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幫助人
1. 歷史上朋友間互相幫助而成才的名人故事
1、恩格斯與馬克思
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經濟上卻是嚴貧戶,這位對資本主義經濟有著透徹研究的偉大經濟學家,本身一貧如洗,他的一生幾乎是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的。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從1852年2月27日給恩格斯的信中我們看到這位全世界著名理論家的困境。
馬克思寫道:「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帳,我不能再吃肉。」不久又寫信向恩格斯傾訴。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種神經熱,醫生我過去不能請,以後也不能請,因為沒有買葯的錢。八至十天以來,家裡吃的是麵包和土豆。
到底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成問題。」飢餓貧困和家務瑣事,困擾著馬克思,他心情憤怒煩躁,無法集中精力和智慧進行理論創作。
對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當作是自己的困難。他在給馬克思的信中寫道:「2月初我將給你寄5英鎊,往後你每月都可以收到這個數。
即使我因此到新的決算年時負一身債,也沒有關系。當然,你不要因為我答應每月寄5英鎊就在困難的時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寫信要錢,因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辦。」
此時的恩格斯在歐門——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辦事員。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他後來做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從1860年以後,對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鎊。
還常常「另外」給些資助。從1851年至1869年,馬克思總共收到了恩格斯的匯款3121鎊。對當時的恩格斯來說,這已是傾囊相助了。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又擔任了整理佔有遺稿的眾人,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戰友的未竟事業。可見,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標是建立友誼的基礎。
2、管鮑之交
鮑叔牙派到魯國去接管仲的隰朋,聽說魯庄公要殺管仲,慌了,急忙跑去對魯庄公說:「我們國君對管仲恨之入骨,非要親手殺他才解恨。你們把他交給我吧。」
魯庄公只好將公子糾的頭連同管仲都交給隰朋帶回齊國。管仲進了齊國的地界,鮑叔牙早就等在那裡了。他一見管仲,如獲至寶,馬上讓人將囚車打開,把管仲放了出來,一同回到臨淄。
鮑叔牙把管仲安排在自己家裡住下,隨後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說:「管仲不就是射我衣帶鉤的那個傢伙嗎?他射的箭至今我還留著呢!我恨不得剝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
你還想讓我重用他?」鮑叔牙說:「那時各為其主嘛!管仲射您的時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糾。再說,您如果真要富國強兵,建立霸業,沒有一大批賢明的人是不行的。」
齊桓公說:「我早已經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你是最忠心、最能乾的了,我要請你作相,幫助我富國強兵。」鮑叔牙說:「我比管仲差遠了,我不過是個小心謹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
管仲才是治國圖霸的人才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將為您射得天下,哪裡只射中一個衣帶鉤呢!」齊桓公見鮑叔牙這么推崇管仲,就說:「那你明天帶他來見我吧!」
鮑叔牙笑了笑說:「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須恭恭敬敬以禮相待,怎麼能隨隨便便召來呢?」於是,齊桓公選了一個好日子,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並且請管仲坐在他的車上,一起進城。
管仲到了宮廷,急忙跪下向齊桓公謝罪。齊桓公親自把管仲扶起來,虛心地向他請教富國強兵、建立霸業的方法。管仲講得一清二楚。兩人越談越投機,一直談三天三夜,真是相見恨晚。
3、郭子儀和李光弼
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個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後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
統兵抵禦,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皇帝命令郭子儀率兵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
今後不管怎麼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
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著。
4、廉頗與藺相如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
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卑賤之人,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
藺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將軍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
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
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秦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
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
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
5、孫權與劉備
當年,孫權給劉備提供了暫居之地,諸葛亮為孫權設計了火攻之計,孫劉聯軍,使曹操80萬大軍「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一把火使孫權消除了曹操的威脅又使劉備開辟了在蜀地的霸業,最終燒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2. 作文:幫助他人學習的名人故事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內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容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 說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名人故事
懸梁刺骨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註: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 刻苦學習的精神。 囊螢映雪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人。他好學不倦,卻因家境窮困,往往沒有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法讀書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坐在院子里默書,看見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便捉了幾十隻,裝在白夏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荷!光亮還不小呢!便打開書本,埋頭學習。和「囊螢」並傳的是「映雪」的故事。 孫康,晉代京兆人。他和車胤一樣,酷愛學習,常常感到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很想以夜繼日,卻點起燈。特別是冬季,晝短夜長,讓黑夜的時間浪費掉,實在太可惜。 有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看見窗戶縫里透進白光,還以為已經天明了;及至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山、水、樹木、屋宇,無一不銀裝素裹,閃閃發亮。他欣賞了一會雪景,忽然靈機一動:映著雪光,不是可以讀書嗎? 從此以後,他每夜都映雪讀書,不覺得天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讀到雞叫。
記得採納啊
4.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名人例子
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專了一簍屬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5. 歷史上的偉人通過他人的幫助取得成功的故事
1、韓信身為為將才,幫助劉邦奪得天下。
秦代末年,淮陰人韓信, 在項梁的楚軍累過淮上之時投了軍。他參加了好多次的戰役,也跑了不少地方, 可以仍默默無聞。直到項梁陣亡, 楚軍歸項梁的侄兒項羽指揮。
韓信才做到一個郎中, 等於一名侍衛。 他也會把滿腹經綸,軍機戰略,提供項羽參考,可以項羽不用他,韓信就從楚軍加棄職潛逃,想到齊邦領導的漢軍中, 謀一條出路。
因為韓信本來是個不知名的人,到了漢軍中,仍是沒有出頭的機會。好不容易得最一個小官, 又犯了法, 判成死罪, 在行刑的時候,他仰天長嘆:漢王難道不想得天下嗎? 為什麼要斬壯士?
監斬官夏侯嬰狠注意他這句話, 就赦免了他, 並和他談了一次, 覺得韓信才華橫溢, 頗有大用, 就推薦給漢王劉邦,漢王派韓信為治粟都尉 (管理糧食的官)。
蕭何幾次召見韓信,見他出言吐語,絕不像平常的人,對他狠驚奇,韓信以為丞相賞識,必定轉秦漢王, 加以重用。 誰知一個月過去了, 還是杳無消息, 他才知道漢軍中也不可留。
這時漢軍正流行開小差的風氣,他也不告而別。 蕭何聞知韓信逃走, 親自快馬加鞭, 把韓信追到。 韓信見蕭何情辭懇切,只得回來, 果然蕭何秦准漢王, 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拜了將, 首先取得了關中的三秦之地。接就出兵伐楚,平魏、收燕取趙擊齊。 活捉了魏王豹, 生擒了趙王歇, 降服了燕王臧荼,俘虜了齊王田廣, 就屯兵在齊國, 自己假代為齊王。
當韓信破齊的時候, 漢王劉邦正被霸王項羽逼得東走西竄,這時,韓信的使者到來,要求漢王給他代理齊王的名義。劉邦破口大罵:我困在這里, 早也盼他來救, 晚也盼他來救。
他倒擁兵自重重 自封起三齊王來, 好小子……還待罵下去,陳平連忙踢漢王的腳,張良急遞眼色, 附漢王耳朵說:大王正處在不利的時候,韓信既定三齊, 他要自立, 你能禁得住嗎?
你必須善為處理, 要不然, 難保韓信不叛。漢王大司, 立即封韓信為齊王。 當楚漢戰爭, 最後一個大戰役垓下戰役, 韓信從齊國率領三十萬大軍, 從山東長驅直入。
席捲了蘇北進入了安徽宿縣、靈璧、泗縣的地界。和彭越的軍隊會了師, 把項羽的楚軍圍在垓下, 陣地越壓縮越小, 最後楚軍只剩下十幾個村落。 韓信知道項羽王驍勇勇 他釆用了步步為營。
十面埋伏的戰術,回環攻戰。項羽沖來沖去,沖不出重圍。雖然後來終被項王脫出陣地,仍不免於烏江自刎,而楚漢戰爭也就此結束了。
2、在劉伯溫幫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
朱元璋攻打元朝都城,意圖推翻元朝統治。劉伯溫聽說了這件事,知道自己的機會就要來了,正好他可以憑借這個機會除掉讓他不滿的統治者,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朝代。
所以他被推薦去朱元璋那裡做了一個謀臣,在這期間,劉伯溫進賢給朱元璋的策略都獲得了顯著的效果,朱元璋也非常重視他,所以在建立了明朝之後,封了他開國元勛。
3、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蜀漢。
諸葛亮在生死攸關的時候接受命令,第一次打仗。諸葛亮連夜出城,觀察地形,然後策劃攻退敵人的方法,當諸葛亮看到一個封閉式的山谷,高興極了。看到這個地勢諸葛亮就暗自計劃。
諸葛亮回到軍營,已經對這場戰爭已經胸有成竹了。諸葛把趙雲請到了帳中,跟趙雲商量了一下自己的計策,趙雲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將軍,聽了諸葛亮的計策,感覺甚好,便痛快的答應了。說到這里,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關羽和張飛出戰呢?
此時的他們要比趙雲名氣大得多,這就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了,諸葛亮知人善用,這也是他的一項本事。他知道因為三顧茅廬的事,張飛關羽對他對劉備的態度有看法,而且關羽張飛也只是很有武力,兵法這方面就差了點。
不久,夏侯敦就攻了過來,趙雲帶著部下去抵擋。夏侯敦在官渡也是打了不少勝仗,而且有點功勞,也是十分驕橫,很少把別人看在眼中,別說此時尚未成名的趙雲了。
趙雲從側面攻擊夏侯敦,連續斬殺曹軍數十人,然後拍派人羞辱夏侯敦,夏侯敦惱怒,誓殺趙雲,趙雲假裝敗退,夏侯敦,以為趙雲很弱,一路逛追,趙雲一路上邊走邊停,終於把夏侯敦帶進了封閉山谷中了。
等到夏侯敦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次陷阱,已經來不及了,諸葛亮早就在山上埋伏了人,然後命令手下投石,封斷了曹軍的出口,然後投油灌,放火。曹軍打敗,只有少數人逃了出去。這就是諸葛亮第一次的戰爭,火燒博望坡,干凈利落,而且傷亡很少,勝利很大。
4、魏徵幫助唐太宗明天下。
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殺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臨天下之後,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狀,說魏徵曾經替李建成出過好多對李世民不利的主意。唐太宗李世民於是召見魏徵,問他:「你為何挑撥我兄弟之情?」
彼時魏徵已經是階下之囚,然而依舊鎮定自若、理直氣壯的說:「人各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可惜太子當初沒有聽我的話,要不然,現在坐上皇位的人還不知道是誰呢。」
大家都直冒冷汗,覺得魏徵要完了。沒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聽了魏徵這大逆不道的話之後,非但沒有責怪魏徵,反而說:「已經過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5、鄒忌幫助齊王治理國家。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復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麼。」
於是,鄒忌上朝廷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後、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厲害的。」
威王說:「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口和院子里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爾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別國。」
6. 古今中外名人互相幫助事例
最著名的莫過於馬克思和恩格斯了,除了燕妮,恩格斯是馬克思最親密的人,《共產黨宣言》有兩人共同起草,《資本論》的後兩卷的出版恩格斯也功不可沒。
另外還有康熙和湯若望(德國傳教士),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和大航海家哥倫布數不勝數……
7. 名人助人為樂的故事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摺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8. 名人被幫助的事例
最有名的莫過於恩格斯了,他幫助馬克思成為偉人的同時,自己也成為了偉人
9. 名人幫助窮苦人的故事.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幹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佛祖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佛祖點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開炲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干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富人平時沒干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成功,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學會用智慧去借力吧!善借別人的力,善借工具的力,善借平台的力,善借機會的力!那麼你便找到了杠桿的著力點,甚至可以去撬動整個地球!
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斗。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只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赫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窮人當然一直窮著。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
10. 名人幫助平凡人的故事
雷鋒是名人吧,他幫助的人都是平凡人。
《毛澤東助人為樂的故事》
在毛澤東爺爺8歲的時版候,在私塾里讀書,權私塾中午不放學,學生要自己帶好中飯,但家境貧困的學生哪裡吃的到飯,毛澤東就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們吃,自己就餓這肚子,到了晚上就狼吞虎咽的吃一頓飽飯,母親看見了,生怕毛澤東生病,後來,毛澤東悄悄的告訴母親,以後母親每次做午飯,都盡量多做點給毛澤東,讓他分給貧困生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