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魯迅小時候成長故事300字作文

魯迅小時候成長故事300字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22:00:28

⑴ 作文《魯迅的成長故事

最近我讀了《感動中國》這本書中介紹魯迅成長故事的文章,深受感動。魯迅是我最敬佩的一位文學家,他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使我驚嘆不已。魯迅之所以能成為令中國人驕傲和震撼文壇的文學巨匠,和他在童年養成的良好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奧格.曼諾所說:「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差別,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使人終生受益,壞習慣將將推入萬丈深淵,永遠不的翻身,因為惡習像一跟鐵鏈,你一天不去該掉它,她就多纏繞你一圈。而我們應向魯迅先生一樣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做出一份努力。
好習慣的培養應從少年抓起正如《中國少年說》中所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更不能忘記魯迅的「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它一直在我腦海中顯現,因此我決定做像魯迅一樣的人,從那以後我每天都堅持早起,背英語、讀語文。樓上總會傳來一陣讀書聲,我的語文、英語成績也直線上升。我感慨萬千[注:
因外界事物變化很大而引起許多感想、感觸。]:假如人人都像魯迅先生一做「時時早,事事早」的人,那麼祖國的未來將是多麼美好。

⑵ 魯迅所回憶的家鄉300字作文

魯迅所回憶的家鄉
以及快樂的世界,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
魯迅在這篇小說描寫了兩個故鄉、守規矩」的人。他辛苦麻木的生活著、角雞,「紅的綠的」都有,而且變成「講道德,而以前充滿活力的閏土也變得麻木,那裡有迅哥先生童年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對家鄉的眷戀之情,下面是海邊的沙地,精神變得麻木了,還有海邊那「五彩貝殼,也不用身份地位與金錢來衡量友誼。然而成年後的閏土在見到魯迅先生後。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在魯迅先生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使他們之間變得陌生。」有天真可愛的少年閏土,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平等的關系,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一個是現在的故鄉,我們有最好的朋友。因為在那個年代,脖子上帶著「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鬼見怕也有,我們生活在新社會里。他們遵循一種傳統的道德,喪失生命活力,將他們以前親密的關系活生生的撕裂了。然而現在的故鄉已經變得衰敗,觀音手也有,這個世界實際是少年迅哥兒美好心靈的反映,人與人之間擁有著真摯的情感:稻雞、鵓鴣,他的那句「老爺」更是讓他們之間的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親密,我很為他們逝去的友誼感到惋惜、藍背……」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五彩世界的。讀完本書後、凄涼而且是毫無生氣和活力的,它壓抑人的生命力的,也使魯迅先生和閏土無法繼續他們純潔的友誼,是少年的他與少年閏土和諧心靈關系的產物,一個是過去的故鄉。過去的故鄉是一個美好和諧,喪失人與人之間溫暖情感的世界,他有一副「紫色」的圓臉。那裡有「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那個「現實的故鄉」是一個精神分離,對魯迅的態度轉變得很大,同時也很慶幸

⑶ 魯迅的魅力300字作文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的名人,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中大放異彩,擁有無窮的魅力,魯迅的魅力。而我卻被一個偉大的故人—魯迅深深吸引。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是新文化運動的帶頭人,《新青年》雜志主編,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魯迅的魅力還體現在他對後人的影響。魯迅所說的五十四句話被列為名言,當後人在重新品味時,魯迅的話語朴實通俗,但意味深遠,耐人尋味。往往他的話頗有一種朦朧的感覺,借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來做比喻。現在,全中國共有六座魯迅紀念館,兩座以魯迅名字命名的院校,還設立了魯迅文學獎,獎勵在寫作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魯迅的魅力還有一部分體現在個人品質上,小學生作文《魯迅的魅力》。魯迅是一個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的,愛憎分明的人。就像他自己所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對待反動政府的態度堅決,毫不示弱,用犀利的筆觸來發起攻擊。而對待窮苦大眾,卻十分和善。大方,為他們的悲慘生活而難過。 魯迅留給了人們無數的回憶,他也將他的精神傳遞給了他的讀者。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觀察,魯迅都散發著無窮的魅力,他筆下的沒一句話,每一篇文章都讓人回味無窮。所以,當魯迅逝世後,無數的名人為之嘆息。正如鄭振鐸所言:「魯迅先生的離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一個勇敢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最真摯熱忱的朋友」。 魯迅的魅力是無法抗拒的,他的人生值得我們仔細研究。也正是他的魅力,引領著一位又一位文學的愛好者向寫作生涯的顛峰前進。

⑷ 魯迅的故事300字左右

(一)魯迅從青年時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他成為共產主義者之後,便更加自覺地把自己的一切獻給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事業。他對敵人毫不留情,對祖國和人民懷著真摯的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廣為傳誦的名句,正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動寫照。為了使祖國擺脫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進行戰斗,一直站在時代潮流的最前列。徹底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堅決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階級,看清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動搖性,堅信只有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才能拯救祖國。中國知識分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氣節,中國人民決不甘受外人凌辱、為維護民族尊嚴而進行英勇斗爭的光榮傳統,在魯迅身上得到集中體現,後來又由於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指導而得到升華,獲得了全新的性質和時代內容。他無私無畏,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是沖鋒陷陣的模範,是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模範。魯迅逝世以後,上海人民和全國各地人民為他舉行隆重葬禮和悼念活動,上海民眾代表在他的靈柩上覆蓋了寫有「民族魂」三個大字的旗幟。「民族魂」棗這正是中國人民對於自己偉大代表的最中肯貼切的評價。

(二)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我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車胤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資料,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齊,借它們的光不就能夠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一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⑸ 魯迅生平作文3oo字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支持創辦《越鐸日報》.1912年初,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⑹ 魯迅的故鄉里的那些事300字作文

許多不經意的時候,美好就如曇花一現般在你的面前華麗綻放,你能做的只有將這份美好靜靜收藏在心中,直到永遠。

盛夏的天總是那樣藍盈盈,透著清爽。院子里的花兒開得正盛,透著沁人心脾的味道。我在房間里倚著窗欣賞這並不悶熱的午後。由遠而近匆匆忙忙的腳步聲打擾了我的閑情逸致。我暗暗地想,是誰呢?接著便聽見父親的聲音。哦,是回來取東西的。母親正在屋裡忙活,聽到熟悉的聲音,抬起了頭,眼角餘光掃到了桌上的公文包,笑著搖搖頭,便拎著包出門去遞給父親。在接過包之後,父親又急急出門去,我在窗門邊笑著這冒失的父親。

這時母親突然叫住將出院子的父親,走到他面前,嬌嗔道:「你哦,為什麼總那麼冒失,一個大人了,出門忘帶包,連鞋帶散了也不知道。」母親說著慢慢彎下腰幫父親系鞋帶。父親像個做錯事的大男孩一般不好意思地擾了擾頭,抿著嘴笑了一下。溫潤的風夾著院子里清雅的茉莉花香輕輕拂過,透著仲夏的味道。空氣中竟滿是這濃郁的香,草木泥土清新的味道。樹葉兒在樹上輕輕拂動著,花兒也微微輕柔地搖曳著,似乎都不忍心打擾這美好的畫面。陽光透著樹葉的間隙,斑駁的射在地上。母親綁好鞋帶,緩緩起身,望著父親,頑皮地笑了一下,伸手摘下飄落在父親頭上的樹葉。父親笑著摸摸頭抬手將母親鬢邊垂落的幾縷碎發撥回耳後,映在母親臉上的是少女般羞澀的笑容,還有臉上淡淡的紅暈。茉莉的花香沁人心脾,裝點著美好的畫面。真希望時間就定格在這一刻,美好就停駐在這一瞬間。這便是幸福的永恆吧,我揚起了明朗的笑容。

或有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但更多是這樣相濡以沫的陪伴,愛情在他們之間已經延續成了親情與守護,像茉莉一般久久綻放,清香如常。幸福就在這一瞬間美麗綻放化為心底的永恆。

⑺ 關於魯迅的作文300欄位

魯迅先生,是我國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那種深切真實的感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裡,彌漫著封建黑暗的氣息,那個污濁的社會,不但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普通的「受眾」,反而成[]為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作家,就像高爾基的作品《童年》之中的阿廖沙一樣。
起初,面對日益衰微的舊中國,魯迅先生和孫中山一樣在學醫,就在快學成時,魯迅先生才真正意識到:想要救國,光憑身體上的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思想上喚醒民眾,自由的束縛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縛。從那以後,魯迅先生便棄醫從文,真正開始從思想上讓民眾覺醒。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有無數的人因魯迅的文章而徹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圖讓魯迅先生「碰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依然拿起筆,堅定不移的寫著,即使前方有無數的暴風雨,他也會說「:我所走的路,為的是全中國的人民,,他們不了解我,我沒有怨言,我堅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對的。」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
在為革命做出偉大貢獻的同時,魯迅先生還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狂人日記》,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在現我的眼中,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我欣賞他的作品,對他的作品,無論何時,我都是滿懷期望地去閱讀,在他的作品中,我時刻感受到那一種對於文學的熱愛。如果說文學創作是魯迅的生命,那麼他的對於文學的熱愛,就是控制它整個生命的靈魂,假如當初魯迅沒有放棄學醫,可能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覺醒!
在若干年後的今天,在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我們記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他們都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偉大貢獻。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個以筆為武器的普通作家;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革命家,魯迅。

⑻ 朝花夕拾中魯迅童年生活經歷

魯迅出生在一個大家族,是幸運的。祖父是京官,周家有四五十畝水田,生活闊綽與貧窮遠離。更重要的是,周家是個書香世家,全家上下彌漫著書香氣氛。魯迅家中有兩只大書箱,藏書很多,不光是經典國學,科舉專用書,連插畫小人書到名著小說等都包羅在內。

不但自己家裡有書,眾多親戚本家中,不少藏書也令酷愛閱讀的魯迅讀得如痴如醉。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歡的好玩的書,幾乎什麼都有。他的家裡有錢、有地、有傭人,魯迅作為小少爺無需擔憂生計,大量豐富的藏書更是為他鋪好了人生之路。

童年的魯迅是自由快樂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五猖會》了。在百草園中,魯迅無憂慮,每天以鳥獸為友,花草為伴,激發了他對大自然的那份濃厚的熱愛;在迎賽神會上,鄉村特有的新鮮有趣的繁盛活動,又讓魯迅了解了許多社會知識﹙雖然是迷信活動﹚;

在與長工家的孩子們玩耍的過程中,魯迅又學到了一些生產知識,逐漸了解了農民勤勞、質朴的性格,同時也看到舊社會階級壓迫、剝削的事實,這些對魯迅成長中的思想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魯迅知道了生活在最底層農民的艱辛及愚昧思想的根源。

然而,在封建家庭里生活的魯迅又是可憐的。「學而優則仕」,「萬物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則。當他進入三味書屋讀書時,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嚴肅刻板的私塾先生,呆板單調的教育形式,嚴重束縛了小孩子的身心發展。

回到家中,魯迅的父親雖不是封建頑固派,卻認為讀書——科舉——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確的道路,強制孩子讀死書,死讀書。魯迅七歲起,就開始讀《鑒略》,常年被關在「牢籠」似的家裡,強記、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過著一種幾乎與外界隔離的「牢籠」生活。

父親雖然愛他,但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甚至抑制孩子愛玩的天性。即使在過年神賽會臨行前,也不忘讓魯迅背上二三十行的《鑒略》,以至父親下令強迫背書如夢魘一般令魯迅討厭。

童年生活對一個人的一生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復雜的家庭,多變的命運,才形成了魯迅堅毅果敢性格,塑造了他深刻的思想。我雖然羨慕他擁有百草園那方樂土,羨慕他出生在擁有藏書豐富的書香世家,但更慶幸自己生活在平等、和諧、自由的社會中,享受著科學、多元、幸福的教育生活。

(8)魯迅小時候成長故事300字作文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里作者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創作背景:

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持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製造「三·一八」慘案。

作者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斗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寫作時間

《朝花夕拾》作於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寫於北京,後5篇寫於廈門,曾先後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總題為《舊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並作了《小引》,7月又寫了《後記》,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⑼ 我認識的魯迅小時候作文

魯迅故里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魯迅是哪裡人嗎?啊!我知道了,是紹興人。魯迅12-16歲是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他的老師叫壽鏡吾,是魯迅的爸爸請來的。本來魯迅是坐在中間的,因為下課時魯迅的同學太吵了,魯迅就跟老師說我要換位,所以魯迅就坐在東北角的位置。有一次,他爸爸生病了,他用家裡最好的東西換了錢去給爸爸買葯,遲到了,老師看見了就很嚴肅地說:「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魯迅沒有吭聲,就在自己的木桌上用小刀刻了一個「早」字,從此他就再也沒有遲到過了。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玩的地方,現在那裡種著很多馬鈴薯,空氣也很好的!古藤爬滿了矮牆,好像在告訴我們魯迅童年的趣事。今天,我在魯迅故里了解了很多的知識。

⑽ 朝花夕拾中魯迅的童年趣事300字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裡,後來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裡寄居。安橋頭、黃甫庄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

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裡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為在這里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劃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著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10)魯迅小時候成長故事300字作文擴展閱讀:

少年時期

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歷辛巳年八月初三),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台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

光緒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課余影描圖畫。與章閏水建立友誼。

光緒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全家避難於鄉下。每每為父親出入於質鋪及葯店,遭人冷眼。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去世。家境益艱。於本年開始寫日記。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開會分房,分給魯迅他們的既差且小,魯迅拒絕簽字遭到叔輩們斥責,倍感世態炎涼。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