父母甚至為人曾祖母,但在爸爸面前,永遠都可以做個孩子吧。在該片的每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時刻,製作者們創造了一個詳盡全面的故事、完全立體的人物、既溫柔又帶著點幽默的恐怖的筆觸,以及生動美麗的視覺畫面。
(8)每天做好一件事的勵志小故事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米格
12歲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住在一個熱鬧、嘈雜的墨西哥村莊,自小就有音樂夢。然而他出生在鞋匠家族「里韋拉」,這是整個鎮子里唯一討厭音樂的家庭。在秘密追尋音樂夢時,米格不小心進入了死亡之地,在這里遇見了他家人們的靈魂。
2、埃克托
埃克托是亡靈之地的落魄流浪漢,他想借米格的幫助去往活人的世界。他許諾幫助米格找到歌神德拉庫斯,作為回報,米格則答應將埃克托的照片送回他家人的靈壇。當埃克托在人世間被徹底遺忘之時,他將會化作金色的粉末,面臨真正的死亡。
㈨ 有什麼好看的動畫片
據統計
支持率高的動漫有:《clannad》《科學的超電磁炮》《龍與虎》《化物語》《Code
Geass叛逆的魯魯修》《WORKING!!》《魔法禁書目錄》《未聞花名》《魔法少女小圓》《Angel
Beats!》《斯坦因之門》《我的妹妹哪有這么可愛》《花開伊呂波》《涼宮》系列《笨蛋測試召喚獸》《IS》《寒蟬鳴泣之時》《無頭騎士異聞錄》《南家三姐妹》《鋼之煉金術師》《交響詩篇》《
喰靈-零-
》《金色的卡修》《日常》《侵略!烏賊娘》《超時空要塞F》《超元氣三姐妹》《攻殼機動隊》《銀魂》《游戲王》《這是僵屍么?》《死亡筆記》《全金屬狂潮》《GOSICK》《聖誕之吻SS》《Fate/stay
night》《學生會的一己之見》《數碼寶貝》《幸運星》《狼與香辛料》《悠久之翼》《荒川爆笑團》《瀨戶之花嫁》《分身戰士》《妄想學生會》《夏目友人帳》《黑之契約者》《棋魂》《傳頌之物》《旋風管家》《天降之物》《灼眼的夏娜》《黑礁》《深淵傳說》《天元突破》《神薙》《魔法少女奈葉》《咲-Saki-》《K-ON!》《強襲魔女》《高達00》《薔薇少女》《只有神知道的世界》《AIR》《通靈王》《電波女與青春男》《食夢者》《怪醫黑傑克》《好想告訴你》《日和》《青之驅魔師》《偵探歌劇》《迷糊學院》《蒼穹之巨龍》《少女妖怪石榴》《緋彈的亞里亞》《武裝煉金》《植木法則》《地球防衛少年》《永生之酒》《高達SEED》《傳說中的勇者傳說》《kanon》《浪漫追星社》《最後大魔王》《DOG
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