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記的故事讀後感600
㈠ 觀紅燈記有感
《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它的原創作者是沈默君。《自有後來人》是一部以東北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電影,故事的發生地點在虎林鐵路上的「輝崔」小站(黑龍江省虎林市境內)。上世紀60年代,電影在全國上映,不久,該劇便由上海滬劇團改編為滬劇,接著由哈爾濱京劇院率先搬上京劇舞台,當時名叫《革命自有後來人》。
內容提要:講述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東北敵占區,我地下黨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擊隊轉送密碼的任務。由於叛徒的出賣,遭日寇殺害,李玉和的女兒鐵梅繼承父志,將密電碼送上山,游擊隊殲滅了追趕鐵梅的日寇。
㈡ 讀《紅燈記的故事》有感作文600字
紅燈記,發生在抗日戰爭中,是無數革命先烈為抗擊日軍侵略戰爭中的可歌可泣英勇事跡之一。地下黨員李玉和面臨著種種不利局面,王連舉的判變,鳩山設下酒宴威脅利誘,企圖攻破李玉和的心理防線,在這生死關頭,李玉和表現了他的沉著、果斷、機智,在與母親與女兒道別時,用隱蔽的語言,交待並囑咐她們一定要完成任務。文中這一段唱詞,精彩地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風范,體現了為了共產主義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也正是他們這種無私無畏、不懼犧牲的奉獻精神,才造就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
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珍惜時光,為祖國的壯大發展而努力學習!
㈢ 朝陽溝紅燈記三娘教子花木蘭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老人與海》。文中的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使我敬佩。
桑提亞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不會放棄,他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不已。面對桑提亞哥的這種性格,我真的是太渺小了,因為我難題想不出來了,就會煩躁,生氣、放棄,而不像桑提亞哥那樣不放棄,堅持下去。
有一次,我在家裡閑得沒事做,就想起了縫沙包,我連忙去拿針和線,開始縫了起來。縫著縫著,我的手指突然一痛,我一看,是手指被扎破了,我不耐煩了生氣的把針和線扔到一邊兒,大聲說:「我不做了。」我坐到寫字台前,把語文書拿了起來,翻到《老人與海》時,我讀了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道路漫長、艱難,充滿坎坷,但只要以一顆自信的心去勇敢地迎接挑戰,就一定能勝利。我想了想,就把針和線拿了起來,繼續縫起來,不一會兒就縫好了,雖然縫的不怎麼好,但是也成功了。
這篇課文讓我深受啟發: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不要輕易放棄,要以一顆自信的心面對挑戰,就一定能成功!
㈣ 《紅燈記》有感作文600
樣板戲,是一個遙遠的記憶。這周藝術概論課上,我得以觀摩京劇《紅燈記》,自己體悟了一番這種扭曲的藝術形式。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這是一種預成論與不變論。即使李玉和在誇鐵梅是革命火種,但這句話同時否定了其他階級立場的有志之士追求真理的合法性。如果說藝術形象的刻畫需要李玉和的語言表現出粗獷與質朴,那麼正如受批判的,李玉和臨刑前過長的抒情不但對這個英雄人物形象沒有起到強化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有點文質彬彬。李玉和在不同幕中,時而質朴粗獷,時而用上「賊鳩山」這樣帶有幽怨意味的詞語、用上「變雄鷹沖霄漢,乘風直上飛舞到關山」這樣有典故有修辭的精妙好句、「投親友,度飢寒」這樣文言味十足的動賓短語、「我要你,仔細想一想你們的下場」如斯官僚氣十足好似外交部發言人申明立場的宣言,其形象定位,相當混亂。這個藝術形象雖然是具體可感但是個性紊亂。形式上是一個三突出中的所謂主要英雄人物,卻是不同個性的英雄人物簡單的拼湊與大雜燴。
「為的是:救中國,救窮人,打敗鬼子兵。」抗日救國只能作為一種工具論,而非價值論。既然李奶奶概述祖祖代代工人階級的目標,怎麼能將抗日視為終極期盼。在劇中,「窮人」與「工人」的概念經常混淆。戲劇發生的時候,工人是中國無產者中比例極少的部分,卻將二者等同。這不是藝術的加工,這是特殊時期,政治對藝術的強制力體現,違背了藝術的真實性。江青在這部劇的加工過程中違背藝術的指令也很多,例如要求以《國際歌》作為李玉和就義時的背景樂。 「道高一丈,魔高一丈」用於劇中李玉和指出鳩山有詭計、自己的陣營更為強大並不合適,同樣不應該因為是周總理指出要沿用古語習慣用法,就脫離劇情生搬硬套。不僅僅是演繹技巧上的盲從,演員參與藝術創作的態度也值得我們推敲。在戲劇表現的時代,一個窮人、一個底層的扳道工居然油光滿面、大腹便便,塑造出的簡直是一個資本家的富態。
經典版電視劇《水滸傳》中,演員為了演好魯智深這個形象,毀損健康數月內增肥20斤。相比之下,這部收視率更高、觀眾期待更強的電影中,要求一個演員出於對藝術創作的責任心節制飲食以便貼近藝術形象真的有那麼難嗎? 《紅燈記》身為文革時期八部樣板戲之一,是當時全國人民為數不多的精神食糧,得以反復的觀摩。我只看了課上一遍、課下一遍,倘若不是借來劇本,許多細節還真沒理解到。也就是說,用於大眾傳播的戲劇存在不少不利於廣泛傳播的文縐縐敗筆。如玻璃上的「紅蝴蝶」、祖孫倆一激動就矯情地高舉號志燈四射。還有的細節仍不大理解,「能夠距離你三公分開槍」為什麼不能夠成立。我想,如果不是如當時精神食糧匱乏的人們反復欣賞,看上一兩次很難理解透徹這么多矯情做作的小細節。可以說,這部當時廣泛傳播、體現藝術認識與教育功效的作品,腐儒氣太足、多處陽春白雪一定程度上脫離群眾。這部劇的出發點就是強調其組織功用。
家鄉安徽安慶、方言被稱為黃梅腔、小時候看本地黃梅戲電視劇長大的我,本來就不喜歡京劇快而高亢的唱腔。京劇演員給我的感覺難免如同《紅與黑》中德瑞那婦人對收容院院長的評價。英雄主義、大無畏的精神乍一聽讓人振奮,多聽了幾段就讓人亢奮過度產生聽覺疲勞。而且,京劇的唱詞語速太快、吐字我跟不上,越看越沒勁。遠不及黃梅戲溫婉舒緩讓人暢快。回到 《紅燈記》,相比於我不喜歡的語言藝術,「李玉和腿傷劇痛,『單腿後蹉』,揉腿,『騙腿亮相』」,以及李玉和巍然立起,從容解開衣扣、亮相、冷笑、扣鈕,背著手,然後蔑視地踏著舞台方步入場這些源於古典京劇中的動作演示,卻是極為生動的肢體語言,很好地詮釋了李玉和的硬漢形象。
㈤ 紅燈記讀後感。急。
《紅燈記》是一部歌頌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人民與敵人不屈不撓地抗戰的現代京劇。鋼琴伴唱《紅燈記》把京劇這一我國傳統藝術和鋼琴這一外國傳統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京劇的唱腔和打擊樂隊的基本特點,又充分發揮了鋼琴寬廣、氣勢雄偉、富於表現力的特長。是中西藝術結合的一個嘗試,京劇唱腔被譽為「國粹」。以打擊樂為基本特點,揉進了西方的樂器之王鋼琴,增強了表現力,氣勢雄偉,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劇愛好者和鋼琴愛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贊譽。
㈥ 聽紅燈記有感作文700字
紅燈記課後感悟
八年級 | 400字 | 讀後感
紅燈記課後感悟
今天我們上了一堂別具一格,令我終生難忘的語文課。
顧老師聲情並茂、繪聲繪色地講了《紅燈記》中李玉和被捕時所唱的一段京劇戲文,並對歌詞的內容作了詳細而精彩的剖析。回家以後,我進一步了解京劇發展的歷史感與紅燈記的故事背景及大體情況。
作為我們中國特色的劇種---京劇,英文名稱為chinese opera(中國歌劇),由於她的字正腔圓,藝術表現大氣深沉,深受中外人士的喜愛與傳唱。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應該多多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並盡己所能,發揚光大。
紅燈記,發生在抗日戰爭中,是無數革命先烈為抗擊日軍侵略戰爭中的可歌可泣英勇事跡之一。地下黨員李玉和面臨著種種不利局面,王連舉的判變,鳩山設下酒宴威脅利誘,企圖攻破李玉和的心理防線,在這生死關頭,李玉和表現了他的沉著、果斷、機智,在與母親與女兒道別時,用隱蔽的語言,交待並囑咐她們一定要完成任務。文中這一段唱詞,精彩地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風范,體現了為了共產主義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也正是他們這種無私無畏、不懼犧牲的奉獻精神,才造就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
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珍惜時光,為祖國的壯大發展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