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東莞香莞國際教育

東莞香莞國際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25 21:32:18

1. 為什麼說只有莞香能夠代表東莞的城市靈魂

第一、莞香有悠久的歷史。在東莞,能夠找到上千年歷史的古跡或其他文化原形嗎?我想特別難,而只有莞香,據史料記載,千年前,土生土長的東莞人即在種植。

第二、莞香是尊貴的像征。以前我不知道,但查閱一些歷史資料及相關書籍後,我才知道,莞香曾是供奉朝庭的貢品,也為西方皇室所青睞,法國極品香水中添加的香精,其實來自莞香。在愛美修行的人類社會,又有多少動植物比其更風光體面呢?

第三、莞香被世人所喜愛。莞香雖在明清後,因為統治階層的不力,導致毀滅性砍乏。可其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沒有因為數量的稀少而江河日下,相反,老百姓越來越懷念、越來越喜歡、越來越渴望。

第四、莞香在世界影響深遠。很多人問香港名稱的由來,雖有多個不同的版本,但認同香港名稱的由來與莞香相關卻占絕對多數。試想,如果九龍碼頭不因堆積莞香而彌留其味,那香從何來?另外,通過寮步香市轉運至香港,再從香港轉運至世界各地,莞香的流動不正是莞邑文化的傳播么?琢磨一下,東莞還有第二種物品比其更具影響力嗎?

第五、香類唯一以產生命名。能夠生長香樹的地方,絕非東莞。福建、海南有之、越南、印度有之,其他的國家與地區,據說也有。可這么多地方所產的香樹,唯有莞香以東莞地名命名。其份量與價值,非同一般了。

歷史橫貫上千年,普羅大眾均接受。上千年的歷史證實,莞香,仍如一枝獨秀,活躍世人心中。試問,東莞還有什麼比其份量更足更重更貴的嗎?

如果沒有,那東莞的靈魂是莞香了。因為它通過時間的檢驗、歲月的洗禮、歷史的沉澱,已從物質升華到文化了,變成文化的東西即可代表一個城市、代表一種思想、代表一種價值。說些題外話,想買沉香的話特別推薦香至尊 。

2. 東莞的靈魂是莞香

最起碼我認為,東莞的靈魂應屬莞香。為什麼這樣說,且看我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第一、東莞缺乏代表性的歷史人物。雖有林則徐、袁宗煥等載入史冊的歷史名人,可從籍貫角度講,林則徐祖籍並非東莞人,二是其禁煙是在清王朝的腐朽無能下進行。所以,我想,想讓其代表東莞的靈魂,市民肯定不會同意。袁崇煥雖是地地道道的東莞人,可他畢竟是以武將名揚天下。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試看哪個城市會找一個武官代言自己?所以,不管通過什麼渠道評選,袁崇煥也是無法入列的。而其他人物,就更不用提了。

第二、東莞缺乏標志性的歷史建築。提到武漢,大家自然想起黃鶴樓,講到南昌,大家自然想起騰王閣,提到煙台,大家自然想起蓬萊閣,而說到岳陽,也極易聯想到岳陽樓。但提到東莞,那座樓盤最有代表性?市政廣場還是西城樓?歷史悠久者難以覽見,而新興建築,頂多隻是一個城市符號。就文化的廣度、深度而言,是無法毗及的。東莞雖有可園,可可園也只有東莞本土人知道,把視野放至全國乃至全球,知之者寥寥無幾。所以,用可園代表東莞的靈魂,當然也不可能。

第三、東莞缺乏影響力的歷史名山。五嶽秀天下,可沒有一岳在東莞。當然這不能怪東莞,因為古代仁人志士、文豪墨客在評選五嶽時,可能壓根就不知道東莞有座黃旗山。另以東莞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是無法擁有五嶽的奇、秀、險、美之特點。人因無法征服自然而生敬畏,可黃旗山容易被三歲小孩登頂,所以,以其代表東莞的靈魂,自然也不妥。

第四、東莞缺乏廣泛性的核心思想。近些年來,東莞為改變大家對其「文化沙漠」的看法,確實做了不少工作,像廣場建設、文化周末、農民書屋等,同時也提煉出東莞的城市精神—-海納百川,厚德務實。前者只是列行性的城市建設,自然無法用其代表一個城市的靈魂;後者雖有一定的廣度與高度,卻因時間短暫,不能與歷史掛鉤,所以用其代表東莞的靈魂,可能會有很大的爭議。

第五、工業是不能當作城市靈魂的。近段時間,我留意到,網路上很多朋友在談工業,東莞是因為工業製造而名揚天下,所以得把工業製造列為最核心的東西。我覺得不妥。工業雖支撐東莞的飛速發展,可它畢竟是經濟基礎,還未上升到上層建築,怎麼能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混為一談呢?我們得尊重工業、尊重勞動者,但把工業當作一個城市的靈魂,卻太牽強了。
個人入手了一串,牌子是 ‎香‎至‎尊的,到手後特意找懂行的朋友看了一下,說品質真好,還誇我眼光好,也幸好選了這個,不然很可能買到假貨的

3. 2020年6月3日東莞莞香:市場西瓜價格

西瓜的品種很多,根據產地、運輸、市場需求等成本的不同,批發價格也有回區別,西瓜還答沒有大量上市,但是有的大棚西瓜是早熟西瓜,所以價格上面相對要貴一點,價格在2~3元一斤,如果西瓜在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可以下降到5毛~1塊一斤。

4. 莞香在東莞哪裡賣

大嶺山的和加仁和寮步的老李香,就知道這兩,希望幫到您

5. 東莞菜的食在莞香

飲食文化:千年盆菜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前一天,長安烏沙陳屋村仍保存吃盤菜的村俗,與香港北區的沙田、大浦,廣州芳村等地村民遙相呼應。
1278年4月,南宋朝廷敗退到廣東,楊太後與弟弟楊亮度攜宋帝到東莞、香港一帶,6月再遷新會崖山,所到之處廣東人民紛紛前往勤王。當年勤王軍多達20萬人,同於船上漂浮,一來缺乏盛菜缽碟,二來避免船上傾瀉,沿海百姓巧用木盆,將三五家所作之菜,盛在一起。由於各家各戶,使出各家本領,而且疊於一盆,味道特別濃香豐膩。宋帝連連贊美。從此,盤菜在沿海地區成了貢菜極品流傳下來。而且一「開圍」,就成千上萬人。
盤菜菜色是九層疊放,與九大簋菜式無二。傳統是:「蘿卜、菜頭、浮皮、魷魚、鵝(或肉、白切雞)蝦米、魚餅(魚有骨、易散,混入盆中危險)、扣肉等。改革開放後,用料講究,有白蟮、蚝豉、發菜、江瑤柱、海參、白切雞,林林總總,今非昔比。過年過節也有齋盤菜,用料:雲耳、冬菇、木耳、發菜之類。吃盤菜最大的樂趣不在吃而在圍,象徵團結、團圓。人們圍在一起,飲飲食食,說說笑笑,全村人圍在一處(過去多在祠堂、廟宇內)。
盤菜過後,人們空前團結,辦事同心協力,是一種好風俗。
飲食文化:萬江龍船飯
龍船飯是端午節「扒」龍船時慰問龍舟健兒和觀賽村民的一種傳統美食,吃龍船飯更蘊涵有男子漢的氣概。
對於村民來說,劃龍舟是對神的敬仰,龍船、龍帽龍船衫、龍船飯都被視為神聖之物,寓意一種好意頭。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除了比賽的人以外,村中上下老少都可以到祠堂領取龍船飯。在吃龍船飯的時候,村民們都是平等的,無論你的身份貧富貴賤,條件是一定要自己親身來領取,拿了一定分量的龍船飯,回家跟大鍋飯煮在一起,讓全家人都沾沾好運。
龍船飯通常是以粘米或糯米或粘、糯米煮成飯,再加入肉丁、蝦仁、魷魚粒、豆角、魚膠和炒花生等配料。萬江龍船飯由於用料豐富,做法講究,風味宜人,受到廣大群眾喜愛,所以特別馳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