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童話故事蟬
❶ 課改版語文《蟬》原文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蟬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隻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動,沒有聲響。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卻那麼響,竟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隻不過是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
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名聲大多是靠傳說故事傳開來的;而無稽之談無論是在有關動物還是人類的故事中,都能找到蹤跡。尤其是昆蟲,如果說它以某種方式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靠了民間傳說才走運的,而民間傳說卻最不關心故事的真實性。
比如說,誰不知道蟬,就連它的名字都沒聽過呢?在昆蟲世界裡,到哪兒還能找到像它那麼出名的昆蟲呢?它那愛唱歌不顧將來的故事,早在我們開始訓練記憶時起就被作為素材了。那琅琅上口的短小詩句告訴我們,嚴冬到來的時候,蟬跑到鄰居螞蟻家去討吃的。這乞丐不受歡迎,得到的是一個令人心碎的回答;而這正是這個昆蟲出名的主要原因。那兩行短短的答話粗俗而粗魯:
你過去唱歌的呀!我很高興。
那麼,你現在就跳舞去吧!
這兩句話給昆蟲帶來的名聲,遠遠超過了蟬高超的演奏技巧。它鑽進兒童的心靈角落裡,再也不會出來了。
蟬生長在有油橄欖樹的地區,大多數人都沒聽過蟬的歌聲;可它在螞蟻面前那副沮喪樣兒卻老少皆知。名聲就是這么來的!一個嚴重違背道德和自然史的傳說,一個大可非議的傳說,一個只適合奶媽講述的小故事,居然就這樣造出了名聲。而這名聲,就像小拇指〔小拇指:和後面的「小紅帽」都是法國童話故事作家佩羅的童話中的人物,收在《鵝媽媽的故事》中。〕的靴子和小紅帽的餅一樣,頑固地支配著歲月留下的破碎記憶。
兒童是戀舊的人。習慣和傳統一旦保存到他們記憶的檔案中,就會變得難以摧毀。蟬這么出名,應歸功於兒童。他們在一開始試著背書時,就結結巴巴地背誦蟬的不幸。有了兒童,寓言中那些粗淺無聊的奇談怪論就會保存下來。說什麼蟬永遠會在寒冷的冬天挨餓,盡管冬天沒有蟬;蟬永遠會求人施捨幾粒麥粒,盡管這食物根本不適合它嬌弱的吸管;蟬還會乞討蒼蠅和小蚯蚓,盡管它從來不吃蒼蠅和小蚯蚓。
這種荒唐的錯誤,究竟責任在誰?拉·封丹。雖然他的大多數寓言觀察細致入微,令我們著迷,但在蟬這件事上他卻考慮欠周。他寓言里的前幾個主角,如狐狸、狼、貓、山羊、烏鴉、老鼠、黃鼠狼,還有很多別的動物,他都非常了解,因此他描述起來准確細膩、饒有趣味。這些都是他熟悉的動物,是他的鄰居和常客。它們的集體生活和私生活都發生在他的眼皮下;但是,在兔子雅諾〔兔子雅諾:拉·封丹寓言中的主人公。〕蹦跳的地方,蟬是個外鄉人;拉·封丹從來沒聽到過它的歌聲,也從來沒見過它的身影。他心目中這個著名的歌手肯定是蟈蟈兒。
格蘭維爾〔格蘭維爾(1803—1847):法國畫家,畫風怪誕,富於想像。為拉·封丹的《寓言集》配過插圖。〕繪制的插圖,那狡黠刁鑽的鉛筆線條與這著名的寓言可謂相得益彰;但他犯了同樣的錯誤。在他的插圖里,螞蟻穿得像個勤勞的主婦,站在門檻上,身旁是大袋大袋的麥粒;乞食者伸著腳,哦,對不起,伸著手;螞蟻不屑地扭轉身去。頭戴18世紀寬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裙擺被北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這個角色的模樣,而這完全是蟈蟈兒的形象。和拉·封丹一樣,格蘭維爾也不知道蟬的真正模樣,倒是出色地再現了那個普遍的錯誤。
拉·封丹這個淺薄的小故事,不過是拾另一個寓言家的牙慧而已。描寫蟬遭受螞蟻的冷遇的傳說,如同利己主義,也就是如同我們的世界一樣歷史悠久。古代雅典的孩子們,背著裝滿無花果和油橄欖的草編筐去上學,就已經把它當作背誦的課文在口裡嘟囔著了:「冬天,螞蟻們把受潮的糧食放到太陽下曬干。突然一隻飢餓的蟬來乞討,它請求給幾粒糧食。吝嗇的收藏家回答說:『夏天你在唱歌,那冬天你就跳舞吧。』」這情節枯燥了點兒,而且有悖常理;可這正是拉·封丹寓言的主題。
但是,這個寓言是出自希臘,一個盛產油橄欖和蟬的國家呀。那麼,伊索真的如傳說那樣是這寓言的作者嗎?我很懷疑。不過,沒什麼關系。作者是希臘人,是蟬的老鄉,那他應該對蟬有充分的了解。即使在我們村裡也沒有那麼少見識的農民,會不知道冬天是絕對沒有蟬的。臨近寒冬,需要給橄欖樹培土。這時節,那些經常翻弄土地的人,都會認得鏟子挖掘出來的蟬的最初形態——幼蟲;他在路邊無數次看到過這種幼蟲,知道到了夏天,它是怎樣從自己挖的圓井洞里鑽出地面,又怎樣掛在細樹枝上,從背中間裂開,把比硬羊皮紙還要乾的外殼蛻去,變成由淺草綠色很快轉成褐色的蟬的。
那麼,阿提喀〔阿提喀:希臘半島,雅典位於此半島上。〕的農夫也不會是傻瓜;連最缺乏觀察力的人都不可能錯過的,他當然也會注意到;他也知道我那土氣的鄰居很清楚的事兒。那麼,創作這個寓言的文人,不管他是誰,都有最好的條件了解那些事情。那麼他故事裡的謬誤是從何而來呢?
古希臘的寓言家比拉·封丹更不可原諒,他只講述書本上的蟬,而不去詢問就在他身邊像鑼鈸〔鈸(bō):一種打擊樂器。〕一樣喧囂的蟬;他不關心現實,只因循傳統。他只是一個陳年舊事的應聲蟲,復述從可敬的文明源頭印度傳來的故事。印度人用筆描述的主題是展示沒有遠見的生活會導致怎樣的苦難;可是古希臘寓言家似乎並沒有真正搞懂故事的主旨,還以為自己運用的這個小小的場景,比起昆蟲的談話更接近真實。印度人是動物們偉大的朋友,不會出現這樣的誤會。這一切似乎都表明:最初寓言的主角並不是我們的蟬,而很可能是另一種動物,正如人們想像的是一隻昆蟲,它的習性恰好與寓言中的昆蟲非常符合。
這個古老的故事,曾在很多個世紀里引起了印度河兩岸哲人的深思,也讓那兒的孩子們得到了樂趣。它也許和歷史上某個家長第一次提出厲行節約一樣年代久遠。這個故事從上一代的記憶中傳到下一代的心裡,有的還保持原有風貌,有的就傳得走了樣兒;而進口到希臘的時候,故事已流傳得不是那味兒了。就像所有的傳說一樣,為了適應當時當地的情況,細節已被歲月的流水磨損。
希臘人在鄉間見不到印度人說的那種昆蟲,就隨隨便便地把蟬給放了進去,就像在「現代雅典」巴黎一樣,蟈蟈兒代替了蟬。壞名聲就這樣形成了,錯誤刻進了孩子們的記憶中,再也抹不去。從此,謬誤壓倒了真實。
還是設法給這個被寓言詆毀的歌唱家平反吧。確實,它是個討厭的鄰居,我得毫不遲疑地承認。每年夏天,它們被我門前兩棵高大蔥郁的法國梧桐吸引,數以百計地前來安家;它們從早到晚地不停地鼓噪,敲打著我的耳膜。在這震耳欲聾的奏鳴曲中,我根本不可能思考;思路在暈乎乎地飄忽旋轉,怎麼也定不下來。如果不利用早晨的幾小時,整個白天就會白白浪費。
嗨,著了魔的蟲子,你是我家的禍害,我多麼想住宅安靜呀。可有人說,雅典人把你養在籠子里,好隨時欣賞你們的歌唱呢。飯後消化打盹時,有一隻蟬在鳴叫也就罷了;可我聚精會神想問題時,幾百隻蟬一齊奏樂,震得我鼓膜發脹,簡直如同酷刑啊!可你卻振振有詞,理由充足,是你先佔領這兒,鳴叫是你的權利。在我來之前,這兩棵大樹是完全屬於你的;而我卻反倒成了樹陰下的入侵者。好吧,就算你說得有理;不過,為了給你寫故事的人,還是調弱你的響鈸,壓低一點兒振音吧。
事實的真相否定了寓言家的肆意杜撰。盡管蟬和螞蟻有時是有一些關系,但這關系並不那麼確定;惟一確定的是,這關系恰恰與寓言家告訴我們的相反。這關系並不是蟬主動去建立的,為了活下去,它從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反倒是螞蟻,這個貪婪的剝削者,把一切可吃的東西都囤積在自己的糧倉里。不管什麼時候,蟬都不會跑到螞蟻門口去乞討,也不會老實地承諾連本帶息一起歸還;恰恰相反,是螞蟻,餓得飢腸轆轆去求歌唱家。我說的是求!借和還從來不會出現在強盜的習性里。它在剝削蟬,而且還厚顏無恥地把蟬搶劫一空。這種搶劫,是個奇特的歷史問題,至今還不為人所知。
七月的下午熱得令人窒息。普通的昆蟲,乾渴乏力,徒勞地在乾枯萎謝的花朵上轉悠著,想找水解渴;可蟬對這普遍的水荒一笑置之。它用小鑽頭一樣的喙,刺進取之不盡的酒窖中。它在小灌木的一根細枝上站定,一邊不停地唱著歌,一邊鑽透堅硬平滑、給太陽曬得汁液飽滿的樹皮。然後,它把吸管插到鑽孔中,一動不動,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地暢飲著,整個兒沉浸在糖汁和歌唱的甜美中。
我們再觀察一會兒,說不定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災難呢。果然,一大群口乾舌燥的傢伙在東張西望地轉悠著,它們發現這口井,井邊滲出來的汁液把它暴露了。這群傢伙一擁而上,開始還有一點兒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滲出來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趕到甜蜜的井口邊的有胡蜂、蒼蠅、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龜,最多的是螞蟻。
那些小個子的為了走近清泉,鑽到蟬的肚子下,蟬寬厚地抬起爪子,讓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過;那些大一點兒的昆蟲,不耐煩地跺著腳,快速地吸了一口就退開,到旁邊的樹枝上去兜了一圈,然後更加大膽地回來。它們越發貪婪起來,剛才還有所收斂,現在已變成了一群亂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開源引水的鑿井人從泉水邊趕走。
在這一群強盜中,最不罷休的是螞蟻。我曾看見過它們一點一點兒地咬蟬的爪尖;逮著正被它們拉扯的蟬的翅尖兒,爬到蟬背上,撓著蟬的觸角。一隻大膽的螞蟻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蟬的吸管,拚命想把它拔出來。
這個巨人給這些小矮子煩得沒了耐心,最終放棄了水井。它朝這群攔路搶劫的傢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可對螞蟻來說,這種極端的蔑視算得了什麼呢?它的目的達到了,它現在是這口井的主人了。但是,沒有轉動的水泵從井裡汲水,井很快就會乾涸。井水雖少,卻甘美無比。等以後有機會,再以同樣的方式去喝上一大口。
大家看到了,事實的真相把寓言里虛構的角色徹底倒了過來。肆無忌憚、在搶劫的時候毫不退縮的求食者,是螞蟻;而甘願和受苦者分享成果的能工巧匠,是蟬。還有一個細節,更加能說明角色的顛倒。歌唱家在五六個星期里長時間地歡騰之後,生命衰竭,從樹上掉了下來。屍體被太陽烤乾,給來往行人踐踏,又給這個總在尋找戰利品的強盜碰上了。螞蟻把這豐盛的食物撕開,肢解,剪碎,分成碎屑,進一步充實它的儲藏倉。更有甚者,垂死的蟬,蟬翼還在塵埃中微微顫動,就有一隊螞蟻在拖曳,把它肢解開來。那時的蟬真是滿心憂傷啊。這同類相殘的行為才真正體現了這兩類昆蟲之間的關系。
註:《蟬和螞蟻的寓言》選自《昆蟲記》卷五(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鄒琰譯。有刪節。
*******************
希望你讀了《綠色蟈蟈》後,還意猶未盡,再看看法布爾是怎樣描寫其他昆蟲的。
本文可看作是一篇翻案文章,法布爾在替蟬打抱不平。大家不妨完整地看看伊索的寓言《蟬和螞蟻》:
冬季,螞蟻正忙著把潮濕的穀子曬干。飢餓的蟬跑來,向他們乞討食物。螞蟻問他:「你為什麼在夏天不去收集食物呢?」蟬回答說:「那時沒有時間,我忙於唱美妙動聽的歌。」螞蟻笑著說:「你夏季如要唱歌,那麼冬季就去跳舞吧。」
再看看拉·封丹的寓言詩《蟬和螞蟻》:
蟬小姐歌聲不歇,/送走了歡樂夏日。/當北風呼嘯而起,/才發現家徒四壁。/沒一條蠕蟲填肚,/沒一隻蚊蠅充飢。/她只好去求鄰居,/小螞蟻給她救急。
「請您借我一些穀粒,/讓我挨到明年夏季。/以動物的名義發誓,/八月一定還您本息。」
螞蟻縱有千般不好,/賒借卻不輕易冒失。/「大熱天您都幹了啥?」/這就是螞蟻的問題。
「為所有人日夜唱歌,/這么說不怕您生氣。」/「唱歌?我倒沒有關系。/好嘛,現在您跳舞去!」
而在這篇文章里,法布爾以一個科學家的嚴謹和求實精神,通過認真的觀察、研究,得出結論,認為蟬實際上是一個歌唱家,是一位勤勞的能工巧匠,而螞蟻才是不折不扣的貪婪的剝削者。你同意給蟬平反嗎?請你在炎熱的夏季里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吧!
生活中,確實有一些現象或結論,人們毫不懷疑它的正確性,但實際上可能包含著謬誤。留心生活,看看你能不能找出一兩個這樣的例子。
本文最後寫以螞蟻為首的強盜們攔路搶劫蟬的勞動成果的那幾段,非常精彩,擬人化的手法用得非常成功,請反復閱讀、品味。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czyw/xszx/tbjxzy_1/zdkb/qs/200703/t20070311_312110.htm
我有很好的環境可以研究蟬的習性。一到七月初,蟬就占據了我門前的樹。我是屋裡的主人,它卻是門外的統治者。有了它的統治,無論怎樣總是不很安靜的。
每年蟬的初次出現是在夏至。在陽光曝曬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圓孔,孔口於地面相平。蟬的幼蟲就從這些圓孔爬出,在地面上變成完全的蟬。蟬喜歡頂乾燥、陽光頂多的地方。幼蟲有一種有力的工具,能夠刺透曬乾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們遺棄下的儲藏室,必須用刀子來挖掘。
這小圓孔約一寸口徑,周圍一點土都沒有。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種區別是由於它們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開始,所以把掘出來的廢料堆積在地面。蟬在幼蟲是從地下上來的,最後的工作才是開辟大門口。因為門還未開,所以不可能在門口堆積泥土。
蟬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較寬大,底部卻完全關閉起來。做隧道的時候,泥土搬到哪裡去了呢?為什麼牆壁不會塌下來呢?誰都以為幼蟲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會將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實,它的動作簡直像礦工或鐵路工程師。礦工用支柱支撐隧道,鐵路工程師用轉牆使地道堅固。蟬同他們一樣聰明,在隧道的牆上塗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種極粘的液體,可以用來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築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須上,為的可以從根須取得汁液。
能夠很隨便地在穴道內爬上爬下,這是很重要的。它必須先知道外面的氣侯是怎樣的,才能決定可以出去曬太陽的日子來到沒有。所以它工作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做成一圈塗墁得很堅固的牆壁,以求適於上下爬行。隧道的頂上留一層一指厚的土,用來抵禦外面的惡劣氣侯,直到最後一剎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氣的消息,它就爬上來,利用頂上的薄蓋去考察氣侯的情況。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風暴纖弱的幼蟲脫皮的時候,這是一件頂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謹慎地溜到溫暖嚴緊的隧道底下。如果氣侯看來很溫暖,它就用爪擊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來。
它臃腫的身體裡面有一種汁液,可以用力抵禦穴里的塵土。它掘土的時候,將汁液噴灑在泥土上,使泥土成為泥漿,於是牆壁就更加柔軟。幼蟲再用它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使爛泥擠進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現的時候,身上常有許多潮濕的泥點。蟬的幼蟲初次出現於地面,常常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尋求適當的地點一棵小矮樹,一叢百里香,一片野草葉,或者一根灌木枝脫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緊緊地把握住,絲毫不動。
於是它外層的皮開始由背上裂開,裡面露出淡綠色的蟬體。頭先出來,接著是吸管和前腿,最後是後腿與折著的翅膀。這時候,除掉尾部,全體都出來了。
接著,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點鍾。
這個剛得到自由的蟬,短期內還不十分強壯。在它的柔弱的身體還沒有精力和漂亮的顏色以前,必須好好地沐浴陽光和空氣。只用前爪掛在已脫下的殼上,搖擺在微風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綠色的。直到變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蟬一樣強壯了。假定它在早晨九點鍾占據了樹枝,大概要到十二點半才扔下它的皮飛去。空殼掛在樹枝上,有時可達一兩個月之久。
蟬的卵
普通的蟬喜歡在乾的細枝上產卵。它選擇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鉛筆那樣粗細,而且往往是向上翹起,差不多已經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適當的細樹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針斜刺下去,把纖維撕裂,並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擾,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個孔。卵就產在這些孔里。小孔成為狹窄的小徑,一個個斜下去。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約為三四百個。
這是一個昆蟲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產這許多卵,是為了防禦某種特別的危險。必須有大量的卵,遭到毀壞的時候才可能有倖存者。我經過多次的觀察,才知道這種危險是什麼。這是一種極小的蚋,蟬和它比起來,簡直成為龐大的怪物。
蚋和蟬一樣,也有穿刺工具,位於身體下面近中部處,伸出來和身體成直角。蟬卵剛產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毀掉。這真是蟬家族的大災禍。大怪物只須一踏,就可軋扁它們,然而它們置身於大怪物之前卻異常鎮靜,毫無顧忌,真令人驚訝。我曾看見三個蚋依次呆在那裡,准備掠奪一個倒霉的蟬。
蟬剛把卵裝滿一個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來到這里。雖然蟬的爪可以夠著它,而蚋卻很鎮靜,一點不害怕,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在蟬卵上刺一個孔,把自己的卵放進去。蟬飛去了,多數孔內已混進異類的卵,把蟬的卵毀壞。這種成熟的蚋的幼蟲,每個小孔內有一個,以蟬卵為食,代替了蟬的家族。
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它的大而銳利的眼睛並不是看不見這些可怕的敵人不懷好意地呆在旁邊。然而它仍然無動於衷,讓自己犧牲。它要軋碎這些壞種子非常容易,不過它竟不能改變它的本能來拯救它的家族。
我從放大鏡里見過蟬卵的孵化。開始很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身體下面有一種鰭狀物,由兩個前腿連結而成。這種鰭有些運動力,能夠幫助幼蟲走出殼外,並且幫助它走出有纖維的樹枝這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魚形幼蟲一到孔外,皮即刻脫去。但脫下的皮自動形成一種線,幼蟲靠它能夠附著在樹枝上。幼蟲落地之前,在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試是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線端搖擺著。
它的觸須現在自由了,左右揮動;腿可以伸縮;前面的爪能夠開合自如。身體懸掛著,只要有微風就動搖不定。它在這里為將來的出世做准備。我看到的昆蟲再沒有比這個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這個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動動物在線上搖盪,以防在硬地上摔傷。身體在空氣中漸漸變堅強了。它開始投入嚴肅的實際生活中了。
這時候,它面前危險重重。只要一點風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車轍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黃沙上,或堅韌得無法鑽下去的粘土上。
這個弱小的動物迫切需要隱蔽,所以必須立刻到地下尋覓藏身的地方。天冷了,遲緩就有死亡的危險。它不得不各處尋找軟土。沒有疑問,許多是在沒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後,它找到適當的地點,用前足的鉤扒掘地面。我從放大鏡里見它揮動鋤頭,將泥土掘出拋在地面。幾分鍾以後,一個土穴就挖成了。這小生物鑽下去,隱藏了自己,此後就不再出現了。
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個秘密,不過在它來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經過的時間我們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後,在陽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麼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得來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參考資料: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_view ...
❷ 驢和蟬改編成童話
驢和蟬的故事
驢聽見蟬唱歌,被美妙的歌聲迷住了,也想能夠發出同樣悅耳
的聲音,便問道:「你們吃了什麼,能發出這樣悅耳的聲音?」
蟬回答說:「露水。」
於是驢一直等待著露水,終於餓死了。
❸ 編寫一個童話故事《知了歌唱家》六年級
夏天來了,小知了,這時候還不叫「知了」,是「蟬」,在一個雨後的清晨從地底下的房子里鑽了出來。沐浴著金色的陽光,它抖落身上濕漉漉的泥土,爬上高高的樹枝兒,脫去黃褐色的舊衣服,換上翡翠綠的裙子,在頭頂綁好了兩條小辮兒,就靜靜的休息著,等待自己的翅膀變得硬起來,就打算振翅高飛。那時候,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在綠蔭里做著自由的旅遊,該生多麼輕鬆快樂呀,蟬不止一遍的這樣想著。
夏天的草地里森林裡甚至是河水裡,總是不斷地舉辦著音樂會。各種昆蟲音樂家鳥類歌唱家都展示著自己的歌喉。所以,蟬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也有一副優美動聽的嗓音,那樣才配得上自己精緻雅潔的衣服還有玲瓏剔透的身材,於是,它打算找個老師,好好學習一下唱歌。呵,那自己就是好多人羨慕的歌星了。蟬趴在樹葉下,不止一次地這樣夢想著。
它打聽到蟋蟀是有名的歌手,就在一個涼爽的傍晚來到土牆根下的蟋蟀家。蟋蟀聽說蟬要學唱歌,很高興,就收下了這個徒弟。「學唱歌可是很辛苦喲,你要能吃苦才行,」蟋蟀看看嬌滴滴的蟬,不忘關切地說,「螻蛄就沒有耐心,吃不了苦,才學了一個月就跑了。」
蟬聽奶奶說過螻蛄,說螻蛄的歌聲實在是不好,所以總是羞答答地躲在泥土下邊唱,就說:「知道了知道了,放心吧,我會努力學習,刻苦練習的。」不過,沒有幾天,蟬就吃不消了。它認為跟著蟋蟀學唱歌要早出晚睡,嗓子累得直疼,真沒勁。就在一個早上,悄悄飛走了。
蟬聽說大公雞是男高音,就去拜大公雞為師學唱歌。大公雞收下了它,說:「要想成為一個歌唱家很辛苦的,可不能靠三分鍾的熱情。」蟬羞紅了臉說:「知道了知道了,老師,我能吃苦。」不過,沒幾天,蟬又受不了了。它認為跟著大公雞學唱歌要早早起床,比跟著蟋蟀還費勁。就在一個早上,趁著涼快悄悄飛走了。
蟬聽說青蛙是荷葉上的歌唱家,就投師青蛙的門下,要學唱歌。青蛙爽快地說:「好的,不過要唱得好,就得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喲。」蟬羞得臉紅紅的說「知道了,知道了。」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唱歌。不過沒有學習幾天,蟬又受不了了。它受不了水邊潮濕的氣候,吃不慣青蛙家裡的飯菜,還有整天大聲歌唱累得自己嗓子都啞了。在一個黃昏,蟬悄悄地離開的青蛙家。
…… ……
就這樣,蟬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不過總是受不了苦,於是時間都不長。最後,森林裡的昆蟲和鳥兒都知道了蟬學唱歌的故事,不管蟬飛到哪裡,大家都要笑話它。蟬也害羞見大家,就只能成天躲在濃濃的樹蔭里邊,有時候憋不住了就喊兩聲,唱出來的竟然是「知——了,知——了——」的聲音。蟬害羞極了,好像看到大家發現了自己,都在背後笑自己呢,這時候颳了一陣清風,樹枝一搖晃,蟬就驚慌的飛走了。
從此以後,蟬就在樹林子里躲躲藏藏的生活,知了知了地嘶啞地唱歌。大家乾脆就叫它「知了。」
❹ 編蟋蟀和蟬的故事
一個微風的早上,蟬與蟋蟀碰見了。蟬不無驕傲地說:在所有唱歌能手當中,就數我最辛苦、最能幹了……
歌聲當然也最動聽、最悅耳了。但我又是多麼的謙虛啊!從不炫耀、誇贊自己。我只知向老黃牛那樣默默的奉獻——不懂得何為索取呢!蟋蟀小弟,你看我,是不是值得你學習呢?
我壓根兒就沒想過,用我嘹亮、動聽的歌聲得到回報!我只知奉獻、奉獻、奉獻、付出、付出再付出……功名利祿,讓給你們追逐去吧!
你看我,具有的高風亮節是不是令你感動的落淚呢?令你的心臟不由自主的顫動不已吧!蟋蟀厭惡的打了一個「噴嚏",撇嘴鄙視地說:蟬哥哥,你和我比差遠嘍!其它的多方面,我超過你的地方,我就不值得,不屑說了。
我問一事?你可知農民伯伯為何要到田野勞動呢?說白了,這都是我的大功勞!說清楚點,還不是愛聽我美妙的歌聲嗎。農民伯伯為了聽我動聽、迷人的歌唱,他們才肯到田野去種莊稼的……
假如田野中沒有了我,你的偉大的、高尚的、無與倫比的、蓋了帽的、酷斃了的、蟋蟀棒弟弟,我敢百分之百的發誓保證……田地會荒蕪,不管是誰都的挨餓!
❺ 三隻蟬的童話故事怎寫
你可以借鑒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
❻ 以螞蟻和蟬為主人公編一個童話故事
螞蟻王國有十幾個螞蟻公主,其中最小的公主莎莎,最為可愛,乖巧。有一天,她出去玩,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洞中。這個洞是通向蟬的王國,這個王國只有一位公主,叫雨新,這個公主也是最小的,她剛好看見昏迷的莎莎,將她救走了。
大概是這樣的,算是開頭吧,剩下的自己想。
望採納。
❼ 把蟬與狐狸寓言故事改編成童話故事
晌午,森林裡一片寂靜,幾棵大樹被太陽烤的昏昏欲睡,偶爾遠處傳來了幾聲蟬叫,
感覺是在喊熱死了熱死了,恰巧被路過的狐狸給聽見了,正餓著肚子的狐狸靈機一動,對蟬說:「小兄弟,熱嗎,快下來,我給你吹吹。」蟬無精打採的繼續叫著,沒搭理他。狐狸突然指著天空說:「看,麻雀飛來了。」蟬一聽,腳一軟,掉了下來,摔得哇哇大叫,剛把狐狸樂的,誰知,螳螂姐跳出來指著狐狸罵:「怎麼回事啊,明明是我的菜,你搶什麼槍啊。」狐狸氣不打一處來,回道:「膽肥了,還這么嘚瑟。」螳螂姐舞出雙刀:」我就不信了,你還能只嘴遮天。「······就這樣狐狸和螳螂理論了一番,卻不知蟬兄早已拍怕翅膀走人了。
❽ 三隻蟬的童話故事五十字
.小熊茫然地走在大街上,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裡。小熊決定背井離鄉,離開傷心地,到其它的城市再謀生路。小熊來到火車站,本想買卧鋪票,可手裡的錢包特別無奈,他有點悲哀。
十點半,小熊坐上了硬座火車,他毫無睡意,心裡就像有二十五隻小老鼠——百爪撓心。朦朧之中,小熊看見一個小偷正在偷東西,他大吼一聲:「住手!有小偷!」車上的旅客都被驚醒了,紛紛翻看自己的錢包。野豬哭道:「我的錢包不見了!有五萬米幣呀!」小熊急忙扭動著胖胖的身體追了上去。剛追到車廂接頭處,閃過來了兩個戴墨鏡的黑山羊,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匕首,一看就知道是黑道上混的。他們威脅小熊道:「你少管閑事,再敢走過來一步,老子就捅死你。」小熊毫無懼色,渾身充滿正義的力量,推開他們繼續追。俗話說,好虎鬥不過群狼,小熊只覺得背後一涼,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小熊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里,周圍圍著一群人,看小熊醒來,都欣慰的笑了。一個身穿制服,首長模樣的大象發話了:「小熊先生,出於您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我們決定授予您『見義勇為模範』,並特聘您為火車站片警,再獎給您一個紅包,好好養傷吧。」說完,遞給小熊一個紅包。
小熊心想,自己只是追小偷,不讓小偷得逞,這是一個公民應該做的。
❾ 根據法布爾的昆蟲記寫一篇童話故事
在7月中旬的一個夜晚,我獨自在田野里傾聽著蟈蟈的叫聲。
晚上9點的田野是涼爽的,沉靜的,蟈蟈發出的叫聲劃破了夜的寂靜,隨即,又是一聲蟬的哀鳴,這只不幸被蟈蟈逮到了的可憐的小生靈,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了一聲令人心顫的鳴叫。但一切都是徒勞。
在6月份,我捉到了不少的蟈蟈,我喂它們一些水果和蟬,但他們只吃蟬的肚子和一些甜的水果,我發現他們喜歡吃甜食。
這些蟈蟈也是食肉的能手,雖然不如螳螂般的殘忍,但也從不放過自己死去的同伴,貪婪無時無刻腐蝕著他們的心。
蟈蟈也是十分和睦的,它們群居的時候從來就沒有爭吵過。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一起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