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作文一位名人的故事作文
Ⅰ 小學生《名人的故事》作文
讀後感嗎?
《名人的故事》讀後感
我飽含著激動的心情,一遍又一遍的讀了《名人的故事》這本書,了解了任長霞那光輝而又短暫的一生。我深深地被任長霞----這位公安系統的英模所吸引,所感動。
我敬佩任長霞,敬佩她那尊老愛幼的精神。任長霞出生在河南鄭州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2歲多的時候,和哥哥任長江一起來到睢縣農村的爺爺奶奶家。幼小的長霞不但聰明可愛,而且還很尊敬長輩,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有好吃的東西,總是讓爺爺奶奶、大爺大娘先嘗,給弟弟妹妹留著,而自己卻從來沒有嘗過一點好東西,每次別人把東西要分給她吃的時候,她總是笑著說:「你們吃吧,我不愛吃。」其實誰也不知道,這些都是她最愛吃的東西了。
我敬佩任長霞,敬佩那孜孜不倦的讀書精神。當任長霞回到鄭州上學後,就到了能看小說的年齡。她有空就抱著《福爾摩斯偵探小說集》之類的偵探小說看,狠不得自己也變成福爾摩斯,專門去破疑難案件。她對警察的職業羨慕極了,走在大街上,只要看到穿著上白下藍警察制服的人,就扭過頭去看,人家都走好遠了,她還戀戀不舍的看著人家。想想任阿姨,比比我自己。我對學習是一知半解,碰到一些困難就妥協了。記得有一次,老師布置了幾道思考題,我回家後一看,全都是復雜麻煩的題型,便連想都不想,就去問爸爸,爸爸批評我不動腦筋,而我卻覺得無所謂,沒關系,反正能有一個答案就行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這是一種依賴行為,是一種沒有堅強意志的表現。
我敬佩任長霞,更敬佩她的爭強好勝。任長霞從小就愛舞槍弄棒,鄰村有一個拳師,她和幾個男孩兒整天在拳師的屁股後面跟著,學武術,練空翻。17歲的長霞考警察學校時,身高不太符合條件。她一本正經地對考官說:「我從小就夢想著當一名人民警察,我一定能夠作好警察工作。」看著考官有些猶豫不決的神情,長霞急忙又說;「我還會武術呢,我練幾招給你們看看。」說罷,任長霞表演起了自己經常練習的武術套路。長霞的執著征服了面試的考官,她被錄取了。在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後,她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讀了《名人的故事》這本書,我被任長霞那種崇高的品質,光輝的思想所深深地感動了。我要以任長霞為榜樣,努力的學習,頑強的拼搏,長大後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1、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2、海倫·凱勒有一本書,你們看過嗎?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就講一下裡面其中的一個:海倫·凱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 「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懸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而且我們都是健康人,比海倫·凱勒強多了,只要我們學會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就一定會成功。
3、愛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像電燈、留聲機、電影機等都是他發明的。 然而童年的愛迪生因為家中貧窮,只上過幾年學,他十二歲便到火車上去賣報了。不能去學校讀書,他就自學。他非常熱愛學習,一邊賣報一邊看書看報,抓緊時間學習和做實驗。 愛迪生的父親平時對家裡人要求很嚴格,他規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前必須關燈睡覺。可是,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點了,這樣他回家後就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了,這可怎麼班呢?這對於喜歡自己學習、摸索的愛迪生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於是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能讓爸爸支持自己做實驗。一天,愛迪生用銅線在樹上架起了電線,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裡,並把當天賣剩下的報紙和一台電報機留在朋友家。晚上會到家後,他爸爸要看報紙,愛迪生說今天的報紙賣完了。起先他的爸爸並沒有非常可惜。愛迪生為了引起爸爸的興趣,就開始說起今天報紙的內容如何新鮮有趣,沒有看真是非常可惜。愛迪生的爸爸聽到他講得如此繪生繪色,真的非常想看。於是他問愛迪生還能不能想辦法找一份來。愛迪生說,他的朋友佳麗還有一份,他可以用電報把報紙的內容傳過來。這個時候愛迪生的爸爸想看報紙的癮上來了,於是就痛快地答應了他。
4、《焦耳求知——好學》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 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5、《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名人讀書故事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里,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Ⅱ 小學四年級優秀作文介紹一位名人350
2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匡衡
有個叫匡衡的人,家裡貧窮,買不起蠟燭,夜間無法讀書。匡衡鄰居家每天晚上都點起蠟燭,他想到鄰居家去讀書,可是遭到拒絕。後來,匡衡想出一個好辦法,他在牆上鑿了一個小洞,鄰居家裡的光就透過來了,他把書對著光,讀了起來。匡衡讀的書愈來愈多,可是他沒錢買書。有一天,他發現一個才主家,家裡堆了很多書,他就去幫才主家幹活,不要錢,才主很奇怪,問他:你為什麼白白幹活呀!」匡衡也不隱瞞,就說:「我幫你幹活,不想得到工錢,只想借你家的書看看,不知你答應不?」才主非常高興,就把家裡的書借給他看,匡衡成了一個有學的人。
牛頓勤奮學習
牛頓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他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人們的贊許。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力升入空中。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有一次課間,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憤怒極了。他想,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發奮讀書。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前茅。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魯迅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幫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所以時間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望採納。
Ⅲ 關於名人的成長故事作文350字
我最崇拜的人是海倫;凱勒,她是美國近代著名的女作家,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20世紀十大英雄偶像。 出生在阿拉巴馬州的海倫;凱勒,19個月大時,由於發高燒失去了全部的聽覺和視覺,從此進入了一個無光無聲的世界。7歲的時候遇她到了聰明善良的沙莉文老師,在老師的耐心教導下,海倫刻苦學習,經歷了千百次的失敗,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不僅學會了盲文,而且學會了用手指觸摸嘴唇感覺振動來「聽懂」別人說話,甚至能夠用不太標準的發音講話,創造了全盲聾人講話的奇跡。通過頑強努力的學習,海倫和正常學生一起考上了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經常和沙莉文老師一起四處演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鼓勵和提高盲聾啞人生活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後來海倫專心寫作,一生共寫了《我的生活》、《老師》、《走出黑暗》等14部深受讀者喜愛的著作,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最崇拜的就是海倫這種永不放棄、認真刻苦的精神,我要好好向她學習,改掉原來不能吃苦、不用功的毛病,做一名優秀的學生。
76 38
下一條回答
周圍人還關注
小學作文輔導班招生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
怎樣才能讓乳房更小
去除痣
小學作文培訓
日文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
中考歷史復習資料
評論
無觀點,不青春
發布
還沒有人評論,快來搶沙發~
為您推薦
有關偉人歷史的作文350字
我最崇拜的偉人——貝多芬 他有著對於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煉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靈的英雄,他的音樂就
54 瀏覽565 2017-12-15
我心中的(領袖)人物作文350字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爸爸。 我的爸爸很普通,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我卻覺得他它多麼可敬。 我的爸爸是一
瀏覽198
我認識的一位偉人作文500字
童年就像一個萬花筒,什麼事情都有。但是有很多的事情我都淡忘了,而唯有一件事情至今仍令我記憶猶新,那就
3 瀏覽227 2016-12-04
名人作文例子350字左右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的堅
85 瀏覽749 2017-11-22
我最熟悉的古代歷史人物事跡的作文350字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
正在載入
Ⅳ 四年級名人故事作文。300~400 急啊
沈 壽(1874~1921) 女,初名雲芝,字雪君,改名壽。生於蘇州一個古董商家庭。7歲隨姐沈立學刺綉。十六七歲在當地已負盛名。光緒十六年,即在蘇州創辦同立綉校。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壽開始研究刺綉針法,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二十九年,沈壽吸收繪畫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現物象的立體感,創造出模擬綉法,成為欣賞性綉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後70壽辰,沈壽綉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通過在農工商部供職的蘇州人單束笙進獻。慈禧見壽屏,贊為絕世神品,書「福」「壽」兩字,分贈余覺、沈壽夫婦倆。農工商部頒發雙龍寶星等勛章,並由尚書載振奏准設立女子綉工科,任命余覺為總理,沈壽為總教習,專門培養刺綉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翌年1月回國,即在北京建校,內設國文、圖畫、刺綉三課程。8月,在蘇州設福壽綉廠,翌年停辦。沈壽吸收日本刺綉和西洋畫的長處,以新意運舊法,使綉品更生動逼真,有立體感。所綉英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世界萬國博覽會最優等獎。宣統二年初,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沈壽奉命專責審查綉品。
辛亥革命後,綉工科停辦。余、沈去天津創辦自立女工傳習所,辦學3年。1914年,應張謇之聘,沈壽擔任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繼續傳授刺綉技藝。所綉義大利皇帝、皇後像在意宮廷引起轟動,在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又獲金質大獎。1917年,沈壽多病,張謇恐其藝法不傳,請沈壽詳講綉法,張作筆記,每天一二條,或二三天一條,數月後成《雪宧綉譜》一書,總結18種刺綉的基本針法。1920年10月,南通綉織局落成,沈壽任局長。1921年6月8日病逝,終年48歲。葬南通黃泥山之
Ⅳ 300字作文《名人的故事》
我讀過許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個總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關於孔子的故回事。說的是,孔子30歲時答,已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並不自滿,仍覺得自己的學問並不淵博,於是,便從家鄉曲阜趕到了洛陽,去拜訪老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但從未放棄,終於走到洛陽見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為師。老子見他很有誠意,便收他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邊隨時請教。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為了拜師,不遠千里,不辭辛苦,可見他毫不驕做傲自滿、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而老子呢,也為孔子的一片至誠之心所打動,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也為後人所樂道。
是啊,我們應該象孔子那樣謙虛好學,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寧願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業上取得豐碩的成果。
Ⅵ 小學四年級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星期三中午放學,媽媽告訴我他給我買了一本新書叫《世界名人故事大全》。並告訴我下午放學回家把作業寫完才讓我看。
下午放學後,我趕緊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寫完。就拿起了書,認認真真的讀了起來。其中,我讀到了描寫曹雪芹的那篇文章時,我被感動了。曹雪芹他生於1715年,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家與朝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是個「百年望族」。有時候有很多文士名流都與曹家有過來往,出生在這樣的書香門第里,對於提高曹雪芹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他創作《紅樓夢》時他家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紅樓夢》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珍藏於研究價值的奇書,為此,還有專門研究此書的學科,稱為「紅學」。
看《世界名人故事》,使我增長了許多知識,並且使我覺得我更應該認真的去閱讀它了。
Ⅶ 4年級作文關干名人成長故事
比爾·蓋茨擁有好多個「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個靠觀念、智能和思維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財產是160億美元;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個從一無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內創造財產達139億美元的奇才;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靠電腦軟體積累億萬財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開發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創造巨大財富的典範……,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的地球上颳起了一陣強勁的比爾·蓋茨旋風。那麼蓋茨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的事跡有許多厚厚的書作了詳細的介紹,這里問單講他幾個小時候的故事吧!
比爾·蓋茨的童年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度過的,西雅圖是美國波音公司的基地,全市職工近半數在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們也把西雅圖稱為「波音城」。它和舊金山、洛杉礬並列為美國西海岸的三大門戶之一。長著一頭沙色頭發的7歲男孩蓋茨最喜歡反復看個沒完的是那套《世界圖書網路全書》。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幾乎有他體重1/3的大書,一字一句地從頭到尾地看。
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強烈地感覺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書本,裡面藏著多麼神奇和魔幻般的一個世界啊!文字的符號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們無數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又傳播出去。他又想,人類歷史將越來越長,…那麼以後的網路全書不是越來越大而又笨重了嗎!能有什麼好辦法造出一個魔盒來,只要小小的一個香煙盒那麼大,就能包羅萬象地把一大本大網路全書都收進去,該有多方便。
這個奇妙的思想火花,後來竟給他實現了,而且比香煙盒還要小,只要一塊小小的晶元就行了。
蓋茨看的書越來越多,想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次忽然對他四年級的同學卡爾·愛德:「與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還不於成為一株聳立於禿丘上的橡樹。回為小草千遍一律,毫無個性,而橡樹則高大挺拔,昂首蒼穹。」他堅持寫日記,隨時記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紀常常如大人股的深思熟慮。
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來之不易,要十分珍惜來到人世的寶貴機會。他在日記里這樣寫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約,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信守由人類積累起來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元上的諾言……」那麼「諾言」是什麼呢?就是要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在另一篇日記里又寫道:「也許,人的生命是一場正在焚燒的」火災「『,一個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要從這場』火災『中去搶救點什麼東西出來。」這種「追趕生命」的意識,在同齡的孩子中是極少有的。
蓋茨所想的「諾言」也好,追趕生命中要搶救的「東西」也好,表現在蓋茨的日常行動中,就是學校的任何功課和老師布置的作業,無論是演奏樂器、還是寫作文,或者體育競賽,他都會全心全意花上所有時間去最出色完成。
一次,老師給他所在的四年級學生希置了一篇關關人體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頁的篇幅。結果蓋茨利用他爸爸書房裡的網路全書和其他醫學、生理、心理方面的書籍,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寫了30多頁。又有一次老師布置同學寫一篇不超過20頁的故事,蓋茨浮想聯翩,竟寫出長達100頁的神奇而又曲折無比的故事,使老師和同學都十分驚訝!大家說他:「不管蓋茨做什麼事,他總喜歡來個登峰造極,不鳴則已,一嗚驚人,不然他是不會甘心的。」
蓋茨在體育和社會活動方面也表現出這種不落人後的精神。
有一次暑假童子軍的80公里徒步行軍,時間是一個星期,他穿了一雙嶄新的高筒靴,顯然新鞋不大合腳,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軍,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盡了苦頭;第一天晚上,他的腳後跟磨破了皮,腳趾上起了許多水泡。他咬緊牙關,堅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腳紅腫得非常厲害,開裂的皮膚還流了血。同伴們都勸他停止前進,他卻搖搖頭,只是向隨隊醫生要點葯棉和紗布包紮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繼續上路了。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一個途中幢查站,當隊發現他的腳發炎嚴重,下令醫治,才中止了這次行軍。蓋茨的母親從西雅圖趕來,看到他雙腳潰爛的樣子時,難過地哭了,直埋怨兒子為什麼不早點停止行軍。蓋茨卻淡淡他說:「可惜我這次沒有到達目的地。」
Ⅷ 作文: 一個名人的故事
我讀過許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個總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說的是,孔子30歲時,已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並不自滿,仍覺得自己的學問並不淵博,於是,便從家鄉曲阜趕到了洛陽,去拜訪老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但從未放棄,終於走到洛陽見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為師。老子見他很有誠意,便收他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邊隨時請教。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為了拜師,不遠千里,不辭辛苦,可見他毫不驕做傲自滿、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而老子呢,也為孔子的一片至誠之心所打動,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也為後人所樂道。
是啊,我們應該象孔子那樣謙虛好學,為了學習的知識,寧願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業上取得豐碩的成果。
Ⅸ 一位偉人的故事,作文,400字,可概括內容。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Ⅹ 四年級作文.名人的故事2頁
我讀過許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個總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說的是,孔子30歲時,已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並不自滿,仍覺得自己的學問並不淵博,於是,便從家鄉曲阜趕到了洛陽,去拜訪老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但從未放棄,終於走到洛陽見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為師。老子見他很有誠意,便收他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邊隨時請教。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為了拜師,不遠千里,不辭辛苦,可見他毫不驕做傲自滿、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而老子呢,也為孔子的一片至誠之心所打動,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也為後人所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