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故事400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故事400

發布時間: 2020-11-24 19:06:56

A. 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短事例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一部傑出的博物學巨著,是我國古人關於醫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物理學、化學氣象學、解剖學、生理學等知識的一座寶庫。李時珍是本著追求真知、實事求、實地考察的科學精神完成該巨著的。以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具體的研究方法是「通考據」與「詢野人」。
「通考據」,即認真研究、繼承前人的著作與經驗,詳盡地佔有文獻資料,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整理考證,糾正舊說的錯誤,求得正確的認識。
「詢野人」,即走出書齋,走出研究室,到社會中去,到大自然中去,進行實地實物的考察,進行社會調查和科學試驗。
數十年間,李時珍研讀了近千家的著作,「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靡不採收」。李時珍的科學考察,從地域方面說,除了自己家鄉外,足跡遍及河北、河、山東、山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廣東和廣西等省,還深入窮山僻壤,荒山野嶺,到過許多少數民族地區。
實地考察使李時珍獲益匪淺:一是結識了許多為他提供實踐知識的朋友,如樵夫、漁夫、獵人、士兵、醫生等;二是實地辨識了葯物,糾正了前人多年沒有認識到的疑誤;三是發現了一批新的葯物,如三七等。這些考察研究為李時珍的科學巨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草綱目》在李時珍去世後一年才得以出版發行,從此成為學習和研究中國醫學的人必讀的一部中醫葯學經典。出版不久,它就陸續傳入朝鮮、日本,以後又傳入法、英、德、俄等國,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李時珍生前以頑強的、不知疲倦的科學精神,為祖國的醫葯學事業奮鬥了一生。他輝煌的科學巨著,為自己、也為祖國的醫學事業鑄就了一座豐碑。

B.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故事及意思

這里的行萬里路跟讀書是互補的,讀書是靜態的,行路是動態的,書中知識有限,只有行路眼觀耳識才能補其不足!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追求。因為這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那麼這兩者之間重要性是否一樣呢?有沒有區別?

如果單純論哪個重要,我覺得「行萬里路」要比「讀萬卷書」重要得多。

你可以這樣反駁我:如果一個人一點書不讀,只行萬里路,也一樣不會成才。這是我們經常在討論問題時抬杠的一種句式,也是很有用的一個句式。但放在這里好像沒有多大的效果。

在商業界好些有這樣的結論,在企業創業之初,文化程度較低的往往容易獲得成功。也有人做過統計,目前全國有名的企業經理人中,第一學歷專科以下學歷占絕對優勢。我們身邊的情況也一再證明,一些非常有創新能力的企業老闆很多高中都沒上過。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況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一個閉門讀死書的人很久以來就成了我們嘲笑的對象。我們是否可以說行路比讀書更重要呢?

「行路」我理解為在實踐中學習。人類進化是從行路開始的。從樹上到了地面,我們的祖先首先學會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為了尋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時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大禹是在隨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視實踐在學習中的作用,並通過周遊列國治國安邦來印證所學。李時珍、徐霞客、馬可波羅、達爾文、哥倫布都是靠「行路」寫出了宏偉巨著或取得重大發現。可見,「行萬里路」較「讀萬卷書」要重要得多。

把「讀書」與「行路」關系作個比喻:「讀萬卷書」好比人們通過一個窗口看到了知識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還要靠走出門去「行萬里路」。

讀書一方面能夠使我看增長知識,學習到別人的經驗,但同時也給你的頭上加了一道「緊箍」(這是經驗的特徵,經驗越多,人們頭腦受到的束縛越多,創新意識越差)。「讀萬卷書」之後,只有「行萬里路」,走出去親自看一看,體驗一下書中描述的情景,你才會發現書中所說的不及體驗的千分之一,同時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對這種情景的感受並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較,從而放大你的知識,只有這時讀書的效果才能體現出來。所以說:讀書好比一個放大鏡,不管你心中的知識是「真」是「假」,它都會放大若干倍(當然,讀書越多,放大倍數越大)。

只讀書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縛就越來越多,好比吃多了飯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贅,不但無益而且「害人不淺」。

作為教師這個職業,一向崇拜讀書,比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輕視「行路」的想法。知識分子從書本到書本已經幾千年了。

可以看到,現在的教師群體已經脫離實踐太久了,多數的教師已經被隔離在社會之外(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教師這個職業也自然被「神聖」到無以理解的地步。要得到社會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會的理解,要得到社會的理解首先要融入這個社會。

就是說不但要多讀書,還要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不能讀死書,要把書中的道理和實踐聯系起來.

古代政治上用的詞,就是讀過書就能長見識,讀萬卷書,如同見識過天下萬物一般,足不出戶就能通曉天下萬事,不可能每個讀書人都出門亂走來走去的呀。哪來的路費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都是一個成長、學習的方法.讀萬卷書是通過書本知識(即理論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學問;行萬里路是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來增長自己的見識。
我個人認同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解釋。但有些知名學者也說出了「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
例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期就認為要先「知」然後「行」所以以前他叫做陶知行。後來他認為要先「行」然後「知」所以又更名為陶行知。

讀萬卷書,是指要努力讀書,讓自已的才識過人.
行萬里路,是指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
見識,也就是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C.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故事是什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古代萬卷是指皇帝的試卷。讀書為了進京趕考,金榜題名。現比喻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並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語出 明·董其昌《畫旨》「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有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中文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外文名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nd do all you can.
出處
《畫禪室隨筆——卷二》
作者
董其昌

D. 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如果讓我獨自走遍中國,那大家猜猜我會帶什麼東西供自己娛樂呢?回答正確,賓果,加10分!我要帶一本書!
一本書!我看見有人納悶了,一本由我來書怎麼能供自己娛樂呢?下面,由我來解釋。
一本書就像知識的海洋,就像網路大全,就像童話王國,有趣極了!有的故事令我開懷大笑,有的故事令我眼淚花花,有的故事令我同情,有的故事令我迷惑不解。
一本好書就像一輪太陽,就像知心大姐姐,就像一位優美的仙女下凡似的。書是我的朋友,書是我的家人,書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沒有了書,我會崩潰的,我會憤怒的,我會傷心的。沒有了書,猶如智慧的泉水乾枯了,彷彿知識的樂園被封鎖了,好像知識的海洋消失了。我會和一起分擔風雨,共享陽光,分享喜怒哀樂。書可以為我拋開煩惱,帶來快樂。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我願意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那本書。首先,我會大致地了解這本書主要在講什麼,然後再細細地閱讀一遍,找出優美詞句,抄在一張紙上,背下來。第3次閱讀的時候,我會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思考思考,欣賞一些我喜歡的文章或片段。「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這是多好的一句比喻句呀!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所以,我會認真讀書的。

E. 說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事例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一部傑出的博物學巨著,是我國古人關於醫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物理學、化學氣象學、解剖學、生理學等知識的一座寶庫。李時珍是本著追求真知、實事求、實地考察的科學精神完成該巨著的。以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具體的研究方法是「通考據」與「詢野人」。
「通考據」,即認真研究、繼承前人的著作與經驗,詳盡地佔有文獻資料,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整理考證,糾正舊說的錯誤,求得正確的認識。
「詢野人」,即走出書齋,走出研究室,到社會中去,到大自然中去,進行實地實物的考察,進行社會調查和科學試驗。
數十年間,李時珍研讀了近千家的著作,「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靡不採收」。李時珍的科學考察,從地域方面說,除了自己家鄉外,足跡遍及河北、河、山東、山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廣東和廣西等省,還深入窮山僻壤,荒山野嶺,到過許多少數民族地區。
實地考察使李時珍獲益匪淺:一是結識了許多為他提供實踐知識的朋友,如樵夫、漁夫、獵人、士兵、醫生等;二是實地辨識了葯物,糾正了前人多年沒有認識到的疑誤;三是發現了一批新的葯物,如三七等。這些考察研究為李時珍的科學巨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草綱目》在李時珍去世後一年才得以出版發行,從此成為學習和研究中國醫學的人必讀的一部中醫葯學經典。出版不久,它就陸續傳入朝鮮、日本,以後又傳入法、英、德、俄等國,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李時珍生前以頑強的、不知疲倦的科學精神,為祖國的醫葯學事業奮鬥了一生。他輝煌的科學巨著,為自己、也為祖國的醫學事業鑄就了一座豐碑。

F. 關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例子,急急急!!!!!

徐霞客的旅遊生活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游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後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徐霞客游歷了如此廣闊的地區,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兩條腿。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贊嘆不已了,更何況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像,他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這從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獻身大自然的決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堅強。徐霞客的考察探險活動,持續進行到公元1640年他55歲的時候。當時,他正在雲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陰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說,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
徐霞客在游歷考察過程中,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上面說的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便是發生在公元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遊中。這次出遊,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出遊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他的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險些喪命。當時,有人勸他不如回去,並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來,什麼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呀!」徐霞客繼續頑強地向前走去。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重重的困難被他踩在腳下,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更為可貴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麼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記錄下來。有時跋涉百餘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殘垣老樹之下,他也要點起油燈,燃起篝火,堅持寫游歷日記。他先後寫了2000多萬字的游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可惜的是,他的日記大部分已經散佚,現存的《徐霞客游記》,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這僅存的4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仍然向我們展現了他廣闊范圍的考察記實,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地理風貌。

G.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明代的大探險家徐霞客撰寫《徐霞客游記》,游遍名山大川。
徐霞客在游歷考察過程回中,答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發生在公元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遊中。這次出遊,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出遊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人也險些喪命。當時,有人勸徐霞客不如回去,並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來,什麼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呀!」徐霞客繼續頑強地向前走去。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重重的困難被踩在腳下,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H. 游記文化公園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作文400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的這句話讓我明白讀書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它側底改變了我的學習態度
記得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的成績無論怎樣也上不去,尤其是看圖寫作文總是寫不好,我一個勁地埋怨媽媽怎麼生了我這個笨腦袋,有時上課老師叫我看圖說話題,我臉紅回答不出來。下課沒有人跟我玩,我很討厭自己有一個笨腦袋瓜。記得有一次,我的生日到了,老師拿出一樣禮物送我,是一本書,老師還在包裝上寫了一句名言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剛開始我還不清楚它的意思,後來我終於明白了,於是我利用下課時間背古詩,我大聲的讀起來了,我終於會背了,「叮叮叮叮上課時間到了」,老師走進來後,就開始問誰會背古詩,我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和同學們很驚訝,老師叫我來背,我大聲而有感情地背完了,老師鼓勵了我,還問這首詩的意思誰知道,全班只有我一個人舉起手來,老師又叫了我,我高興地背完了,老師對我說真不錯,又再次的鼓勵了我,我體會到了甜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個很平常的道理,卻能給我們意味深長的啟示。

I.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一篇文章,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的確,閱讀能使我們的眼睛和心靈得到凈化,並讓我們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智慧。
這學期課本的第一單元就是有關讀書與閱讀方法的。《竊讀記》中那個熱愛讀書,為讀書樂此不疲的小姑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小女孩通過與長輩的對話獲得了讀書的啟示……。生活中的我也是這樣的一個愛讀書的人。
每當我做完功課或空閑時,我總會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每一次閱讀都會給我許多有用和不一樣的知識與啟示。現在,我讀過的書已經很多了,有我最喜愛的《綠山牆的安妮》、《夏洛的網》、《100個諾貝爾獲得者的故事》、《昆蟲記》、《小學生最喜愛的一百篇科幻》等等。它們能使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是我的良師益友。還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幫她拿一個東西,當時我正在看一本我最喜歡的書,由於不想讓媽媽再大聲地影響我看書,就順口答應了,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媽媽在廚房著急地說:「田暢,這么長時間,怎麼還沒有拿過來呢?」呵呵,從那以後,我再也不邊看書邊干其它事情了。
讀書也要講究方法,如寫摘抄和心得。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就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都在空白地方寫批註,並在本上寫摘抄,寫心得。我們更應該在多讀書時,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真正從書中汲取知識和營養。
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首先要多讀書。一本本書撂起來才是一階階樓梯,讓我們叩起智慧和成功的大門。二是要讀好書。讀名著、經典或其他有用的書。一本好書就像沙漠中的一塊綠洲,就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能讓我們得到豐富的知識、耐人尋味的啟示及美好的情感,帶領我們走向成功。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我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更應該多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J. 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讀萬卷書或行萬里路
這不是一個句子,這是一個片語。
這是古人對追求和認知的一種態度,是修身養性的一種途徑。
在寫這篇作文之前,我參考了一些網上的文章。在網上,很多人認為「行萬里路」的價值要遠遠勝過「讀萬卷書」,宣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但實際上,將這兩句話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
我們的社會已經經歷了太多的變化,但讀書一直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書作為知識的載體,也一直被我們認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讀書不是萬能的,說實話,一個人讀沒讀過書,並不能從完全意義上決定他的成敗。劉邦、朱元璋都沒讀過書,他們照樣開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但如果一個人不讀書,在當今社會里他往往寸步難行。因為讀書能為你鋪平前進的道路,省去從其他渠道獲取知識的麻煩。而且書所獨有的歷史魅力及文化底蘊能引發人對更深層次的思考,幫助人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智慧。人只有思考和擁有智慧,才不會感到空虛。所以,我更傾向於將「讀萬卷書」看成知識和智慧的象徵。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