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更多的成語故事大全

更多的成語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1-25 05:28:39

A. 最後一個字是強的成語

摧折豪強 (cuī zhé háo qiáng)
解釋:摧:折斷。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的人。
出處:《漢書·嚴延年傳》:「其治務在摧折豪強,扶助貧弱。」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發奮圖強 (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處: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四講》:「無知丕士麥才智過人,發奮圖強,於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
示例:~、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報》1959.9.3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發憤圖強 (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示例:上下一心,日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5章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繁榮富強 (fán róng fù qiáng)
解釋:形容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日益富足強大。
出處:峻青《壯志錄》:「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示例:祖國的~離不開每個勞動者的辛勤勞動。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奮發圖強 (fèn fā tú qiáng)
解釋:圖:謀求。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出處: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示例:年青人要~,為祖國的建設出力。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扶弱抑強 (fú ruò yì qiáng)
解釋:扶助弱小,壓制強暴。
出處:
示例:《水滸》這本書中,描述了眾多殺富濟貧,扶弱抑強的英雄豪傑。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國富兵強 (guó fù bīng qiáng)
解釋:國家富裕,軍隊強盛。
出處:《韓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勞而不休,逐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兵強。」《戰國策·齊策四》:「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示例:陛下聖明神武,朝野清晏,~,號令如一。 ★《晉書·杜預傳》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國富民強 (guó fù mín qiáng)
解釋:國家富足,人民強健。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戢暴鋤強 (jí bào chú qiáng)
解釋:戢:遏止,停止;暴:殘暴;鋤:鏟除;強:蠻不講理。遏止、鏟除凶蠻殘暴的人或事。
出處: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濟弱鋤強 (jì ruò chú qiáng)
解釋:濟:幫助;鋤:鏟除。幫助弱者,鏟除強暴。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八回:「這不平之氣,個個有的,若沒個濟弱鋤強的手段,也只干著惱一番。」
示例:
將勇兵強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
解釋:將:將領;兵:士卒。將領和士兵都英勇頑強。形容軍隊戰鬥力很強。
出處: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將勇兵強有誰及,爭奈待罪犯歇馬在這雲州地。」
示例:我軍~有誰能敵。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筋信骨強 (jīn shēn gǔ qiáng)
解釋:信:同「伸」,伸展。筋能伸展,骨骼強健。形容身體強壯。
出處:《管子·內業》:「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乃能戴大圓而履大方。」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馬壯人強 (mǎ zhuàng rén qiáng)
解釋:猶言人強馬壯。形容軍隊的戰鬥力很強或軍容很盛。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可不道馬壯人強,父慈子孝,怕甚麼主憂臣辱。」
示例:說甚麼天心幫孽子,旺氣屬番邦,都則是~。 ★明·孟稱舜《嬌紅記·番釁》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勉勉強強 (miǎn miǎn qiǎng qiǎng)
解釋:剛好能湊合著。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1回:「胡鏡孫說有公事面回,然後勉勉強強見的。」
示例:那余大人出其不意,只得~答道:『讀過。』 ★曾樸《孽海花》第21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民富國強 (mín fù guó qiáng)
解釋:人民富裕,國家強盛。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主內實府庫,墾其田疇,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示例:我們中國現在可以說是~了。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磨礪自強 (mó lì zì qiáng)
解釋:磨礪:在磨刀石上磨擦,比喻磨煉。自己刻苦磨煉,使自身強大起來。

目瞪舌強 (mù dèng shé qiáng)
解釋: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同「目瞪口呆」。
出處:宋·陳亮《眾祭潘用和文》:「俄而於朋輩之中奪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強,不知所以為策。」

B. 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偶一個叫樂羊子的人。話說一次,樂羊子離家到很遠的地方拜師求學。過了一年,他忍不住跑回了家。他的妻子問他為什麼突然回來,他回答說只是因為想家。這時候他的妻子正在織布,聽到他的回答,立刻拿出一把刀把織布機上已經織了一半的布割斷了。

並對樂羊子說:「這布在織布機上,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我把它割斷了,可以說是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白白浪費了。你讀書求學,也需要日夜不停地積累學問,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半途而廢,不是像我割斷布一樣了么?」樂羊子被妻子的舉動和話語深深感動了,回去繼續求學,一別七年,直到學成才回家。後來,憑著自己的學識,成就了一番事業。

(2)更多的成語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半途而廢的反義詞:鐵杵成針

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釋義:意思是途光明的學業或事業,即便有天賦的人去學習、去做事,也是難以一帆風順的。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態堅持學下去、做下去,最後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成語故事: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閑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溪邊吃力的磨著鐵杵。

李白覺的很奇怪,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干什麼?」老婆婆說:「我要把鐵杵磨成綉花針。」李白吃了一驚問:「這個鐵杵幾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綉花針。」李白聽了從此刻苦學習、仔細觀察,成了中國一位大詩人。

C. 如果想了解更多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可以通過哪些途徑

首先,手頭最好有一本成語詞典,這樣可以掌握大體意思,了解基本用法。專
再就是,多多在網上查找成語的具屬體出處,和故事的具體情節,,如果樓主喜歡看書的話,就買點與成語相關的故事書唄,了解成語故事的本來面貌是什麼樣的,本意是指什麼,引申意義是指什麼。
最後,學成語一定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和使用的語境,切忌望文生義。

D. 帶有遊玩兩個字成語

比葫蘆畫瓢 (bǐ hú lú huà piáo)
解釋:比喻照樣子模仿。
出處:
示例:這種~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打悶葫蘆 (dǎ mèn hú lu)
解釋:悶葫蘆:比喻難猜解而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指猜測令人納悶的話事事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仙姑》恐泄漏天要,便掩了卷冊,笑向寶玉道:『且隨我去遊玩奇景,何必在此打悶葫蘆。』」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得勝葫蘆 (dé shèng hú lu)
解釋:指能說會道的嘴巴。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賣弄他能愛女,有權術,怎禁那得勝葫蘆,說到有九千句。」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東扯葫蘆西扯瓢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解釋:說話東扯西拉。
出處:柯藍《瀏河十八彎》:「你少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麼又發癲,想起去查賬了。」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葫蘆依樣 (hú lu yī yàng)
解釋:依樣畫葫蘆。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創造。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第三卷:「工者不免優孟抵掌之誚,拙者至有葫蘆依樣之譏。」
示例:才既不天,而僅~的我們,那就不能不有多少學理上的准備。 ★郭沫若《文藝論集·批評與夢》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沒嘴的葫蘆 (méi zuǐ dé hú lú)
解釋:沒有嘴的葫蘆。比喻不善言談或說話很少的人。
出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沒嘴葫蘆 (méi zuǐ hú lu)
解釋:比喻人不愛說話或不善於說話。也指人因某種原因一時說不出話來。
出處:宋·張繼先《點絳唇》詞:「小小葫蘆,生來不大身材矮,子兒在內,無口如何怪。」
示例:豈知幾個耆民,在鄉下時,雖然眾人見了他們惟命是聽,及至他們見了官,亦變成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悶葫蘆 (mèn hú lú)
解釋:比喻很難猜透而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好著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幸殺我也悶葫蘆」。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八回:「這個鳥悶葫蘆教我如何猜得破?」
示例:他們要早告訴了我,何苦叫我打這半天的~呢!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悶嘴葫蘆 (mèn zuǐ hú lú)
解釋:不愛說話的人。
出處:
示例:我不喜歡你這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掩口葫蘆 (yǎn kǒu hú lú)
解釋:捂著嘴笑。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應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示例:我還不免~,想不到我竟然鬧了這么一場笑話。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6章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E. 帶有「經」成語

白蠟明經 白首窮經 飽經滄桑 飽經風霜 飽經風雨 飽經世變
飽經世故 飽經霜雪 飽經憂患 必經之路 秉文經武 博通經籍
不見經傳 不經世故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經之說 不經之談
不經之語 慘淡經營 慘澹經營 朝經暮史 出何經典 觸目經心
傳經送寶 大經大法 大展經綸 誕幻不經 誕謾不經 誕罔不經
誕妄不經 奪其談經 奪席談經 反經合道 反經合義 反經行權
怪誕不經 詭誕不經 皓首窮經 閎侈不經 閎大不經 荒誕不經
見經識經 講經說法 經邦論道 經邦緯國 經幫緯國 經國大業
經國之才 經濟之才 經久不息 經綸濟世 經綸滿腹 經明行修
經年累月 經丘尋壑 經史百子 經世之才 經天緯地 經緯天下
經緯萬端 經文緯武 經驗之談 久經風霜 救經引足 刻意經營
苦心經營 曠日經久 曠日經年 累月經年 離經辨志 離經叛道
離經畔道 論道經邦 滿腹經綸 謾不經意 漫不經心 漫不經意
沐雨經霜 牧豕聽經 年經國緯 牽經引禮 日月經天 少不經事
身經百戰 神經錯亂 神經過敏 聖經賢傳 守經達權 四書五經
體國經野 天地經緯 天經地緯 天經地義 緯武經文 文經武略
文經武緯 文章經濟 五經掃地 小本經營 熊經鴟顧 熊經鳥申
熊經鳥伸 熊經鳥曳 熊經鳥引 尋壑經丘 研經鑄史 一本正經
依經傍注 引經據典 引經據古 引足救經 贏金一經 元經秘旨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曾經滄海 枕籍經史 枕經籍書 整軍經武
正兒巴經 正經八百 正經八板 正經八本 正正經經 執經問難
諮經諏史 作古正經
經一事,長一智 遠來和尚好看經

F. 「掩耳盜鈴」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這個成語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如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白話譯文: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6)更多的成語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故事寓意:

鍾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鍾」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G. 如何積累更多成語

1、與同學交流來課外學習的常用源成語,注重平時閱讀積累和學以致用。

2、做一些喜聞樂見的成語練習,在練習中增強興趣,如:成語競猜、成語接龍、成語對聯等游戲性練習。

3、在假期每天有意識地強記20個左右的成語,以增加積累量。
4、祝你成功!

H. 關於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有袖手旁觀、霧里看花、嘆為觀止、望洋興嘆、驚鴻一瞥、駭人聽聞、垂簾聽政、坐井觀天、面面相覷、望穿秋水、走馬觀花、虎視眈眈、眼花繚亂、琳琅滿目、歷歷在目、東張西望。

1、左顧右盼

【解釋】: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出自】:豐子愷的《白鵝》: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2、東張西望

【解釋】:張:看。形容這里那裡地到處看。

【出自】: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示例】:見范進抱著雞,手裡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3、走馬觀花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釋義: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4、目不轉睛

【解釋】: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著小官人,目不轉睛,不覺兩淚交流。」

5、側目而視

【解釋】: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出自】: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謝。」

蘇秦要去游說楚威王,路過洛陽。父母得知,就趕緊整理房間、清掃道路,僱用樂隊,准備酒席,到距城30里遠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對他敬畏得不敢正視、斜著眼睛來看他的威儀,側著耳朵聽他說話;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樣在地上爬,對蘇秦一再叩頭請罪。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