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鶴的成長的故事
① 草房子禿鶴故事簡介
簡介:油麻地的小學生禿鶴,與校長兒子桑桑是好朋友。因為他的頭禿,被大家稱作禿鶴。當油麻地小學要參加會操時,他被要求戴上帽子。孩子總是有反抗性的,於是他在大家面前扔出帽子,把他那光光的腦袋暴露在所有人眼前。
同學們也就因為失去了榮譽而疏遠了他。他開始想補救。這是小學要參加匯演,需要一個小光頭來扮演。試來試去都不行,陸鶴就自告奮勇。他用心地練習,最終為學校贏得了榮譽,也獲得了大家的原諒與尊敬。正如那一章最後一句他是「最美得少年」。
禿鶴的性格:堅強,自尊(禿鶴強烈的自尊和倔強來自於他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腦袋:光頭),禿鶴倔強的外表下也有一顆善良上進、熱愛集體的心,是一個活得有尊嚴的孩子,一個戰勝自我的勇者。
(1)禿鶴的成長的故事擴展閱讀:
《草房子》人物介紹
1、桑桑
桑桑是《草房子》這部小說貫穿始終的人物,他也是油麻地的見證人,很不幸,作家拿出了最大的苦難來考驗他——但也許這反而是一種幸運,因為考驗,桑桑才可能得到更多生命的領悟並成為該書的第一主角。
2、禿鶴
「禿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禿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是學生「戲弄」的對象,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禿頭」陸鶴堅守著人格的尊嚴,他在學校的文藝演出中活靈活現的出演角色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3、杜小康
杜小康從油麻地首富之家的「天之驕子」,突然之間經歷了家境的敗落,在被迫輟學後,隨父親遠走蘆盪養鴨,放鴨失敗後,他把五隻很大的、顏色青青的雙黃鴨蛋全部送給了桑桑。
杜小康在杜家山窮水盡遭到滅頂之災時,勇敢地站了起來,繼承父業,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到最後成長為一個堅強的為家庭生計拼搏的男子漢,留給我們的是他成長中閃光的人格魅力。
4、細馬
細馬是一個領養來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感覺到了被別人排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他選擇了逃避,拒絕和同學交談,選擇了與羊為伍,開始了放羊生活。
在與邱二爺邱二媽的相處中,從最初的沖突排斥到最後與邱二媽相依為命,倔犟的細馬咽下委屈,當養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後在本可繼承的房產盪然無存之時,毅然挑起了生活重擔,立志為媽媽造一座大房子,儼然成長為一個獨擋一面的男子漢形象。
② 草房子中陸鶴的個人經歷
陸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禿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是學生「戲弄」的對象,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禿鶴為此做出了反常之舉:他用不上學來逃避同學異樣的眼光;用生薑擦頭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長出頭發來,用戴帽子的方法企圖遮掩自己的禿頭。
當這些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時,他索性在「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重大日子裡,把自己頭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導致全校的廣播操失控,而錯失了「第一」的榮譽,「就這樣,禿鶴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禿頭」陸鶴堅守著人格的尊嚴,他在學校的文藝演出中活靈活現的出演角色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軒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7年。
《草房子》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江南水鄉一個動人動情的童年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拼搏的悲愴與優雅,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
(2)禿鶴的成長的故事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曹文軒家住在一條大河邊上。曹文軒的父親做了幾十年的小學校長,他的工作是不停地調動的,他們的家隨他而遷移,但不管遷移之至何處,家永遠傍水而立,因為,在那個地區,河流是無法迴避的,大河小河,交叉成網,那兒叫水網地區。
那裡的人家,都是住在水邊上,所有的村子也都是建在水邊上,不是村前有大河,就是村後有大河,要不就是一條大河從村子中間流過,四周都是河的村子也不在少數。開門見水,滿眼是水,到了雨季,常常是白水茫茫。那裡的人與水朝夕相處,許多故事發生在水邊、水上,那裡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
曹文軒已經習慣了那樣的濕潤的空間。後來,他雖然生活在都市,但那個空間卻永恆地留存在了他的記憶中。於是曹文軒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在1995年開始創作小說《草房子》。
《草房子》中,花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蔣一輪與白雀的美好戀情。他們之間的愛情是以浪漫與溫馨為開端的。蔣一輪是油麻地小學的老師,長得好,笛子吹得好,籃球打得好,語文課講得好……在桑桑眼裡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白雀是被蔣一輪悠長的笛聲打動的。
白雀是油麻地的美人。白雀在田野上走總會把很多目光吸引過去。她就那麼不顯山不露水地走,在人們的眼裡,卻有說不明白的耐看。她往那兒一站,像棵臨風飄動著嫩葉的還未長成的梧桐樹,亭亭玉立,依然很耐看。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寬闊,但銀鈴般清脆。
正是《紅菱船》這出小戲將蔣一輪與白雀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於是便有了荷塘邊草地上那動人的一幕。微風翻卷著荷葉,微微綻放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帥氣的蔣一輪用迷人的姿勢倚在柳樹上,奏出悠揚的笛音。白雀在朦朧的月光籠罩下,動作格外的柔和。
這一切如夢如幻,正有如兩人之間的戀情。但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愛情在生活的壓力與誘惑面前,卻顯現那麼脆弱與無奈。
白雀對蔣一輪的情感發生動搖,是和她的生活中出現了谷葦———這個從世俗觀念看比小學教員似乎更為有權有勢的鎮上文書分不開的;就這樣生活的現實與瑣碎構成了愛情途中最大的障礙。
1979年,曹文軒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弓》和《啞牛》分別獲得1982年《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優秀作品獎。
1988年4月,他的短篇小說《再見了,我的小星星》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1988年5月,憑借學術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同年10月,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文學評論科研獎。
1992年12月,曹文軒憑借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獲第三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金獎,並於次年2月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兒童文學作品集評獎一等獎;1993年11月,短篇小說《藍花》獲冰心兒童文學獎新作獎。
1995年2月,短篇小說集《紅葫蘆》獲中國台灣《中國時報》1994年度十大童書獎及「好書大家讀」年度短篇小說類創作最佳獎,《山羊不吃天堂草》獲「好書大家讀」年度長篇小說類創作最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