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動物故事的讀後感350

動物故事的讀後感350

發布時間: 2020-11-23 20:03:50

㈠ 由多個動物故事組成的書讀後感怎麼寫

一般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內標題。也可容直接寫讀《xxx》有感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
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注意不要寫成流水賬

㈡ 《動物植物的故事》別扭的小象讀後感作文300字

讀後感是談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案例來說明從「讀」中專悟出的道理屬。因而,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說,又有必要說理。敘說是談論的根底,談論又是敘說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聯絡。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證原文,當然引證不能太多,應以自個的言語為主。在體現辦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談論時應重於剖析說理,案例不宜多,引證原文要簡練。在結構上,通常在最初歸納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側重表達感觸後,結束又回扣「讀」。

㈢ 沈石溪動物小說棕熊的故事讀後感100字

最近,我看了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講了作者闖入動物的世界,與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這本書收集了 12 個故事,最吸引我的是《棕熊的故事》。 日記日記300字http://www.0S.Net.Cn
故事講述的是作者和向導強巴去觀察野驢,傍晚是匆匆往觀察站趕,返回途中,他們救出了一隻小熊,他們以為熊媽媽發生了意外,便把她帶回去撫養,並取名為麗麗。可天有不測風雲,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母熊突然找上門來,狠狠地向欄桿撞去,撞得頭破血流,可回天無力,只好走了。後面幾天母熊一直來搗亂,無奈作者只好依依不捨的還給了母熊。麗麗把我當成了母親,三番五次的跑回來。這因為這樣母熊接二連三的想知我於死地。終於有一天,母熊再一次保護麗麗的過程中身負重傷,奄奄一息,彌留之際它把小麗麗永久的託付給了我……看到著我不經潸然淚下。
它是多麼偉大的母親啊,把麗麗交給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在「我」的愛撫下好好生活。臨死前,還讓「我」做出承諾,好好保護麗麗,它一直掛念著自己的孩子。多麼偉大的母愛,令我非常敬佩。
棕熊雖然是一種很殘忍的動物,但作為母親的母熊卻是那麼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它寧肯遍體鱗傷也不願小熊崽受傷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會想方設法地保護自己的幼崽。偉大的母愛,多麼的感人至深又催人淚下!
讀完全文後,我已是涕淚滿衣裳了。母愛的力量是如此的偉大,柔情似水的母愛,悠悠的母愛,正是這種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支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記得讀過一篇文章,一個年輕的母親得了癌症,可她兒子不知道,她也不去化療,為了孩子能考上大學,依然堅持賣冷飲,就這樣,她憑著培養兒子的念頭堅持了1年,可兒子落榜了;她又多活了一年,兒子終於考上了大學,她才倒在了地上,面如土色,去世了。這是一個奇跡,是母愛創造了奇跡!
我們的父母不正是這樣嗎?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一切都為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悠悠的母愛,是大海中的航標,指引我們前進;是一個盾牌,時刻保護我們;更是一滴甘露,讓我們茁壯成長!我們要好好孝敬父母,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㈣ 益智動物故事讀後感600字

今年寒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所著,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煉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沖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准備,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㈤ 動物故事讀後感

艾略特曾說:動物是最可親近的朋友——他們從不提問,也從不指責。
小時候最喜歡最經常翻閱的書,是一本《中外動物故事精選》。這本書由一個又一個的動物故事組成的,都是些非常感人的關於動物的故事,賺了我不少眼淚。即使今天,隨便翻一篇看看,心裡也閃過一波一波的震撼。
在這些小故事裡,我驚奇地發現動物有著人一樣的感情,又或是說,自從人成為「人」開始,就漸漸喪失了作為「動物」的真情。
的確,人類是高智慧的種族,心理、情感都比其他生物復雜。可是,正是因為這種復雜,讓人類的心不再純凈起來,不再綠起來。
狼會為有救命養育之恩的主人付出生命,人願意為狼作出同樣之舉嗎?一條獵犬被主人誤解而備受委屈,然至死守護主人,人卻與此同時拋棄忠犬,只因為一個「煩」字;就連再烈性的馬,也懂得要保護主人,而我們人卻以鞭斥之……
這些鮮明的對比,其實都是由人類的優越感引起的。有聰明的腦袋、有獨特的精神,造就了我們的文明,擺脫了野蠻時代,從而看昔日的同類時,不再有共鳴,似乎它們的落後是它們的錯。於是,人類有了自己的「他」、「她」,又多了人類以外的「它」。我們不喜歡為除了我們以外的東西分類得很細致,因為在我們眼裡,它們是不能夠與我們平起平坐的。
然而我們永遠敵不過它們的是,它們簡簡單單地生活卻遵守至自然的法則,而我們只是想盡辦法巡撫自然,希望自然依我們的習慣行事。所以無論我們如何惱怒地去獵殺這些其實活得比我們幸福的生物,甚至逼迫一些物種走向滅絕,我們依舊是敗者。心已不向著大自然的綠色,更不能使大自然反過來步隨我們的「灰」。
毛主席曾意氣風發地在《沁園春•長沙》中揮筆道:「看萬山紅遍,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我想改則引用:「看萬人凈染,漫心碧透,百類和壽。」
值得慶賀的是,我們一部分人已經逐漸醒悟過來回歸自然的重要性,也已經學會向動物學習,保護動物,並努力使剩下那些依舊渾渾噩噩中的人明白過來。
過去為拍一部電影而射殺一頭雄獅的情急已不會再發生,轉而一起合作的動物夥伴若不幸逝去會引起淚落傷悲,也隨之有許多講述動物與人的美好關系的書或電影正大量上市,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為了動物無償付出所有……
從小的來說,這是人類良心發現回歸自然的過程;從大的來說,這是凈化心神綠化心靈的過程。地球上與我們最相近卻依舊遙遠的動物們用它們最純凈的心靈感動了我們,我們也用同樣真摯的心來回饋它們,乃至整個大自然。
只有心靈完全乾凈完全綠色的人,才看得到自然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樸素感動,像詩人一般,也許靠在樹下,透過葉隙灑下來的陽光能打動我們;也許微風吹拂,在湖面上搖曳的白荷花能打動我們;又或是繁星春水、清香的土壤、甚至難看的蚯蚓,在我們心裡都成了美麗的、動人的東西——到時候,再沒有「他」「她」「它」之分……

㈥ 文學大師筆下的動物故事 讀後感

在傑克·倫敦寫的這本書——《野性的呼喚》中,我走進一隻狗的世界。這只狗叫巴克,是一隻聖伯納犬和蘇格蘭牧羊犬的混血兒。不同的是,巴克並非是神話中充滿人類幻想的狗,也不是穿插在人類社會擔任朋友角色的狗,而是以在北國雪地的生活、事跡震撼著讀者心靈的狗。

巴克從小生活在南方一個法官的家裡,在那兒巴克享受著優裕的生活,普遍的尊重和取足輕重的地位,可一切卻因人類在北方找到一種黃色的金屬而改變。

帶有幾分貴族氣息的巴克遭受了第一次不禮貌的待遇,它被人拐走賣到一個穿紅絨線衫傢伙那兒。接著是一頓大棒的反復猛打,一次再次地打得它昏死過去。從此巴克明白一個道理:在那拿著大棒的人面前他是沒有希望的。我想大棒就是一把鑰匙,一把讓巴克明白原始本性的鑰匙,讓它學習到弱肉強食的原始統治法則,同時也讓潛藏在巴克體內的野性漸漸蘇醒。

如果說大棒是一把鑰匙,那麼巴克的同伴則是教授這門課程的正文。巴克再次被人交易。它加入了一隻拉雪橇的隊伍,並從同伴中摸索到了許許多多的生存之道。

狗派克教會它如何偷食以慰飢腸。其實巴克是不喜歡偷,為了能吃飽他是非偷不可。從狗比利那兒,巴克很快學會了如何在雪地里破冰汲水解渴等技巧。這里我要提到一隻狗斯匹茨, 因為從它身上,巴克「學」到了很多,讓在朦朧中的巴克記起了原始的殺戮。

斯匹茨是雪橇隊里的排頭狗,也就是領袖。它把巴克當成是潛在的對手,總是挑釁找茬,表面和善,實際兇殘。起先,對於斯匹茨巴克總是處處忍讓,盡量避免發生正面沖突。一方面他從中學習,另一方面體內的本能隨著一次次的挑釁復活了。最終祖先們的咬嚙、撕扯和豺狼式的突擊在它身上活躍起來,把斯匹茨鬥倒了。

一旦野性蘇醒,那來自森林深處的呼喊便時時誘惑著巴克,那是一種凄涼怪誕、叫人毛骨悚然的調子,可巴克卻很高興跟著一起嚎。原始動物的強悍習性在它身上越發強烈,在一次捕獵中,巴克嘗到了那種嗜血的慾望和因殺戮而獲得的快樂……最終成為了狼王。

人類社會存在著競爭和人類具有的向上的精神就是一種古老的野性的體現吧。野性,是它帶來了征服萬物的慾望與野蠻。就像巴克一樣,當所有的事實都在告訴它世界上只有徵服者和被征服者時,來自本性深處的不屈的鬥志被喚醒,因為它知道這一切就是生命的價值。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勝負就在一剎那間,導致人類不能有半點喘息與猶豫,面對危機只有勇敢接受,並最終征服……

但野性並不僅僅是殘酷,它也帶來了古老的友情,可以說是文明與古老的結晶。當巴克最後一個主人約翰死的時候,他仰望蒼天,發出長長的嗥叫。這嗥叫是傷感的,是忠誠的,是震撼人心的。巴克對約翰濃濃的愛意正是野性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所以我想說生命是茅盾的,世界是復雜的,但這個復雜的世界正是有自然最簡單的方法造就的。讓世界充滿生機的是它,同時把世界推入地獄的亦然是它——野性。它有狡猾,也有忠誠;它帶來野蠻,也帶了了友情。就這樣吧,這便是真實的生命,多彩,燦爛,生生不息。

㈦ 西頓動物故事集讀後感

今年寒假期間,我在家裡讀了《西頓動物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回個故事說一隻狼在小溪邊飲答水,獵人輕而易舉的把狼殺了。然後,發現那是一隻母狼,它的孩子就在附近。兩個星期後,他看到一隻狼從洞里出來,舉槍把它殺了,他找到了洞穴看到狼崽時,他很驚訝。
通常情況下,一個狼窩只有五六隻狼崽,而這窩有十一隻,更奇怪的是狼崽大小不同,這肯定是兩個家庭組成的,卻只有一個母親。
獵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原來,其中的幾只是兩星期前殺的母狼的孩子。當另一隻母狼經過洞穴的時覺得它們很可憐,便把它們帶回家。獵人離開時,他還不知道還有一隻最大的幼狼,它被獵人的行為嚇壞了。它漫無目的的走著,突然,草叢中出現了一隻母狼,母狼把幼狼當做獵物,不過,母狼聞了聞,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把它收養了。
就這樣母狼教了它很多知識,有一天母狼為了保護它還是犧牲了。我覺得我們人類太殘忍了,人類和動物就應該是好朋友,大家在同一個地球生活的,那才是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幸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