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勤奮名人故事
『壹』 關於勤奮的名人故事(短的)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版。他沒有權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貳』 關於勤奮和機遇的名人故事
首先贊美一下樓豬,樓豬你的問題提得很有水平真的!!!我記得哈弗大學的校專訓就是,『時刻准備著,當屬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就成功了!』這句話可以說是精闢的詮釋了『勤奮、機遇、成功』三者之間的關系!那麼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吧,關於一個小提琴家的故事這個人叫奧爾。布爾,他多年來一直都默默無聞的練習小提琴,通過不斷地練習,他的琴藝已經很成熟,但不為大眾所知啊,就說又一次啊,當這個年輕的樂手正在練習演奏的時候,著名的女歌手***恰巧從窗外經過,他的琴藝讓這女歌手如此如醉,於是她趕緊詢問這無名樂手的姓名,隨後不久,再一次影響力極大地演出中,由於她和劇場發生爭執,就頻臨取消了之間的節目,於是奧爾布爾拍到前台救場,奧爾沿走廊個多小時,就說這一個多小時,使奧爾布爾登上了世界音樂殿堂的巔峰!!End!!!||||||||||||||| 也許這就是樓豬想要的滿意的答案 對嗎樓豬?
『叄』 關於勤奮的短篇名人事例
1、蘇洵發憤
蘇洵是宋朝有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年夜家之一。他小時辰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理解到念書很主要,以後起頭發憤念書,抓緊一切時刻進修。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晚上起來就扎在書房裡念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
將近午時時,夫人料理盤碟時,發現粽子曾經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左右硯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本來,蘇洵只顧埋頭念書,誤把硯台當成了糖碟。恰是憑著這種細心刻苦的精力,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年夜家。
2、八十二歲的狀元
梁灝是五代時代的人,卻是宋太宗時代的狀元郎。他從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始終地進京應試,歷經後漢和後周兩個短折朝代。只管屢試不中,但他絕不在意,總是自我解嘲地說:「考一次,我就離狀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錄取進士,被欽點為狀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參加會試四十場,中狀元時曾經是滿頭白發的老翁了。
在大年夜殿上,太宗問他的年事,他自稱:「皓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歲了。短短兩句話,蘊含了幾何考場上的辛苦和辛酸!
3、匡衡鑿壁借光念書
匡衡是西漢有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愛進修,刻苦勤勉,然則家裡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進修。一天夜裡,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晝讀過的《詩經》時,察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戀慕在燈光下念書的人,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能夠念書了。
匡衡正在考慮著該怎麼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宏大年夜的人影投身到牆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牆上晃來晃去。小匡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我要是在這邊偷偷鑿個洞,近鄰燈光就能穿牆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裡來,我不就能夠借著這點光亮念書了嗎?
他開心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牆壁下方荒僻處鑿了個小小的洞穴。霎時刻,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趕快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明處,收視反聽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雲雲刻苦,都感想特別快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以後往後,匡衡白晝幫大年夜人忙田裡的農活,夜晚借著那一小束從近鄰人家借來的燈光,孳孳不斷地念書,經由不懈地全力,終於成為一代學者。
4、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一頭鑽進書堆里,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5、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
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6、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培根
7、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8、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肆』 關於勤奮的名人事例200字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伍』 關於勤奮的名人故事水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陸』 關於勤奮的名人故事
一,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古希臘德摩斯梯尼,小時口吃,登台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於是每天含著石,面對大海朗讀,無論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終於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
三,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四,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五,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6)談勤奮名人故事擴展閱讀:關於勤奮的名言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業精於勤疏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4: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5: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柒』 寫關於勤奮的名人故事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奮學習卻沒有蠟燭。鄰居家有燭光卻穿不過來,匡衡就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同縣人文不識家裡有很多書,匡衡被他家僱傭勞作,卻不要報酬。主人奇怪地問匡衡,匡衡說:「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主人驚訝,就借給匡衡書,後來他成了大學問家。
映雪讀書
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於是,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正是他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 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
1818年,母親去世。
1831年,經商失敗。
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
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 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
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 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 沒有成功。
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 失敗了!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 落選了!
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 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
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 被拒絕了!
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 落選了!
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 提名 得票不到一百張。
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 再度落敗。
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美]傑克)
『捌』 關於勤奮的成語名人故事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玖』 關於勤奮的名人故事
★人生抄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
眠
--達·芬奇(義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拾』 關於勤奮的名人事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