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贊美中國歷史故事的作文怎麼寫
⑴ 贊美中國古代文化作文
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如同清新淡雅的梅花在輕柔和諧的韻律,相繼盛開。煮一蠱香茗,手捧經卷,窗外紅杏微晃,在熱氣氤氳之中,品中華千年文化之精髓,嘆歷史千古人物之風騷。韻在字里行間洋溢,吐露出耐人尋味
⑵ 「我最喜歡的一段中國歷史」作文該怎麼寫
「將相和」的故事我們在小學期間就已經學過了吧!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現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這件和氏璧在春秋戰國時期被各諸侯國視為鎮國的寶貝;為了把和氏璧占為己有,各諸侯想盡辦法互相爭奪!因此,上演了戰國時期一幕精彩的歷史劇。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處,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現在就讓我給你講講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座山下發現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便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歷王,(玉璞是一種天然五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起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楚歷王找來相玉家進行簽定,玉工認為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什麼價值!楚歷王很生氣,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並把他驅逐出楚國! 多年後,楚厲王駕崩,楚武王繼位。卞和趕回了楚國,於是,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武王。玉工簽定後仍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但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他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直往外滴血。這件事傳到了楚文王那裡,文王派人問卞和:「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苦,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是石頭,我忠貞之士卻被當成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文王聽後,命人把卞和帶到宮殿,並叫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暇的美玉。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珍臧起來! 「和氏璧」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相國昭陽滅越有功;便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可就在這時,和氏璧失竊了;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人們紛紛尋找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玉,但終無結果。人們便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游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條件、有機會,偷竊和氏璧。便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死不認罪,無奈!只好將他放了,張儀受辱後輾轉到了秦國,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現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纓賢宦官從一個外人手中購買到這塊玉;經玉工簽定後,方才得知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這件事不巧被趙王知道了,便將和氏璧強奪去了。誰知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也產生了覬覦之心。於是,派人送信給趙王,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想到秦國勢力強大;怕得罪秦國會招來滅國之災!所以只好派藺相如奉壁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和氏璧獻給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認為果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將和氏璧傳給左右嬪妃大臣觀看;眾人皆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去說:「壁上有點假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看。」於是,秦王便將和氏璧遞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持壁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壁,派人送信給我王。我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15座城換壁只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再說因一塊壁得罪秦國實在不值。所以我王採納了我的意見,但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我王還齋戒五日後,才派我將和氏璧送給你。但我看大王你根本無意割城換壁,就取回此壁。您若再逼我獻出此壁,我的頭就和這壁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藺相如說罷,便高舉和氏璧,做出撞擊柱子的樣子。秦王惟恐和氏璧被撞碎,連忙道歉;並叫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的15座城,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我王派我送壁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和氏璧!」秦王無法強奪,只好同意了。藺相如回到賓舍,便派人喬裝打扮;帶著和氏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五日後,秦王在宮廷內設九賓之禮,命人請藺相如。藺相如進宮後對秦王:「秦國至開國以來20餘位君主,沒有一位是信守承諾的。我擔心因您的失約而辜負我王對我的重託,所以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盛而趙國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留壁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當殺!我願下湯鍋,你看這辦吧!」秦王和眾臣聽後面面相覷。有些大臣建議將藺相如囚禁起來,再攻打趙國!可秦王想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還會使兩國關系惡化;不如厚待藺相如,並把他送回趙國;還可得個明君的聲譽!於是,秦王在宮廷里以隆重的禮節款待了藺相如,並將他送回了趙國。這就是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用自己的智慧抱住了和氏璧。 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幽王投降。並獻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三種推測:一是做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內,二是被項羽掠奪走了。三是被秦始皇做成了傳國玉璽!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間;有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系起來了,而它的神秘失蹤,又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⑶ 寫一篇介紹中國歷史的文章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四千年以上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早的遠古遺存人類距今則已有 170 萬年以上。從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始終就是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國歷史的發展同樣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極大影響,而漢字也使不同地區的人們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史前時代
元謀猿人是中國遠古遺存中所見最早的人類,距今約 170 萬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約四五十萬年。這些都是所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中國猿人文化時期 —— 舊石器時代初期,距今約 50 至 40 多萬年前;
河套文化時期 —— 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 20 至 10 余萬年前;
山頂洞文化時期 —— 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 10 至 2 萬多年前;
彩陶文化時期(仰陬文化時期) —— 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在公元前 2500 年到公元前 1300 年;
黑陶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 —— 新石器時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會在中國形成與四五萬年前的彩陶文化時期,中心區域分布在陝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帶,以原始農業為主。到了黑陶文化時期,父系氏族社會逐漸形成,農業和畜牧業有較大的發展,制陶、冶銅等手工業的工藝水平也逐漸提高。在此期間,黃河流域逐漸成為文明的中心地帶。
古代史
傳說中最早的朝代夏代約在公元前 21 世紀到前 18 世紀,這段歷史目前依然無法考證。不過之後的商代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存在於公元前 18 世紀到公元前 11 世紀。商代時文明已經十分發達,有了歷法、青銅器以及文字等。商王朝時已經有一個完整的國家組織,並且具有了奴隸主王朝的規模。當時的主要生產部門是農業,不過手工業,特別是青銅器的冶鑄水平也已經十分高超。
與此同時,黃河流域的另一個部落正在逐步興起,到了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葉,周王朝正式建立。之後周朝的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周王朝依然是奴隸主以及貴族統治,有許多貴族的封國。到鼎盛時,周朝的影響力已經在南方跨過長江,東北到今天的遼寧,西至甘肅,東到山東。周朝時的宗法制度已經建立,政權機構也較完善。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此後,周王朝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小國,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大國共有十幾個,其中包括了晉、秦、鄭、齊及楚等。到了公元前 546 年左右,黃河流域的爭霸基本結束,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公元前 403 年,晉國被分成韓、趙、魏三個獨立的國家,再加上被田氏奪去了政權的齊國,和秦、楚及燕,成為了戰國七雄,戰國時期正式開始。公元前 359 年秦國商鞅變法開始後,秦國國力大大增強,最後終於在前 221 年消滅其它六國,中國歷史也進入了新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多位對之後中國有深遠影響的哲學家,例如孔子、墨子、老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等人。文化上則出現了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人屈原。
封建時期
公元前 221 年秦滅其它六國後統一了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秦王嬴政改稱秦始皇。他對國家進行了許多項改革,包括了群縣制的普遍確立,取代了周朝的封國制;統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統一度量衡,便於工程上的計算。秦始皇還大力修築道路,並連接了戰國時七國的圍城,成為了今天的萬里長城。秦始皇還下令全國焚書,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的陵墓等。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於沙丘,秦二世胡亥即位。但十個月後,農民起義爆發,秦亡。公元前 202 年,漢高祖劉邦打倒了勁敵項羽後登基,西漢開始。到了漢武帝時,西漢到達鼎盛。武帝成功地將匈奴趕走,還修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發展了對外貿易。儒家學說也被確立為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其它藝術與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部通史性質的巨著 —— 《史記》。
西漢發展到了公元 1 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公元 9 年王莽奪權,宣布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然而這些改革卻往往不切實 ,最終導致農民紛紛起義。公元 25 年漢光武帝劉秀復辟了漢朝,史稱東漢。東漢到了公元 3 世紀左右時再度衰敗, 196 年曹操控制了朝廷,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當時除了曹操的魏之外,尚有蜀和吳。公元 280 年三國歸晉,再度統一。公元 290 年晉武帝死後,十六年的朝廷權利斗爭開始,史稱「八王之亂」。與此同時,少數民族與各地流民起來反晉,紛紛建立自己的國家,從公元 304 年到 409 年,陸陸續續有多個國家建立,主要包括了漢、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北涼、南涼、南燕、西涼、夏和北燕 , 史稱十六國時代。中原淪陷後漢族只能屈處南方,形成了南北朝的對立。南朝經歷了劉裕的宋到齊以及梁 , 陳,而北朝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時期,西方的佛教大師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許多佛經被翻譯成漢文。到了公元 589 年楊堅終於成功滅了南朝的陳,在中國歷經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後再度統一,建立了隋朝。不過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只經歷了兩代 37 年。
公元 618 年唐高祖李淵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 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當時最發達的文明。唐朝確定的科舉制度是當時比較科學與公平的人材選拔制度。唐王朝與許多鄰國發展了良好的關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手工藝品。日本則不斷派遣使節、學問僧和留學生到中國。唐朝的文化也處於鼎盛,特別是詩文得到較大的發展,還編撰了許多紀傳體史書。唐代中葉涌現出許多偉大的文學家,例如詩人杜甫、李白,以及散文家韓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興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印度取經,回國後譯成 1335 卷的經文。不過除了佛教外,還有摩尼教 (Manicheism) 、景教和伊斯蘭教等。唐朝末年再度分裂,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經過了七十多年的紛爭後,公元 960 年北宋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北宋晚期發生了分別以王安石、司馬光和蘇軾為首的三方黨派斗爭,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到了 1125 年北方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勢力逐漸起來,到 1127 年金攻破汴京,俘虜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當時的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北宋滅亡。同年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趙構在南京即皇位,史稱南宋,形成南北分立。南宋此後多次伐金未成,直到 1234 年,蒙古軍消滅了金。蒙古之後與南宋又經歷了血腥的戰爭,最後於公元 1276 年以蒙古的勝利告終,南宋滅亡,統一全國的元王朝建立。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外民族統治全中國的王朝。
盡管元朝吸收了許多漢族文化,並大力宣揚朱熹一派的理論,漢族依然將元朝視為外來民族,並發動多次起義。最後終於在公元 1368 年推翻元朝,明朝建立。明朝時貿易興盛, 1405 年鄭和奉命下西洋,曾經到達印度洋、東南亞及非洲等地。明朝文化上則出現了《三國演義》及《水滸傳》兩部優秀長篇小說。
明朝晚期居住在東北地區的滿族開始興盛起來,終於在 1644 年藉吳三桂打開山海關而進入北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 —— 清朝。清朝在之後的半個世紀還成功地佔 了許多邊疆地區,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灣。到了康熙年間,清廷還與沙俄在黑龍江地區發生戰爭,最終於 1689 年簽訂停戰條約 —— 尼布楚條約,清廷以土地換得邊境安寧。
然而到了 19 世紀初,清朝開始衰敗。與此同時海上強國英國、荷蘭與葡萄牙等紛紛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 [1787 年 ]] 英國開始向華輸入鴉片,清廷於 1815 年頒布搜查洋船鴉片章程,然而英國無視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鴉片,道光皇帝不得不於 1838 年派林則徐赴廣州禁煙。 1839 年 [6 月 ] 將 237 多萬斤鴉片在虎門銷毀,史稱虎門銷煙。英國政府因此於 1840 年 6 月發動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開始。
近代史
鴉片戰爭持續了一年多, 1841 年 8 月英軍到達南京,清廷投降,《南京條約》簽署。香港島被割讓;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和寧波開放作為通商口岸,還賠償款白怠 2100 萬元。之後 1844 年美國與法國也與清廷分別簽訂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國主權遭受部分破壞。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反清復明的反抗斗爭再度興起。 1851 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曾經一度佔領南方部分省份。之後又有上海小刀會起義、陳開、李文茂起義等。
此後英、美、法、俄、日等國多次侵入中國,中國多處 土被割讓。 1888 年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改良派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遭拒。不過十年後 1898 年光緒皇帝終於同意變法,從 6 月 11 日 到 9 月 21 日 的被稱為百日維新的 103 天中進行了多項改革,但最終在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後失敗落幕,梁啟超、康有為逃亡國外,譚嗣同、劉光第等六人被殺害。
1899 年義和團運動爆發,開始圍攻外國駐北京使館。 1900 年英、俄、日、美、法、德、意、奧的八國聯軍報復佔領北京。清廷不得不於 1901 年簽訂《辛丑條約》。
1901 年革命派開始興起。孫中山等人在海外積極籌款,支持國內的多次起義運動。經過十次失敗的起義後,終於在 1911 年的武昌起義獲得成功,清朝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迫於袁世凱的壓力不得不讓出總統位置。從此陷入了北洋軍割據時期。
孫中山之後多次試圖北伐未果。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 在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後,終於在 1925 年由蔣介石領導北伐成功。蔣介石在鞏固領導地位後於 1927 年處決了李大釗等部分共產黨黨員。 1934 年毛澤東領導了長征,成功建立革命根據地。
1937 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敵。 1945 年二戰結束後,國共又進行了內戰。中國共產黨最終於 1949 年獲勝,蔣介石及國民黨逃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與此同時蔣介石在台灣宣布台北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宣誓三年內反攻大陸,不過至他離世時仍未成功。兩岸從此開始分裂局面。
⑷ 關於中國歷史名人的作文
與李白相識(江蘇徐州一考生)
在一個書聲琅琅的清晨,一襲白衣,風度翩翩的李白走近了我;在一個月滿西樓的夜晚,衣帶漸寬,憔悴瘦弱的我走近了李白。
初識李白,是那首響徹千古的思鄉之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情系千載,從此,我與李白有了解不開的情結。
在六朝金粉、隋代笙歌匯聚而成的大唐盛世,李白是一個神話。他胸懷大志,腳踏長安,在天子腳下寫下了屬於他的傳奇。「酒人愁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化作月光,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好一個桀驁不訓的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你無奈地書寫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唐宮廷艷曲。終於有一天,火山噴涌而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又甩袖而去,散發弄舟,留下了一個亘古流傳的神話。
李白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它的不屈權貴、敢於直諫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何止英雄千千萬!淺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者有之,高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者有之,疾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者有之……華夏民族,有著數不清的英雄豪傑!也許有人會說,李白不會舞槍弄刀,不能血染疆場,憑什麼能讓你景仰崇拜呢?歷史不會忘記:在大唐那個太平時代里,在盛世那個逢迎年月中,像李白一樣天子面前一臉正氣權貴面前一腔蔑視的人能有幾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像李白一樣在朋友落難之時傾全力相助的人能有幾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像李白一樣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仍豪氣不減的人又能有幾個?歷史告訴我們:很少,少得屈指可數。
在虛度光陰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意志消沉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李白的詩句永遠吸引著我,李白的思想永遠激勵著我。在每一個花開花落,每一個陰晴圓缺,我都會想起李白,走進李白的世界。李白是「詩仙」,也是曠世名人。
[點評]
本文寫李白,圍繞三個方面:一是李白所留下的「亘古不變的傳奇」;二是通過與「上下五千年」「千千萬萬個英雄」對比,強化了李白蔑視權貴、注重友情、富有豪氣的品格;三是李白對我的「影響」和「吸引」。這三個方面,前兩個方面從正向入筆,著眼於李白;第三個方面從側面入筆,著眼於「自己」:從正反兩個不同角度凸顯了李白永恆的魅力和魅力的永恆。
本文作者——為伱變乖——抄襲無恥!
⑸ 寫中國五千年歷史作文
從遠古時期到現在,我們中國已經有五千年左右的悠久歷史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經歷了一切該經歷和不該經歷的。
著名歷史家龐朴說過:「歷史使人聰明。因為歷史是前人失敗和成功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或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積累。」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歷史了呢?那麼,請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一頁吧!
五千年對於宇宙來說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人類,對於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華民族來說,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歷史了。
遠古時期,「湘妃竹上的斑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等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古代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為,朱元璋削刺的做法,一直都為人類所痛恨;岳飛精忠報國卻慘死於奸臣之手的事情一直令人們所痛心……
不過,最吸引我眼球的好事關於「忠臣、奸臣、明君、昏君」這四個詞的話題了。一代天驕,莫屬於從蒙古大草原崛起的馬上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了。這成吉思汗就是一代明君,他懂得愛民,他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他從不會隨意錯殺好人、平民。在這本書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檜了。就在岳飛即將抗金勝利、凱旋歸來之際,是他,是秦檜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語,致使岳飛在一天之內收到12塊「金字牌「遞發繁榮班師詔書。可憐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啊!1142年1月27日,昏君趙構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位抗金名將殺死在獄中。
從茹毛飲血到基因工程,從刀耕火種到電子信息,從爬山涉水到遨遊太空……一場場血戰,一項項發明,億萬人民前仆後繼,代代精英嘔心瀝血,終於創造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演繹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淀,這種積淀是無形的,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⑹ 寫一篇作文《我眼中的那段中國歷史》
中華名族,是一個歷經曲折仍閃耀著智慧的民族,是一個飽受凌辱卻仍不屈不撓的民族,是一個永遠勇往直前,奮斗不息的民族。從炎黃到禹舜,從秦漢到唐宋,中華民族用他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輝煌。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曾說:「沒有中國的四大發明,歐洲還可能停留於封建社會。」然而,一個世紀前的中國,卻遭受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民組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在這危難時刻,中國涌現出了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胸懷大志的青年。正因為有了他們,中華民族才能重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由此可見,志士衰則國亡,志士盛則國興。
歷史的火炬,在中華大地上傳遞著,銘記著份歷史。舊中國的千瘡百孔已經成為過去。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經濟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在這個經濟全球統一化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這種民族精神就是中華之魂,他支撐起中國的脊樑,讓龍的子孫世代延續。
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歷史不再重演,我們應該刻苦學習,銘記歷史。讓我們志存高遠,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新世紀!
⑺ 寫一篇作文《我眼中的那段中國歷史》
在中華民族走過的歷代光輝中,春節,這個很重要的節日陪伴我們華夏子孫度過了一年又一年。而這一年又一年代表著什麼?是對這個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與人文內涵的加深,還是一次次沖擊年俗這座固化的山?春節這個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的偉大節日,是否被人們牢記在心?現代的社會發展趨勢所向是否會影響中華傳統文化河流的淵源流淌?一年又一年啊,一次又一次讓我浸透在為「年」意義的感慨氣息中,久久不能自拔。
聽老人們說,「年」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種希冀幸福物質的時刻。那時,不知是多少年前,人們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品嘗一次肉的香膩,只有在過年時才能穿一次在將來一年中久掛於身的新衣。「年」意義的貼近像一場場的及時雨,造福多少人,團園多少家,綻放多少笑臉。
那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我近幾年來一直在尋找這「年」的意義,這春節的真諦,企圖享受這種崇高的境界。時代的變遷是一種局限。對於現代人來說,找到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不容易了,我們沒有理由拋棄與無視更現實的「精神基礎」。春節里人們的活動被很多人看為越來越趨於簡單,會帶來傳統的民俗文化的流失。我也何嘗不這么想過,似乎春節里那紅紅火火的氣氛不多見了,年的味道也留之不多了,年俗這塊古老化石上留下的可探索資源越來越少,能品味道的年味也漸漸稀薄。
其實,「年」的意義在向著現代人對待節日的思想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傳統意義上的年俗加以改變,將古老的舊文化習俗,添加了新時代的要求,為年俗做了現代化的改革。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改變了舊時到處洋溢的一種拜親謁友的濃濃氛圍,取而代之的是更方便的通過網路、簡訊、微薄等途徑的祝福活動。而新流行的種種現代理念活動,不僅難以營造出一種舊時過年的文化氛圍,更難以承受傳統年文化的傳承重任。可是從時代的角度來說,利用信息時代的優勢來對待傳統的年俗,這是一種新穎的方式,未必不可。可是這信息時代同時帶來的是人們對待春節時人與人相互祝福活動的草率。一個簡訊轉發就企圖寄託對朋友、親人的濃濃祝福?這實際是不可行的。這些不是出自於祝福人的真心所向,也是信息時代的便利對人們精神的麻木。我想聰明的我們漸會認真對待這一切。
春節里人們的活動,也是日益更新,今年給我的印象很深。比如年年除夕夜央視都會上映的春節聯歡晚會,許多人們把它視為除夕夜守歲中的的重要活動,伴著鍾聲的想起,另一個春天正向我們走來……不得不說,今年的春晚比起往年大有進步。在我眼裡,我覺得今年春晚舞台的設計及其華麗,這也直接導致春晚的舞美效果大大提高,吸引了觀眾們眼球;廣告的封殺也大大滿足了人們的願望,過年就要過個純粹年,難道令人厭惡的廣告還敢登上這神聖的春晚熒屏?家家戶戶放鞭炮,這個習俗是過年期間最「響亮」的。漫天的煙花,陣陣的炮仗聲,讓這個年繁華了起來。家家戶戶拜年也是個重要的活動,從初一開始,大大小小的隊伍都開始了自己走親訪友的活動:寄託著一縷縷真心的祝願,向著親友們表達最真摯的祝願,這是春節最難能可貴的一種活動,令人溫暖。最貴的無異於孩子們領壓歲錢了,這是最令孩子們愜意的了。每當看到那一張張的壓歲錢,就能想起親人們、鄰居們慈祥的面容,那多麼美好啊。
春節改變的不少,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這一個有跨年意義的節日,怎能不帶起人們的陣陣興奮?我想,我們的年不管怎麼變,春節不論如何更新,它漸漸走向的是一個新的領域,一個令更多人團圓,歡慶的領域,春節里那祥和、美滿、幸福、安康的味道,永恆不褪,永不消散。作為春節人文內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為滄桑之改而移;作為春節裝點的年俗,像條流淌的河,隨斗轉星移吐故納新;它們的內在關系則是,河繞山流。年俗會伴著年味傳承下去,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意義也會再嶄新下去。春節能令人感受到中化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深化人們的愛國之情。對待春節,我們理應輕松,那是段快樂的時光;我們也應不忘「年」代表的意義,這是一個國家的驕傲,無論如何,抹不去它代表的一個國家的輝煌,一個民族的繁榮。
偉大的「年」,偉大的春節,為我們帶來的太多太多,珍惜著一切吧,好好過年,好好尋找年味,只要你肯,那最濃的情意與最真的年味都將撲面而來!
⑻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作文
窮當益堅
馬援(前14-後49)是漢代一位有名的將領。他幼年父母雙亡,由其兄馬況撫養成人。他從小胸懷大志,眼光高遠,深為其兄器重。王莽時期,馬援在軍隊里當個小軍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隊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馬援看到犯人們哭得挺傷心,不由動了側隱之心,便把犯人們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邊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時間沒多長,趕上朝廷大赦,馬援也得以免罪。之後,他就在那裡經營畜牧業和農業。他心胸寬廣,樂於助人,為人忠厚而有遠見,沒幾年功夫,來歸附他的人竟有好幾百。他常對身邊的人們說:做人不能因為貧窮潦倒而喪失志氣,不能因為年紀老邁而頹唐,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不幾年,馬援有了幾千頭牛、羊和馬匹,幾萬斛糧食,家產多得花不完用不盡,但他不為物累,仍舊和從前一樣,過著簡朴的生活。他曾感慨地對人說:財產之所以可貴,在於能夠幫助人;要不然,做個守財奴有什麼意思呢?"後來,懷著高遠志向的馬援果然把財產分給了他的本家和親友,自己空身外出投軍謀事,後歸附了漢光武帝劉秀,為國家立了很多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