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故事圖後感200字
❶ 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讀後感
《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是由著名學者易中天創作的「傳統文化教育」爆款,全書102個經典故事,56個中華智慧,215個精選古文片段,700個創意動漫,用講故事的趣味帶領讀者學習傳統文化,無需半點古文功底也能輕松讀懂,
❷ 中華德育故事讀後感200字
觀看了中華德育故事之後,深感這些動畫不僅是當代教育孩子最好的資料,也是我們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人都應該學習的。而且看其完美以及珍貴程度,更可作為傳家之寶!
我們讓孩子觀看《中華德育故事》,有人說太枯燥了,一言一行都是很說教的,都是大道理,離我們生活太遠了。200年傳統文化的斷代讓我們失去了是非判斷,100年西方教育的借鑒帶給我們的是叛逆、青春期、崇拜自由新潮的短暫愉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四處借鑒,別人說好,我們就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效果怎麼樣?大家都在實驗,當小白鼠步入社會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失敗了。可是人的一生是多麼的短暫和寶貴,人生不能重新來過,我們的孩子耽誤不起。現在無論是科學家、哲學家、教育家還是政治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思想的作用力。人家都在給植物和動物聽古典音樂了,我們的孩子在聽什麼?對一杯水說美妙的話和粗魯的話結晶都不一樣,我們在對孩子說什麼?所有的幼兒教育家都在呼籲家長要讀一點心理學和國學,我們還在看什麼?
小孔融四歲知讓梨,引導無數人稱贊。但是他的寬容大度以德化怨都是在父親嚴格的教導下感化出來的。正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幼小的苗木,只有通過不斷修整才能成為有用的木材,年幼的孩子只有通過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才能成為受人尊重的人,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大文豪歐陽修幼年喪父,家裡貧寒,母親卻用爐灰荻草教其寫字,歐母以樸素和淡薄教育孩子廉潔,歐陽修官至宰相卻仍舊恪守節儉。孩子從小受著這樣的熏陶長大勢必會審查克己。2010年,我爸是李剛;2012年,我爸是李雙江成為社會焦點,一時間讓人恍然明白為孩子創造過於舒適安逸的環境成為養育低能、弱智、危害社會人的溫床。拼爹不如拼孩子,一個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一個孩子教育失敗了那就是百分百的失敗。所以家庭教育關系孩子一生的前途命運,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警覺。給孩子傳遞正確的思想,大多數的時候大道理才是真道理。
家庭是孩子教育啟蒙的第一場所,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啟蒙教育的第一堂課。細細想一下我們的思想價值觀往往都是傳承父母的,而且根深蒂固。科學研究0-12歲的孩子是塑造好品行和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錯過這一階段的教育,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在眾多的早教、家教資料中我們該如何選擇和甄別,這里有一句話和大家分享「養樹重在養根,育人重在育心。」「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教兒教女先教自己。」如果我們只是心裡一味的想著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知禮的孩子,卻不用正確的人生道理去引導,就像我們天天幻想有好的工作卻不去努力一樣。童蒙養正保持孩子的清明天性,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否善惡道德觀已刻不容緩。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喊了很多年,再加上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家長對孩子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洗衣做飯親力親為,家裡活更是全部包攬,生怕孩子磕著碰著了或者耽誤學習了,以至於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缺乏抗挫折能力,所以有的孩子都上高中了連衣服都不會洗,有的孩子在家裡像大爺一樣,燭台倒了不再扶的,父母讓拿個筷子碗都不願意,有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行竊、搶劫、賣器官,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作姦犯科的更是屢見不鮮。這樣的孩子成年後也必然是個無德無行的人。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定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這樣的人才會體諒幫助別人。德育故事裡面很多孝順父母的故事,孩子在這樣的故事中成長學到的也都是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同學,從而紮下德行的根基。
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並不能彌補精神上的缺失,花花世界燈紅酒綠的環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生活、工作、學習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煩惱。
我們整天在思考:孩子早戀了怎麼辦?打架斗毆怎麼辦?學習成績差怎麼辦?領導總是找各種理由扣我們的工資怎麼辦?工作很忙很累卻得不到認可怎麼辦?除了工資不漲啥都漲的社會還讓不讓人活?原來初中的內容現在都放到小學的課中學了,內容越來越難、科目越來越多,學習怎麼這么難?公交車上沒人給老人讓座,被讓座的老人攻擊讓座的好心人,小孩被車撞了司機和過路的無人理睬,明明是綠燈往前行時還是會發生交通事故,人民公僕中也會有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現象,討飯的乞丐、化緣的和尚真假難辨,這樣的現實讓我們情何以堪,又該何去何從呢?德育故事給我們找到了答案,學習古代聖賢為人處事,從我心做起。
在國外,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孔子學院,弘揚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德育故事更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提倡中華德育故事的最終目標是讓家庭、學校、社會,孩子、大人、老人,家長、教師、醫生等都來學習德育故事,從我心做起,帶動社會良善風氣,真正使中華傳統文化綿延不絕,讓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孝順父母、兄弟和睦、講信用、講道義、堅持本心、勤儉節約、諫言、忠於上級、廉潔奉公、
勤學好問、樂於助人。
願德育故事的美德種子,灑遍人們的心田,結出人間美善和諧的碩果!
❸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兩百字
寫作思路: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正文:
《中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名群眾以自發形式世世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字樣式。它以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像和幻想,用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實生活的認真與思考。它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抒發了勞動人民的淳樸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一般來講,民間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民間童話等多種形式。中國民間故事經過了廣泛的採集、選擇,在流傳、講述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人的加工與琢磨,其中許多故事成了人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倉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相傳他是皇帝的史官,為了研究出簡單又容易的記事方法,他悉心觀察天上星術的分布情況,訪遍了山川脈絡的樣子,尋遍了鳥獸魚蟲的痕跡,看盡了草木器具的形狀,通過描摹繪寫,創造出種種代表不同意義的文字。
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食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織女便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據說在這天晚上,人們還在能在瓜果架下,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脈脈情話呢。牛郎和織女的美麗故事深入人心。
❹ 中國文化故事為主題寫一篇觀後感200字
中國文化能否醒來認識井圈之上的宇宙?中國道家典籍《莊子·雜篇·庚桑楚》中對宇宙下了一個定義,這同時也是對宇宙基本屬性的界定:「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其意思是說,宇宙是真實的,但自身並沒有確定的方向和位置,也沒有開始和終結。
這就是中國古人認識「道可道」的根源,所以中國一直傳到今天從未分離的「道德」二字,若沒有了「道」還有什麼「德」呢?
出埃及記3章14節: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里來。』
也就是自有永有的上帝,屬靈界的上帝就是宇宙。創造主為了拯救人類在這末了的年代會醒來,看見《聖經》靈界的真事,有意讓人知道,宇宙中的星系團能結合在一起而不飛散,完全是靠肉眼看不見的宇宙真主體96%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上帝的粒子」的推動下,使宇宙保持有序狀態有規律地運行,沒有肉眼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推動,星系很快就會解體。
讓人看見宇宙4%,肉眼看得見的一切有形物質的唯物世界都是死的,包括人類魂生命已死的血肉軀殼。
2012年4月12日《參考消息》第7版轉載【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4月10日報道】題:研究發現,暗物質平均每分鍾與人體組織發生一次碰撞;文章說:「暗物質大概是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
文章又說:「我們知道,在正常情況下,暗物質與物質之間不會產生相互作用,否則我們就能看見暗物質了,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暗物質粒子會直接穿過我們。然而,一些暗物質粒子或許會與氫或氧原子核發生相互作用,從而改變它們的能量或自轉。」
這平均每分鍾與人體組織發生一次碰撞的暗物質,就是創造主托住人的意識產生動力的聖靈。沒有這創造主的暗物質靈碰撞,人類軀殼就是一塊死肉團。
這就是宇宙靈界的真知識;知道魂生命已死的軀殼,靠著靈托住產生意識,使人才有了動力,有了知覺。因為人沒有靈,所以進不了靈界的宇宙里。
詩篇19篇4節:他的量帶通遍天下,他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
「他的量」就是造物主口中的氣、激活宇宙萬物的靈。也就是科學界近年來發現寫在宇宙這本活的大《聖經》,遍及宇宙卻無力解釋的「上帝的粒子」。推動宇宙有規律地運行,帶通遍天下的暗能量。她使宇宙保持有序狀態,沒有她星系很快就會解體,沒有她一切生靈都將滅絕。
「他的言語」就是造物主意念交流默示人所寫的《聖經》神的話,就是「道」,也就是生命能量,主耶穌基督之道──傳到地極的暗物質。雖然看不見,卻是活的。
相比僅有45億年歷史的地球,人類的科技文明歷史也僅僅是過去的200年間的一種有思維的生命史。因此,有理由相信137億年 發展史的宇宙及其他星球,那裡應該也有智慧的生命存在,至少人們已經發現、如天體運行規律等無法解釋的更高科技文明的存在。
這就說明天上有生命的存在。既然有更高級的智能生命的存在,就會有真信息在地上,那麼真信息在那裡呢?
從天文學、生物學、孔子、老子、孟子、瑪雅人、諸世紀 ,天外來客、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四大宗教經典等相關資料的研究發現:希奇的是幾千年前基督教的《聖經》中,宇宙萬物;地球是圓的、宇宙在擴張、宇宙歸根到底起源於「無」、 以色列的復國、盡至中國的計劃生育……等等都能找到。凡科學能發現的《聖經》中都寫在哪裡;
在這天外來客頻頻出現的今天,世界上有哪一本經典解釋過「外星人」呢? 但是3000多年前的《聖經》清清楚楚地告訴世人這「天外來客」就是靈。
《聖經》中的「上帝」希伯來原文就是「天上來的人」。
20世紀50年代人類才發現「外星人沒有生殖器官,不娶、也不嫁」,可是《聖經》確實就已經清清楚楚地記著,耶穌關於復活的事對門徒說:「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樣」。
天上的使者是誰? 不就是人們號稱的「外星人」嗎。事實人們細而想想,究竟稱呼他們「外星人」還是「天上的使者」——「天使」准確呢? 就按人間的邏輯推理,也應該稱他們「天上的使者」更恰當,因為他們不像人,也不是人。
因為《聖經》中明白地告訴了人類:……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所以復活後即是不死的,顯然人是會死才要生殖繁延後代,不會死還要生殖後代嗎?
近年來被抄得火熱的「2012年」主題,早在3000年前的《聖經》申命記、出埃及記中;猶太5772年(公元2012年)《聖經密碼》解開,密寫在地球毀滅下方,彗星將撞擊地球。也有一段話說,Disaster會被阻止、會被阻擋;將會被擊碎、趕走、我會把它撕成碎片。
以世界現有的物理原理,空中暴炸冒煙的殘渣,應該垂直往下掉。但該報道圖片清楚地看見,卻是與地平線平行地冒煙。可見這就是某物體追上隕石,將其擊穿並徹底粉碎後,帶著殘渣飛速地離去的鏡頭,殘渣都不允許往地球掉,造成對地球的損害。
人是有思維的,若是看了這樣的事實,還不知道宇宙有比人類更智慧的真生命,這人與無知的獸類又有何處別?
天書《聖經》出埃及記31章18節:耶和華在西奈山和摩西說完了話,就把兩塊法版交給他,是神用指頭寫的石版。
1992年6月17日《解放日報》第7版報道,當1991年海灣戰爭炸彈揭開藏有上帝字跡的洞穴,西方考古學家喜不自禁,因他們在伊拉克南部發現了用激光束刻的基督教「十誡」的原作石碑,而且認為石碑是非人手能雕刻的,據以色列文物部專家比科說:這些石碑是在3300年前由上帝賜給當時古以色列民族的大首領摩西的。
人啊!真的要到「人類世」結束,定性宇宙基督永恆紀元的「天外來客世」啟動,屬基督的信徒全都提到天上時,才說「原來宇宙真的有智能生命」嗎?
2002年10月24日《都市快報》19版轉載《人民日報》國際版題為「耶穌確有其人」中寫道:「一具耶路撒冷洞穴中發現的石棺上面刻有阿米拉文字寫成的銘文;『雅各,約翰之子,耶穌之兄弟』。……這種類型的石棺只在公元20~70年間在猶太人中使用(註:耶穌被釘死和復活是在公元33年後)。」
「文章又說:最近,巴黎索邦大學教授,法國考古學家安德烈,雷邁爾對這具石棺進行了研究,認為與拿撒勒的耶穌有關,……還確認,在石棺上同時刻有死者父親和兄弟名字的情況在當時極為罕見。……這表明石棺銘文中提到的『耶穌』應當是當時的一位知名人士,或者是重要人物。」另外還說;「1990年發現的祭司長該亞法之墓,就是他把耶穌交給羅馬人;另一件是40年前發現的刻有天書中畢拉多名字的紀念碑。」
若耶穌沒有復活,一個同朝代的人石棺上會刻上一個木匠兒子的名字嗎?
另有考古紀實文章說:「1945年,考古學家薩肯尼教授在耶路撒冷城郊外,一座墳墓中發現,兩個公元50年時的骨瓮,其上刻有4個十字架 並「Iesons.ion及IesonsaIoth,頭句是向耶穌求助的禱詞,第二句則為骨瓮中人之復活所獻的禱詞。這是耶穌同一個朝代人的作為。」
若耶穌沒有復活,一個同朝代的人石棺上會刻上一個木匠兒子的名字嗎? 若耶穌確實沒復活這樣一個木匠的兒子,這人會為骨瓮中人之復活獻禱詞嗎?
十分明顯,耶穌的偉大不在於他的死,而是在於他榮耀的復活,這使基督教得以凌駕於猶太教和地中海四周任何異族宗教之上的主要原因。連迫害耶穌的羅馬國也不得不將耶穌基督教作為國教。因為真神手上必然有復活,但任何一種神的經典中都找不到復活的依據,那些主子自身都在墳墓里。
據《重慶晚報》1993年10月17日報道,美國考古學家沃丁博士聲稱,二個月前,在耶路撒冷附近發現了公元33年耶穌殉難時,戴在頭上的荊棘「王冠」。這一看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於是,考古隊以「王冠」為中心50英尺見方的地區進行發掘。第五天,一位考古學家在離「王冠」11英尺外被一件露出地面的木頭絆倒,挖出一看,是只非常完好的十字架。通過年代鑒定,確認這個十字架已有1925年到2000年的歷史了。接著,他們又發現了十字架上已乾的血跡。他們把血跡跟義大利都靈裹屍布(據有關報導,存放在都靈的屍布是包耶穌的壽衣)遺留的血跡和其它人體分泌液進行了脫氧核糖核酸(基因)化驗和比較,證實同屬一個人的血跡,這人就是基督耶穌。這一發現,令國際社會尤其是宗教界震驚。
是創造主的旨意都要成全,有一天都會大白於天下。但是「人類世」結束,能進入下屆定性宇宙,基督永恆紀元新世紀的人都會悔改而醒來。
❺ 中華教育故事觀後感300字
中華美德故事讀後感
一
《中華美德》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書之一。因為書里告訴了我們很多美德,而這些我都沒有。所以,我從裡面學到了很多,比如節約、尊老愛幼等等。但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人,家裡很窮。除了妻子兒女需要照顧,還有一位老母親。但是,他卻把老母親伺候得非常好,什麼好東西都留給母親,同時還教育孩子們事事都不能讓奶奶生氣。所以,奶奶身體非常健康,和他們生活了許多年,而他們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讓鄰居們非常羨慕。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有一次,媽媽買了一雙新鞋,我見自己沒有,便不高興。可沒想到,媽媽的鞋子早已壞了,而自己還有好幾雙好鞋呢!當我知道真-相後,心裡非常後悔,想到媽媽起早貪黑,而自己卻一點都不為她著想,更不要說孝順了,與書里的那個人相比,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啊!
從那以後,我就開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順父母了。弟弟在我的帶領下,也越來越懂事了。
當我看見窮孩子被人欺負,有一個青年挺身而出保護窮孩子,自己卻被打得遍體鱗傷時,我是多麼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對他說:「謝謝你,你是一位偉大的人!」
當我看見有人對待花草非常認真,把它們照顧得像自己的親人,真誠的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時,我多麼像對他說:「謝謝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會開得更加燦爛。你是大自然的使者。」
當……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沒一一介紹。其實我們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們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靈。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有許多許多,現在就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來踐行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二
寒假裡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我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的啟發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急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熟練了,可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在家裡做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時遇到了一個難題,怎麼也想不出該怎麼做。這時,我想乾脆明天早上到學校看其他同學是怎麼寫的,把答案一抄不就完事了嗎?第二天晚上作業發下來,我得了優秀。老師還表揚了我。可是,現在翻開作業本一看,好像優秀上多了個黑點,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對待學習要認真,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請教。
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❻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200字左右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回助我打開了知答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❼ 一篇歷史故事讀後感200字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❽ 中華好故事第三季觀後感 200字
觀看了中華德育故事之後,深感這些動畫不僅是當代教育孩子最好的資料,也是我們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人都應該學習的。而且看其完美以及珍貴程度,更可作為傳家之寶!
我們讓孩子觀看《中華德育故事》,有人說太枯燥了,一言一行都是很說教的,都是大道理,離我們生活太遠了。200年傳統文化的斷代讓我們失去了是非判斷,100年西方教育的借鑒帶給我們的是叛逆、青春期、崇拜自由新潮的短暫愉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四處借鑒,別人說好,我們就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效果怎麼樣?大家都在實驗,當小白鼠步入社會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失敗了。可是人的一生是多麼的短暫和寶貴,人生不能重新來過,我們的孩子耽誤不起。現在無論是科學家、哲學家、教育家還是政治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思想的作用力。人家都在給植物和動物聽古典音樂了,我們的孩子在聽什麼?對一杯水說美妙的話和粗魯的話結晶都不一樣,我們在對孩子說什麼?所有的幼兒教育家都在呼籲家長要讀一點心理學和國學,我們還在看什麼?
小孔融四歲知讓梨,引導無數人稱贊。但是他的寬容大度以德化怨都是在父親嚴格的教導下感化出來的。正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幼小的苗木,只有通過不斷修整才能成為有用的木材,年幼的孩子只有通過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才能成為受人尊重的人,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大文豪歐陽修幼年喪父,家裡貧寒,母親卻用爐灰荻草教其寫字,歐母以樸素和淡薄教育孩子廉潔,歐陽修官至宰相卻仍舊恪守節儉。孩子從小受著這樣的熏陶長大勢必會審查克己。2010年,我爸是李剛;2012年,我爸是李雙江成為社會焦點,一時間讓人恍然明白為孩子創造過於舒適安逸的環境成為養育低能、弱智、危害社會人的溫床。拼爹不如拼孩子,一個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一個孩子教育失敗了那就是百分百的失敗。所以家庭教育關系孩子一生的前途命運,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警覺。給孩子傳遞正確的思想,大多數的時候大道理才是真道理。
家庭是孩子教育啟蒙的第一場所,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啟蒙教育的第一堂課。細細想一下我們的思想價值觀往往都是傳承父母的,而且根深蒂固。科學研究0-12歲的孩子是塑造好品行和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錯過這一階段的教育,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在眾多的早教、家教資料中我們該如何選擇和甄別,這里有一句話和大家分享「養樹重在養根,育人重在育心。」「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教兒教女先教自己。」如果我們只是心裡一味的想著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知禮的孩子,卻不用正確的人生道理去引導,就像我們天天幻想有好的工作卻不去努力一樣。童蒙養正保持孩子的清明天性,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否善惡道德觀已刻不容緩。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喊了很多年,再加上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家長對孩子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洗衣做飯親力親為,家裡活更是全部包攬,生怕孩子磕著碰著了或者耽誤學習了,以至於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缺乏抗挫折能力,所以有的孩子都上高中了連衣服都不會洗,有的孩子在家裡像大爺一樣,燭台倒了不再扶的,父母讓拿個筷子碗都不願意,有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行竊、搶劫、賣器官,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作姦犯科的更是屢見不鮮。這樣的孩子成年後也必然是個無德無行的人。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定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這樣的人才會體諒幫助別人。德育故事裡面很多孝順父母的故事,孩子在這樣的故事中成長學到的也都是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同學,從而紮下德行的根基。
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並不能彌補精神上的缺失,花花世界燈紅酒綠的環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生活、工作、學習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煩惱。
我們整天在思考:孩子早戀了怎麼辦?打架斗毆怎麼辦?學習成績差怎麼辦?領導總是找各種理由扣我們的工資怎麼辦?工作很忙很累卻得不到認可怎麼辦?除了工資不漲啥都漲的社會還讓不讓人活?原來初中的內容現在都放到小學的課中學了,內容越來越難、科目越來越多,學習怎麼這么難?公交車上沒人給老人讓座,被讓座的老人攻擊讓座的好心人,小孩被車撞了司機和過路的無人理睬,明明是綠燈往前行時還是會發生交通事故,人民公僕中也會有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現象,討飯的乞丐、化緣的和尚真假難辨,這樣的現實讓我們情何以堪,又該何去何從呢?德育故事給我們找到了答案,學習古代聖賢為人處事,從我心做起。
在國外,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孔子學院,弘揚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德育故事更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提倡中華德育故事的最終目標是讓家庭、學校、社會,孩子、大人、老人,家長、教師、醫生等都來學習德育故事,從我心做起,帶動社會良善風氣,真正使中華傳統文化綿延不絕,讓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孝順父母、兄弟和睦、講信用、講道義、堅持本心、勤儉節約、諫言、忠於上級、廉潔奉公、
勤學好問、樂於助人。
願德育故事的美德種子,灑遍人們的心田,結出人間美善和諧的碩果!
❾ 中華經典讀後感
讀「三字經」給我的啟示
《三字經》是一部傳世的啟蒙讀物,裡面講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折服的道理。它讀起來琅琅上口,押韻合轍,就像一首動聽的歌。
有一天,我隨手翻開《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一頁,幾行《三字經》映入眼簾:「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覺得這一段話寫得很好,它肯定對我們的學習大有好處,於是我又仔細看了看這段話的大意。哦,原來講的這幾件事呀: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講《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栓在屋樑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我被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再想想自己,真是自愧不如呀!媽媽給我許多課外書,我很少如飢似渴地去讀,買的很多學習資料,我也很少主動去做,總是讓大人督促我,而且我上課時還有時走神……,這時我又想起我們班的很多同學也有我這樣的毛病,如果他們讀過這段《三字經》,他們肯定會悔過自新的!
萬萬沒想到第二天,這段《三字經》就真派上了用場!現在想起這事來,我還真自豪!
那天早上我去收我們組的作業,又遇到了「作業釘子戶」小浩。我提高了聲音問他「作業呢」?他很不耐煩的說:「沒做,行了吧?」我一聽這話,「噌」地一下火氣就上來了!我忽然想起昨天背的《三字經》,壓住肚裡的火氣,苦口婆心的勸他:「《三字經》——你讀過吧?那裡面有很多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呢!我給你背一段關於學習的『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像路溫舒.公孫弘.孫敬等人不用別人督促就能自覺刻苦學習,你卻還要老師和組長天天跟在你屁股後面要作業!你真不害臊啊!反正是為自己學習的,自個兒思量著辦吧!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難道你想像蘇泉那樣上了年紀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嗎?我們現在這么小,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勤奮學習!更何況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那麼好,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免費的教科書,老師們是那麼認真的教給我們知識,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你回家好好讀讀《三字經》吧!」他聽了這番話紅著臉,低下了頭!
第二天,他果然按時交上了作業,一個題也沒有錯,原來潦潦草草的字變得工工整整。我高興地鼓勵他說:「就得這樣堅持下去!到期末,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他照我的話去做了,每天都能按時交作業,期末考試,他的學習成績有了大大的提高!他還得了「優秀少先隊員」的獎狀呢!我看到他這一系列可喜的變化,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有些人學習不好並不是因為笨,而是他不肯學。如果每個人都按照《三字經》上的這幾句話去做,那每個人的成績都會提高很多,將來也一定會為國家作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