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忍耐故事
⑴ 安徒生寫的童話有哪些
安徒生有著這樣一個既孤獨又善於幻想的靈魂,他的人生經歷註定了他的童話不僅僅有甜美和童真。1805年,丹麥歐登塞城,一個窮苦鞋匠家庭里,一個小男孩呱呱墜地,起名:漢斯·安徒生。雖然日子清貧,但是安徒生的父親對他很疼愛,經常給他朗讀一些詩歌,也為安徒生之後的創作之路埋下伏筆。
《丑小鴨》里的丑小鴨本來是天鵝遺棄的孩子,因為出生時太丑被兄弟嫌棄,被母親丟棄。無論有多少人嘲笑他,勸他改變,他都堅持自我,最終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
《老頭子做的事總是對的》中的妻子,深愛並堅信自己的丈夫,不管丈夫做了什麼樣的虧本買賣,她也認定自己的愛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這種信任和堅持最後讓丈夫獲得了一袋金子。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夫妻能像這個故事中的夫婦一樣,毫無保留地相信彼此呢?正如宮澤賢治在《銀河鐵道之夜》里寫道: 在這個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話總是悲傷的。它們都是用飽受自我犧牲的崇高與孤獨所折磨的靈魂寫成的,滿溢著無邊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現出生命本身的重量。
安徒生從自己的童年體驗中,深刻理解窮苦孩子的生活的寂寞、痛苦,想給孩子們製造一點快樂和希望。所以他的童話往往有諷刺、黑暗和悲憫,又會從瑰麗的語言里折射出樂觀與溫暖,故事裡蘊含的人性美、藝術美、幻想美照亮了兒童的世界。
⑵ 令我感動的一件事作文!《關於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內容新穎!
母親,多麼讓天下兒女敬仰的字眼;母愛,多麼像哺育我們成長的寧靜港灣。
母愛是純潔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只知道給予而不企求回報的。
母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你的心;母愛像綿綿細雨,輕輕拍打著你的臉面,滋潤著你的心田;母愛像冬天的火爐,給你在嚴冬中營造暖人心意的陽光。
人世間的兒女們,望著兩鬢斑白的母親,哪一個不辛酸至極呢?
母親賦予給我的愛實在、朴實、嚴厲,有時還有點詩情畫意。
恍惚中,我的思緒回到了童年。我看見一個忙碌的身影,那是母親在辛勤工作;我看見一個疲憊的身影,那是母親在為我編織寒衣;我看見一個歡快的身影,那是母親在為我學習進步而高興。
細細回想,在我的生活中,哪一天又少了母親的身影?每當我哭時,媽媽就安慰我;每當我感到像一隻孤弱無助的小鳥時,媽媽就張開她那寬廣的臂膀,給我溫暖和愛的氣息。
有一次我們學校里打針,結果我暈血。那時正值中午,媽媽聽說後,二話沒說,連中午飯都沒吃就匆匆趕到學校,背我去找醫生,後來媽媽請假在醫院陪我。當時我看見媽媽很傷心,不知為什麼,我也感到一絲心酸。
還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買了一個大西瓜。回到家,還沒吃,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媽媽切好瓜後,先給了我一塊瓜籽少,瓜肉甜的一塊。她卻吃瓜籽多,瓜肉不是很甜的一塊。
但母愛有時也會是嚴厲的。我一直有粗心大意的不好習慣。有次,我在學校上體育課後不小心丟失了衣服。回家後,媽媽狠狠批評了我一頓。但我知道,媽媽其實也很心痛,她也不想罵她的兒子,但也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我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母愛是愛裡面最偉大的一種。兒女是母親用自己的愛澆灌而成的花草,兒女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每一滴愛。母親,一生為兒女護航,默默在兒女背後為兒女導引方向。
母親對我們的愛,是我們所能報答得了的嗎?正如《遊子吟》所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⑶ 生命頑強的感人故事
參考以下:
一渡赤水後,紅軍來到走馬壩,適逢貧農方少周家六十九歲的老母親卧病在床。由於家境清貧,缺乏營養,加之老病纏身,沒有東西吃,家裡只有青菜蘿卜,老人已氣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無策,要醫無錢,欲救無葯,只有死路一條了。可正在這時,住在方家的一位紅軍營長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動進屋去看望病人,只見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掛包中藏了許久給自己老弱多病的母親吃的人參給了那位方家的老母親吃。方家的老母親服了參湯以後,臉色轉也紅潤,晚上又連服兩次,病情大有好轉,全家老小喜不自禁,連連感謝紅軍,這位紅軍營長也露出笑顏。雖然後來這位營長走了,可方家三輩人始終念念不忘紅軍營長「贈參救母」的恩情。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⑷ 女人經典精闢一句話
1、不要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飯、哭泣、自閉、抑鬱,這些版都是傻瓜權才做的事。當然,偶爾傻一下有必要,人生不必時時聰明。
2、人,不要擔心地位不尊貴,而要擔心道德不高尚;不要恥於待遇不豐,而要恥於知識不淵博。
3、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絕對是個人才。
4、觀念比能力重要,策劃比實施重要,行動比承諾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創造比證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別人看法重要!
5、如果我們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時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邊聽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邊慢慢皓首。如果只是遇見,不能停留,不如不遇見。
6、女人的悲哀:生命是廚房的,收入是商場的,資金是化妝的,財產是沒有的,成績是上司的,身體是男人的,只有皺紋和色斑是自己的。7、別人不明白的時候你明白了,別人明白的時候你行動了,別人行動的時候你成功了,別人成功的時候你富有了。這就是:超常思維,先見之明!
⑸ 張海迪的故事400字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葯,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葯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
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
⑹ 自利與利他的作文(800)
自利還是利他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脾氣粗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有些人則慈眉善目,忍辱禮讓,有一副謙恭待人的好氣度。修心必先修德,養身須先制怒。也許有人會說,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誰不曾遇到過生氣別扭、令人氣憤發怒的事呢?然而,生氣發怒無論從人體養生還是修心養性上講,都是有百害無一利的。古人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寬懷大度,忍辱不辯,自然就能遠離是非,無憂無慮,度過一個逍遙自在的人生。
《論語·衛靈公》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小不忍害大義」;民間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養太和」的諺語。唐代張公藝寫的《百忍歌》中說:「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飢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的大堂上也曾高懸著「制怒」的警言,這說明中國的古人們對發怒的危害性早有認識。林則徐官至兩廣總督,一次他在處理公務時無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隻茶杯摔得粉碎。當他抬起頭,看到自己的座右銘「制怒」二字,意識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謝絕了僕人的代勞,自己動手打掃摔碎的茶杯,表示悔過。與人相處時,不分是非曲直、話不投機動輒發火,這是一種沒有涵養的表現。火氣太大的人,應該像林則除那樣,要有自知之明,加強修養,注意「制怒」,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縱心頭無名之火,否則既傷害他人又傷害自己。
中國古代的中醫,對於「怒」有著精闢的論述。中醫認為,怒皆由氣而生,氣和怒是兩個孿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發。怒氣會使「血氣耗,肝火旺,怒傷肝」這些常識早巳被人們所熟知。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生氣、盛怒而身亡者。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把人撐死」。歷史上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在惱恨暴怒之下,口吐鮮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的許多怒氣大都來自貪欲與私心,鄰里之間的爭吵,馬路上的爭吵無非為了一點小利,或受了一點小損害。如果能用一顆淡泊的心對待世上的功名利祿,怒氣自然就小了,也就不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得失而大發雷霆。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讓一般人感到生氣的事。但是如果我們能把發怒的心態轉換為感激的心態,就能化怒氣為祥和,到達高尚的精神境界。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智慧;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忍耐;
感激生命中所有結緣的眾生,因為他們的存在使你的人生豐富多彩!
⑺ 關於心理健康的小故事
1.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裡一定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2.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 突然,廚房裡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
「她沒有罵人。」
(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准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寬。)
3.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一位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而另外一名老師則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身為長輩的人,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窄地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4.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我說你為什麼走得這么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飛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5.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6.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坐下一趟吧!」「不,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分展現出來。)
蘇格拉底的老婆是個悍婦,很厲害。一次,蘇格拉底正在給他的學生講學,他老婆不知何故罵了起來。蘇格拉底原以為罵幾句就算了,也就沒多答理她。她老婆見狀更是怒火中燒,提起一桶水就向蘇格拉底身上潑去。蘇格拉底全身濕透,學生們更是瞠目結舌。誰知,蘇格拉底來了一句:「我知道打雷以後是要下雨的。」全場釋然,一場危機被蘇格拉底輕輕化解。
前蘇聯一心理學家說:會不會笑是衡量一個人能否對周圍環境適應的尺度。朋友,你最近幽默過嗎?
⑻ 簡愛里的人物簡介
簡·愛在小說中是一位孤兒出身的貧苦女教師。她既無美貌,又無財富,更沒有顯赫的地位。和眾多勞苦大眾一樣——一無所有,甚至比一般的人更不幸,遭受的困難、磨難更多。別人輕易得到的東西她要經過自己辛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她的堅強、勇敢、勤奮、樂觀激勵著每一位受苦受難的心靈,激發著女性的嚮往,作為一部世界文學名著,她一次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引導著女性的解放,人類的解放。簡·愛的最大的魅力在於作家通過簡·愛從一無所有的孤兒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贏得了身邊所有人的愛戴與尊重,取得幸福。
一、勇於向世俗挑戰、追求自由、平等
簡·愛生活在一個等級分明的年代,貧民和貴族之間不可逾越的溝壑。小說的開端就出現了貴族:里德太太、伊來沙小姐、安娜小姐、里德少爺。貧民使女埃博特,保姆貝茜以及門口的洗衣女等等。在世俗人的眼裡,貴族是令人嚮往可敬的,貧民是可卑的。貴族們可以無所事事而擁有大量的財富,平民終日勞作,也只是解決溫飽。「貧窮在成人眼裡是可怕的,在孩子們看來就更可怕,人們不懂得什麼是勤勉、辛勞。令人敬佩的貧窮,人們總是將它與衣衫襤褸,缺吃少穿,舉止粗魯及卑劣惡習相聯系。貧窮對我而言,無異於墮落」。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簡無父無母,除里德舅母外,沒有親人可依靠,唯有到街上去要飯。傭人們多次提醒簡去討里德太太的歡心,但簡對於里德太太的虐待還是進行了頑強的反抗。她小小的的意識里已有了有悖常人的觀念——向不平等提出疑問。
伊·萊沙任性,卻受人尊敬;喬治·安娜脾氣驕縱,尖酸刻薄,吹毛求疵,傲慢無理,大家卻遷就她;約翰·里德擰斷鴿子的脖子,弄死孔雀,放狗去咬羊,採摘溫室里的葡萄,掰下花房裡珍貴花木的嫩芽,有時把他的媽媽叫做「老姑娘」,扯壞他母親的衣服,沒有一個人去責罰他、違拗他,依舊是他母親的「心肝寶貝」;而簡則總是遭人白眼,動輒得咎,雖然自己不敢犯一點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可是從早到晚每時每刻都有人罵她淘氣、討厭陰沉、鬼頭鬼腦,自己永遠不能討人喜歡,雖然她盡力博取別人的歡心,卻總是枉費心機;自己被約翰里·德無故痛打一頓,卻沒有人責備他不該亂打自己,而自己為了不再遭受無理的虐待反抗,卻備受責難。於是簡哭喊「不公平啊!不公平!」這里的不公平有對世俗的挑戰,對環境的不滿,也有對平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