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紅軍講故事四年級作文
① 四年級作文,謝謝你老紅軍
只見影片中大渡河波濤洶涌,濁浪排空,兩岸懸崖峭壁高聳入雲,山嶺連綿不斷,這幅畫面讓我看了膽戰心驚。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紅軍為了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爭取戰爭的勝利,只有強渡大渡河,但河面上卻找不到一條船。為了找船,有一位女紅軍就去找曾經在大渡河上當過纖夫的老大爺借船,正碰上敵方也在向老大爺借船,老大爺沒有借船給敵人,而要把船借給紅軍,這時敵人開槍向老大爺射擊,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女紅軍奮不顧身擋住了這顆子彈,就在她即將倒下的剎那間,她的子彈也射入了敵人的胸膛,敵人倒下了,女紅軍也受了重傷,她那無畏的英勇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女紅軍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膽量與勇氣呢?只因為她恨敵人,愛紅軍愛人民!
在飛奪瀘定橋時,敵人為了阻止紅軍通過瀘定橋,把橋上的木板全拆掉,並且火燒瀘定橋。但這些並沒有難倒紅軍們,他們勇敢地在燒得滾燙的鐵鏈上匍匐前進,對岸敵人的機槍狂轟亂射,不少戰士中彈掉進河裡,其餘的戰士仍繼續在槍林彈雨中前進,其中有一個小戰士兩手抓著鐵鏈在橋下吊著向對岸前進,最後他第一個沖入敵人陣地,消滅了敵人,使紅軍大部隊順利渡過瀘定橋。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情景,使我大開眼界,回味無窮,又讓我心驚肉跳,坐立不安,更讓我激動無比,無限崇敬。我想: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它,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遇到困難要向紅軍戰士一樣勇於面對,勇於克服,為了將來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我真佩服這些戰士們啊!
② 聽老兵爺爺說話作文100字
天要昏的時候,老兵顫巍巍地拖了一張小椅子走到門口,慢慢地靠著門檐坐了下去。遠方的天邊,夕陽懶散地散發著余熱,老兵眯著眼向遠處望去,夕陽拉長的身影,幾個小輩圍坐在一起,聊著天,磕著瓜子。老兵突然想起來,他們好像說過,抗戰勝利都七十周年了,老兵彷彿有點不可思議,他依稀記得昨天還聽見連長和指導員說笑話的聲音呢,怎麼今天就勝利了這么多年了呢?老兵安靜地坐在門前那張小小的椅子上,靜靜地將兩只手交叉,放在了腿上,突然想到,這樣看來,自己今年該九十多了吧,他好好想了想,也沒能想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大歲數了,他仔細地算了算,卻還是沒能算明白,17歲的時候鬼子就打進來了,十八歲的時候,鬼子打到了家門口,他積極地參了軍,然後就一直打一直打,打了好久好久,打得身邊的同志們換了一批又一批人,他轉念又想了想,自己換了幾個隊伍?卻發現那就更數不過來了,有時候一年就得換上好幾支。部隊的轉移總是很快的,受傷一次,進一次後方醫院,幾乎就是和原部隊的永別了。
天有些昏暗了,遠處的房檐上,最後還剩著一點黃暈,老兵眼睛迷濛著,欲昏欲睡的樣子,遠處坐著的那群人里,走過來一個「年輕人」,其實也不能算年輕人了,畢竟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老兵一眼不眨地看著中年人走到他面前,彎下腰,笑著問他:「大爺,聽說您以前也是老紅軍吶,您能不能和我們講講您打仗的故事啊?」老兵的眼裡有點朦朧,他想了想,眼睛裡卻好像閃出了亮光,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打仗啊,哦,我記得,我們那時候打仗啊,人多槍少,槍不夠分。有些兵凶,拿著大刀的就往前沖,你說,大刀怎麼拼得過槍呢?拼的眼睛紅了都沒用啊,到處都是死人。」老兵頓了頓,好像眼睛裡有了淚光,中年人遞過一張紙巾,老兵接著,又說道:「新兵啊,真的是沒有打過仗的,都是白白的送死啊,什麼都不懂,哪裡有子彈往哪裡躲,其實上戰場之前就說過的,戰場上的子彈是有回聲的,戰場上啊,到處都是「嗖嗖」的子彈聲,有時候你聽見在那邊響,可是子彈偏偏就是往這邊打的,那些新兵啊,都不會躲子彈,都是白白的送死啊,有些新兵上了戰場,連一顆子彈還沒打就死了,上戰場前都已經說過那麼多遍,怎麼躲子彈,怎麼躲子彈,一上戰場,怎麼就全嚇蒙了?都躲錯了地方,都躲錯了地方啊。」說著,老兵別過臉去,眼神看向了遠處,好像在回憶著什麼。中年人想起了什麼似的,起身,走遠了去。
本來是還有些刺眼的夕陽,逐漸地全都被雲給埋了下去。天,又暗了些。
老兵心裡有點悶,就往後靠在了椅子背上,他捏了捏手上的紙巾,想到:「是有好久沒有打仗了。不打仗的日子挺好的,就這樣靜靜地坐著,靜靜地想著以前的日子。靜靜地想著同志們,想著那些崢嶸歲月。70年了,70年風風雨雨,真的過去好久了。老兵抬起頭,望著這片天空,似乎還可以看見硝煙依舊在這座城市的上空蔓延。
一面殘破的紅旗在夕陽的風中倔強地飄著,幾座孤墳在風里揚著沙,揚揚灑灑。
老兵想著:同志們,我是搶了你們的壽限啊。
③ 我在寫老紅軍的作文。他自述過自己的經歷後,我要寫自己的體會,請給
一出門,就遭受了風的擊打,那風就像優的猛獸,朝我直撲而來,吹得我臉發裂的痛。
這里還在修路,一塊塊石頭像虎豺狼般的瞪著我,我嚇得後退三步,正想法子飛躍過去。「讓開,讓開,快點讓開。」此時我身後傳來了一位中年婦女急促的聲音。我轉頭張望,見她留了個短發——磨菇型的。自行車後坐了個同她一樣發型的女孩子。這女孩明顯比她富有朝氣,女孩大概八九歲的樣子,背了個標灰太狼圖案的書包,看這般陣容肯定是急著送孩子上幼兒園去上班的跑腿族。
「讓你這挖機讓開一下,我急著送孩子上學了,快點!」這婦女就像吃了槍葯樣,火氣味十足的與工人們叫上了,老實的農民工自干各的活,沒一個理她,她像受冷落了的丑小鴨般推著自行車走到我旁邊,准備與巨魔般的石頭抵抗,石頭零散而又有抗戰力,我空手都很難過去,何況她還推了個自行車且帶了個孩子,除非有人到對面幫她接下自行車,她才可艱難度過去,可誰又會去幫這樣一個潑婦般的市儈小人呢?我艱難的跨過來了,只見她眉頭緊索,足可以夾死只蒼蠅,在一旁的小孩子無視這一切,她安然在一旁等著,她知道有媽媽在,啥困難都會掃平。
但這次也許女孩要改變想法了,這次真的是很難過來,可以說是插翅難飛,可她還未想到度過去的辦法。
「要不我就幫她下忙咯!」我突然閃現出這樣的「可怕」的想法,「幫她?不幫,剛才她對農民工那種態度還想我幫她,別想。」可她好像很著急,她一直在嘀咕著小孩子上學要遲到,有幾分自責,看樣子她是位稱職的母親,就幫下她咯,可我從來沒幫過人,我好緊張啊,不管了,今天我就豁出去了,經過一翻思想爭斗,我鼓起勇氣對那婦女說:「我幫你咯!」「謝謝,謝謝啊!」那婦女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不停的說謝謝。
我使足了勁接過自行車,這時那風往東擊來,該死的風,我小聲嘀咕,一看我手剛被風吹掛到了自行車,出血了,但看到我成功的幫助了她,看到她眉頭舒展,我對自己滿意極了。
④ 聽老紅軍講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今天下午,我們在宋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花園社區開展「憶紅史,感黨恩」紅領巾尋訪活動,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了他們打仗時候的故事。
給我們講故事的是一位有88歲高齡的鄒爺爺,他19歲就開始做地下工作,21歲加入了共產黨,打了很多場戰爭。鄒爺爺說:「……我們那個時候是分路南路北的,路南100人,路北100人,相互傳達敵軍情報。有什麼重要事情的時候,領導都會親自來指導我們怎麼做。每當潛伏在敵軍那邊的隊員發來情報的時候,我們就立即出發打敗敵軍,路途中還遇到了土匪呢!那時的生活很艱苦,我們途中經過很多村子,村子裡的土地都是地主的,每年糧食豐收時,地主都拿過去,很少是農民們自己的,可是他們每天還要辛勤勞動。那個時候,我們每天只能睡2、3個小時,可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鄒爺爺還拿出了他的徽章給我們看,聽老師說那都是榮譽的象徵,大家羨慕極了,都伸手去摸。鄒爺爺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將來建設祖國。最後,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鄒爺爺。
這次活動,使我明白了今天的我們是多麼幸福,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現在這么好的條件,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個有益於祖國、有益於社會的人才。
⑤ 了解你身邊的老紅軍寫一篇作文
張之宜同志,江蘇溧陽人,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原任江蘇省農林廳副廳長,離休後享受副省級待遇。現為省農委唯一享受老紅軍待遇的老同志。
今年是他百歲華誕,身體健康,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行走自如,很少看病,是我省著名的健康老人。
中國革命的勝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共產黨人、革命先烈用頭顱和鮮血換來的。為了了解和宣傳身邊的老紅軍張之宜的革命事跡,日前我走走訪了張之宜同志。他聽明來意後,沉思片刻,深情地說:「這很難說。戰爭期間能活下來只是個偶然的機會。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國,我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不幸被國民黨忠義救國軍抓到,向我連開兩槍,一顆子彈由下腹部進,從屁股後邊出,所幸未擊中要害器官,至今還留有深深傷疤;第二顆子彈卡殼,才倖免於死」。
革命歷程中有許多驚險故事令我終生不忘。1937年11月,我帶領一批溧陽進步青年隨無錫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一路宣傳抗日救亡思想,歷經重重困難,到達江西南昌新四
軍辦事處。1938年12月上旬,受陳毅同志親自派遣回溧陽老家開辟黨的工作。1939年5月,中共溧陽縣委成立,我擔任第一任縣委書記。後擔任蘇南二分區專員。1940年我率人民抗日義勇軍一部進入太滆地區,5月在靈台全殲了下鄉征稅的偽保安九旅的一個連,活捉了連長岳岱。
1945年正當新四軍向蘇浙皖邊區的日偽軍發動猛烈進攻時,國民黨軍隊竟悍然向新四軍發起突襲。新四軍在栗裕同志的指揮下,於2月至6月在天目山地區展開了三次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戰斗。為保證戰斗的勝利,張之宜同志全力組織兵源和戰斗物資的運送,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為我軍奪取天目山三次反頑戰斗勝利作出了貢獻,取得了殲敵1.24萬人的重大勝利,並建立蘇浙皖轄區抗日根據地,打通了浙西與浙東的聯系。
⑥ 通過聽老紅軍講抗戰故事,培養了我們的愛國情感
經過老紅軍講抗戰故事後 培養了我們的愛國情感
⑦ 聽聽老黨員,老紅軍的故事
1.雪山小太陽
夾金山山巒起伏,白雪皚皚。狂風夾雜著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凜冽的空氣中,雪山似乎也在顫栗。前進的隊伍有些遲緩了。寒冷、飢餓、稀薄的空氣侵襲著這支堅強的隊伍,已經有很多同志在這片讓神靈都敬畏的土地上永遠閉上了眼睛。突然,風雪中傳來一陣充滿活力的歌聲:夾金山高又高,堅持一下勝利了!翻過雪山是晴天,嘿!太陽暖和和,戰士笑呵呵„„歌聲穿透風雪,驅散了寒冷與疲憊,給前進中的隊伍帶來陣陣暖意。大家抬頭望去,山坡上一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跳著、唱著,揮舞著手裡的快板,快樂的身影像一團跳動的火焰。「我們的小太陽又升起來了!」戰士們笑了。這名唱歌的女戰士是紅軍隊伍里的小衛生員,誰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進中的故事編成歌謠鼓舞著大家前進,成了大家的「開心果」。翻雪山時,小姑娘身體單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凍壞,把身上穿的一件紅毛衣送給了她。她高興極了,穿著這件長及膝蓋的大毛衣在隊伍里跑前跑後,在山坡上唱著跳著,紅艷艷的顏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開玩笑地叫她「小太陽」。隊伍接近山頂了,空氣越來越稀薄,連呼吸都困難。很多同志因為疲憊和飢餓坐在了雪地上,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紅毛衣也抵擋不住寒冷的侵襲,「小太陽」的腳步也越來越遲緩。突然,她停了下來,路邊坐著一個受傷的戰士,把頭埋進臂彎里像在打瞌睡。在這里,停頓就意味著死亡。「小太陽」拚命地搖著他,戰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說:「冷,冷„„」隊伍依然緩緩地前進著。有人突然發現,隊伍里不見了那個快樂的紅色身影。幹部休養連的戰士們到處尋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這個年少的衛生員靜靜地躺在山坡上,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氣息。她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軍衣,小小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在擔架上,戰士們找到了那件紅艷艷的大毛衣,它穿在一個受傷的戰士身上。傷兵流著淚回憶說,睏乏時坐在雪地里,只覺得有人在拚命地拉著他,對了,還聽見了歌聲,他說,很熟的歌:翻過雪山是晴天,嘿!太陽暖和和,戰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傷兵脫下紅毛衣,鄭重地鋪在雪地上。它像女戰士快樂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頂已經微現陽光,太陽紅彤彤,照在皚皚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過歲月的悠遠,70年前,那許許多多美麗的壯烈的故事依然生動、依然鮮活。曾經有一個愛唱歌的小女孩,快樂地行走在這支波瀾壯闊的隊伍里,她唱過最響亮的歌謠,讓疲憊的戰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陽;她跳過最動人的舞蹈,讓受傷的老兵忘記傷痛,欣然而笑;她曾為一件普通的紅毛衣欣喜不已、視若珍寶,在最危險的時候她又把自己最珍愛的東西,連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讓給了自己的戰友。她還只是個孩子。那一年,她15歲。
2.一袋干糧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3.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裡,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就讓警衛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他看著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說:「這是革命呀!」吳開生流著眼淚說:「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說:「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
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咽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衛員急了。周副主席兩只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著,「有同志們活著,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進著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⑧ 聽長輩們講長征故事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聽老紅軍講長征的故事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里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
7月23日20:00,記者見到了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談起過去的崢嶸歲月,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
15歲少年 率171人加入紅軍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到達川北,川東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開始在達縣一帶活動。當時,因貧困輟學的任老正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
「黨的隊伍給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為什麼窮人辛勞一生後代還要繼續受窮」,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給窮人指出一條活路,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瀾。紅軍隊伍為貧苦農民作主,任老明白了,這是一支窮人的隊伍。
紅色家庭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擊隊,但不久便在一次戰役中英勇犧牲,父親積極響應革命隊伍的號召,擔任村蘇維埃主席。這位老人在紅軍離開根據地的歲月里,被反動軍隊關進監獄,活活折磨致死,父親死後不久,母親也含恨離去,這一切,更堅定了任老參加革命的決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關鍵年份。6月,任老參加了游擊小組,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老思想活躍,積極探討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為游擊隊的中堅力量。紅軍主力佔領達縣後,他被選為區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5歲的少年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全隊172人集體加入了紅軍。
打「扇子隊」 少年軍人名聲大振
從游擊隊員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但四川強橫的反動軍閥勢力還是逼迫部隊流動開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時任四川省少先指揮部政教科長兼幹部連指導員。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區開展工作。一天,當任老等人在一座3層小樓上開會時,反動軍閥的武裝突然沖到了樓里,與負責放哨的同志在樓梯上展開了激烈的槍戰。腳步聲密集急促,逐漸近了,留下來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當場摔死,任老右臂支撐著地,上臂骨折後戳斷肋骨插進了胸腔,他忍痛與同伴鑽入夜幕迅速轉移。
但沒過多久,綳帶吊起傷臂的任老再次活躍於山間的村莊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惡勢力的瘋狂反撲,在新塘壩地區,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裝,他們瘋狂襲擊革命者的工作隊,屠殺革命群眾,打仗時人人拿著一把扇子,妄稱是刀槍不入的神兵,當地群眾稱之為「扇子隊」。一天深夜,任老帶領幹部連在地方赤衛隊的配合下夜襲「扇子隊」。戰斗中,他被敵人刺刀捅傷,仍堅持參加戰斗。是役,扇子隊被全殲,少年軍為川陝根據地人民除了害,一戰成名。
一過草地 竹簽穿透他的腳掌
「年輕人,用語言表達不出長征真實場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當時有多麼艱苦」。任老對記者說。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
任老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在長征時留下的。說起長征開始後的第一次受傷,任老脫下鞋子,右腳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塊大約三厘米見方的凹陷。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路最長,三過草地,第一次過草地時,我的右腳便被反動軍隊布下的竹簽陣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間急行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任老帶著一支十幾人的隊伍迅速向阿壩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過反動軍隊布下的鐵絲網,突然腳心一陣劇痛,落在地上再也邁不動步子。戰友提來馬燈一看,一根近0.1米長的竹簽穿過了他的右腳腳掌,腳背上還露出長長一截。
受傷只是一瞬間,此後幾個月任老被傷腳折騰苦了。隊伍連續行軍,根本沒有機會停下來養傷。傷口化膿了,戰友便將紗布裁成窄長的細條,蘸了水穿過傷洞,來回扯動,清除裡面的膿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隨了鑽心的疼痛,但有什麼辦法,那是缺醫少葯環境中遏制進一步感染的惟一辦法。
「和平年代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講到這里,任老喃喃地說。
二過草地 鬼門關口揀回性命
第二次過草地更險,任老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
1935年下半年,任老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佔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幹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名。接下來就是一次令南岸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佔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地搭起了便橋。
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葯,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後,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時間休克,戰友們都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綏靖灘石崖下的山洞裡。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蘇醒過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發現後將他救回了家。
郝老漢對待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漢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便想收他為兒子。但任老卻一心想要回到隊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兩個月後,任老的病基本痊癒了,他揮淚告別了郝老漢老兩口,找到了在該地區活動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隊伍。
經歷這一次起死回生時,任老還不滿18歲。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時,隊伍又從綏靖出師北上。任老帶著七八名比他還年輕的戰士在草原上行軍。一天夜裡,一位小戰士問任老,「科長,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實現嗎?」「肯定能」。
說起榮譽 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了蓋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
戰爭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戰的驍將,他重視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戰術,常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抗日戰爭勝利之初,任老率領隊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運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後,在攻打天津、廣西剿匪、援朝金城反擊戰等眾多戰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榮譽章。但說起榮譽,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個幸運者」,「我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家人介紹,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邊倒下的戰友,便非常難過。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鄉的那次經歷。當時,戰友的親人聽說他要回來了,站在路兩旁等待詢問親人的下落,任老騎馬走了30多公里山路,當久候鄉親們紛紛上前詢問時,老人的眼淚奪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找到了戰友的名字。
⑨ 王林和張亮約定周日去聽老紅軍王大爺講故事,他們早上,九,點30同時從自己家吧,你出發,9:42同時
王:68×(42-30)=816米
張:72×(42-30)=864米
相距:864+816=16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