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1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人物在哪裡答案
⑴ 威尼斯商人中主要故事情節
主要故事情節: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成婚,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給別人錢不要利息,影響了他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借機報復,在借約上戲言三個月期滿還不上錢,就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
安東尼奧因船失事,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就提起公訴,要安東尼奧履行借約。
(1)威尼斯商人1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人物在哪裡答案擴展閱讀
《威尼斯商人》在藝術上具有「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恩格斯語)。其表現在作品中,就是具有三條平行、交錯發展的故事情節線索,構成了作品生動、豐富的藝術情節。首先是圍繞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有關簽立契約、照約割肉的故事情節而展開的第一條線索。
其次是圍繞破落的貴族青年巴薩尼奧與聰明美麗的富家小姐鮑西婭「選匣擇婿」的故事情節而展開的第二條線索;最後是圍繞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同基督徒羅蘭私奔的愛情故事情節而展開的第三條線索。
這三條故事情節線索都圍繞著威尼斯和貝爾蒙特兩個不同的背景展開,在劇中時而平行、時而交錯地向前發展,把三個獨立發展的故事情節索密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該劇本情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⑵ 《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及故事人物
莎士比亞的作品
人物有:吝嗇鬼夏洛克、女扮男裝的法律顧問鮑西婭、債務人安東尼奧、朋友葛萊西安諾,巴薩尼奧、公
爵
⑶ 九年級下冊《威尼斯商人》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發生在英國
⑷ 急!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梗概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故事梗概: (短)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成婚,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給別人錢不要利息,影響了他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借機報復,在借約上戲言三個月期滿還不上錢,就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安東尼奧因船失事,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就提起公訴,要安東尼奧履行借約。
故事梗概:(長)
首先是鮑西婭小姐選親,男主人公巴薩尼奧因為選中鉛匣子與鮑西亞結成眷屬。同時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與安東尼奧的友人羅倫佐的戀愛和私奔。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並且立下了如果無法按期還債,就會割一磅肉的契約。
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性格寬厚,心存怨恨,所以乘簽訂借款契約之機設下圈套,伺機報復。
恰好安東尼的商船行蹤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運,因這一磅肉可能會導致他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見到巴珊尼的最後一面……
聽到這個消息,巴珊尼與葛來西安諾趕緊奔回威尼斯,鮑西婭與她的女傭聶莉莎也偷偷地化裝成律師及書記,跟著去救安東尼歐。
在法庭上,鮑西婭聰明地答應夏洛克可以剝取安東尼歐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話(合約上只寫了一磅肉,卻沒有答應給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財產來補贖。
因此,安東尼歐獲救,並且,庭上宣布以謀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沒收夏洛克財產的三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則給安東尼歐,而後者卻把這筆意外的財產讓給了夏洛克的女婿——羅倫佐,羅倫佐也是安東尼歐的朋友之一,又是個基督徒。夏洛克見陰謀失敗,也只好答應了,並遵依判決,改信基督教。
波西亞及聶莎莉戲弄了她們的丈夫,要回結婚戒指做為替安東尼歐辯護的代 價,然後再回到家中,等她們丈夫回來時責備他們忽視了結婚戒指的意義,並咬定他們一定是把它們送給了別的女人,一連發窘的解釋後,終於真象大白,除了夏洛克外,每個人都有一個滿意的結局(安東尼歐的船隻也順利地到達港口裡了)。
⑸ 威尼斯商人故事發生的時間大概是什麼時候,注意不是莎士比亞寫成此作的時間。
威尼斯商人講述了發生在15世紀的威尼斯的故事。大約作於1596~1597年。
⑹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或者人物介紹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著名喜劇。它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節取材於古老傳說。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婭選親,巴薩尼奧選中鉛匣子與鮑西亞結成眷屬;一條是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與安東尼奧的友人羅倫佐的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主線,即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要利息,影響高利貸行業,又侮辱過自己,所以仇恨安東尼奧,乘簽訂借款契約之機設下圈套,伺機報復。課文的情節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劇中的戲劇沖突,是圍繞著安東尼奧和夏洛克之間是否「照約執行處罰」的契約糾紛而展開的。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是兩個對立的人物形象,他們對待金錢和人情的態度截然相反。安東尼奧是莎士比亞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謂「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債不取利息,珍重友誼,不惜為之犧牲生命。而夏洛克卻愛錢如命,惟利是圖,受到損害就要加以滅絕人性的報復。對他貪婪的金錢欲和殘忍的報復心,莎士比亞顯然持否定的態度。從人文主義立場出發,莎士比亞認為像安東尼奧那樣的商人可以消除資產階級的矛盾,建立人與人之間被金錢破壞的自然關系,實現美好的生活。而夏洛克那樣的高利貸資本商人,重利盤剝,損人利己,則是社會矛盾的根源,美好生活的破壞者。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亞對夏洛克作為猶太人受到的歧視和欺辱又懷有同情。19世紀英國著名批評家哈茲列特也曾指出:「(夏洛克的)報復的慾望幾乎和屈辱的感覺難於分開,因此我們不由得對於『藏在猶太人寬大長袍』下的高傲的精神表示同情,夏洛克的這種精神由於一再受到不應得的激怒而變成瘋狂狀態,於是設法採取拚命的、合法的報復行為,以便洗刷那種堆積在他和猶太民族身上的辱罵和迫害所造成的惡名聲,直到他用以實現目的所採取的手段非常殘酷,而且態度非常頑固的時候,我們方才失去同情而對他有反感。」
劇本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當時新興的商業資產階級以海外貿易為重要經營手段,他們認為商業貿易是一種體面的行業。而高利貸是從封建社會流傳下來的舊式的贏利方式,受到新興商業資產階級的輕視。商業資產階級由於經營的需要而離不開借貸,但又與高利貸者有著經濟利益上的沖突,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沖突,正是這種社會矛盾的反映。
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矛盾,根本上是經濟利益上的沖突。但其中也雜有民族、宗教的矛盾。從這個方面來說,夏洛克是一個受歧視的民族的代表。劇中的正面人物宣揚「基督教的精神」,把猶太人說成「異教徒」,反映了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的矛盾,以及對猶太人的民族和宗教偏見,而從夏洛克的口中,倒能聽到反對這種偏見的道理。
人文主義與民族、宗教偏見是矛盾的。但是,人文主義者用自己的理想對中世紀的教義進行解釋,賦予基督教以仁愛、寬恕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劇中人物對基督教的贊頌,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⑺ 威尼斯商人故事情節
《威尼斯商人》 是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該劇的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亞選親;一條是傑西卡與羅蘭佐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
夏洛克是高利貸資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是客居義大利威尼斯的猶太富翁。但愛財如命的夏洛克在這場戲的開頭卻一反常態,不要比借款多幾倍的還款,而要一塊無用的人肉,可見其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一遇機會便要瘋狂報復對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對手於死地不可,可見其冷酷無情。
夏洛克對別人的謾罵反唇相譏,冷靜和自信的態度活靈活現。敗訴以後他又想要三倍的還款,貪吝的本性又復原了,守財奴的本相暴露無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魔。 同時,他也是一個在基督教社會里受欺侮的猶太人。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復有合理而又復雜的動機。人們對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貪婪,憎恨他的殘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種族壓迫和屈辱。
(7)威尼斯商人1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人物在哪裡答案擴展閱讀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對抗戰是商業資本與高利貸資本的對抗,也是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道德原則和高利貸者極端利已主義信條的對抗。正如劇中的另一條情節線——鮑西婭的求婚者在金、銀、鉛匣中的選擇實際上是價值觀念的選擇那樣,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對抗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道德沖突,即展示的是對善與惡的不同理解,闡釋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待人。
安東尼奧被他的朋友視為「最親密的朋友,一個心腸最仁慈的人,熱心為善,多情尚義,在他身上存留著比任何義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羅馬的俠義猜神」,而夏洛克則被人稱為「心如鐵石」,「不懂得憐憫,沒有一點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惡漢」,「一心一意只想殘害他的同類」。在劇中,這兩種人生觀和道德觀迥然不同的威尼斯商人因為「借貸」而產生矛盾,進行了驚心動魄的較量。
《威尼斯商人》以被社會摒棄的猶太人夏洛克的形象,在人物心靈與社會問題之間相互觀照,讓自以為仁慈的人和被他們視為魔鬼的人相互為鏡,有預見性地提出了各種社會問題,為世界文學的創作和批評開拓了空間。
⑻ 威尼斯商人 主要內容 人物故事和性格特徵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亞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三大作家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劇作和詩歌,有《威尼斯商人》、《哈姆萊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威尼斯商人》 它是一部著名喜劇。它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節取材於古老傳說。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婭選親,巴薩尼奧選中鉛匣子與鮑西亞結成眷屬;一條是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與安東尼奧的友人羅倫佐的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主線,即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要利息,影響高利貸行業,又侮辱過自己,所以仇恨安東尼奧,乘簽訂借款契約之機設下圈套,伺機報復。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歐是個寬厚為懷的富商,與另外一位猶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貸政策恰恰相反。他的一位好朋友因要向貝爾蒙一位繼承了萬貫家財的美麗女郎——波西亞——求婚,而向他告貸三千塊金 幣,而安東尼歐身邊已無余錢,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為抵押品,借三千塊金幣。沒想到夏洛克對安東尼歐往日與自己作對耿耿於懷,於是利用此一機會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在一番口舌之後,安東尼歐答應了,與他定了合約。
巴珊尼(安東尼歐的朋友)歡天喜地的到貝爾蒙脫去求親了,在貝爾蒙脫,他的侍從葛來西安諾喜歡上了波西亞的侍女聶莉莎,兩對新人在一個意外事件來臨時,匆匆同時結了婚。
原來,安東尼歐寫了一封信來,信中說明了他的商船行蹤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運,因這一磅肉可能會導致他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見到巴珊尼的最後一面……聽到這個消息,巴珊尼與葛來西安諾趕緊奔回威尼斯,波西亞與聶莉莎也偷偷地化裝成律師及書 記,跟著去救安東尼歐。
在法庭上,波西亞聰明地答應夏洛克可以剝取安東尼歐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話(合約上只寫了一磅肉,卻沒有答應給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財產來補贖,因此,安東尼歐獲救,並且,庭上宣布以謀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沒收其財產的三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則給安東尼歐,而後者卻把這筆意外的財產讓給了夏洛克的女婿——羅倫佐,羅倫佐也是安東尼歐的朋友之一,又是個基督徒。夏洛克見陰謀失敗,也只好答應了,並遵依判決,改信基督教。
波西亞及聶莎莉戲弄了她們的丈夫,要回結婚戒指做為替安東尼歐辯護的代 價,然後再回到家中,等她們丈夫回來時責備他們忽視了結婚戒指的意義,並咬定他們一定是把它們送給了別的女人,一連發窘的解釋後,終於真象大白,除了夏洛克外,每個人都有一個滿意的結局(安東尼歐的船隻也順利地到達港口裡了)。
⑼ 中國有沒有和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一樣的或者類似的故事,我想做個對比,謝謝!
明朝的哪些事兒,還有安意如的一些文學隨筆,比如 《陌上花開緩緩歸》( 再版後書名改為《陌上花開》)裡面有很多歷史名人的事,而且文筆優美,推薦去看一看。
⑽ 《威尼斯商人》 (故事梗概)
威尼斯商人(故事梗概) :
年輕貌美的富家女子鮑西亞,按照她父親的遺囑,得到了金、銀、鉛三個盒子。其中一個盒子裡面裝著她的畫像,如果哪位先生選擇了正確的盒子,那麼她將嫁給那個男人。於是,求婚者從世界的四面八方趕來,有一位名叫巴薩尼奧的年輕人,他下定決心要贏得鮑西亞。
但是,要想達成這個願望,得准備一筆不小的費用。於是,他向富有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求助,希望這位好友能借給他3000塊錢。不巧,安東尼奧的錢都投入到了海上貿易,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但安東尼奧是位非常看重友情的基督徒。
他立定心志要成全朋友的美事,以自己的信用為擔保,替朋友借債。因此,高利貸夏洛克便成了安東尼奧的債主。 借債時雙方約定:「三個月為期限,到期不還,由債權人在債務人身上割一磅肉作為處罰。」結果,安東尼奧的海上貿易受阻,未能按期還款。
於是夏洛克要求法庭准許他按照契約約定割下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 高利貸夏洛克認為訂立的契約就必須守約,誰也不能違背或改變。因此,夏洛克一定要按照約定割一磅肉。他在法庭上對法官說:「我的要求是合理的。您要是拒絕了我,那麼你們的法律就見鬼去吧!」
對此,作為被告的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心裡也清楚,法官不能變更法律的規定。夏洛克的要求非常過分,但在場的所有人員也必須得承認:「在威尼斯誰也沒有權力變更既成的法律。」 合同必須信守,安東尼奧必須履行自己的諾言。
契約雖然殘忍,但是,在商貿非常發達威尼斯,社會成員都按契約辦事,並不考慮其他非法律、非契約手段。面對這一磅肉的事實,固守契約似乎違反了人情,如果尊重人情,似乎又蔑視了契約。在人情和契約之間,法庭還是選擇了契約。
到最後關頭,夏洛克還是放下了屠刀。讓他改變主意的,並不是誰的哀求,也不是良心反悔,仍然是契約。當初,安東尼奧和夏洛克簽訂契約時,只規定了一磅肉,隻字未提因割肉而流出來的血。
法官抓住這一疏忽,要求夏洛克在割肉的時候,不能讓安東尼奧流下一滴神聖的鮮血,否則就是違約。如果違約,他就是故意殺人,他的產業,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充公„„ 為了表達謝忱和敬意,巴薩尼奧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把指環送給律師,書記也從葛萊西安諾的手中取來了指環。
巴薩尼奧等人回到貝爾蒙特,與鮑西婭等人欣喜重逢;但他們又因指環的事而受到鮑西婭和尼莉莎的戲弄,引起了一場「吵鬧」。
直至鮑西婭和尼莉莎分別拿出指環,才真相大白,原來法庭上的律師和書記就是她們兩人。就在這時,傳來消息:安東尼奧的商船已滿載而歸,平安抵港。安東尼奧以及巴薩尼奧與鮑西婭、葛萊西安諾與尼莉莎:羅蘭佐與傑西卡三對情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之中。
(10)威尼斯商人1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人物在哪裡答案擴展閱讀:
在這部戲謔恣肆、妙趣橫生、生活氣息濃郁的劇作里,幾條主要線索交叉進行,構成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多樣化的戲劇沖突。最主要的線索就是圍繞「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進行。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在一開場就這樣抱怨:「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悶悶不樂,它真叫我厭煩;你們說你們見到我這樣子,也覺得很厭煩;可是我怎樣會讓憂愁站了身,這種憂愁是怎麼一種東西?」為沖突奠定了基調,渲染了氣氛。
接著,作者莎士比亞又借公爵之口突出了夏洛克的殘忍,讓讀者感受到劍拔弩張的氣氛,也感受到一場沖突即將爆發。果然,猶太富商夏洛克一上場就據理力爭,雙方的爭辯越來越激烈,矛盾沖突上升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夏洛克拒絕所有人的規勸,氣勢逼人,在交鋒中占盡了上風。就當矛盾看似不可調和、讀者陷於絕望時,鮑西亞上場了。
她提出「可以割一磅肉」,但不能「滴一滴血」,不能「相差一絲一毫」,陡然使夏洛克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從而把法律的懲罰無情地反加在夏洛克身上,使他落得人財兩空、一敗塗地的下場。一場唇槍舌戰終於以仁慈對狠毒的勝利結束。
除了「借債割肉」這個線索,「挑匣結婚」以及傑西亞和羅蘭佐的愛情故事都被莎士比亞安排地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這些亦張亦弛的故事情節正符合中國的古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跌宕起伏的情節安排不僅能抓住讀者興趣,也能更加充分地彰顯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使劇情更飽滿,故事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