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作文800字
㈠ 《愚公移山》一事一議議論文
愚公移山讀後感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說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㈡ 作文:愚公移山的啟示 600字
很多年之後,當我用形如枯槁的雙手推開那扇松動的木板門,隨著「吱」一聲,寂寥無邊的平原映入眼簾時,我一定會懷念那個遙遠的、與父親在一起的、滿是落日余暉的下午。那時的我們,忙碌而充實,整天把一擔又一擔的泥土運往渤海,滿擔而去,空囊而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為在門前開鑿一條通往山後的路。在那個充斥著汗水和塵土的環境里,我們一族人都為此不懈努力,最後,在母親的帶領下,甚至鍋碗瓢盆這種東西也滿是泥土地運往渤海。望著高聳入雲的兩座大山,父親的臉上並沒有流露出過多的憂慮,反而對那些帶來一腔諷刺的人說:「看,當兩座大山被我的子孫萬代移走時,道路將不止一條!」說著,又是一鏟下去,挑起的塵土像是要把那些冷嘲熱諷掩埋。我也滿懷期待,期待大山背後的精彩。
終於,那一天到來了。當我清晨推開窗戶的剎那,一馬平川赫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趕忙叫醒早已年邁但精力充沛的父親。父親滿是淚水地看著眼前的一切——青草遍地,一望無際。突然,他跌坐在地上,麻木甚至有些枯索的臉慢慢扭曲。一家人驚慌失措,隨著「咳」的一聲,父親吐了一大攤血,這種驚慌達到了巔峰,幾近崩潰。而父親,在那全家奔走逃亡式的慌張面前,卻握著我的手,低沉的說:「以前沒有路可走,我們可以把山移走;現在山移走了,路也沒了。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遠比走投無路更為可怕。」說罷,父親就帶著曾經的理想,現在的遺憾離我們而去了。
很多年之後,當我走在無可措手的社會中時,我一定會懷念那個單調但充滿汗水與塵土的下午!
㈢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偏個作文題目
傳說中的太行、王屋兩座山,周圍七百里,
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接近九十,向著山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家人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簸箕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借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無法改變,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還怕挖不平嗎?」河岸上的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㈣ 愚公移山精神的作文,初中的
愚公移山精神學習心得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經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嗎?
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
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走不多遠,就可以到達洛陽、鄭州、西安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在華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莊;
他為什麼不找領導解決呢?兩座大山,擋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鄉長匯報,還可以找縣長匯報。如能爭取到國家立項撥款,還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說,這樣一來,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學習的榜樣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在我們的面前,還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後的西部地區、基層單位和工作較艱苦的行業,都需要有人去
「挖」。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主動做當代「愚公」:他們也知道大城市裡經濟待遇高,生活條件好,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基層,奔向西部,奔向艱苦的地方。因
為他們明白,「搬家」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卻改變不了艱苦地區的落後面貌。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給領導,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這
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
苦奮斗。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
比如吃飯問題、穿衣問題、工具問題、傷病問題、有人說閑話的問題、做了驚天動地的好事卻沒有得到獎勵的問題等等。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
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充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
今天學習《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㈤ 愚公移山議論文600字
愚公移山讀後感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說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㈥ 愚公移山的作文
今天,媽媽檢查我語文月考的附卷。當看到第四大題中「(愚公)的居處——開門見山」那道題時,媽媽問我:「你現在知道愚公的故事了嗎?」我搖搖頭。媽媽說:「我找給你。」
媽媽讓我看了標題是「愚公移山」的古文,又把現代文找給我看: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打開門就能看見山,所以叫開門見山)。(他)苦於山北交通阻塞,進出要繞遠道,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要和你們盡全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地表示贊成他的意見。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像魁父那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道:「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於是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寒來暑往,季節交換,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憑你在世上這最後的幾年,剩下的這么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鏟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長地嘆息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啊。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愚公移山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便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從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漢水的南邊,再沒有高山阻隔了。
故事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輝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㈦ 愚公決定移去門前的王屋作文800字
小編導語:這是愚公移山續寫作文800字,愚公移山是我們耳熟為詳的作品,愚公的後代又發生了什麼故事?讓我們一起欣賞愚公移山續寫作文,這篇作文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新的故事。更多關於愚公移山續寫作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話說,愚公下定決心要移動兩座大山,定下了家規,他的後代都遵照著老祖宗的家規,認真的移山。周圍的鄰居一提到他們就不住的贊美,除了當時最有威望的——智叟一家。
這一切一直不變,直到了愚公的曾曾曾曾孫,也就是愚小聰那一代。(愚)小聰是一個聰明伶俐、善惡分明、明白是非的人。而智叟家的曾曾曾曾孫,智善明。(智)善明是一個做事細致認真、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的人。
事情就是這么巧,一天愚小聰在樹下休息,智善明正好從這里經過,由於當地的村民關系都很和睦,所以就算他們兩人沒見過面也可以聊天。,「喲,你在干什麼呢?」智善明問。「你好,天很熱,我在樹下乘涼呢!對了!你是……」還沒等小聰把話說完,善明就把話題轉到了移山上,真不知他到底是不是故意的!「你怎麼看『愚家移山』的事?」小聰心想:我還不知道大家贊不贊成我們家的「移山行動」呢!我先不要暴露,問一問他吧!接著邪惡的笑了一下:「這位大哥,你是怎麼怎麼看的呢?」「我覺得吧,愚公的家人堅持不懈,每天都在移山,但是」善明故意停頓了一下,吊起了愚小聰的胃口,「你們家的人太固執了!難道不是嗎?」
愚小聰心裡一驚,腦子開始飛速旋轉:這人怎麼知道我是愚家的人,難道……難道他早就計劃好了?在小聰思考的時候,智善明用鏗鏘有力的聲音說:「既然已經暴露了,就不用再裝了,亮身份吧!我是智善明,你好。」說著伸出了手,愚小聰把手遞了上去:「我是愚小聰,你好。」愚小聰的聲音有點底氣不足,「你到底想要干什麼?」智善明說:「好!你聽著:
「你們家的人太頑固,任憑我們怎麼勸,你們也不肯聽,你們要知道山上有許多動物、植物,人們沒有木材的時候可以上山取,想吃肉了可以上山打,樹木、花草可以使空氣清新,一棵樹、一棵草、一枝花就有這么多的好處,這兩座山上有多少花花草草?如果你們家,不管這些,只顧移山的話,動物會變得無家可歸,他們要怎麼辦?我們不能只顧我們自己,不能顧他們吧!」他最後的話都是吼出來的,看起來像一顆快要爆炸的炸彈。愚小聰被他的一番話鎮住了,過了許久,他小心翼翼地問:「那人們的出行怎麼辦?」善明又恢復了最開始的冷靜,平靜的說:「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要使人們出山方便,還有一種方法,要是你們同意的話,我可以號召全村的人在大山上修一條馬路。剩下的就看你們同意不同意了!」說著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小聰停了一下,似乎被震住了,隨後臉上露出一種高興地笑,向著智善明的背影跑去,一邊跑還一邊喊著:「智善明,我同意你的方法,我同意……
㈧ 關於愚公移山的800字作文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經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60年轉瞬即逝。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嗎?
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
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走不多遠,就可以到達洛陽、鄭州、西安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在華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莊;
他為什麼不找領導解決呢?兩座大山,擋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鄉長匯報,還可以找縣長匯報。如能爭取到國家立項撥款,還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說,這樣一來,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學習的榜樣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在我們的面前,還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後的西部地區、基層單位和工作較艱苦的行業,都需要有人去「挖」。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主動做當代「愚公」:他們也知道大城市裡經濟待遇高,生活條件好,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基層,奔向西部,奔向艱苦的地方。因為他們明白,「搬家」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卻改變不了艱苦地區的落後面貌。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給領導,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問題、穿衣問題、工具問題、傷病問題、有人說閑話的問題、做了驚天動地的好事卻沒有得到獎勵的問題等等。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充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今天學習《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㈨ 愚公移山的故事寫成片段作文600
移山之後
話說太行、王屋兩山一夜間鏟平後,愚公一家著實高興了一陣子,但也引出了不小的波瀾。
方圓幾百里的兩座高山一夜間搬了家,鬧得舊地新居兩地不寧:愚公的鄰里街坊們個個擔驚受怕,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智叟又出來添油加醋:「啊呀,實在不好,愚公這老頭子吃飽了撐的,說什麼要挖山,觸犯了山神,把他們給氣跑了!」「哎呀這可怎麼得了?」大家都氣得不輕,紛紛到愚公家訴苦,鬧得一個村子都雞犬不寧。
山神的家先是被搬到了荒野里,但兩位山神不甘寂寞,私下裡一商量,又偷偷把山搬到了老百姓的田裡,他們怕搬到村裡愚公又要移山,心想這回離愚公遠遠的,他也不能再管閑事,卻苦了當地老百姓,正要去田裡收割了,卻不知怎的「長」出兩座山,著實嚇了一跳!這可上哪兒吃飯呀!一家人揭不開鍋,哭爹喊娘的!天帝自知對不起老百姓,但又不能太委屈山神了,就又派誇娥氏二子在一夜之間把村外的荒山開墾成良田,第二天清早,二子強作笑容把良田送給農民,又說了一大堆好話,之後,憋了一肚子氣逃回天庭。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幾個月的工夫,就有幾伙土匪強盜來搶劫,又狼狽為奸,聯合起來要攻打中原,不幾天功夫,就來到了愚公的村子,又搶又殺,智叟更來勁了:「都怨愚公造的孽啊!」之後,這一支強盜軍又繼續向南挺進,愚公氣得捶胸頓足:「說我傻,我就傻!太行、王屋兩座山在這兒隔著,敵人能過去嗎?以前不就是走路不方便嗎?……我睦是個糊塗蟲!」
不過,朝廷出兵,敵軍很快投降了。
愚公仍然不時地埋怨自己,說自己自私自利,害了好多人,鄰里街坊都來勸他,弄得智叟也怪不好意思。
這又是後話。
你說愚公到底愚還是不愚?
山神告狀
「玉帝,老神有本要奏!」山神拄著拐杖一瘸一拐的來到大殿上。
「有本早奏!」玉帝不耐煩的說。
「玉帝啊玉帝,您可千萬要給我做主啊,我與森林之神一起住在太行、王屋。山門前有戶人家,戶主叫愚公,大兒叫愚純,二兒叫愚知,三兒叫愚昧,四兒叫愚……」
「廢話少說!寡人並不是要你報戶口,有什麼事快快講來!」
「玉帝不知,那愚公老兒竟要將我的家搬到渤海邊上去,森林之神已帶著兒女連夜趕赴東北,只剩老神一人獨守大門。不料,這愚公老頭竟然將我的腳趾掰斷,連腳筋也差點挑斷,實在使老神痛苦不已。據老神所知,《玉律》第三千五百九十一條規定對違規挖山採石者一律給予50兩銀子以上罰款,並遭雷劈懲罰。請玉帝為老神做主!」
玉帝聽了,心裡覺得愚公非常的可敬,一個老頭子竟又如此精神,難得啊難得!《玉律》畢竟只是一張紙,其實不就是我說了算嗎?於是就派誇娥氏二子把山給搬走了。
㈩ 愚公移山場景作文,
今天我讀了一個叫copy《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故事中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有兩座大山正好擋住他家門口的去路,全家人白走許多冤枉路。
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愚公對大家說一定要把這兩座大山給移開。幾個兒子都說行。
第二天開工了,全家人男的開山,女的送飯,忙了一上午。鄰村有個叫智叟的先生見了笑呵呵地說:「我看你就算了吧,何年何月才能把這兩座大山移開?」
愚公聽後說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智叟聽後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