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的故事記敘文200字
『壹』 鄉村學生作文寫不好,是哪兩個原因造成的
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有的人能說會道,卻寫不出作文。作文能判斷一個人能力綜合性是否很強,是學生知識技能的最高運用。
鄉村孩子下課喜歡找同學或者找老師聊天,天生不喜歡待在教室里。學習不了幾分鍾就想著去跑跑轉轉。正是因為活潑好動,缺少了那份學習上的執著,才使得鄉村學生和城裡學生成績相差較大。其實差別不是一星半點,不只是成績,其他方面:比如個人才藝還有行為習慣各方面都有所欠缺。還有就是語文中的作文,鄉村孩子特別差。
想像作文:《假如再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既然是想像作文,就需要考察學生的腦洞。你的想像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一些不可能的事兒在想像中都是合理的。
寫景作文:學生最愛寫的作文就是《我的學校》,怎麼樣才能把學校寫得更生動呢?學校是什麼地方?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地方,學校是承載著學生童年記憶的地方,這里不僅有花草,還有友情,更有老師的諄諄教導……
多讀作文,讀好作文,你也可以寫出好作文,一篇好作文能讓人看到文字的力量!
『貳』 以「排隊」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急 急
排隊雜感
「排隊」這個詞想必人們早已不陌生了。無論是電影院售票口,還是春運時火車站狹窄的入口,甚至連菜市場的小攤前,都常常可見排隊的人群。想到排隊,許多人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人潮洶涌的場面,便會聯想到枯燥的等待與時光的飛逝。前不久,我心血來潮地去了一次上海世博園。那裡不愧是世界文明的博覽會,到處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在短暫而漫長的兩天時間里,真正鐫刻在我記憶深處的,既不是各國展館那奇麗的建築造型,也不是世界各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是烈日下從未有過的排隊經歷。
自從我滿懷信心地踏人那一望無際的世博園人口排隊「大軍」時,艱難的旅程就開始了。起初只以為不過半小時就完事兒,可誰知整整排了一個小時,我僅僅隨著人群艱難地向前挪動了幾十米。前面,人流像被一道無形的鐵索生生攔住,裹足不前,半天不見動靜,白色的護欄分隔著人群,游龍一般在人群縫隙間若隱若現,隨即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沿著護欄走啊走,也不知是哪位天才設計師,在護欄的排列上充分詮釋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眼看前面就快到檢票口了,正欲上前,護欄卻不合時宜地轉了個彎,從入口處把我隔開,呈「回」字形,又多出了幾十米路程,又得花上一個小時慢慢往人口挪。
人群漸漸擁擠了起來,長龍般的隊伍蠕動不止,後面的人努力向前擠壓,將每一寸土地都擠得水泄不通。
在一片悶熱、汗臭中,我的意識快麻木了。我受夠了!我憤憤地想,便一聲不吭地退到隊伍邊緣的石柱旁,看著洶涌的人流一波波地從我身邊穿梭而過。我像一塊頑石,佇立在暗流涌動的人海之中,絲毫不為所動,竟有一番「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陶醉感。
我靠著石柱,注視著茫茫人海,心中不禁生出一陣戲謔般的感慨,這些人疲於奔命,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一睹館中那片刻的精彩嗎?但我又感覺好像不是,似乎擁擠、排隊已成為國人的習慣,哪裡熱鬧就往哪裡湊,這也許是人的劣根性吧。其實,人生不也如此嗎?很多人一生咋咋呼呼,看似熱鬧有趣,實則平淡無味。只有碌碌無為終其一生的人,才會處處尋覓小熱鬧,讓生命在無謂的擁擠、排隊中消逝。
~ 1 / 2 ~
站在人生的街頭,看著無數擁擠著、排著隊的生命,我不禁輕輕地一笑。
『叄』 關於排隊時等待的800字記敘文
排隊
排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卻能從中看出一個人的文明、禮貌和素質。購物時要排隊,辦事時要排隊,銀行取錢要排隊,看病取葯要排隊,堵車時也要排隊等候……排隊似乎是組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插隊,不要擠擠攘攘。
有一次,我去"甘其食"包子店買早餐,因為人多,大家都在井井有序地排隊。我排在隊伍的末端,順帶看看排隊的人的動作:隊伍筆直,很少有人講話,除了點包子的人,大家都很安靜。點包子的人說話語調也很輕柔,大家都這么有序,和早晨的靜謐有了一種默契。
這時,突然來了一幫年輕的男女,有四、五人,本來隊伍已經快輪到我了,那些人擠了上來,因為我個子小,一下子被擠了出去。他們似乎根本不知道排隊購物,一股腦都擠在櫃台前,舉著鈔票大嚷:「四個肉的、五個豆沙包,快點!」包子店的服務員也撅起了眉,我只得等他們走開後,才買上了包子。這使我想起網路上的真實報道:台灣人每天在指定時間、地點排隊等垃圾車倒垃圾的事;還有,俄羅斯人即使很窮時,也會在大雪天有序排隊五六個小時領取麵包的事。
整齊的隊伍,就被那麼幾個不文明的人破壞了!排隊是一種耐心,是一種做事的原則,更是一種文明,一扇展現素質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