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關於生活的故事
① 有關生活的故事
冷 漠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為從動物實驗中獲得有關愛的人類行為線索,為幼猴設計了五種人造母猴,觀察「母親」的拒絕會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樣的反應:第一種偶爾用壓縮空氣吹幼猴;第二種會猛烈晃動,致使幼猴無法爬到母親身上;第三種裝有彈簧,能將幼猴彈開;而第四種「母親」的身上居然布滿了鐵釘。但這四種「母親」都未能將幼猴從它的「母親」身邊趕開,惟獨第五種體內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牆角,並永久地拒絕了母親。
很多人認為是自己的優秀拉開了同他人的距離,其實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獨的原因。
兩只老虎
有兩只老虎,一隻在籠子里,一隻在野地里。在籠子里的老虎三餐無憂,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
籠子里的老虎總是羨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卻羨慕籠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隻老虎對另一隻老虎說:「咱們換一換。」另一隻老虎同意了。
於是籠子里的老虎走進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進了籠子。但不久,兩只老虎都死了。一隻是飢餓而死,一隻是憂郁而死。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而覺得別人的幸福很耀眼,卻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合適。
盼 春
春天,一位媽媽牽著一個跛腳的小女孩,走在一片白楊樹林里。
「媽媽,你看,樹的眼睛!」女孩所指的眼睛,是這些白楊樹樹乾的結疤。媽媽想了想,說:「在冬天,一些人砍下了它們的樹枝。於是,在每一個傷口處,便長出了一隻眼睛。」「它們長出眼睛,是為了流淚的嗎?」女孩天真地問。「不是,它們是在盼春。」「盼春?春天就是它們盼來的嗎?」「孩子,是的。再深的傷痛,再大的苦難,只要長著一雙盼春的眼睛,就會擁有一個明媚的春天。」
品嘗黑暗
法國巴黎市郊區,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館。這家餐館與其他普通的餐館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令人稱奇的是這家餐館在營業時,裡面沒有用來照明的燈;而且該店僱用的侍者,也大都是經過「特殊」培訓的盲人。
在這家「黑暗滋味」餐館里,曾經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對感情瀕臨破裂的夫婦,在離婚之前,決定在一起吃最後一頓飯。他們為了避免尷尬,便選擇了這家「黑暗滋味」餐館。在用餐的時候,妻子不慎被打碎的酒瓶劃破了手指。丈夫一邊安慰著她,一邊疼惜地掏出手帕來,摸黑為即將與他分手的妻子包紮傷指。當他倆一起走出餐館的時候,妻子才發現丈夫的一個手指也在朝外滲著血,原來剛才他急於給她包紮傷指,自己的手指也觸在了那些碎玻璃碴上。不知為什麼,她緊緊地抱住了丈夫……
有記者慕名來采訪這家餐館的老闆,問他:「為什麼要開辦這么一家獨特的餐館呢?」老闆意味深長地說:「只有品嘗黑暗,才能真正感受陽光的珍貴。」
② 熱愛生活的名人故事
張海迪
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病導致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張海迪現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寫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積的褥瘡,骨頭都露出來了,但她還在寫。她又做過幾次手術,手術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實施手術的,她清晰地感覺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開,針從自己皮膚穿過。第一次聽說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終於可以解脫了。張海迪說:我最大的快樂是死亡。但是,她卻活了下來。
海倫凱勒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共度過了自己生命中的88個春夏秋冬,獨自熬過了87年那些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被迫把自己幽閉在盲聾世界裡的人,竟然奇跡般的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並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盲人,聾啞人的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倫.凱勒創造這一奇跡,全靠她那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殘酷的挑戰,用自己所有的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面對人生刻意製造的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屬於人生,屬於自己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次年,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海倫.凱勒,可惜自幼因病成為盲聾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總統自由勛章。她的事跡曾兩次被拍成電影。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么幾行字: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
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③ 生活自理的小故事有哪些
當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帶著他不平凡的經歷站在所有中國人面前時,他,一個普通人感動了全中國。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洪戰輝。
他沒有魁梧的體魄,可他有高大的靈魂。他沒有健壯的身體,可他有一顆比鑽石還璀璨還堅強的心。命運玩笑似地捉弄了他:父親患病,妹妹夭折,母親出走,家庭破碎,棄嬰到來。可他硬是咬著牙,用那不寬的肩「扛」起了那個與他毫無血緣關系的妹妹,「扛」起了那支離破碎的家!就是如此不幸的大學生,在他最貧窮,最困苦的時候,都沒有受過他人的接濟。貧窮並不可怕,貧窮也不是接受他人「施捨」的理由。越貧窮,越要奮斗,越要靠不懈的努力來擺脫劣勢。正如「平靜的海面煉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洪戰輝出生在逆境中,面對貧窮、困苦,洪戰輝沒有畏縮,他選擇了奮斗,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成長起來了。從洪戰輝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硬度與韌性。我們感受到的是他那顆在煫火歷練下的金剛石般的心。他的精神影響了我們這些莘莘學子。
在報紙上,我看到了正弓著背馱著妹妹求學的他;在網上,我看到了彎著腰擺著地攤的他;在電視上,我看到了正埋頭苦讀的他。或許因為生活的壓力,洪戰輝很少直起腰板,但在我心目中,洪戰輝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是一個堅強的,有理想、有抱負、有原則、有志氣的當代大學生。無論是在公眾還是在媒體面前,洪戰輝都會字字鏗鏘的說:「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你會感到無助;把希望寄託在自己身上,不會心亂如麻。」是洪戰輝那一份對生活的希望,讓他如此堅強!當我們在學習時遇到攔路虎,當我們的成績徘徊不前時,不要彷徨,不要哭泣,不要輕言放棄,要始終對未來充滿著一份希望,一份憧憬。我們要像洪戰輝一樣,自立、自強。在逆境中成長,發展自己。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能在世界給予我們的磨難中獲得一顆更堅強的心 !
洪戰輝是不幸的,可他用他的堅強和意志寫下了一撇一捺一個有力而遒勁的「人」字!只要信心不倒,什麼都不能把自己打倒!只要奮斗,只要對生活抱著一份憧憬,就能趟出一條希望之路,就能翱翔在蒼穹間,就能做個大寫的人!
回答者:傷自尊
④ 20分鍾內自己編生活中的寓言故事(簡短、要寫人)
先讀後評再摘抄
感受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讀《伊索寓言》有感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大概大家都聽說過《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講述的是掉在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卻又扔下山羊自顧自走了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以免上當受騙。也許大家看了都會說:現在哪去找這么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碰見了一回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遊,車上突然有一個人說要換點零錢。我只瞥了那人一眼,便覺得它他長的賊眉鼠眼的。大概因為這個緣故,全車的人沒一個人理他。那個人說的很誠懇,直到說第三遍時候,終於有一個人站了起來,說:我和你換吧!那人好像很激動,左一聲大哥右一聲大哥的喊,還說可算遇到個好人了。等到他倆換完錢,那個想換零錢的人便說他有點事兒,在汽車剛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車,一會兒就消失了。等到汽車又上路的時候,只聽那個換錢的人說:「哎呀,媽呀!這是假的!」 只見他兩手拿著一張百元大鈔在陽光底下反復的照來照去。沒一會兒,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說:「那些錢是給家裡買東西的呀,那人怎麼那麼缺德呢?」我看著,心想:又一個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現了。
而《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了我們另外一種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後,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終卻把自己的肚子撐的爆裂了。我覺得這個青蛙好笨呀!它不應該和牛比到底誰大,而要和牛比誰比嬌小,這樣不就取人之短,補己之長了嗎?也不會再出現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上,不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的每一種缺陷不是都有補償嗎?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都會相安無事。但如果都像那隻青蛙一樣的話,那世界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真是無從想像。
《烏龜和老鷹》通過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這篇寓言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長》。《揠苗助長》講述了一個農民嫌自己的莊稼長的太慢,便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聰明但實際上卻很愚蠢的辦法。他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個個的拔高了許多,這樣看起來,它的苗子確實長的很快。可家裡人聽說這事之後,就又馬上跑到了菜地里看了看,只見地裡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長高了,而是全都枯萎了。這個小小的成語故事和《老鷹和烏龜》的意思相同,它讓我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順其自然.
⑤ 關於生活的故事
她的故事像淡淡的開水。她不是最漂亮的那個,她的笑容盛開如雛菊,淡定里透著甜美。她是很冷的人,高高的鼻子讓人覺得桀驁,長長的頭發里是讓人理不清的思緒。不喜歡遷就,所以常常一個人走,也就習慣了孤單。昨晚颳了大風。清晨她一遍一遍地在樹下尋找她那顆紅豆。喜歡紅豆只源於小時候吟過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她一天一天地長大,一直沒有機會看到紅豆,喜歡它的情感也就漸漸地成長起來,已然長成了亭亭如蓋的大樹。她慢慢地搜尋,眼光掃過草地時,彷彿有一點紅色,她馬上回過頭來,定睛一看,果然是。她小心翼翼地用拇指和中指捏起來,放在手心裡,用手指來回翻轉著形狀猶如一顆心,鮮活生動的紅豆。她把它夾起來,對著清晨的陽光,但,她看到的紅色是血紅的,她感覺硬生生地疼。
這幾天,天氣轉涼了。秋風蕭瑟,吹得人心發涼。她望望嘩啦抖動的樹葉,自己哈哈氣擦擦手掌。她打開傘,傘上開滿著紫薇花,那冷色調彷彿要把整個世界淹沒掉。年年花開花落,那些愛得瘋狂的人最後痛徹心扉,那些繁華,喧囂像是死亡之前的迴光返照,一個一個不可避免的悲劇。而她就那樣自己一個人,撐著一把傘輕盈地走過春夏秋冬。在日復一日平淡的生活中,她竟然收到了情書,她平靜的湖面起了波瀾,她怕的是愛轉變成傷害。她曾看到那些來得像雷雨般來得驟然,熱烈,離去時只需一瞬的愛。前後的對比,讓她感覺愛是如此的蒼白和無力。濃濃的夜色里,淡黃的燈光下,有點悲凄的光圈似乎預見了那個結果。男孩眼中的光亮黯淡,接下來是死寂的沉默,最後,男孩走了,遠遠的,單薄的背影。
早晨,打開窗戶,走出門,明朗的陽光照在她身上,依然溫暖如昔。空氣還是那種甘甜清新的青草味,她喜歡的。深呼吸,整理完書本,她輕盈地走去上課……
我講這個故事,是因為,在她身上我們都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每個人都有不甘於平凡的心,或許還摻雜著清高的成分。但,我們每天都過著一樣的生活,踩著一樣的節奏。生活繼續,故事必然也會或多或少地重復上演著。就像空氣中流動著不同的氣味,只不過,我們需要的是不同的心情。
(文章寫了幾件事?請簡單概括)
(通過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動作、語言等描寫突出人物怎樣的性格特徵?)
(文章用了那些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⑥ 關於生活中的故事的作文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哦幫助
我一直在講著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講它如何開始的如何進行著,可我卻不知道結局又會如何。講它像陽光一樣簡單,單純到透明。卻又如陽光一般變幻,陽光可以在三棱鏡的反射下幻化成七彩的光,則它在社會這個大大的三棱鏡的反射下,幻化成三個形象,在整個故事中又講著我的故事,講著我的喜怒哀樂,我的酸甜苦辣。
生活-------------舞台
生活就是一個大大的舞台,在這里,我是我的導演,我是我的主角。我不斷修改著命運寫下的劇本,導演著名為《人生》的戲劇。我不必羨慕任何人,因為我就是主角。我演著屬於我的童年,那裡有父愛的嚴厲和母愛的溫馨,是那樣甜蜜、幸福; 我演著屬於我的青春,那裡有友情的誓言,是那樣張揚、不羈。
舞台並不華麗。沒有閃爍權利耀眼的燈光將整個舞台籠罩,看起來是那樣誘惑那樣咄咄逼人;沒有貼滿金錢的琉璃瓦將整個舞台裝飾,看起來是那樣紛奢那樣金碧輝煌;也沒有鮮花和掌聲出現,贊賞舞台上的精彩評論演出的成敗。可是只要有我的存在,沒有那些又何妨!我笑著,不帶著為權利的獻媚和金錢的銅臭味,是那樣真實。你笑著,說我是多麼可笑,臉上只有向上翹起的弧度,你笑著可並不意味你就開心。我哭了,哭著我的失敗,我笑了,笑著我的青春,我有足夠 的時間將失敗轉化為成功。你嘲笑著我的失敗,時間從你翹起的嘴邊流走,毫不留戀,你笑著可並不意味你就真的開心。我做著真實的我,演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隨你肆意大笑。舞台上是我的故事,生活講著我的故事。
生活-------------岔路口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地球,可是支點哪裡去找;給我一個方向,我會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可是我站在生活的岔路口,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臉上一片迷茫,我的喜怒哀樂也在岔路口失去了方向感。
岔路口的左邊站著個人。身高3米,眉毛像拋物線,一雙Rt△似的眼睛炯炯有神,由於自身重力與地面對自己的支持力平衡而靜止地站著,有規律地吸入O2,又呼出CO2。這時,他張開嘴,露出表面的成分Ca5(OH)(PO4)3的牙齒,說:「學理的,請跟我來。」岔路口的右面同樣站著個人。身長七尺,道貌岸然如孔子,風流倜儻如周瑜,五指修長如西施,目光深沉如魯迅,左手持諸葛亮的羽毛扇,右手高舉一本名著,說:「學文的,請隨我去。我在故事裡留下了個大大的愁臉,生活在故事裡留下了纏綿的愁思。
生活------------戰場
不是在三國,沒有赤壁的兵力八十萬,卻還看見烽火連天,還有爾虞 我詐。不是在三國,沒有劉備、曹操、孫權,仍能聽到三足鼎立。戰爭動盪的年代,
⑦ 關於 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的小故事
健康的生活總結為:心胸豁達,情緒樂觀;勞逸結合,生活規律;積極進取,自尊自重;家庭和諧,與人為善;保證營養,科學運動;節制慾望,禁煙限酒;熱愛自然,善用閑暇;遵守規則,保持清潔。
⑧ 關於生活的名言或故事
來到世上,既面臨死亡.一切的不如意更讓人神傷,痛苦哀嘆是一天,微笑面對也是一天,為什麼不象海倫凱勒,保爾,張海迪.....諸葛亮不能為而為之,我自橫刀向天笑的...沒有學歷的比爾蓋茨...微笑著面對生活,可以把能力發揮到極至。
傳說,天堂里有一株清逸奇妙的花,叫「別致天藍」。幾百年之開一次,只為一個人。它等了五百年,盼了五百年,想了五百年,怨了五百年,只求依附在他的襟,傾聽著他的心,伴他走一段路,伴他守一室之靜。
天竟可以是這樣藍,藍得這樣深邃,這樣憂郁。你竟可以這樣像天,深邃的眼神,憂郁的心情。你從不刻意強調藍,但你總想藍一樣的瀟然憧憧;你從不輕易提起天,但你總像天一樣的無所不容。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你的身影開始停留在我的視線盡頭,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你的聲音開始輕叩著我的寂寞心扉。我就這樣遠遠的凝望著,你漸漸清晰又漸漸模糊的身影,我想就這樣靜靜聆聽著,你漸漸悲傷又漸漸快樂的聲音,我想這樣永永遠遠的,直到天藍了又灰了,天灰了又藍了,只是,不曾有人知道:我就是這個世界上那獨一無二的別致天藍——一生只為你綻放。
我是咖啡,我很純粹,純粹的復出,是甘甜的回味。我是咖啡,我很沉醉,沉醉於溶解瞬間的美味。只要你需要,我願意隨時粉碎,便成為你分擔憂傷的調味;只要你需要,我願意跳進滾燙的熱水,釋放全身力量,讓你感受香味,一切只想你記住,遠方有一顆為你粉碎的咖啡,請你慢慢品位。
凡事感激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的獨立.
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
在人生最寒冷無助的冬天,仍有一束松明,在你身後不遠處,默默陪伴於黑夜旅途,這份溫情足以溶化封凍心靈的冰雪,化為一股暖流,一生涌動.
相聚是緣,只要有過美麗的往昔,即便散了,也無怨無悔,多年之後再回首,才發現與你牽手走過的是胰松
⑨ 關於現實生活中奉獻的故事
孝心話題
導語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等等,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文明的一個標准。動物都懂得「反哺」,人更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這不僅僅是個人的道德行為,不僅僅是個人家事,也是為人應對社會承擔的一份責任。。
然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孝心」似乎已經是一個「過氣」的詞語,它在年輕人中已經引不起強烈的感情。人們似乎已經淡漠了。
一、現在很多人不懂得孝順
1、2005年11月初,南京大學校園的公告欄里貼出了一封信,署名為「一位辛酸父親的來信」。
親愛的兒子:
盡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里出的唯一一個大學生之後,心裡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了。從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到掛蚊帳縫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的確,你考上大學,你爸媽確實為你驕傲。雖然現今的大學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這畢竟是你爸媽幾十年的夢想。我們那陣鬧文革,家裡又窮,上不了大學。這也就是我們以你為榮的原因。然而,你的驕傲卻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份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你說你學習很忙,沒時間寫信,但咱們院子里你高中的女同學,卻能收到你洋洋灑灑幾十頁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從收發室門口過,我和你媽看著你熟悉的字,卻不能認領。那種痛苦是什麼樣子的,你知道嗎?
後來,隨著你讀二年級,這種痛苦煎熬逐漸少了,據你那位高中同學說,是因為你談戀愛了。其實,她不說我們也知道,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當時,你媽剛剛下崗,而你爸微薄的工資,顯然不夠你每天出入酒吧網吧,KTV餐廳。在這樣的狀況下,你不僅沒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來了一封長信,大談別人的老爸老媽如何大方。你給我和你媽心上戳了重重一刀,還撒了一把鹽。最令我傷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這之前,我在報紙上已看到這種事情。沒想你也同時看到這則新聞,一時間相見恨晚,及時嫻熟地運用這一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雖然,得知真相後我並沒發作,但從開學到今天,兩個月里,我一想到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經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交閱歷之外,還能否增長一丁點感恩的心?
看完這封信,我就覺得心酸呀!真的很心酸!不懂得知恩圖報,只知伸手要錢,不懂得體貼父母,只把父母當做搖錢樹,已是當今青少年乃至被稱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我不知道這樣的事在石家莊的大學里有多少,但我知道一點,每天晚上7點以後,您可以到咱們石家莊大學附近的網吧去看看,看能不能定上一個空位。您就可以知道現在石家莊有多少大學生在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每天上網聊天玩游戲?
2、2006-09-11 出售孝心
淘寶網上一則帖子引起了社會的轟動。上海一個署名為「田明」的人發了這樣一個帖子:「假如您的兒女對您不孝順的話,假如您想感受一下孝順的話,不妨租個孝順的兒子試試……最好是在同個城市,可以給您倒茶陪您聊天,說順心的話給您聽,還可以給您捏捏背揉揉腿。一天100元。」雖然已有超過幾十位網友瀏覽了該男子的信息,但並無出價記錄。
二、古人孝心故事
1、「代父從軍」花木蘭
2、「鹿乳奉親。」說的是古時候的郯(tán)子,非常孝順。他的父母年紀大了,都患有眼病,聽說鹿乳可以治眼病,便有了吃鹿乳的念頭。郯子知道後,就披了一張鹿皮,來到深山老林里,混入鹿群,趁機擠取母鹿的乳汁,拿回來供雙親享用。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3、「卧冰求鯉。」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叫王祥的,天寒地凍的時節,繼母想吃活魚。王祥來到河邊,脫掉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身體來融化堅冰。忽然,河面上的堅冰自動裂開了,從裂口處蹦出兩條活鯉魚。王祥拿著活鯉魚回家孝敬繼母。
4、「扇枕溫席」說的是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三、現代孝心故事
1、田世國換腎救母:山東漢子田世國在瞞著母親的情況下,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身患尿毒症的母親。手術很成功,但老母親至今不知道捐腎的「大善人」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上海中山醫院接受的幾百例捐腎手術中,子女給父母捐腎的這是唯一一例,多數都是父母給子女腎臟。
2、張尚昀背母求學:2001年7月,張尚昀在長春稅務學院申請休學,背著患病的媽媽打工。邊打工邊自學,其間,張尚昀參加長春稅務學院6個學期的考試,5次拿到獎學金。2005年6月,張尚昀參加河南省稅務系統公務員招考考試,在數千名考生中,取得了稅務稽查崗位筆試第一名的成績。
四、百善孝為先
1、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
孝心是一個人具有愛心的前提條件。沒有孝心的人,就沒有愛心。如此之徒,人人盡可得而誅之。沒有孝心的凡人會遭到世俗的鄙視,沒有孝心的「偉人」更會遭到歷史的唾罵。
李鬼欺騙李逵,「弱者、強者都被他的謊言欺騙」。
漢高祖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其父母為項羽所擒,當項羽威脅要蒸其父母時,劉邦卻無恥地說:「願分得一杯羹。」如此不孝之徒,隨時漢王朝的開國元勛,卻依然遭到歷史的鞭撻。孝是天下的大義,無孝之人不論是凡人還是所謂的偉人,都會遭到歷史的遺棄。
正面例子:《地震中的父與子》
2、沒有孝心就沒有責任心
陳毅元帥不僅僅是我們黨的好乾部,而且也是一個「孝子」的楷模。他在「忠孝兩難全」的情況下,始終感到心中內疚。1962年陳毅出訪,途經成都探望重病的父親,他親手給母親洗尿布。母親有難色。他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洗上十條,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啊!」一個好乾部,好的企業負責人,他應該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一個沒有「孝心」的領導,不可能愛民、愛員工。
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平時滿口「人道」,然而他卻是一個不教的逆子,一個月只給母親100元生活費,自己花天酒地,卻對鄉下的母親不管不問,令人所不齒。所以後來因貪污被槍斃。
3、孝心是檢驗人格的標准——孝心是一場「考試」
「孝心」是一種能夠以小見大看到這個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質的試金石。這樣說來「孝心」對每個人本身就是一次「考試」。
①近日,甘肅一民營企業招聘一名集團公司副經理,把「孝敬父母」作為招聘條件之一
②曾經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提案,建議把幹部的「孝心」納入考核幹部的條件之一,
③2004年11月14日,由浙江省嵊州團市委、教體局、少工委主辦,嵊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的「孝心考場」正式開考。總之,「孝心」是一次「考試」,是對一個人人格的測驗。
4、孝心是社會賦予的責任
試想,一個沒有「孝心」的社會,是不可能和諧的社會,一個沒有孝心的兒女,不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不孝敬父母的人,也不可能「孝敬」社會。
五、如何孝順?
1、孝順從現在做起 [劉墉做客「實話實說」]
人生短短幾十載,能和生我們養我們、疼我們愛我們的父母一起度過的時光又有多少?我親眼見過自己的一位堂哥掙了一大筆錢後,准備孝敬父母時,卻見到了母親的靈柩。那悲痛,是一種迷茫、一種懊悔、一種欲哭無淚。「子欲養,而親不在」啊!
朋友們,珍惜這僅有的時光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2、孝順從小事做起
每天主動給媽媽倒水,捶背,母親節給媽媽買朵花。少頂嘴。
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滿足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幫爸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讓老人家得到安慰。
純潔真摯的孝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平分生命》 《風雨中的萬壽菊》 《女兒的綠瓶子》
3、孝順從心靈做起
「每月給父母寄點錢花花,就敬到孝心了」。這是一些人的「常規做法」。其實,這也是對「孝心」的曲解。孔子在論孝道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如果只注重物的供養,那和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
有人作過調查,假如有100塊錢,美國人會花99元買保健品,1塊錢買葯;我們則相反。
不要把孝順父母當作一種責任,「孝敬父母是兒女的福氣」。——孝順父母是我們一生的作業。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篇文章之後眼圈是紅紅的……這是一個真看過實的發生在德國感人故事。9歲的孤兒德比為了尋找母親,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他每幫助一個人,就請求他去幫助另外的10個人。他想以這種愛心傳遞的方式,總有一天自己的母親也會成為被幫助的對象。他對母親深沉的愛感動了整個德國,人們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動,德比成了德國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卻遇刺身亡。在他彌留之際,無數的德國母親假扮德比的母親來陪伴他。愛如潮水,涌動在每個人的心房……
1994年2月,德國北部城市科部侖茲還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兒院就坐落在萊茵河畔,高大的院落肅立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寂靜。這天早晨,孤兒院50歲的特麗婭修女外出辦事,走到大門口時突然隱約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她循聲找去,在門口的樹叢中找到了一個有著金色頭發的男嬰。修女將他留下了,並給他取名德比。
轉眼7年過去,德比在孤兒院里健康長大,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卻有些憂郁。天氣晴朗的時候,修女們帶著孩子們,穿過樹林,到河邊的青草地上散步。樹林邊鎮子里的人們指著他們對自己孩子說:「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如果你不聽話,也把你送進孤兒院!」
聽了這些話,德比非常傷心,他忍不住問修女:「嬤嬤,我的父母為什麼不要我,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德比的聲音里充滿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迷惘。修女吃驚地問:「你怎麼會這么想呢?」
「大家都這么說,我們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德比答道。修女安慰他:「雖然我沒有見過你的媽媽,但我相信她一定是愛你的,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當年你母親之所以拋棄你,一定是很無奈的。」德比沒有說話,但是從此他彷彿突然長大了許多,經常獨自站在孤兒院的窗口,眺望窗外的萊茵河,靜靜流淌的河水帶走了德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2003年母親節,節日的溫馨氣氛再次燃起了德比對母親的強烈渴望。那天每個電視台都在熱播慶賀母親節的節目,他們拍攝了孩子們在母親節里為媽媽奉獻愛心的鏡頭。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在汗流浹背地幫父母修剪草坪,他的母親在一旁看著兒子,激動得熱淚盈眶。德比對修女說:「我也想幫我父母幹活!你知道他們在哪裡嗎?」
修女沉默了,幾年來,沒有任何關於德比父母的消息。德比傷心地跑到街上,街上有那麼多母親,可沒有一個母親是他的。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德比哭了。
幾個月後,9歲的德比離開孤兒院,到附近一所小學讀書。一次課上,老師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古時有個皇帝,愛上圍棋游戲,決定嘉獎游戲的發明者。結果發明者的願望是讓皇帝賞他幾粒米,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放上兩粒米,在第三格上加倍至四粒……依此類推,直到放滿棋盤。結果最後是18000萬億粒米,總數相當於全世界米粒總數的10倍。」
這個故事讓德比的眼睛頓時亮了,他想如果他幫助一個人,然後請他幫助另外10個人
,以這樣遞加的方式傳遞愛心,也許終有一天受幫助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媽媽。這個念頭令德比興奮異常,此後他每幫別人做一件好事,別人感謝他時,他總說:「請幫助另外10個人吧,那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那些受到德比幫助的人對這個善良的孩子充滿感激,更對德比這種特殊的傳遞愛心的方式感到震撼。他們像實現自己的諾言似的,幫助另外10個人,同時也告訴那些受到幫助的人去幫助10個人。一個愛心的無形之網就這樣在該市的市民中悄悄地展開了……10件好事的魔力
德比絕對想不到,自己竟然幫助了德國著名的節目主持人瑞克,並成了德國的名人。
瑞克是德國電視台的資深脫口秀主持人,雖然50歲了,但穩健的台風和風趣幽默的語言使他成為德國人愛戴的主持人。他的節目通常會對所謂名人進行毫不留情一針見血的揭露,並讓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私底下品質敗壞的名人身敗名裂。也許是看到太多的社會黑暗面,也許是電視台激烈的競爭和工作的壓力,2003年瑞克患上了憂鬱症;幾乎到了無法繼續工作的地步。10月,瑞克向電視台請了一年的長假,希望能在旅遊中放鬆身心,恢復健康。不久,瑞克旅遊到了德比所在的城市,他被萊茵河的美麗深深吸引。傍晚時分他獨自沿著河邊散步,突然他的心臟病發作,還沒來得及把葯從口袋裡拿出來就昏倒在地上。多虧在河邊釣魚的德比及時發現了昏倒的瑞克,他給醫院打了急救電話,把瑞克送到診所急救。
瑞克經搶救終於蘇醒了,當得知是德比救了他時,他握著德比的手,萬分感激地說:「孩子,我該怎麼感謝你,如果你需要錢,我可以給你很多錢。」德比搖搖頭說:「如果你能幫助10個需要幫助的人,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瑞克不解地問:「可是你真的什麼都不要嗎?」德比笑著搖頭拒絕了。
瑞克被這個奇特的少年吸引了,他留下了德比的聯系方式,並開車把他送到了學校。瑞克臨走的時候,德比再次叮囑:「請一定做10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瑞克低頭望著這個目光灼灼的少年,心頭一熱,認真地點了點頭。
瑞克在這一瞬間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德比讓他感覺到生活的美好。此後他認真履行諾言,幫助了10個人。每次幫助別人,他都覺得心裡非常快樂,尤其是當別人對他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時,他覺得自己的生命特別有價值。他結束了本來還有大半年的假期,提前回到了工作崗位。所有的同事都驚訝地發現瑞克變了,他變得樂觀豁達,樂於助人了。
10件好事產生的魔力,改變了瑞克,他的憂鬱症就這樣奇跡般地好了。2003年12月1日是瑞克脫口秀節目重新開播的第一個晚上,精神矍鑠的瑞克站在演播廳中央,對全國觀眾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以前我說了那麼多別人的故事,今天我要說說自己的故事……」他含著熱淚,用了整整半個小時講完了10件好事的魔力,最後他哽咽道:「也許,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但是當我付出愛的時候,那種快樂真是讓我熱血沸騰。請你也去幫助10個人,你的生命將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
通過電波,瑞克的節目傳遍了德國的千家萬戶。人們都被這個故事深深觸動,很多人當即給瑞克打去電話,表示他們非常願意做10件好事。還有更多的觀眾強烈要求把德比請到演播室,他們想認識這位富有愛心的男孩。
2004年1月,德比被請到了演播室。有現場觀眾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德比的臉紅了,他有些猶豫地咬了咬下唇,然後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沒人能料到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愛竟然如此深沉,而很多成年人整天忙碌在名利場,早就忘了自己的母親。德比的話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最人性的一部分,很多現場觀眾都熱淚盈眶。
瑞克緊緊抱住了德比瘦弱的身體,說:「你的母親一定會非常愛你,你一定會找到她的!」千萬母親的愛
整個德國掀起了一股「做10件好事」熱潮,昔日冷漠的人們變得有人情味了,人們都盼望著自己所幫助的那個人正是德比的母親。
德比的形象與聲音出現在德國的大街小巷,他的故事家喻戶曉。同時,電視台加緊了對德比母親的尋找,然而德比的媽媽卻遲遲沒有出現。
2004年2月,一件更為不幸的事發生在這個善良的少年身上。德比所在的學校,學生多是生活在貧民窟的孩子,有些孩子很小就加入了黑社會。德比成名後,就被那些壞孩子盯上了,他們認為成名的德比一定有很多錢。2004年2月16日夜晚,德比回學校的路上,被一群小流氓圍住。然而他們在德比的身上沒有找到錢,惱羞成怒的流氓用匕首將德比刺傷。
德比的腹部以及肝臟被刺破,傷勢嚴重,倒在血泊中,直到兩個小時後才被巡邏的警察發現送到醫院。在醫院里,昏迷中的德比一直在喃喃呼喚:「媽媽,媽媽……」
電視台24小時轉播德比的病情,所有關心德比的人都在祈禱他能蘇醒。幾十個大學生來到亞歷山大廣場,手挽手連成一顆心形,他們大聲呼喚:「媽媽,媽媽!」這呼喊聲感動了路人,他們紅著眼睛也加入到這顆「心」,隨著人數的增加,這顆心越來越大。
更為動人的是,自德比被刺後兩小時內,電視台接到幾百個女人的電話,紛紛表示她們願意當德比的媽媽。麗達是慕尼黑大學的教授,她哽咽著說:「像德比這樣的好孩子,做他的媽媽我感到自豪。」35歲的塔麗娜多次打進電話說:「我從小沒有母親,我也非常渴望母親,我非常能理解德比的心情。」有一個電話是來自科部侖茲市的名叫朱迪的女人打來的,她的孩子幾年前失蹤了,一直在尋找孩子的她動情地說:「如果我的孩子像德比那樣思念著我,我覺得太幸福了。我希望我能成為德比的母親,用一顆母親的心真誠地愛他!」成千上萬的電話湧向電視台,成千上萬個母親表達了她們最誠摯最迫切的心聲:讓我做德比的媽媽吧!
可是德比只有一個母親,電視台只能選擇一個人做為德比的母親去照顧他。時間緊迫,經過大家的激烈討論,一致同意讓朱迪做德比的母親,因為她就住在德比所在的城市,而且口音和德比相同,會更有親切感。
2004年2月17日早晨,昏迷多時的德比睜開了眼睛,朱迪捧著一束美麗的百合花出現在德比的床邊,握著他的小手說:「親愛的德比,我就是你的母親。」德比彷彿看到了太陽一般,他的眼睛突然亮了,他驚訝地說:「你真的是我的母親嗎?」朱迪含著淚用力地點點頭,在場所有的人也都朝德比微笑著點頭。兩行熱淚從德比的眼睛裡滾落:「媽媽,我找了你好久了啊!請你再也不要離開我,好嗎?」
朱迪點點頭,哽咽道:「放心吧,媽媽再也不會離開了。」德比蒼白的小臉露出了笑容,他還想說更多的話,可是已經沒有力氣,這是德比在人間停留的最後一天,他的手一直握著朱迪的手,不肯松開,他也不願閉上眼睛,他要多看一眼母親,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的眼淚就沒有干過。
2004年2月18日凌晨兩點,德比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人間,他那隻握著母親的手一直沒有松開。
親愛的朋友們,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世界上只有一個詞的發音自然地一樣,不用人刻意地去教,這個詞就是--「媽媽」!然而,最近在網上我卻讀到了關於極少一部分為人母者放棄自己孩子的文字,這讓我揪心不已,不管條件如何不管環境如何,母親的一個擁抱比什麼都好!所以,天下的母親們,讓我們都好好地愛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將自己的愛給那些因為不可抗力而失去母愛和失去親人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是地球人。而愛,具有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她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